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莓花是什么花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红莓花是什么花
陈训明
今年夏天中央台某频道的节目中,演唱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山楂树》这三首俄罗斯歌曲。我不知道现场的中俄嘉宾和观众听后会有何想法。作为一个粗通俄语的中国人,我感到有几分羞耻:这三首在我国流传最广的俄罗斯歌曲,竟有两首的标题是翻译错的。
早有1992年,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一位懂得汉语并研究中国文化的副博士问我:中国是不是没有花楸树?我反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说他在北京听到将俄罗斯歌曲《乌拉尔的花楸树》唱成了《山楂树》感到很奇怪。老实说,《山楂树》这首歌,1961年上大学时就会了,后来又学唱了俄文原曲,但从未将二者进行比较,因而对这位副博士的问题,只好含糊回答:我生活在南方,的确没见过花楸树。
事后我查对俄文歌本,才发现我们所唱的所谓山楂树俄文作рябина(读"梁宾娜",学名Sorbus,其实不是山楂树,而是与之同科(蔷薇科)不同属的花楸树。俄人称山楂树为боярышник(学名Crataegus,从不与花楸相混淆。这一查,把我也弄懵了:明明是花楸树,为什么偏要译成山楂树呢?为什么大家稀里糊涂地唱了半个世纪竟没能改正呢?
如果说将花楸树译成山楂树并未改变其木本植物特征,那么将另一首俄罗斯歌曲(影片《幸福的生活》插曲)中的荚蒾译成红莓真可谓匪夷所思。所谓《红莓花儿开》中的红莓原文作калина(读若"卡琳娜",学名Viburnum,中译名为荚蒾,属忍冬科荚蒾属植物。而红莓,天知道是什么东西!它与同音的毫不相干,倒容易使人联想起鲜红的草莓或树莓,但无论是科属还是形态,都跟荚蒾不沾边。我曾有幸请教某位著名俄罗斯歌曲译配者为什么要这样译。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讲了一通译歌词跟译一般诗歌不同的道理。结果正如一位先哲所云: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
在公认的翻译准则信、达、雅中,信是第一位的。不讲求信,也就是说脱离原意胡乱翻译,再达再雅也是白搭,甚至比欠达欠雅者为害更大。花楸之唱成荚蒾之唱成红莓流毒半个世纪,根深蒂固难以纠正,除了其他原因之外,跟这几首歌曲着实译得亦即好听有关。
然而译配者在随意改变原歌中的关键词语时是否想过,他这样做会严重歪曲乃至毁灭原来的意象,是在有意无意地误导唱歌者和听歌人呢?
在大千世界中,花木以其生机勃郁、姿态万千、色彩缤纷,特别为人类喜爱。

无论古今中外、僻乡闹市,概莫能外。由于气候条件不同,文化传统有异,各个国家和民族对于某些花木又特别偏爱,赋予它们特殊的涵义。这些花木所特具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诗意象征,在民间传说和诗歌中体现得最为突出,也最为充分;而其微妙之处,往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即以本文涉及的花楸而言,在俄罗斯城乡随处可见。在俄罗斯民间传说中,花楸是一种神奇的植物,一年有三个花楸之夜:第一个在春末花楸开放之时,第二个在仲夏花楸结果之际,第三个则在果实成熟的初秋。在这三天夜晚,花楸具有消灾纳福和指示宝藏、地下泉水乃至指认盗贼和杀人凶手的魔力。有的地方还在9月末尾过彼得保罗花楸节。这一天要将花楸枝挂在屋檐下或插在田边地角,据说这样可以驱邪逐魔,百事平安。
由于花楸果的红亮颜色与电闪相似,人们也把雷电之夜称为花楸之夜,把花楸树枝称为雷神大锤的象征,据说可以用来打鬼。不过,俄罗斯人还迷信,若是某年的花楸果实结得特别多,也不是好兆头:可能会发生饥荒、瘟疫或战争。而梦见花楸也不吉利,认为会发生伤心之事。(阿法纳西耶夫《斯拉夫人的自然诗意观》第2卷第193195页,莫斯科,当代作家出版社,1995.
由于花楸这么神奇,俄罗斯人甚至将它奉为神树,房前屋后都喜欢种植,并且不准随意砍伐和攀折。民间传说,若是有谁犯忌,即使他本人不死,他的亲人也会遭灾遇难。俄罗斯人结婚时,往往要把花楸树叶洗净,放进新郎、新娘的鞋子和衣http://www.kraj.vitebsk.net/index.php
与此同时,由于花楸像白桦一样婀娜多姿,诗人和歌手喜欢用它来比喻美丽的俄罗斯少女;而其果实苦涩的味道,又使它成为忧伤与爱情烦恼的象征。本文所谈及的《乌拉尔的花楸树》说的是一个俄罗斯少女应两个小伙子之约,于同一个时间到同一株花楸树下去与他们相会。这两个小伙子都在追求她,而她也觉得他俩都很可爱,不知该选择谁,只好请花楸树来当参谋,在这首歌中,两个小伙子之所以会不约而同地邀请心爱的姑娘到花楸树下而不是别的地方相会,系因美女化身这一人人皆知的意象会令她高兴。而歌词作者特意强调约会的时间是在花楸雪白花儿开放的春天,而不是红果满枝的秋日,显然意在突出青春爱情的纯真与美好。特别是少女请花楸来帮助确定哪个小伙子更可爱这一细节,更突显了俄罗斯初恋少女的特殊心态,于不经意间赋予本歌以浓郁的俄罗斯色彩。显然,这首俄罗斯歌曲之将花楸作为标题并在歌中反复吟唱,乃是因为它在俄罗斯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恰与该歌的主题合拍。因此,把歌中的花楸树译成山楂树,不仅是一词之误(决不是看走了

眼的笔误),还完全破坏了整首歌的意蕴与民族特色。
尽管山楂也同花楸一样开白花、结红果,但由于山楂树比较挺拔,不象花楸树那样柔曼;山楂枝上长着利刺,不像花楸枝那样光滑,因而俄罗斯人虽然也将山楂喻为少女,但指的是那种意志坚定、很有主见的女性,与用花楸树比喻的多愁善感、莫衷一是者大不一样。
俄罗斯民间传说,某个村子里有位美丽的山楂姑娘,她的面庞白里透红,犹如沐浴着朝霞的山楂花;如的眼睛碧蓝纯净,好似刚长出的山楂果。她的美色惊动四方,连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也来向她求婚。可是她说自己已经订婚,拒绝了这个有权有势的王子。当拔都威逼她时,她背靠山楂树,抽出随身带的匕首自杀,倒在树下。为了纪念这刚烈的姑娘,从此之后,俄罗斯妇女的头饰和衣服都喜欢以山楂的花果为图案;而俄语中的贵族小姐(боярышня)和夫人(бояныня这两个词也是从山楂боярышник演变而来的。(克拉希夫《花的传说》99100页,莫斯科,青年近卫军出版社,1990.






红莓花是什麽花(下)
陈训明

如上所述,所谓《红莓花儿开》中的红莓本来是荚蒾。据俄国学者考证,俄语中的красота)这个概念即源于荚蒾艳若红宝石的果实,而荚蒾则是少女美色的化身。俄罗斯民间传说,有两兄妹在海里游泳,哥哥游到了岸边,而妹妹却溺死海中。垂死之时,她对哥哥喊道:哥哥啊,你别喝海里的水,别钓湖里的鱼,别割田野里的草,别折荚蒾的枝,别摘园里的苹果;因为海水是我的血,鱼儿是我的身子,青草是我的头发,苹果是我的脸蛋,荚蒾是我的美色!(阿法纳西耶夫《斯拉夫人的诗意自然观》第2253页。
在俄罗斯,由荚蒾果而扩展到荚蒾花乃至荚蒾这种植物都是少女美色的象征,荚蒾花萎谢自然就获得了美人迟暮的寓意。因此,如果说把《乌拉尔的花楸树》译成《山楂树》是歪曲原意,将《荚蒾花儿开》译成《红莓花儿开》更是无中生有。因为这红莓花无论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植物学著作里都找不到,它纯然是被莫名其妙地杜撰出来的。或许有人会问:神奇的宝石花不是也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吗?为什么就不可以想象一种不那么神奇的红莓花?答曰:这里所说的是翻译,不是创作。创作可以驰骋想象,什么稀奇古怪的花儿或是别的什么东西都可以出现;而翻译则必须尽可能确切地传达原意,不允许随心所欲地乱改,甚至将子虚乌有的东西强加给原文。一位好心的朋友在解释将荚蒾译成红莓的动机时推测:一,荚蒾这种花名,国人知道者不多;二,荚蒾一名不如红莓好听。由于《红莓花儿开》的译者没有站出来说明自己的理由,这种推测是否符合实情,很难作出判断。但是我认为,既然原文的意思是荚蒾,就要译成荚蒾。而荚蒾这种植物,早在《唐本草》中就有记载:荚蒾,叶似木槿及似榆,作小树。其子如溲疏,两两相并,四四相对,而色赤,味甘.(引自《汉语大词典》第9414.<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六卷,溲疏果实略似枸杞.)如果嫌荚蒾一名太平淡,也并非没有更美的别名可替带,比如陈俊渝院士等主编的《中国花经》中所载的琼花(陈俊渝、程绪珂主编《中国花经》530页,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此书是中国花木学的权威著作,近年来还在重印)书中对于琼花科属的确定(忍冬科荚蒾属)与俄文歌中的калина)相同,对其植物特征的描绘也与俄文花卉图书对荚蒾的描绘几乎完全一样:枝广展。树冠呈球形。叶对生,形成椭圆形,先端钝或略尖,边缘有细齿,背面疏生星状毛。花序周围是白色大型的不孕花,中部是可孕花只有一点与俄国

荚蒾不同:中国琼花是半常绿灌木,而俄国荚蒾由于气候原因是落叶灌木。
由于近年来不断有文章指出红莓花译名荒唐但又未说明荚蒾到底是什么样子,有人根据在北京某植物园的观察认为калина就是雪球花因而让莓花的译者们似乎找到了一个可以退守但绝不认错的台阶:把俄罗斯歌曲中的译成雪球花。这种译法是否站得住脚呢?
不错,忍冬科荚蒾属植物中,的确有一种雪球花,但这不是俄罗斯城乡随处可见的野生或家种的欧洲荚蒾(直译为普通荚蒾亦即与我国琼花极其相似的品种,而是花繁如球但却不会结实的人工培育者。这个品种从国外引进的时间不长,雪球花之名册也是从法文采翻译过来的,至今仍只在植物园和富贵人家花园中才能见到。即使是在克里姆林宫墙下无名烈士墓旁的花园中,种植的也是开白花(有的略带鹅黄色)结红果的普通荚蒾,而不是希罕的雪球花。俄罗斯诗文和俄罗斯人平时所说的калина就是指普通荚蒾或“欧洲荚蒾对于雪球花则有专门的称呼:снежныйшарснежныйком,更常说的则是снежок。顺便说一下,还有一种红蕾荚蒾是20世纪20年代才从中国和朝鲜引进的,自然不是俄罗斯吟唱了几百年的普通荚蒾。之所以补充这一句,是因为在俄罗斯诗歌中,荚蒾前面经常加上红色的这个形容词。如前所述,俄语中的美色均源于荚蒾亮丽的红果,而红色一词又兼有美丽之意,如莫斯科的红场并非说这广场是红色的,而是谓其美。其实汉语中的字有时也当作解,比如
行文至此,我还想为《喀秋莎》中的苹果花鸣不平。国人在唱这首歌的第一句“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时,恐怕极少人知道原文中“梨花”前面还有“苹果花”关王爷的这一刀虽说痛快,但砍掉苹果花就等于砍掉了这首美妙歌儿的灵魂。此歌所唱的是少女喀秋莎对于戍边卫国恋人的怀念与忠贞之情。作者以苹果花与梨花起兴,寓有深意。这两种花都在早春开放,显然是以美景烘托美人,以春花比喻青春少女:粉红的苹果花有如她的香腮,雪白的梨花则似她随风飘舞的纱巾。作者特意将苹果花置于梨花之前,足见其重视,并非可有可无,翻译时决不能随意去掉。因为在俄罗斯民间传说中,苹果乃是能使人青春永驻、返老还童的神物,二守护苹果的女王则是一位美丽、贞节而又英武的处女。在诗歌中,苹果树与苹果花是美丽而又刚烈的贞节少女的化身。《喀秋莎》中的苹果花所包含的正是这层意思。
总而言之,无论是翻译诗歌,还是翻译其他文艺作品,都要努力寻找最能传达原文含意和意趣的词语。尽管这样做了也难免会出错误,但由于疏忽大意乃至学识不足而产生的错误,与异想天开、随心所欲所造成的错误,其性质和影响都不可同日

而语。

作者通讯处:550002贵阳市梭石巷贵州省社科院文学所:(0851682117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d9f0c61caaedd3383c4d318.html

《红莓花是什么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