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e小调奏鸣曲和贝多芬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对比浅析

发布时间:2019-04-28 02:56: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海顿e小调奏鸣曲和贝多芬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对比浅析

作者:杨晨

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08

         要:本文以海顿和贝多芬两位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钢琴家的奏鸣曲为研究对象,根据两个人所处的时期和背景进行梳理,从曲式结构、演奏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更加客观的看待其作品的价值。

        关键词:海顿;贝多芬;曲式结构;演奏

        海顿和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作品有相似的地方,但因其经历、生平、时代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作品又有个性特征。并且由海顿到莫扎特再到贝多芬,奏鸣曲在一步一步的成长,在贝多芬时期达到了最高水平。

        一、曲式结构

        (一)海顿e小调奏鸣曲

        这首曲子代表了海顿成熟时期的创作水平,乐曲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Presto)急板,6/8拍子的e小调,奏鸣曲式,主题明显。第二乐章,(Adagio)柔板,换为G大调,产生了第二主题,与第一乐章在旋律、节奏和色彩上形成了对比。第三个乐章,(Molto vavace)快板,主题又回到了e小调,重现了主题。呈示部一开始的两种音乐形象,像是在一问一答,相互呼应,语气中透露出了稳重。接下来情感进一步加强,由单音变为八度,还是一问一答的形式,不过这次更多的是温柔与发自肺腑的情感。再接下来像是在讲诉着什么,时而强时而弱,肯定有力。展开部副部出现,干脆轻快。再现部主题再现,换了一个调,继续诉说着情感。整体的音乐感很强。整个第一乐章严肃又带着些许活泼和幽默。第二乐章展开部慢板,单三部曲式,即A-B-A,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慢板乐章,慢板抒情并带有一点幻想性,主题贯穿在整个乐章之中。第三乐章再现部以e小调快板结束,主题再现,出现了大量的转调和离调,整个乐章感觉热情,华丽,充满斗志。

        (二)贝多芬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

        这是贝多芬作于1795年献给约瑟夫·海顿的一首作品,这是他早期的作品。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呈示部开始就明显地进入主题,开始四小节右手和弦的来回变换,需要演奏者较高的演奏技术,接着又出现了它的同名大小调g小调的主题。最后左右手同八度进行,表现出了宏伟的气势。展开部由一段新旋律开始,左手大量保持音和弦支撑着右手的旋律。接着回到了主题上,在快结束时出现了华彩片段,最后在ff两个强和弦下结束。第二乐章是回旋曲式。这个乐章更多的是抒情,略带浪漫主义色彩,在中间部分出现同名大小调g小调,这时右手基本保持着一种旋律形,接着又回到了E大调,优美的旋律让人不禁想象到许多美好的画面,最后在sfp突强即弱后pp中结束。第三乐章,在这一乐章使用了对位的手法,三次对位结束之后进入到了中段d小调的三连音弹奏,最后以pp结束。第四乐章是回旋曲式。开始主题在G大调,然后插入了一个F大调的第二主题,之后第一主题C大调再次出现。最后在颤音和八度下华丽结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e15a77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1.html

《海顿e小调奏鸣曲和贝多芬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对比浅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