浅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

发布时间:2020-07-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写于1978年至1986年的《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巅峰之作。读者普遍认为这是一部讲真话的血泪之作。思想界也认为,这是一部反映现代知识分子良知与良心的巨著。一位八旬老人,用他那“发僵的手”,而且经常是抱病写作,写下150篇微言大义的警世巨著。他这是在吐出最后的“丝”,挤出最后的“奶和血”。《随想录》虽然文字上朴实无华,平淡无奇,但并非一目了然,简单透明,而是充满了含蓄、曲折与隐晦。所以,在我们解读《随想录》时,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背景,用历史的眼光去评判,体会巴金当年写《随想录》的种种艰难与顾忌,从“无技巧”中读出深意。《随想录》不仅展现了巴金晚年思考的一些问题,也是一份直到今天仍有指导意义的文学读本与思想读本。
继续高举“五四”启蒙大旗,反对封建流毒 巴金在《随想录》开篇《谈〈望乡〉》中明确告诉人们还要高举反封建的大旗,因为封建流毒在我们身上还继续残存。作者又在《一颗桃核的喜剧》中提到,我们要反省自己,责备自己,而不能单怪“四人帮”与林彪。由于我们自身存有那一套封建货色,林彪和“四人帮”才会利用我们的弱点。显然,巴金意识到


封建流毒的普遍性及反封建的必要性。巴金通过自我的反省与忏悔,并不只是为了达到一般意义上的自我剖析与批判,而是为了追念“五四”,为了唤起人们对于整个民族灾难的反思和批判,从而为建设更高境界的精神道德而努力,这才是作者高举“五四”启蒙大旗的真正目的。
历史证明,知识分子几十年来的呐喊、启蒙,仍难以清除几千年来封建思想的残余。知识分子的启蒙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巴金在《买卖婚姻》中用自己周围的例子证实:他用笔战斗了整整六十年,而他的侄女今天面对着买卖婚姻仍然是毫无办法。而且,巴金又提到他家保姆的儿子的例子来说明封建流毒对人心灵的腐蚀。后来,巴金在《衙内》中分析发生在高干子弟身上的犯罪现象时说,那些高衙内、杨衙内以及各式各样的衙内都是封建主义的土特产,因此要搞好清洁卫生,还是要大反封建主义。这些都说明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威力,要消灭这种流毒,就要继续高举“五四”启蒙的大旗。所以在《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中,巴金禁不住热情高呼,号召我们今天还应当大反封建,还应该高举“社会主义民主和科学”的大旗继续前进。注意,巴金在“民主和科学”的前面加上了“社会主义”,这在20世纪70


代末那样的语境中,体现了作者如履薄冰的勇气和用语的细致斟酌,具有何等的深意! 反思“文革”,剖析人性,倡导独立思考,做真正的人
巴金对“文革”的批判,常常是从自我解剖开始的。他在《十年一梦》中说他自己就是“奴在心者”,而且说自己是死心塌地的精神奴隶。奴隶哲学就像铁链一样紧紧地束缚着自己。这个发现使作者十分难过,所以巴金就对奴性大力批判。通过批判奴性,巴金号召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人。他在《怀念叶非英兄》中有一句人生警语:一个中国人什么时候都要想到自己是一个人,人!(“人”字下有着重号后来在1987619日写的《〈随想录〉合订本新记》中巴金又强调,他在50年代不会写《随想录》60年代他也写不出,只有经历了十年浩劫,在被剥夺了人权之后,他才想起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权利与尊严,他才明白自己应该像真正的人一样,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据陈思和教授分析,巴金在对他50年代一些行为的反思方面,自我剖析到一个比较深的思想层次:也就是在无约束的权威秩序统治之下,巴金为了保全自己而被迫牺牲正义与朋友,而这在事实上,就为无约束的权威秩序做了帮凶,且在这行为背后,巴金当然是明白是


非对错的,因此他为此备受煎熬,结果就在身心交困的痛苦及绝望的生存环境中,巴金一点点地丧失了理智与意志。陈思和教授认为,巴金在“文革”中蜕变为精神奴隶的心理基础,就是他放弃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应有的独立思考的自觉与能力,这从根本上与巴金自己曾奉为生命的自由精神及人文理想相违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知识分子难以克服的妥协性与软弱性。
在批判奴性的同时,巴金也在不断地思考人性。在《人道主义》一文中,巴金说:在十年“文革”中,他看够了兽性的大发作,这迫使他经常思考:造反派为什么会变为“吃人”的“虎狼”?这不仅是巴金思考的问题,也是很多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巴金边思考边自己寻找答案,他在《观察人》一文中这样分析:人是复杂的,也是会改变的。绝没有生下来就是“高大全”那样的好人,也没有天生就是像“座山雕”那样的坏人。应该说这是巴金对人或者对人性较为客观的分析。他强调后天因素使人改变,而且自私恐怕是人的一种本性。所以对待别人的态度应该是宽容、事先提醒与不迷信。这既是人生态度,也是处世哲学。 “独立思考”在《随想录》中是一个一再出现的关键词。巴金在倡导要做一个真正的“人”的同时,


就包含了提倡独立思考的思想。他在《纪念》中说,如果不想让别人再把我们当牛,首先要相信自己不是牛,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人,而且是能够用自己脑子独立思考的人!因此,独立思考是做一个真正的人的必要条件,而且,能否独立思考也与一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在《致青年作家》中,巴金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那就是要独立思考,说真话,写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说假话,不人云亦云,更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但是,美好的愿望是容易实现的吗?巴金也意识到说真话的艰难,所以,他又在《随想录》中不断挖掘说真话的障碍——社会痼疾。
挖社会痼疾之根,倡导讲真话
巴金《随想录》中有几篇谈骗子的文章,在《四谈骗中说到,骗子能得逞,与我们的社会大环境、大气候有密切关系,或者说应从每个人身上找原因。尤其是“文革”期间,假、恶、丑盛行,真、善、美成为稀有之物。所以,巴金除了四篇直接与骗子有关的文章外,又写了五篇提倡讲真话的文章以及《写真话》《卖真货》等倡真打假的文章,既回顾了过去说空话、假话的经历,又表达了讲真话的决心与愿望。如《未(说真话之五》的结尾通过三个问句,表达了作者想说真话的迫切愿望与敢说真话的坚定决心。



对教育和文艺的思考巴金对教育的思考 突出体现在写端端的那几篇文章。巴金在《小端端》一文中,通过端端的学习生活,思考学校考试以及孩子们的功课负担等问题。对考试每个人固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巴金以及他的朋友们一致认为,给孩子减负是一件必须的事情。这是巴金在20世纪80代初对教育的思考与担忧。然而30多年过去了,孩子们的负担仍然没有减轻。无论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巴金在《再说端端》中这样建议:培养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启发”,让孩子心服口服,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到《三说端端》巴老进一步强调,只有具备独立思考的人才会辨别真正的是非,才会有认真深入的探索和追求。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ef7f79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90.html

《浅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