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六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9-04-26 06:57: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上海市普陀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六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第一部分 阅读(60分)

一、文言文阅读(30分)

㈠默写(10分)

1.千锤万凿出深山, 。(于谦《石灰吟》)

2.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3.纤纤擢素手, 。(《迢迢牵牛星》)

4. ,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5. ,事非经过不知难。(日积月累)

㈡阅读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6.2分)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诗,作者是人称“ ”的唐代诗人李贺。

7.2分)下列对于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独特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照耀下,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B.三、四句,诗人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功立业呢?

C.诗人用比喻修辞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燕山月似钩”中的“钩”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一句中的“钩”都是指一种武器。

D.这首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7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2分)选文出自《孟子》,孟子,是 时期儒家思想家,人称“ ”。

9.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0.2分)下列对于选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中“诲”的意思是“教诲、教导”。

B.“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意思是“(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下棋),(但是成就)比不上前一个人啊”。

C.文中两个人一起学习下棋,他们有最好的老师,智力水平也相当;但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同的真正原因是他们俩的志向不同。

D.作者结尾用设问句的作用是:引导读者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间接而含蓄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9分)

高凤笃学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注释】①高凤:汉朝人。 ②常:同“尝”,曾经。

③经:指儒家经典著作。 ④潦水:雨后地上的积水。

11.4分)解释加点词语

麦于庭 怪问

12.2分)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和含义与“妻常之田”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处士笑而然之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通国之善弈者也 D.思援弓缴而射之

13.3分)选文中的高凤和《学弈》中的第一个学生一样都是 的人,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高凤身上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㈠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14)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李星华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午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篷篷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 a 安定 镇定),非常 b (平静 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姥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14.1分)第⑵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错别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15.2分)选词填空: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⑸段的两处横线上。

a b

16.4分)第⑵段划线句运用了 描写方法,从中你体会到的是

17.4分)请概括以上选文的内容,并说说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概括内容:

表达感情:

18.3分)第⑸节中李大钊并没有跟作者说话,作者是怎么知道父亲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的?第⒁节,母亲问作者“昨天是几号?”她是真的不知道吗?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任选一节进行简要分析。

你选的是第 节,你的分析是

㈡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16)

乌鸦喝水

⑴小朋友,乌鸦口渴了怎么办?老师的话音一落。教室里一只只小手树林一般竖了起来。乌鸦用了什么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老师和蔼可亲,眉开眼笑。

⑵一双双眼睛如饥似渴地盯着老师,有几个学生急不可待了,从位子上站起来,似乎怕老师没有看到。老师笑眯眯地指定一位女生回答。小女生忽地站起来,忽闪着明亮的眼睛,声音甜润悦耳,回答得天衣无缝。

⑶“读了这个故事,大家明白了什么道理?”老师的提问越来越有深度了。课堂里沉默了一会儿,一双双小手又慢慢地举了起来。“这位男同学,你来回答。”老师指着坐在前面的一个小男生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小男生大大方方地回答。

⑷这是一堂公开课,上的是《乌鸦喝水》,执教的是很有名气的张老师。张老师看着同学对答如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坐着听课的老师也不停地颔首称是。

⑸“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忽然,一个胖男生说。张老师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倏然间恢复了常态,迈开步子向前走去,脸上还是挂着笑:“说说你的问题吧!”“老师,我想……乌鸦不一定……不一定能喝……喝到瓶子里的水。”胖男生挠着头皮,有点紧张。胖男生的话像给平静的湖面投了一块石子,教室里叽叽喳喳的,许多学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窃窃私语。

⑹张老师愣怔着,自己教了十几年的书,这篇课文不知道讲了多少遍,从没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张老师的脸微微涨红,咳嗽一声,掩饰住刚才的尴尬,又变得镇定自若了。张老师环顾了一下教室,满面春风地问:“同学们,你们说,乌鸦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吗?”“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⑺“瓶子里有水,乌鸦怎么会喝不到水呢?”一个女生轻miè地看了一眼胖男生说。“是啊!”张老师接言道,“瓶子里有水,放上小石子水就会往上升,这是基本常识。我们应该像那只乌鸦一样,开动脑筋想一想,不要信口开河。”

⑻张老师示意胖男生坐下,他无奈地坐下,耷拉着脑袋默然不语,眼眶溢满了泪水。

⑼张老师依然兴致勃勃地讲着《乌鸦喝水》的课文,一年又一年。

⑽十几年过去了,那个胖男生师范毕业了,分配到母校任教,成了一位新教师,大家热情地喊他赵老师。学校有规定,新分配来的老师要上一节公开课。赵老师左思右想,决定上《乌鸦喝水》这一课。

⑾课堂气氛活跃极了,水到渠成。听课的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讲课就要结束的时候,赵老师笑眯眯地说:“小朋友们,《乌鸦喝水》这一课已经讲完了,你们都没有问题吗?”赵老师的眼光充满了期待,亲切地看着小朋友。一个女生站起来,清晰地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乌鸦在瓶子里放上小石子,它真的能喝到水吗?”

⑿课堂里顿时沉寂下来,在座的都看着赵老师。一个男生扑哧一声笑了:“课文不是已经说乌鸦喝到水了吗?这有什么可怀疑的?”教室里霎时嗡嗡响起来,有些人还在嘻嘻地笑。

⒀赵老师挥挥手,让小朋友们安静,说:“大家发表了意见,那么我们看看乌鸦究竟能否喝到水,让事实说话吧!”

⒁赵老师拿出几个装着数量不一的水的瓶子和一盆小石子,和颜悦色地说:“下面我们做个实验,在几个瓶子里放上小石子,看看乌鸦能否喝到水。”赵老师的话音一落,小朋友们乐坏了,争先恐后要上台做实验。

⒂上来的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放着石子,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会儿结果出来了。小朋友看着一个个瓶子目瞪口呆了,听课的老师们也目瞪口呆了,教室里又是一阵交头接耳声。

⒃“我们的实验结束了,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赵老师按捺不住喜悦地问。“有一个瓶子,乌鸦是无论如何也喝不到水的。”小朋友不约而同地高声道。

⒄赵老师话题一转:“怎样的瓶子乌鸦才能喝到水呢?”

⒅小朋友们陷入了沉思,那个女生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瓶子里有足够的水乌鸦才能喝到,否则就喝不到了。”赵老师睿智的目光闪着光彩,热烈的掌声响起,在教室里久久回荡。

⒆听课的张老师走出教室,一下子把赵老师的手握住了,激动地说:“小赵,你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

19.1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miè(

20.8分)在张老师和赵老师的课上都发生了出人意料的特殊情况,但并不类同。请仔细阅读相关段落,完成表格的填写。

21.2分)如果把第⑴节的划线句改成“教室里一只只小手迅速举了起来”,好不好?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22.2分)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A.长江后浪推前浪 B.总把新桃换旧符

C.青出于蓝胜于蓝 D.柳暗花明又一村

23.3分)对于赵老师左思右想,决定公开课上《乌鸦喝水》的原因,有人认为他是因为自己十几年前在张老师课上的那一段切身经历,有人认为他是想让自己的课上得更精彩,也有人认为他是想让听课的师生都受到启发。请就你认同的一个方面,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第二部分 写作(40分)

24.题目:那一次,我哭了

要求:1.字数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2. 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阅读(60分)

一、文言文阅读(30分)

㈠(10分)每句2分,错一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1.烈火焚烧若等闲 2.千磨万击还坚劲

3.札札弄机杼 4.中庭地白树栖鸦

5.书到用时方恨少

㈡阅读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6.2分)五言绝句/五绝, 诗鬼。

7.2分)A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7分)

8.2分)战国 亚圣

9.3分)(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要拿弓箭射它(把它射下来)。 关键词:虽、援、繳

10.2分)C

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9分)

11.4分)晒 返回、回来、回家

12.2分)B

13.3分)读书专心致志(1分) 不关心周围的事物/不为家人分担事务(2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㈠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14)

14.1分)篷 蓬(各0.5分)

15.2分)a安定 b 沉着

16.4分)肖像描写/外貌描写(1分) 李大钊在经受了敌人的折磨后(1分)仍然坚强、沉着(1分)和他对女儿(对亲人)的爱。(1分)

17.4分)我们最后一次和父亲在庭审时见面的场景,以及得知父亲遇害(牺牲)的消息后全家悲痛欲绝的情形(2分)对父亲的敬佩和对敌人的痛恨(2分)

18.3分)

第⑸节,李大钊虽然没有跟作者说话,但父亲平时肯定经常对作者说起,(1分)所以,她在那一刻理解了父亲的表现(1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李大钊烈士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1分)。

第⒁节,母亲不可能不知道(1分),她那样说,只是要提醒我们(1分),要牢记父亲遇害牺牲的日子,不要忘记对敌人的仇恨。(1分)

㈡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16)

19.1分)蔑

20.8分)①赵老师引导小朋友用实验证明乌鸦的确有可能喝不到水

②愣怔(尴尬)、镇定自若(满面春分)

③鄙夷、窃窃私语

④目瞪口呆、陷入沉思

21.2分)示例1:不好。因为原文中的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举手发言的情景。

示例2:好。“迅速”一词可以表现学生们积极举手发言的情景;“一只只”表现举手的同学多,和原句表达的效果一致,而且更简洁。

22.2分)C

23.3分)观点一:因为十几年前上张老师课时的一段切身经历。学生时代受的一次批评,并没有阻止他对问题的思索,表现出他执着的探究精神(2分)。同时,自己曾受挫的经历,使现在身为教师的他意识到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大胆质疑探究的重要性(1分)。

  观点二:想让自己的课上得精彩。课的精彩不在于师生问答毫无障碍,精彩的课要有师生思维的激活和碰撞(1分),刚走上教师岗位,他希望通过上这一课,用一种新的视角去思考问题,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展示自己的思索与风采(2分)。

  观点三:想让听课的师生受到启发。对课堂中孩子的质疑该持有怎样的态度(1分)——保护孩子的质疑精神、予以恰当的鼓励和支持(2分)。

第二部分 写作(40分)

作文基准分30分——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字数达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d17c46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03.html

《上海市普陀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六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