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免疫调节非选择题105题(包括答案和每题解析)

发布时间:2016-04-02 22:16: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免疫调节非选择题105(包括答案和每题解析)

110分)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 ,使BAT细胞中cAMP增加,在其作用下,部分脂肪分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 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2)甲状腺激素增多可以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3)某患者产生的抗体可以甲状腺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引起甲亢,该病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_________

4)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使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是利用了抗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答案】10分)(1)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反馈调节 3)自身免疫病 4)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解析】

试题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释放的是去甲肾上腺素,因为是神经细胞释放的,又可以称为,神经递质;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产热增加。

2)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称为负反馈调节。

3)由于抗体将自身的物质当作异物攻击,而引发的疾病是自身免疫病。

4)抗体具有特异性,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考点:本题考查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和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6分)干扰素是动物或人体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抑制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请分析回答:

1)干扰素的产生受细胞内基因的控制,通常处于抑制状态。在病毒刺激下,干扰素基因经 、翻译形成干扰素前体,进一步加工后形成成熟的干扰素,通过_____ 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2)某些干扰素可作用于宿主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激活该细胞核中基因表达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其中有些蛋白可通过激活RNA酶使病毒的mRNA ,有些则可与 (细胞器)结合,通过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发挥抗病毒作用。

3)某些干扰素可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通过影响细胞 过程抑制肿瘤生长。还有些干扰素可提高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细胞的能力,从而在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

【答案】(6分)(1)转录 胞吐 2)降解 核糖体 3)有丝分裂 T淋巴

【解析】

试题分析:(1)干扰素是糖蛋白,所以干扰素基因应经过转录和翻译形成干扰素前体,进一步加工形成成熟的干扰素后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2)干扰素能抗病毒,并且是激活RNA酶所以应使病毒的RNA降解。要阻止翻译可以与核糖体结合后影响了翻译合成蛋白质。

3)如果干扰DNA的合成,则是影响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抑制肿瘤生长,因为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吞噬细胞能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从而在免疫调节中也发挥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能力。

3.(8分)下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分析图答以下问题:

1)从反射弧结构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 。激素d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且肝脏细胞膜上存在激素d的特异性受体,由此推断激素d能促进肝细胞内 分解。而人体内还存在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分泌该激素的细胞是

2)下丘脑对激素c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当激素a的分泌量上升会使激素c的分泌量 。但健康人体内激素c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原因是激素c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ab

3)研究发现:激素c能抑制T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 ,从而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结合题目信息分析,在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人体免疫力会有所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8分)

1)效应器的一部分(效应器)2分) 肝糖原(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胰岛B细胞

2)上升(或增加) 3)淋巴因子(2分) 下降(或减弱)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图示可知,肾上腺髓质属于人体的内分泌腺,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内分泌腺与支配它的传出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依题意,激素d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而且作用于肝脏细胞,由此推知,激素d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够使血糖浓度降低。

2)依题意,下丘脑对激素c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因此当激素a分泌增多时,会引起激素c的分泌上升(或增加)

3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会使T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的淋巴因子减少,进而导致人体免疫力有所下降(或减弱)。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4.下图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 ,刺激了图一中 的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 ,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当足量饮水1 h后,通过图一中a所示的 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该调节机制是 相互协调的结果。

2)图二是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肺结核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它初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过程是 (填图中数字)。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VI)引起的,HVI侵入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的功能瓦解。请写出艾滋病患者体内缺少抗体的原因:

【答案】(1)升高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负反馈(反馈)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或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2)吞噬细胞 ②⑥ 由于T淋巴细胞被破坏,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不能有效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所以抗体大量减少。

【解析】(1夏天气温高,人体大量出汗,导致人体内水分减少,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时位于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知,会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尿液。另一方面通过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由图可知信息反馈到下丘脑属于体内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整个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所以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2)此图中通过①过程将抗原消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通过②⑥(首次入侵)或②④⑥(再次入侵)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途径,甲是效应T细胞;通过③⑦(首次入侵)或③⑤⑦(再次入侵)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乙是浆细胞,因此可见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主要是针对侵入胞内的抗原,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其首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主要是②⑥(首次入侵)。艾滋病病毒破坏T细胞后,绝大多数的抗原是通过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加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这条体液免疫途径丧失,因此只保留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其分化为浆细胞的,而抗体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因此体内抗体较少。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510分)下图中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的是________(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吞噬细胞具有 的作用,细胞c________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当再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后,产生抗体既_____________,这主要与记忆细胞有关,初次免疫时记忆细胞由图甲中的________(填字母)增殖分化而来。

3切除胸腺后,图甲表示的免疫过程将 (减弱、加强或不变)。

4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

5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抗体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

【答案】(1)体液免疫(1分) 摄取、处理、呈递抗原(1分) 浆细胞(效应B细胞)(1分)

2)多(1分) 快(1分) b1分) 3)减弱(1分) 4a b d 2分)

5)自身免疫(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图甲因为最终产生了抗体,所以属于体液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细胞c是分泌抗体的浆细胞。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当再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后,产生抗体既多又快,这主要是因为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而产生抗体。记忆细胞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即图甲中的b细胞。

3)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地方,如果切除胸腺将缺乏T细胞,而T细胞参与大部分的体液免疫,它可以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如果T细胞缺乏体液免疫会减弱。

4)图中的aT细胞,bB细胞,c是浆细胞,d是记忆细胞,只有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余细胞都可以,故是a b d

5)产生的抗体将自身正常的结构或细胞当成抗原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6糖皮质激素(GC)在临床上常被用作免疫抑制剂,长时间使用GC,会导致体内糖皮质激素受体(GR)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出现GC抵抗现象。研究中欲从人参提取物中找到提升GR基因表达水平的物质,以缓解GC抵抗现象。利用体外培养的人体细胞进行相关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分析回答:

1临床上GC可用于治疗 等免疫失调疾病,长期外源GC治疗后,GR基因表达水平下降,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可避免GC作为 分子持续发挥作用。

2将人体细胞外培养一段时间后,破碎细胞。

①提取GR时,为防止溶酶体等细胞结构释放的 分解GR,应加入相关抑制剂。

②提取各组细胞的总RNA,经 过程获得总cDNA,再利用PCR技术扩增出GR基因。在相同条件下,PCR产物的量可以间接反映细胞中 的含量。

3实验中设置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提供 作为参照。

4由实验结果可知,人参提取液中能提升GR基因表达水平的物质是 ;而Rg1可能通过抑制GR基因的 过程影响GR含量。

【答案】(1)过敏(自身免疫) 信号(信息)

2蛋白酶 逆转录 GRmRNA

3)正常人体细胞的数据

4RhlRbl 翻译

【解析】

试题分析:(1)过敏和自身免疫病都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临床上可用免疫抑制剂如GC治疗;糖皮质激素(GC)可作为信息分子与其受体GR结合进而发挥作用。

2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溶酶体等细胞结构释放的蛋白酶可分解GR

cDNA是逆转录的产物;PCR产物的量可以反映cDNA的量,进而间接反映GRmRNA的量。

3)实验中设置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提供正常人体细胞的数据作为参照。

4)由实验结果可知,人参提取液中的RhlRbl能提高GR含量和GRmRNA含量相对值,说明RhlRbl能提升GR基因的表达水平;根据表格数据可知,GCRg1组与GC组的GRmRNA含量相对值相同,但是GCRg1组的GR含量却比GC组的GR含量少,说明Rg1可能通过抑制GR基因的翻译过程影响GR含量。

考点:本题考查人参提取物对G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78分)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方法,只用手指的一滴血就能在流鼻涕和发热等症状出现之前检测出谁将患上流感。该方法利用的是一种快速诊断免疫试纸条,可根据检测结果是否呈阳性来进行初步筛选,下图表示某同学在医院取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针刺手指后会发生缩手反射,但化验取指血用针刺手指时该同学的手并未缩回,这一现象说明在反射过程中,高级神经中枢对甲图中的 (填标号)有调控作用,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 的特点。

2若在甲图中的④处给予适宜刺激,乙图代表④受刺激时的膜电荷分布的变化情况,则兴奋的传递方向与

(填“膜内”或“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电流表B发生 次偏转。

3若刺激丙图①,⑥处没有出现如图乙的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了 递质。

4丙图中③内的神经递质以 的方式从④释放,与⑥上的受体蛋白结合。

5某人因体内含有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导致神经系统异常。若给其注射乙酰胆碱 (填“能”或“不能”)有效缓解该异常,在免疫学上该类型的疾病称为

【答案】(每空1分,共8分)1 分级调控 2膜内 1 3抑制性 4胞吐 5不能 自身免疫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传递过程及其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1)上有神经节可以判断为传入神经,为效应器,高级神经中枢对有调控作用。(2)因突触传递兴奋时只能单向传递,故在处给予适宜刺激时A不偏转,B偏转1次。(4)抑制性递质可以抑制动作电位(内正外负)的产生,即抑制兴奋。(5)自身含有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所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810分)2014324是第1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依法防控结核”。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在人体细胞内寄生形成的,以肺结核最为多见。结核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请利用有关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来划分,结核杆菌应属于_____________,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膜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等结构,结核杆菌依靠这些结构抵御人体对其产生的免疫。

2)寄生在细胞中的结核杆菌必须依靠_____________才能将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与___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吞噬细胞能够识别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消化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需要溶酶体参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婴幼儿注射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传染的有效措施,卡介苗是由CalmetteGuerin两位生物学家发现的变异结核杆菌培养而成的,结核杆菌的这种变异应该来自于_____________,作为注射疫苗,卡介苗应该具备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除特殊标出外,每空1分,共10分)(1)原核生物(细胞) 细胞壁、荚膜(写出一项即可)

2)效应T细胞 浆细胞 抗体 信息交流 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

3)基因突变 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对人体无伤害(2分)

【解析】(1)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细胞结构,没有核膜,其细胞膜外有细胞壁和荚膜等结构。

2)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感染靶细胞后,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结核杆菌,与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吞噬细胞能够识别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溶酶体内含有大量的水解酶,可消化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

3)原核生物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作为疫苗应该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同时对人体无伤害。

9(每空1分,共9分)人体内存在着许多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信息分子A代表 骨胳肌战栗的原因是骨胳肌细胞产生了兴奋,此时骨胳肌细胞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状态为

2)合成信息分子B的内分泌腺是 ,使其分泌量增加的原因是 升高。

3)体内信息分子D含量过少的成年人,所患疾病为 ,同时,体内 分泌量增加。

4)信息分子E代表 ,在其刺激下,B淋巴细胞将增殖分化成

【答案】1)神经递质 内正外负

2)下丘脑 细胞外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3)甲状腺肿大 促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4)淋巴因子 浆细胞 记忆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题图可知,信息分子A是神经细胞产生的,应为神经递质;兴奋部位产生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特点是内正外负。

2)根据题图,信息分子B为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

3)图中信息分子D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当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少使,所患疾病为甲状腺肿大,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减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增多。

4)由于T淋巴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因此信息分子E为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影响下,B细胞会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010分)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有藻类、虾、鲫鱼等生物。鲫鱼为杂食性鱼类,虾以绿藻和蓝藻为食物,虾也是鲫鱼的食物。蓝藻和绿藻均能产生-定量的藻毒素。下图一表示不同体长鲫鱼的食性比例,图二表示湖中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藻类在生态系统中是 。绿藻与蓝藻的种间关系是

2据图一分析,在仅由藻类、虾、鲫鱼构成的食物网中,若体长为30cm的鲫鱼群增重400kg,最少需要藻类 kg

3藻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能导致神经麻痹。在免疫学上,藻毒素可以看作是一种

4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既能治理水体污染,又能获得经济效益。

①据图二分析,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最好选用的藻类是 ,原因是当两种藻类吸收的磷元素量 时,碱性水体中该藻类产生的 含量低。

②现要投放鲫鱼去除水中的藻类,据图一分析,选择体长为 (填2030cm的鲫鱼最合理。

【答案】(1生产者 竞争 24000 3)抗原

4)①绿藻 相当 藻毒素 30

【解析】

试题分析:(1)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藻与蓝藻间存在竞争关系。

2)在仅由藻类、虾、鲫鱼构成的食物网中,存在的食物链是:藻类→虾→鲫鱼,藻类→鲫鱼;根据图一可知,体长为30cm的鲫鱼肉食性比例占1/4,植食性比例占3/4,若体长为30cm的鲫鱼群增重400kg,最少需要藻,400x1/4/20%/20%+400x3/4/20%=4000kg

3)在免疫学上,藻毒素属于外来的异物,可以看作是一种抗原

4)①据图二分析可知,碱性水体中绿藻对P的吸收量高且藻毒素含量低,有利于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

②根据图乙分析可知,体长为30cm及以上的鲫鱼植食性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体长的鲫鱼,适宜于除水中的藻类。

考点:本题考查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生态系统的成分及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1.(11分)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III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请据图作答:

1)在缩手反射过程中,I产生的信号物质E_________II膜上的F_________FE的结合引起II产生____________

2)在血糖调节过程中,饭后人体血糖浓度升高,刺激___________细胞(细胞I),引起胰岛素(E)的分泌增加,同时可以引起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______________调节使血糖浓度降低。在该过程中,II内糖原的含量_____________

3)在初次免疫过程中,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II,刺激II产生__________________,该物质作用下,刺激____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____________细胞。

4)在人体水平衡调节过程中,垂体释放的激素E_____________II___________细胞。

【答案】1)神经递质 受体蛋白 兴奋或抑制(膜电位变化)

2)胰岛B 神经——体液 增多

3)淋巴因子 B 浆(效应B 4)抗利尿激素(ADH 肾小管和集合管

【解析】

试题分析:(1)缩手反射属于神经调节过程,I产生的信号物质E神经递质II膜上的F是特异性受体蛋白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类,所以FE的结合引起II产生兴奋或抑制

2)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血糖浓度升高可刺激胰岛B细胞(细胞I),引起胰岛素(E)的分泌增加,同时可以引起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血糖浓度降低。在该过程中,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使II内糖原的含量增多

3)在初次免疫过程中,抗原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II,刺激II产生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细胞和记忆细胞。

4)在人体水平衡调节过程中,垂体释放的激素E抗利尿激素,促进其靶细胞II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使内环境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考点:本题考查模型构建及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2.(14分)下图甲是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睾丸酮(雄性激素)的调节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通过 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

2GnRH化学本质是一种 。图乙中abcd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的 调节和 调节机制。

3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别

平均年龄

吸毒史

吸毒量

LH(mlu/mL)

FSH(mlu/mL)

睾丸酮(mlu/mL)

吸毒者

23

4

1.4g/d

1.45

2.87

4.09

健康人

23

4.66

6.6

6.69

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乙中的 (请填图中字母)。研究者往某吸毒者体内注射LHFSH,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注射前相同,则该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 (器官)受损。

4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研究表明有的环境激素可使精子DNA分子发生断裂和DNA片段丢失,使得精子出现 (变异类型),造成精子畸形率升高。

【答案】(共14分,每空2分)

1)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回答完整得2)

2)蛋白质(肽类) 分级(分级调节) (负)反馈

3bcd(bc) 睾丸 4)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缺失)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甲可知神经末梢产生的神经递质、体液中的激素、免疫细胞中产生的淋巴因子都可以做为信息分子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由图可知GnRH是由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其化学本质应是多肽。图乙中abc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而d体现了反馈调节。

3)由表可知吸毒者体内的LHFSH及睾丸酮的含量都减低,说明图乙中的bcd过程都会减弱。睾丸酮含量低可能是因为LHFSH含量低造成的,也可能是睾丸受损造成的,如果注射了LHFSH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注射前相同,则该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应是睾丸受损。

4)使DNA片段发生断裂和丢失应造成了染色体的缺失,所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3.(14分)研究发现,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引起收缩;作用于心肌细胞,却降低收缩频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酰胆碱经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进入 ,随后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细胞膜电位转变为 ,骨骼肌细胞发生兴奋而收缩。

2)现有患者经检测发现,体内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浓度水平异常增高。已知,这种抗体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后,可使受体退化并阻碍其再生。则该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是__________(骨骼肌痉挛/骨骼肌松弛)。

3)为了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上述两种肌细胞产生不同反应是否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下面实验。

实验步骤:

用骨骼肌细胞膜上的 做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

②利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特点,将上述抗体分别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③一段时间后,用 分别作用于这两种细胞,观察它们收缩反应变化的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骨骼肌细胞 ,心肌细胞 ,则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心肌细胞的不同,表明乙酰胆碱作用特点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

【答案】(共14分,每空2分)

1)突触间隙 外负内正 2)骨骼肌松弛

3)①乙酰胆碱受体 ③乙酰胆碱 不收缩 收缩频率降低

【解析】

试题分析:(1)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兴奋,兴奋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2)由题意可知乙酰胆碱受体受到破坏,使乙酰胆碱无法起作用,所以会导致骨骼肌松弛。

3)①由题意可知产生的是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所以应用骨骼肌细胞膜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做抗原。

③一段时间后用乙酰胆碱分别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观察它们收缩反应变化的情况。如果骨骼肌不收缩,而心肌收缩,因为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心肌细胞的不同,表明乙酰胆碱作用特点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题意分析能力。

14.(12分)下图表示人体初次体液免疫过程,请回答:

1)图中细胞甲是_________,物质a____________,物质b____________

2)当同种病毒再次进入人体内,会刺激 细胞快速增值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更多的物质b。物质b与体内的病毒特异性结合而成为沉淀后被 细胞清除。

3)胸腺发育不良影响到 细胞的分化成熟。

【答案】(共12分,每空2分)

1B细胞 淋巴因子 抗体(2)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 3T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1)图中甲细胞是B细胞,物质a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物质b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

2)同种病毒再次进入人体内,会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抗体与体内的病毒特异性结合而成为沉淀后被吞噬细胞清除掉。

3)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发育不良会影响T细胞的分化成熟。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516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C和细胞D的名称分别为

2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图甲所示调节机制中,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_________________、激素等三类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 实现信息交流,如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3)图甲中的A器官某区域出现病理损伤后,表现出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可推测该器官受损后,引起 缺乏。

4)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

5)人体的排尿是一个复杂的神经调节过程,图乙表示尿意的形成及排尿的调控过程。

当膀胱充盈时,人产生尿意。根据反射弧有关知识,用恰当文字和图乙中的符号,写出尿意产生过程。

②据图乙分析,若外伤引起脊髓胸段截断,将可能随时出现 现象(1分),其原因是

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此过程属于 反馈调节(1分)。

【答案】1B细胞、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 2)神经递质、淋巴因子 细胞间的接触

3)抗利尿激素

4)当记忆细胞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或机体免疫系统受H1N1流感疫苗刺激后,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5)① 膀胱充盈刺激→膀胱壁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②排尿 脊髓排尿中枢失去大脑的控制。 ③正

【解析】

试题分析:(1)甲图中D细胞能产生抗体所以是浆细胞,初次免疫时,浆细胞只能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所以CB细胞。

2)甲图中,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信息分子有三类:一是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调节中,神经递质能作为信息分子传递兴奋;二是甲状腺激素等信息分子能选择性地作用于靶细胞,调节靶细胞代谢;三是淋巴因子作为信息分子能加强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

3)甲图中A器官是下丘脑,B器官是甲状腺;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若下丘脑受损,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

4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在体内会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当记忆细胞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

5)①在产生尿意的神经调节中,感受器位于膀胱内壁,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乙图中是把兴奋传给脊髓的传入神经,②是把兴奋由脊髓传给大脑的传入神经,③是把兴奋由大脑传给脊髓的传出神经,④和⑤是把兴奋从脊髓传给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所以尿意产生过程是膀胱充盈刺激→膀胱壁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②人体排尿中枢位于脊髓腰骶段,受大脑皮层控制,若外伤引起脊髓胸段截断,则脊髓排尿中枢失去大脑的控制,随时出现排尿现象。

③正反馈调节能增大或加强起始因素带来的影响,根据题意,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所以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6.(10分)下图为动物体稳态调节的相关示意图,ABC和①一⑥表示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②表示____.若刺激a处产生兴奋,则兴奋部位的膜两侧电位表现为______,电流表的指针变化是____(“偏转1次”、“偏转2次”、“不偏转”)。

2图乙所示结构是图甲中[ ]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与C形成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图乙中信号传递的方向只能由AB的原因是____

3若图丙表示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活动,图中的某细胞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则分泌细胞位于____,分泌物是____;若图丙表示人体部分免疫过程,某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分泌细胞是____,分泌物是____

【答案】1传出神经 内正外负 不偏转

2 高尔基体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3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T细胞 淋巴因子

【解析】

试题分析:(l)图甲中,②表示传出神经,兴奋部位的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

(2)图乙所示结构是图甲中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与C形成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图乙中信号传递的方向只能由AB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3)水盐平衡中枢在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丙表示人体部分免疫过程,某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分泌细胞是T细胞,分泌物是淋巴因子。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7I、(8分)受损伤的马铃薯细胞内酚氧化酶(PPO)和底物(酚类物质)直接接触,引起马铃薯的褐变,为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1PPO粗提液的提取

低温下将新鲜马铃薯用蒸馏水洗净、去皮,取20g样品放入含50mL磷酸缓冲液(PH值为5.5)的研钵中,同时加入少量石英砂,研磨、离心、上清液即为PPO的粗提液,加缓冲液研磨的目的是

2)不同温度下PPO活性的测定

①实验步骤顺序有不妥之处,请改正

②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条件,PPO具有相同的活性,从酶的特性分析其原因是

③为进一步探究PPO最适温度,应在 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

II.(12分)下图表示银环蛇毒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细胞①的作用是 ,细胞③通过 过程产生细胞④和⑤。

2)通过途径,物质B的产生特点主要是

3)人们通常将毒的银环蛇毒注入马体内,一段时间后,提取马的血清,制成抗银环蛇毒的药物。马血清中药物成分是由图中 (填序号)细胞合成的。为了检测提取的血清中是否已含有所需的药物成分,通常用 对该血清进行检测,该血清中有效的药物成分是马体通过 (生理过程)产生的。

【答案】I(8)1)保持PPO的活性(防止PPO失活)

2)①“反应”步骤改正“温度预处理”之后 ②在酶的最适温度前后,可以有相同的催化效率

15-30

II12分)(1)摄取、处理、呈递银环蛇毒(抗原) 增殖、分化

2)数量多、速度快 3)⑤ a-银环蛇毒(抗原) 体液免疫

【解析】

试题分析:I1)因为酶作用条件比较温和,加缓冲液是为了维持PH的相对稳定,保证PPO的活性。

2)①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为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应先放在预处理温度下然后再加酶进行反应,故将“反应”步骤改正“温度预处理”之后。

②酶受温度的影响曲线是呈倒钟形,即在酶的最适温度前后,可以有相同的催化效率。

③要探究PPO最适温度,应在15-30之间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

II1)由图分析可知细胞1是吞噬细胞,2T细胞,物质A是淋巴因子,3B细胞,4是记忆B细胞,5是浆细胞,物质B是抗体。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摄取、处理、呈递银环蛇毒(抗原)。B细胞通过增殖和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2)再次接受抗原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为产生抗体的浆细胞,所以此时经过记忆细胞产生抗体数量多、速度快。

3)马血清中主要含的是抗体是由5浆细胞合成分泌的。抗体可以和抗原进行特异性反应,所以为了检测是否含有抗体可以用a-银环蛇毒对该血清进行检测,如果发生凝集反应说明含有抗体。抗体是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

考点:本题考查酶实验和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18.(6分)下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是___________免疫过程。

2)图中c________细胞,⑨过程中产生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其成分为__________

3e细胞的产物的合成是在_____________(写一种细胞器)。

4)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d再次接触抗原是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d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体液 2B 抗体 蛋白质 3)核糖体 4)记忆B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1)图中分泌的e物质是抗体,则该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2)图中分泌e的细胞是浆细胞,则cB细胞,⑨产生的物质是抗体。 3)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4d是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对文字、图表等表达形式准确地判断、分析相关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9(9)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字母AF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或作用对象。请据图回答:

1)信息分子BC分别是由 分泌产生(填器官)。

2)信息分子E参与的稳态调节方式可能是 。信息分子F作用的靶细胞③是

3)图中①过程表示 ;②表示增殖分化产生

4)寒冷时产生冷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写出人体寒冷时产生骨骼肌颤栗的反射弧:

5)靶细胞识别ABCDEF等信息分子依赖于细胞膜上的

【答案】(每空1,9)1)垂体 下丘脑 2)神经调节、激素(体液)调节(各1分) 全身组织细胞 3)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各1分) 4)大脑皮层 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2分) 5)受体(受体蛋白或糖蛋白)

【解析】(1)图中信息分子B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说明B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C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细胞,说明C是有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2)信息分子E作用的靶细胞是胰岛B细胞,说明E可能是神经递质或者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所以它们参与的调节方式分别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信息分子F是胰岛素,其作用靶细胞可以是全身组织细胞。(3)图中①过程表示肾小管细胞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增强,从而才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图中②表示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4)产生冷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寒冷时产生骨骼肌颤栗的反射弧: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信息分子依靠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即糖蛋白的识别作用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2010分)下图是关于人体稳态及调节的相关问题,图甲是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睾丸酮(雄性激素)的调节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通过 (写出两点)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科学家研究发现,长期被消极情绪左右,会影响人的免疫力,导致免疫能力下降,请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

2据图乙abcd过程分析,睾丸酮分泌的调节机制和特点为:

3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别

平均年龄

吸毒史

吸毒量

LH(mlu/mL)

FSH(mlu/mL)

睾丸酮(mlu/mL)

吸毒者

23

4

1.4g/d

1.45

2.87

4.09

健康人

23

4.66

6.6

6.69

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乙中的 (请填图中字母)。为了确定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FSH减少引起的,可将其体内LHFSH ,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

【答案】(除特殊标出外,每空2分,共10分)(1)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 神经调节的结果使免疫活性物质分泌减少(或答神经末稍分泌的抑制性递质增多也可是兴奋性递质减少,导致免疫活性物质的分泌减少) 2)分级调节(1分) 反馈调节(1分) 3bcd 补充到健康人(正常)水平

【解析】(1)由图甲可知内环境稳态是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来维持的,其中的激素、神经递质和免疫活性物质做为信息分子对细胞间进行交流。由图可知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免疫细胞,如果长期被消极情绪左右释放的是较多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免疫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减少,进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2)由图分析可知abc体现了睾丸酮的分级调节,d体现了负反馈调节。

3)由表中数据可知吸毒者体内的LHFSH及睾丸酮含量减少,说明bc过程减弱了,睾丸酮在高含量下对下丘脑有反馈调节作用,其含量低反馈调节作用减弱,故d也减弱。确定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FSH减少引起的,可将其体内LHFSH补充到正常人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如果睾丸酮含量正常,说明是因为LHFSH减少引起的,如果睾丸酮含量还是少说明最可能是睾丸受损引起的。

2112分)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字母AF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或作用对象。请据图回答:

1)信息分子BC分别是由 分泌产生(填器官)。

2)信息分子E参与的稳态调节方式可能是 。信息分子F作用的靶细胞③是

3)图中①过程表示 ;②表示增殖分化产生

4)寒冷时产生冷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写出人体寒冷时产生骨骼肌颤栗的反射弧:

5)靶细胞识别ABCDEF等信息分子依赖于细胞膜上的

【答案】(1)垂体 下丘脑 2)神经调节、激素(体液)调节(各1分) 全身组织细胞 3)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各1分) 4)大脑皮层 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2分) 5)受体(受体蛋白或糖蛋白)

【解析】(1)图中信息分子B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说明B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C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细胞,说明C是有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2)信息分子E作用的靶细胞是胰岛B细胞,说明E可能是神经递质或者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所以它们参与的调节方式分别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信息分子F是胰岛素,其作用靶细胞可以是全身组织细胞。(3)图中①过程表示肾小管细胞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增强,从而才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图中②表示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4)产生冷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寒冷时产生骨骼肌颤栗的反射弧: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信息分子依靠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即糖蛋白的识别作用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2212分)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回答下列与布氏田鼠内环境及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相关问题:

1)用图示表示布氏田鼠内环境的三大组分的联系:

2)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 布氏田鼠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

持续的寒冷刺激,一方面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分泌的 可促进BAT细胞中cAMP增多,促进脂肪分解,增加产热,另一方面还可促进垂体释放激素②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已知激素①分子是一种多肽,其受体位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这是因为

BAT细胞中, 膜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 可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过程,而UCP-1蛋白能增大线粒体内膜结构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 ,维持体温的稳定。

3)布氏田鼠受到病毒或病菌等侵入,体内的B细胞在T细胞产生的________作用下,增殖分化为 ,最终清除抗原时需要吞噬细胞参与,吞噬细胞内的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

【答案】(12分)(2)①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 激素①不能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2分) ②线粒体内 甲状腺激素和cAMP2分) 热能 ③淋巴因子 浆细胞、记忆细胞 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解析】

试题分析:(1)内环境的成分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关系如图:。(2)①由图可知,下丘脑传出神经末梢分泌的物质是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该物质可促进细胞细胞中cAMP含量增多,cAMP可促进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多肽,不能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所以其受体在细胞膜上。②细胞中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内膜,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和cAMP都能促进UCP1基因表达,由于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不能用来合成ATP,所以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维持了体温的恒定。(3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操作的细胞,吞噬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38分)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和机体受到高温侵袭或生存威胁时,合成量迅速增加的一类蛋白质(包括HSP60HSP90等多种蛋白质),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其中HSP60的功能如甲图所示,HSP90在癌变细胞中含量发生变化,还有一些热休克蛋白参与了机体对癌变细胞的识别过程,有助于加强机体的免疫,热休克蛋白参与机体的免疫过程如乙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1)据图图推测HSP60所起的作用是

2)当细胞癌变时,会产生正常细胞原本不具有的热休克蛋白质,该蛋白质参与了识别和保护作用(使癌细胞表面抗原不易被T细胞识别),但部分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体仍可引发免疫反应,如乙图所示,乙图中甲细胞和乙细胞的名称分别是 吞噬细胞 a表示T细胞的 过程,清除癌细胞的免疫方式

3)要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并纯化乙图中的 HIV主要侵染乙图中的T细胞,引起的免疫失调疾病属于

4)据研究得知癌细胞能在体内恶劣环境下存活的关键是其HSP90比正常细胞的含量多,给我们研发增强化疗和放疗效果药物的启示是

【答案】(每空1分,共8分)1)促使多肽链形成蛋白质 2)吞噬细胞 效应T细胞 增殖分化 细胞免疫 3)抗原热休克蛋白复合体 (后天性)免疫缺陷病 4)抑制HSP90的活性(抑制HSP90基因的表达、降低HSP90的含量)

【解析】1)据图图可推知,多肽因HSP60的参与形成了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2)由图乙可以看出,甲细胞能处理和呈递抗原,是吞噬细胞,乙细胞由T细胞分化形成并能作用于癌细胞(靶细胞),因此乙细胞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由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a表示T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癌细胞为靶细胞,要清除癌细胞需要通过细胞免疫。3由图示信息知: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体能被吞噬细胞识别、吞噬和处理,所以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纯化图乙中的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体,选用它作为抗原。HIV主要侵染图乙中的T细胞,引起的免疫失调疾病属于(后天性)免疫缺陷病。(4)由于癌细胞中HSP90比正常细胞的含量多,导致癌细胞能在体内恶劣环境下存活,因此在研发增强化疗和放疗效果药物时要设法抑制HSP90的活性或抑制HSP90基因的表达或降低HSP90的含量,使癌细胞不能在体内存活。

24(本题14)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的过程(如下图示意),请回答下列问题:

1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体现细胞膜的 功能。

2由图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是 DC细胞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医学,DC细胞免疫疗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获取患者的DC细胞,经 技术体外增殖后,回输入该患者体内,提高清除抗原的效果。

3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4艾滋病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CD4受体识别T淋巴细胞并侵染,从而破坏人类免疫系统。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其研究思路是:利用HIV可识别 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请简要说明HIV在这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信息交流 2)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 动物细胞培养

3)防卫、监控、清除

4CD4受体修饰的成熟的红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无法扩增,其蛋白质也无法合成。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意可知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经信息分子抗原呈递给T细胞,然后与T细胞的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的变化,这体现了细胞间能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

2)由图可知DC细胞可以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DC细胞要在体外进行增殖,需要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让其进行增殖。

3)免疫系统对内在抗原和外来抗原都有防御功能,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4)在人体细胞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众多的细胞器,如果能将HIV病毒引入到成熟的红细胞,因为缺乏其增殖的材料而无法进行增殖而死亡,故应将成熟的红细胞用CD4受体进行修饰。因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无法扩增,其蛋白质也无法合成。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能力。

255分)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由骨髓中的 分化形成的。

2)图中⑦为_______细胞,该细胞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为

3)过程⑤表示 。⑦与④功能上的区别是⑦可以

【答案】(1)造血干细胞(2)浆细胞、蛋白质(3)直接刺激 B细胞、合成抗体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体液免疫过程

1)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免疫细胞,主要是T细胞和B细胞。

2)⑦为浆细胞,因为只有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并且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3)过程⑤表示抗原(病原体)直接刺激B细胞;④受到抗原的刺激会增殖分化得到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而⑦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

考点:考点:本题考查知识点为体液免疫,意在考察考生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6.(6分)基因疫苗是将编码病原体蛋白的基因插到质粒上,然后将之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其主要机制如下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接种基因疫苗后,目的基因指导合成的病原体蛋白,作为 刺激人体产生初次免疫。

2与初次免疫比较,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免疫的特点 ,与 (填图中的编号)细胞有关。

3在初次免疫中,接受①的刺激后细胞②将作出的反应是 ;细胞⑦的作用是

4细胞③的功能或特性包括

A DNA周期性复制; B 核孔数量较多; C 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 D 细胞表面有较多突起: E 分泌淋巴因子

【答案】(1)抗原

2)反映强烈,抗体产生快且浓度更高

3)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一部分成为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4B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

1根据体液免疫的过程和抗原的概念可知,接种基因疫苗后,目的基因指导合成的病原体蛋白,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初次免疫。

2与初次免疫比较,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免疫的特点是反映强烈,抗体产生快且浓度更高,与记忆(填图中的编号)细胞有关。

3在初次免疫中,接受①的刺激后细胞②将作出的反应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一部分成为记忆细胞;

细胞⑦的作用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4细胞③为浆细胞,它的的功能或特性包括核孔数量较多、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

考点:本题考查知识点为体液免疫,意在考察考生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7.(7分)下图为人体某细胞结构示意图,细胞可产生并释放物质A,物质A可以与某物质B特异性结合。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某物质B为抗原,物质A___________。该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它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请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与物质A合成、运输、释放直接相关的细胞器________________

2)若物质A为神经递质,则物质B_____________,物质A释放过程对载体和能量的需求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物质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物质B位于__________细胞上。

【答案】抗体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④→⑤→⑥

特异性受体 需要能量 不需要载体 垂体

【解析】

试题分析:(1)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为抗体,故若物质B为抗原,物质A为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分泌抗体的为浆细胞,它可能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产生的.抗体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故合成、运输、释放直接相关的细胞器为④→⑤→⑥.

2)若物质A为神经递质,因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故B是受体,物质A释放过程为胞吐过程,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

3)若物质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它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故B位于垂体细胞上.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8.下图甲是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睾丸酮(雄性激素)的调节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通过 (三种)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2GnRH睾丸酮在化学本质上的差异是: 。图乙中abcd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的 调节机制(要求填写两种)。

3)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别

平均年龄

吸毒史

吸毒量

LHmlu/mL

FSHmlu/mL

睾丸酮(mlu/mL

吸毒者

23

4

1.4g/d

1.45

2.87

4.09

健康人

23

4.66

6.6

6.69

若吸毒者体内GnRH浓度与正常人无异,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乙中的 (请填图中字母)。为了确定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否是睾丸受损引起的,还是LHFSH减少引起的,可将其体内LHFSH ,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

4)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研究表明环境激素通过摄食进入人体,被靶细胞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有的环境激素可使精子DNA分子发生断裂和基因丢失,使得精子出现 ,造成精子畸形率升高。

【答案】(1)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 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不利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2)前者是蛋白质(肽类),后者是固醇类(类固醇) 分级(分级调节)和(负)反馈

3bcd 补充到健康人(正常)水平

4)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片段缺失)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图甲可知,图中的有关信息分子有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等;由于T细胞能够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T细胞活性下降,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会影响(不利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进而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2GnRH为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多肽类,而睾丸酮属于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其化学本质为固醇类;图乙中的ab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机制,cd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3)分析表中各种数据可以推知,吸毒者与正常人相比,LHFSH、睾丸酮的含量都下降,说明图乙中的bcd过程减弱;将吸毒者体内LHFSH补充至正常人水平后,如果睾丸受损,则睾丸酮分泌仍然不足,如果睾丸正常,则睾丸酮的分泌正常,因此可以根据睾丸酮的分泌量来确定原因。

4)精子DNA分子发生断裂和基因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稳态调节、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912分)下图表示人体内部分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甲~丙表示器官或细胞,ac表示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

1)当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在动员体内细胞共同抵御寒冷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见激素 ,物质a

2)寒冷的刺激通过ab促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但又不会增至过高,这是由于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着 机制。这种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 有着重要的意义。

3)从图中可以看出,激素的受体位于 中,与相应的受体作用后主要通过影响 过程调节生命活动。

4)若乙表示胰岛B细胞,则图中甲影响乙合成分泌的激素的过程应属于 调节,其中甲产生并直接作用于乙的物质是

5)当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时,若产生的抗体导致靶细胞膜上激素的受体被破坏,由此导致的疾病属于 病,病人体内的血糖含量往往偏

6)当人体长时间饮水不足时,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 中的感受器并促使垂体释放 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以保持体内的水分。

【答案】(1)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反馈调节 稳态 3)细胞质 基因的表达

4)神经 神经递质 5)自身免疫 6)下丘脑(或图中的“甲”) 抗利尿激素

【解析】

试题分析:(1)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多,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调节,因此物质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当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反馈调节有利于机体维持稳态

3)据图可知激素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质中,激素与受体结合后,诱导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即基因的表达过程

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以受下丘脑直接支配,即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中,该方式是神经调节,其中调节的物质是神经递质

5)机体产生的抗体破坏细胞膜上正常受体出现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由于破坏了胰岛素的受体,使胰岛素不能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即病人的血糖含量增高

6)饮水不足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维持水平衡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30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见下图),请回答:(每空2分,共10分)

1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 ,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引起的传染病死亡,其原因是

2假如在给B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小鼠注射S病原体,则由于 ,B会 。(死亡,正常存活)

3)若给人注射疫苗,从而使人获得抵抗疾病的能力,属于 应用。

【答案】(1)注入S疫苗产生抗体 体内没有抗体 2)体内未产生足够抗体 死亡 3)免疫学

【解析】

试题分析:(1B鼠注入S疫苗产生针对S病原体的抗体,故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体内针对S病原体的抗体会消灭S病原体。而A鼠没有注入S疫苗,不产生针对S病原体的抗体,故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死亡。

2)在给B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小鼠注射S病原体,则由于时间太短,体内未产生足够抗体,小鼠死亡。

3给人注射疫苗,从而使人获得抵抗疾病的能力,属于免疫学运用。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31.(12分)图为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新机制研究,巨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 LPS 刺激后,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VEGFR-3 )和信号分子VEGF-C 的表达。VEGFR-3形成反馈环路,抑制TLR4-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的发生。

1细菌或细菌脂多糖 LPS在免疫学上相当于 TLR4的本质是

2)过度或持续性的 TLR4 活化引起 ,在 VEGF-C 的刺激下,通过活化 PI3K-Akt1 通路,促进 ,从而抑制 NF-kB 活性,降低败血症的发生。

3)该细胞能够产生溶菌酶直接杀死病原菌,该过程属于 免疫。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发生死亡现象,该现象属于

4)大多数抗原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第一种是必须有T细胞参与才能完成,第二种是有少数抗原物质,可单独刺激B细胞,为了探究细菌脂多糖LPS属于哪一类免疫应答,可以选择相同性别的同龄的小鼠进行LPS接种处理,如下表,实验组对应 组小鼠,如果 ,则该抗原属于第二种。

处理胸腺

是否产生相应浆细胞

是否产生相应的抗体

甲组小鼠

切除

乙组小鼠

不切除

5一般情况下,接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 ,科学家用LPS分先后两次接种小鼠,并检测相应的抗体的产生量,如图所示:该实验结果说明LPS能够

【答案】(1)抗原 受体蛋白(糖蛋白)

2)过度炎症反应、败血症 TLR4内吞

3)非特异性 细胞凋亡

4)甲 甲乙两组小鼠均产生相应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

5)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刺激机体产生浆细胞,但是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当人体受到细菌或细菌脂多糖 LPS刺激后,能够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故细菌或细菌脂多糖LPS属于抗原;细菌或细菌脂多糖 LPS必须与TLR4结合后才能引起免疫反应,因此TLR4是受体蛋白,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2)过度或持续性的 TLR4 活化会引起过度炎症反应或败血症;分析题图中右图,在 VEGF-C 的刺激下,通过活化 PI3K-Akt1 通路,促进TLR4内吞,从而抑制 NF-kB 活性,降低败血症的发生。

3吞噬细胞直接杀死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后死亡的过程是在基因控制下进行的,属于细胞凋亡。

4)比较甲乙两组对胸腺的处理,甲组切除胸腺处理为实验组,乙组不作处理为对照组;如果切除胸腺后小鼠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说明细菌脂多糖LPS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属于第二种抗原。

5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立即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从题图上可以看出,再次接种产生的抗体的量与初次接种产生的抗体的量相同,说明B细胞受刺激后没有产生记忆细胞,只是产生浆细胞,导致再次免疫的过程与初次免疫相同。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2.长期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健康。吸毒者和健康人的相关激素检测结果和睾丸酮(雄性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如下所示,请回答:

1睾丸酮的化学本质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GnRH只能作用于垂体,这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______的特点。

2据表可知,上图中的______(填图中字母)过程在吸毒者体内会减弱。调查发现,吸毒者还容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以及多尿等症状,说明吸毒会造成下丘脑____________调节功能异常。

3吸毒者往往因为共用注射器而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的_______细胞,此类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分泌_______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成_______,因此艾滋病患者的体液免疫能力也基本丧失。

【答案】(1)脂质(固醇)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2bcd 体温调节和水()平衡

3T(淋巴) 淋巴因子 (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1)睾丸酮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固醇);其作用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GnRH只能作用于垂体,这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的特点。

2)据表可知,吸毒者体内的LHFSH和睾丸酮含量都比健康人少,所以上图中的bcd过程在吸毒者体内会减弱;吸毒者出现怕冷、寒热交替以及多尿等症状,说明吸毒会造成下丘脑的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功能异常。

3)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的T(淋巴)细胞;此类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成浆(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312 分)如图1和图2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进行增殖分化的细胞是 ,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 (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

3)细胞G的作用是 。外来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与 _过程有关(填图1或图2)。

4)细胞C增殖分化可受两种信号刺激,一种信号是 , 另一种信号是

【答案】1)细胞C、细胞E 细胞B、细胞C、细胞E

2

3)与细胞F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2

4)抗原 淋巴因子(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1表示体液免疫,其中的A为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浆细胞E记忆细胞,图2为细胞免疫,其中的F是靶细胞、G是效应T细胞。

1)图1表示体液免疫过程,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和记忆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都能进行增殖分化,所以进行增殖分化的细胞是细胞C、细胞E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均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即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B、细胞C、细胞E;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虽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

2)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主要是通过二次免疫来消灭病原体的,其主要过程见答案

3)细胞G是效应T细胞,其作用是与细胞F(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外来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与细胞免疫即图2过程有关。

4)细胞CB细胞,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的两种途径分别是图1中的②和③,②是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③是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因此引起细胞C增殖分化的两种信号刺激分别为淋巴因子、抗原。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4I.(14分)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时,会分泌肾上腺素,它能让人心

跳、呼吸加快。肾上腺素还可用于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人在紧张时,会分泌肾上腺素,这一过程中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方式为____调节。人的呼吸是通过神经调节的,肾上腺素能使呼吸加快,是因为相关神经上有肾上腺素的受体,据此推测肾上腺素受体应该分布在神经细胞的____。说明肾上腺素与某种物质功能相似,这种物质是____

2从上题中可以看出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是:①____ ;②____

3青霉素过敏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这是特异性免疫中的 免疫发挥作用后造成的。注射青霉素前要进行皮试,这是因为皮试可以预防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可以检测出受试者体内是否具有______

II.(10分)伤寒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通常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每年在全球造成约20万入死亡。请根据所给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为了研究伤寒沙门菌,我们需要在实验室对这种细菌进行培养。在对这种细菌进行培养时,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伤寒沙门菌需的营养物质外,还要注意的环境条件是___ __ ___ __等。

2为了确定伤寒病疑似患者是否携带伤寒沙门菌,可采用的检测方法有__ ________等方法。

【答案】I.(14分)

1神经 突触后膜上 神经递质

2①一些内分泌腺的分泌受神经调节 ②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3体液 抗体

Ⅱ.(10)

1 pH 温度 氧气需求状况(或气体环境)

2抗原一抗体杂交 用基因探针检测(或DNA分子杂交)

【解析】

试题分析:I、(1)人在紧张时,会分泌肾上腺素,这一过程是神经调节,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是效应器。因为相关神经上有肾上腺素的受体,这种受体最可能位于突触后膜上,而此时的肾上腺素的作用和神经递质的作用相似。

2)由题意中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说明一些内分泌腺的分泌受神经调节。而题意中肾上腺素又可以影响呼吸中枢的活动,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3)青霉素过敏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因为是抗体分布和正常的体液免疫不同,这是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做过敏实验是为了检测体内是否有相应抗体。

II1)对细菌的培养除了营养物质条件外还需要注意控制pH值,温度,氧气需求状况等。

2)为了确定伤寒病疑似患者是否携带伤寒沙门菌,可采用的检测方法有抗原-抗体检测,因为该方法特异性强,如果出现杂交带说明携带伤寒沙门菌。或者直接用DNA分子杂交,如果出现杂交带说明含有含有。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510分)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

1)寒冷的冬天,人体维持体温恒定与图中的信息分子________有关(填相关字母)。

2)图中信息分子A是以 形式传递的,信息分子A调节途径的基本方式与信息分子B的调节方式相比,在作用范围上显著的特点是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位于 的感受器兴奋,刺激 合成并分泌信息分子B的量 ,使尿量减少。

4)图中信息分子E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 细胞,图中所示途径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__ ______

5)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答案】(1)ACD (2) 化学信号(递质) 作用范围准确、较局限

3)下丘脑 下丘脑 增加 4)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体液免疫

5)见

【解析】

试题分析:(1)寒冷刺激人体,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调节可使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同时还通过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作用于靶细胞增加产热,神经调节中的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中的信息分子C是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D是甲状腺激素,它们都参与维持体温恒定。

2)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信息;信息分子B是抗利尿激素,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相比,显著的特点是作用准确、范围局限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刺激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使尿量减少。

4)信息分子E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B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

5)肝脏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成熟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红细胞携带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肝脏处,经组织液供应给肝脏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肝脏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扩散到血浆中,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经呼吸道排出体外。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612分)如图表示人体免疫某一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________免疫过程,b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

2)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不能被细胞a, b, c____细胞特异性识别。

3)已知图中所示物质d4条多肽链组成,其中含有3个二硫键(—SH + —SH —S-S— + 2H)。若此物质由100个氨基酸组成,已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此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是_______。与物质d合成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有

4)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病。

【答案】(1)体液 记忆细胞 2c 31106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4)自身免疫

【解析】

试题分析:(1)该免疫过程有B细胞的参与,为体液免疫,图中b细胞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不产生抗体,因此为记忆细胞。(2)图中a为吞噬细胞,c为浆细胞,abc中不具有抗原识别功能的是c细胞。(3100个氨基酸形成4条肽链,3个二硫键组成蛋白质,共脱出水分子96个,6个氢原子,所以形成的蛋白质分子的相对质量为128×100-96×18-6=1106。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属于蛋白质,并且属于分泌蛋白,核糖体是该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内质网上进行加工和运输,最后通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泌。(4)自身免疫病的特点是抗体敌我不分,会攻击机体自身的成分。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自身免疫病和HIV病毒,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72013初以来,中国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据统计,受影响雾霾区域包括华北平原、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等地区,受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雾霾天,空气中的细菌、过敏原和有害物质使很多人生病,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患者中有很多是12岁以下的儿童,症状多为胸痛、咳嗽,严重的还会有发热症状,这是因为儿童呼吸道黏膜的过滤能力有限,导致病原体突破了人体的第 道防线,除了这种免疫反应,人体还可以通过如图所示的 反应清除病原体。

2)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称为 ,导致这一过程的根本原因是

3)过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图示中Y吸附在组织细胞的表面,当 时引起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导致人体出现不适症状。

4)切除了胸腺的小鼠常被用于研究器官移植时的受体,原因是缺少图示中的 (字母),减少了免疫排斥反应。

5)许多人对雾霾天气望而却步,只因曾深受其害,这是一种条件反射,完成这一调节过程,需要完整的 (结构名称),在此结构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填“单向”或“双向”)的。

6)患者严重时出现的发热症状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会对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它还可以分泌 (举两例)。

【答案】

1)一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

2 细胞分化 基因选择性表达

3)相同的抗原(或过敏原)

4a

5)反射弧 单向

6)下丘脑(2分) 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分)

【解析】1)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于突破第一、二道防线的病原体,人体要靠特异性免疫将其清除。(2)造血干细胞形成aT细胞)、b(其他血细胞)、cB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引起的反应。(4)切除胸腺的小鼠,体内不能形成aT细胞)。(5)反射过程的完成依靠完整的反射弧,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6)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能够分泌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3810分)内环境稳态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实现。下图中,甲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乙表示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制。

1甲图所示过程主要体现的是__________免疫过程;图中细胞②是__________,该细胞的作用是通过产生__________,刺激相应的免疫细胞发挥作用。

2)甲图中细胞④受到抗原刺激后其细胞周期会______,进一步分化为[]______细胞,该细胞核内部分基因进行__________,合成了抗体。

3)由图乙可知,对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的调节,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的________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___________进行调节。

4)若图乙中的神经元未受刺激,则按图示进行检测时,微型电流计的指针_____偏转

5)某病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偏低,当注射TRH后血清中TSH无反应,表明病变的器官可能是__________

【答案】(1)体液 T细胞 淋巴因子 2)缩短 转录和翻译(或表达) 3神经递质 激素 4)向左 5)垂体

【解析】

试题分析:1)体液免疫主要是指通过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过程。细胞免疫主要指T细胞产生效应T细胞的过程;所以题图甲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②表示T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2B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后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周期变短,其中浆细胞分化后核内合成抗体的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经转录和翻译合成抗体。(3)题图乙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据题图可知,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和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都可以与免疫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调节免疫细胞的代谢活动。(4)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是静息电位,即外正内负,指针向左偏转。

5)根据“下丘脑→TRH→垂体→TSH→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某病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偏低,当注射TRH后血清中TSH无反应,表明病变的器官可能是垂体。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399分)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

1)用一定浓度的福尔马林或其他化学试剂处理病毒,使之失去致病性,可以制成灭活疫苗,请解释为什么不能用加热杀死病毒的方式制备灭活疫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NA疫苗是目前正在开发的最有潜力的疫苗之一。DNA疫苗注射后,能在接种者体内表达出________

3)某人已接种过针对某病毒的疫苗,用简单的图示表示该病毒入侵后,此人体内免疫系统发生体液免疫作用的主要过程。

4)艾滋病是由HIV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英文缩写是________HIV是一种RNA病毒,能够侵入和隐藏在人体________细胞内部,并嵌入染色体,随人体基因一起复制,因而难以研制出能有效抵抗HIV的疫苗。研究发现,在少数情况下,感染HIV的人会许多年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一发现表明HIV虽然侵入了人体,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没有复制,而是处于静息状态,这提示我们可以从何处着手研究艾滋病的防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加热可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影响蛋白质的抗原性(2分)(2)抗原蛋白

3)如下图(2分)

4AIDS T 可以想办法抑制HIV的复制(比如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加热可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影响蛋白质的抗原性,不能激发特异性免疫。

2DNA能够控制蛋白质合成,故DNA疫苗为相关抗原DNA加工而成,故DNA疫苗注射后,能在接种者体内表达出抗原蛋白。(3)已接种过针对某病毒的疫苗,体内会生成针对该病毒的记忆B细胞,当该病毒再次入侵,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结合该病毒,阻止其扩散,起到体液免疫功能。

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英文缩写是AIDSHIV主要攻击入侵T细胞。HIV可以通过逆转录生成DNA整合到T细胞的DNA,等待时机成熟在大量复制形成HIVRNA,从而大量繁殖HIV,故可以通过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来抑制HIV的复制。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4012分)下图是相关人体稳态部分调节机制的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GnRHLHFSH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睾丸酮的含量在小于正常范围时GnRH的分泌量

2)由图乙可知,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图中免疫细胞接受的ab分别表示 信号分子。若该免疫细胞为T细胞,当其受损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主要的原因是

3)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平均值如下表:

组别

平均年龄

吸毒史

吸毒量

LH(mlu/mL)

FSH(mlu/mL)

睾丸酮(mlu/mL)

吸毒者

23

4

1.4g/d

1.45

2.87

4.09

健康人

23

0

0 g/d

4.66

6.6

6.69

从表中说明吸食毒品最可能影响图甲中 (器官),使其受损,导致睾丸酮分泌量减少。为了验证吸毒者睾丸酮分泌量低的原因是睾丸也受损,可将其体内LHFSH补充到健康人正常水平。若一段时间后, ,则说明吸毒者的睾丸受损。

【答案】(12分)

1)增加

2)神经-体液-免疫 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顺序不能颠倒、答出一个给1分)

T细胞受损,分泌的淋巴因子减少,使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减少

3垂体 (其体内的)睾丸酮含量比健康人低(睾丸酮含量小于正常值)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分析可知睾丸酮的分泌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如果睾丸酮的分泌量少,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所以下丘脑分泌的GnRH含量增多。

2)由图2可知内环境稳态是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来维持的,免疫细胞接受的a是经过血液运输的信号分子应是激素。接受的b是通过神经细胞释放出来的,应是神经递质。如果该免疫细胞为T细胞,当其受损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因为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使B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会减少。

3)由表可知吸毒者LHFSH量分泌减少,睾丸酮含量也减少,最可能是分泌LHFSH的垂体受到损伤,导致它们的含量都下降。如果要验证睾丸酮分泌量减少是睾丸也受到了损伤,可以将LHFSH补充到正常人水平,如果睾丸酮含量仍然分泌量较少,说明睾丸也受到了损伤。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41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下面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肠道内增殖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M的合成场所是 。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 N

2)假定病毒基因组+RNA 含有 7500 个碱基,其中 A U 占碱基总数的 40%。病毒基因组+RNA 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 的过程共需要碱基 G C 个。

3)图中+RNA 的功能是(至少答两点)

4EV71 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有

5)病毒衣壳由 VP1VP2VP3 VP4 四种蛋白组成,其中 VP1VP2VP3 裸露于病毒表面,而 VP4 包埋在衣壳内侧并与 RNA 连接,另外 VP1 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若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疫苗,四种蛋白中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的是 ,更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的是

【答案】(1)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RNA聚合酶 29000

3)翻译的模板;复制的模板;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VP4 VP1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图示可知,M将形成衣壳蛋白质等物质,所以物质M为多肽,多肽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①②过程的产物是RNA,催化RNA合成的酶是RNA聚合酶。

2)已知: +RNA含有是碱基总数为AUCG7500个,其中AU40%,可解得:A+U3000G+C4500个。以病毒基因组+RNA 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首先以+RNA为模板形成-RNA,此过程需要G+C4500个,再以-RNA模板形成+RNA,此过程又需要G+C4500个,所以以+RNA为模板复制成+RNA,共需要9000个碱基GC

3图示显示,+RNA的功能至少有三个:翻译的模板;复制的模板;EV71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

4EV71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依题意可知,VP4包埋在衣壳内不能与免疫细胞接触,所以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四种衣壳蛋白质中只有VP1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所以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

考点:本题考查病毒的增殖、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过,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文和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2肝移植后的患者因使用免疫抑制剂常出现细菌感染而使生存质量下降。有学者就细菌感染对移植肝免疫排斥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研究。

1)实验一:将若干健康、状况相似、体内无病原体的大鼠均分为G1G2G3三组。各组大鼠移植A类大鼠肝脏,肝移植术后处理方法见表1。处理n天后,检测各组大鼠的排斥反应程度,结果如表2

①移植器官中细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 ,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②环孢霉素A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 (加强/减弱)免疫系统功能。

据表2可知, 组免疫排斥反应最为强烈。本实验结果表明

2)实验二:机体中的T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Th1Th2两类细胞。Th1分泌的蛋白IFN-γ、Th2分泌的蛋白IL-4均可影响免疫排斥反应的程度。测定实验一处理n 天后各组大鼠淋巴细胞中指导上述蛋白质合成的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如表3

3 相关mRNA的相对含量

组别

IFN-γ mRNA相对含量

IL-4 mRNA相对含量

G1

1.490

0.887

G2

0.705

1.741

G3

0.630

2.039

由表3推测,与G1组相比,G2组和G3组大鼠促进了T细胞分化成为 细胞,减弱了T细胞分化成为 细胞。

3)综合该系列实验的结果推测,细菌感染通过改变肝移植大鼠的 ,导致其此类大鼠的免疫排斥反应程度 此项研究为患者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提供参考。

【答案】1①抗原 减弱 G1

细菌感染减弱大鼠肝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程度,但其作用较免疫抑制剂弱

2Th2 Th1

3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T细胞分化方向 降低

【解析】

试题分析:(1)①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抗原。依题意,移植器官中细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环孢霉素A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导致机体能T细胞的数量下降,进而使机体免疫能力减弱。

③表2中的数据显示,G1组注射的是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排斥反应程度较重个体所占的比例高达83%,远高于其他两组,所以G1组的免疫排斥反应最为强烈。与G1组相比,该实验结果表明,细菌感染能够减弱大鼠肝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程度,但其作用较免疫抑制剂弱。

2)已知Th1细胞分泌的蛋白IFN-γ,Th2细胞分泌蛋白IL-4。表3中的数据显示,与G1组相比,G2G3组大鼠淋巴细胞中IL-4 mRNA相对含量高,IFN-γmRNA相对含量降低,因此G2组和G3组大鼠促进了T细胞分化成为Th2细胞,抑制了T细胞分化成为Th1

3)综合两个实验,可以看出细菌感染通过改变肝移植大鼠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T细胞的增殖分化方向,从而使免疫排斥反应减弱。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4316分)吸食吗啡等毒品的人群中艾滋病高发,为探究吗啡对HIV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某种溶剂配制的三种不同浓度的吗啡分别加入到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再向培养液加入HIV毒株,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将培养瓶放______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定期取细胞培养液离心,检测______HIV的数量。

2)实验中应设置对照组,具体操作是将________加入到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再向培养液加入HIV毒株。随着HIV感染天数增加,对照组中HIV数量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浓度的吗啡均能________HIV增殖,但是最大浓度(10-8mol/L)吗啡效果却并非最佳,科研人员推测其原因之一可能是高浓度吗啡会_______T淋巴细胞的增殖。

4)纳洛酮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可用于吗啡成瘾的临床治疗。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纳洛酮对HIV增殖的影响,将不同试剂分别加入到被HIV感染的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定期检测HIV的含量(10-3µg /mL),结果如下表。

组别

3

4

5

6

吗啡组

5.59

31.73

81.77

243.0

吗啡和纳洛酮组

1.96

8.11

15.36

41.23

纳洛酮组

1.97

8.10

15.81

42.30

对照组

1.93

8.03

15.30

41.01

该实验中使用的吗啡浓度应为________

由实验结果表明,纳洛酮________HIV的增殖,________吗啡对HIV增殖的影响。

【答案】1CO21分) 上清液 2)等量的不含吗啡的同种溶剂 增加

3)促进 抑制 410-10mol/L 不影响 阻滞(或消除

【解析】

试题分析:(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吗啡对HIV的影响,自变量是吗啡浓度,所以培养条件是无关变量,对照实验中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所以应将培养瓶放在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CO2可维持培养液PH值相对稳定;HIV侵染T淋巴细胞后会增导致细胞裂解死亡,将HIV释放到细胞外的上清液中,因此可定期取细胞培养液离心,检测上清液HIV的数量。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对照组应将等量的不含吗啡的同种溶剂加入到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随着HIV感染天数增加,HIV不断增导致HIV数量增加。

3)分析坐标曲线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三种不同浓度的吗啡均能促进HIV增殖;但是最大浓度(10-8mol/L)吗啡效果却并非最佳,其原因可能是高浓度吗啡会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导致HIV寄主细胞不足而影响增

4)①分别计算表中吗啡组/对照组数据的比值,与曲线图中吗啡浓度为10-10mol/L的曲线走势一致,因此该实验中使用的吗啡浓度应为10-10mol/L

②由实验结果表明,纳洛酮组与对照组数值基本一致,说明纳洛酮不影响HIV的增殖;吗啡和纳洛酮组与吗啡组比较数值明显降低,说明纳洛酮能阻滞吗啡对HIV增殖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要点,把握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处理的方法,能合理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正确结论,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4415分)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组成。图中表示浆细胞的是细胞 (用图中细胞编号回答)。

2)图中细胞完成的免疫应答过程有两大方面,既能通过途径③保护人体,又能产生

3)巨噬细胞与被感染细胞相比,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较发达,这是由于巨噬细胞需要_____(多选)。

A.表达细胞表面受体

B.产生更多的细胞内水解酶

C.合成大量ATP

D.合成更多蛋白质分泌到胞外

4)图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途径_____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示①~④的4个途径中,一定会发生膜上受体与细胞外分子相互识别过程的有___

6)若人体第二次受到相同病毒攻击,会发生快速免疫应答。请用箭头(→)、相关文字以及图13中相关细胞编号写出快速免疫应答的途径。

【答案】1)免疫分子 2)淋巴因子 3ABD 4A 5)①、②、③

6

【解析】

试题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细胞I是效应T细胞,细胞II是记忆细胞,细胞IIIB细胞,细胞IVB细胞,细胞V是记忆细胞,细胞VI是效应B细胞。

2)细胞I是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抗原释放后由抗体消灭,同时效应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加强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

3)巨噬细胞能吞噬病原体,细胞内溶酶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可水解抗原,细胞中合成的分泌蛋白较多,细胞消耗的ATP也较多。

4)图中①过程为巨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该过程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5)过程①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过程②、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识别需要依赖于细胞膜上受体参与。

6)人体发生二次免疫时,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新的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判断图表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5临床发现注射青霉素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1)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是 (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它与 都有促进产热的作用。

3)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可以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也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实现 调节;多数肾上腺素最终又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 中,实现重复利用。

4)上述事实表明,机体是通过 网络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答案】(1)特异性

2)甲状腺激素

3)(负)反馈 突触小泡

4)神经-体液-免疫(没写“-”的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过敏性休克是体液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所以属于特异性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机体产热的作用,有协调作用。

3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贮存在突触小泡内才可以被利用。

4)上述事实表明,机体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4610分)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 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 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以上两种物质作用完成后可能都要 活性(填“失去”或“保持”)。

2)精神因素使T细胞活性下降后,呈递抗原信息的能力降低,且 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

细胞分裂和分化能力,使抗体生成量减少。

3)若抗体结合到消化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腹泻呕吐,这在免疫学上称为 ,参与抗体合成与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

【答案】1)神经递质;体液(或激素);失去

2)淋巴因子、B

3)过敏反应;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答核糖体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突触前膜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的活动;从图中可知,免疫细胞还可以接受激素调节;激素和神经递质一旦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立即被灭活而失去活性。

2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以释放淋巴因子,由于精神因素可以导致T细胞活性下降,淋巴因子的分泌量会减少;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淋巴因子的减少,会影响B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抗体生成量减少。

3)抗体与自身的消化道上皮细胞结合,再次受到抗原刺激后引起的腹泻呕吐,属于过敏反应;与抗体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但核糖体没有膜结构。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4716分)树突状细胞(简称DC细胞)部分功能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DC细胞是由 分化而成的,其根本原因是

2DC细胞可通过 的方式将抗原摄入,其表面产生糖蛋白并特异性地与T细胞表面的 结合,产生S1S2信号分子,最终激发T细胞增殖分化成 。这一系列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

3研究显示,DC细胞经 技术体外增殖后,可与CIK细胞(一种由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融合成DC-CIK细胞,在细胞融合过程中需用到的生物诱导剂是 DC-CIK细胞回输入患者体内后,可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答案】(1)(骨髓)造血干细胞(只答“骨髓”不给分) 基因的选择表达

2)胞吞 (特异性)受体 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控制物质的进出与信息交流

3)动物细胞培养; 灭活的病毒; 监控和清除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题图可知,DC细胞为吞噬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抗原是大分子物质,则吞噬细胞吞噬抗原的方式是胞吞;吞噬细胞吞噬抗原后,表面产生糖蛋白,必须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才能把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抗原的呈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的功能。

3)动物细胞在体外增殖的技术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时需要用到的生物诱导剂是灭活的病毒;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其中防止癌细胞的扩散和复发属于监控和清除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48某人在工作时手不慎受到伤害性刺激。因护理不当感染了细菌。引发体温升高、伤口红肿等一系列生理反应。一段时间后恢复健康。请回答:

1手受到刺激时发生缩手反射,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__________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菌侵入机体后,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通过调节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激素的分泌,细胞代谢增强,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有关神经调节皮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散热减少,从而导致体温升高。

3细菌感染手部伤口后,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体液中的病原体直接或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4综上所述,机体稳态的维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实现的。

【答案】(1)单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3)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4)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试题分析:(1)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体温调节的两种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它们能增强细胞代谢 ,使产热增多,同时皮肤血管收缩,散热量减少,使体升高。(3)细菌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B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引起机体免疫反应。(4)机体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实现的。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4910分)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精神因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____________的分泌量减少,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从而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2)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 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____________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维持机体的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种)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如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就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的。

4)若抗体能破坏人体自身的红细胞,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在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

5)当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加强,往往会发烧。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可以改变下丘脑中 的功能,最终使机体产热增加,体温升高。

6)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机体中很多细胞都会同时接触到某一激素,为什么它却只引起某一种细胞的特定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淋巴因子 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2)神经递质 激素

3)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

4)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

5)体温调节中枢

6)因为激素只有与特定细胞上的受体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精神因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抗原由T细胞到B细胞的呈递过程,进一步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2)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血液运输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维持机体的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如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就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的。

4)若抗体能破坏人体自身的红细胞,这属于自身免疫病;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在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过敏反应。

5)当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加强,往往会发烧。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可以改变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最终使机体产热增加,体温升高。

6)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机体中很多细胞都会同时接触到某一激素,然而激素只有与靶细胞(特定细胞)上的受体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考点:稳态的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以及三种调节方式的相互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考纲中相关知识点,做到规范、高效答题

50(每空2分,共10分)、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下图所示①、②、③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________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图中②所示的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机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图中③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_________(填数字)。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________(填数字)。

【答案】

1)胰岛B细胞

2)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

3)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4)①②

【解析】

试题分析:1)据图分析图中①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图中②所示的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机理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攻击胰岛B细胞,使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图中③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3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①②的病因是机体产生的胰岛素减少,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是缺乏胰岛素受体,类似于图示中的③。

考点:血糖调节、免疫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免疫失调,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区分型、糖尿病的病因

51(12分,每空1)机体内环境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肾上腺素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也是一种激素。从功能上看,它是体内的一种 分子。药物V和肾上腺素具有相似的结构,都能直接作用于心脏,调节心率。由此推测,心脏细胞表面与药物V和肾上腺素结合的 可能是相同的。

2)人们用肾上腺素和药物V进行有关研究。下表为分组实验结果,请完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药物V和肾上腺素对小鼠耗氧量的影响。

材料用具:小鼠若干只,注射器,耗氧检测装置若干(如下右图),肾上腺素溶液和药物V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

方法步骤:

选取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若干,均分为四组。每组小鼠按表中所示注射药剂,其中A组注射

注射药剂种类

耗氧量

(×103mL)

药物V

肾上腺素

A

2.0

B

+

1.7

C

+

2.5

D

+

+

2.1

注:“+”表示注射该药剂

将每组小鼠分别放入装置中,开始时大烧杯内外的液面等高;并将装置放在相同环境中,10分钟后记录 ,计算耗氧量并求出各组的平均值。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可知,药物V和肾上腺素分别具有 小鼠耗氧量的作用,因而两者作用的效应则是相互 的。

3)除了控制相同的环境条件外,实验中应再设置一个不放入小鼠的对照装置,其设置目的是用于 ,从而使测得的数值更精确。

4)当细菌感染小鼠皮肤伤口时,小鼠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

5当给小鼠饲喂过咸的食物后,小鼠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是:

【答案】(12分,每空1)

1)信息 受体

2等量生理盐水 大烧杯内液面升高值 降低、提高(注:顺序不能改变) 拮抗

3)排除非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抗利尿 排尿 摄水

【解析】

试题分析:(1)无论是激素还是神经递质,都是体内的信息分子,它们都能起到调节的作用。激素药其作用需要和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该药物和肾上腺一样能直接作用于心脏,调节心率。说明心脏细胞表面与药物V和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可能是相同的。

2)实验要遵循控制无关变量原则,A组做为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装置中的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大烧杯内液面升高值可以代表氧气的消耗量,故因滨螺是大烧杯内液面升高值。由表中数据可知药物V耗氧量减少,故液面是降低的。注射肾上腺素的耗氧量增加,故液面是升高的。它们之间作用相反应是拮抗作用。

3)除了控制相同的环境条件外,实验中应再设置一个不放入小鼠的对照装置,可以排除因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细菌感染时,首先吞噬细胞会对病原体进行吞噬,能清除的就直接清除。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掉。

5)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使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液量减少。同时会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

529分)2014416,一艘载有4百多人的“岁月(SEWOL)号”客轮在全罗南道珍岛郡屏风岛以北20公里海上发生浸水事故而沉没,经救援,最终生还人数不足半数。

1)人们在遇到紧急状态时,会迅速作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行为,这离不开神经调节,右图是两神经元(称上一神经元和下一神经元)相互接触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能参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构成的是_________(填字母),上一神经元的神经递质起到调节作用需经过的路径是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图中ef表示的物质,其化学本质相同吗?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它们识别的物质被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2)落水人员被救上岸后,肌肉会忍不住颤抖,其积极意义是可通过增加__________量来维持体温恒定,该过程不受___________的控制。

3)落水人员被救上岸后,体内血糖浓度往往偏低,为尽量维持血糖的恒定,与之直接有关系的_______(填器官名称)的活动会加强。

4)Ⅱ型糖尿病人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正常,但靶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从细胞的组成看,可能是_____数量少等原因引起的。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导致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疾病属于____________病。

【答案】(1abd abce 相同 胞吐

2)产热 大脑皮层 3)肝脏 4)胰岛素受体 自身免疫

【解析】

试题分析:(1)图中a是突触小泡,b是突触前膜,c是突触间隙,d是突触后膜,e是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f是突触小体上的糖蛋白。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图中的abd能参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上一神经元的神经递质起到调节作用需经过的路径是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经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再扩散到突触后膜,选择性作用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递质受体,使后膜兴奋或抑制,即abce

e是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化学成分是糖蛋白,f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两者的成分相同,识别的物质都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

2)落水人员受寒冷的海水刺激,被救上岸后,肌肉会忍不住颤抖,其积极意义是可通过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该过程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3)落水人员被救上岸后,由于体内血糖浓度往往偏低,为尽量维持血糖的恒定,在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下,肝脏的活动会加强,肝糖原分解增多,使血糖含量恢复平衡。

4)根据题意,Ⅱ型糖尿病人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正常,但靶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从细胞的组成看,可能是胰岛素受体数量少等原因引起的。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导致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突触的传递、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及自身免疫病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539分)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的过程(如下图示意),请回答下列问题:

1DC细胞处理抗原时,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有 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

2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所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以刺激 发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和 ,另一方面,效应T细胞可直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 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3)由图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是

4)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答案】(1)识别 信息交流 2B细胞 记忆细胞 密切接触

3)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 4)防卫、监控、清除

【解析】

试题分析:(1T细胞表面含有具识别作用的受体,信号分子与受体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是细胞免疫过程。(3)图中显示的DC细胞相当于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能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

4)免疫系统可将自身突变的癌细胞、衰老损伤的细胞进行防卫、监控、清除。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及能从图表中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548分)如图是某种淋巴细胞,膜外颗粒状物质为抗体。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是细胞,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2)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器的顺序是 (填标号)

(3)细胞器⑥是 ,氧气从红细胞进入该细胞的⑥结构至少穿过 层磷脂分子层。

(4)假如该细胞为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作用与该细胞膜的 有密切的关系。

(5)当细菌在体液中活动时, 会被相应的消灭,当其进人体细胞内部时,则被相应的 消灭,该过程统称为特异性免疫。

(注:结构④是结构⑤表面上的小圆点)

【答案】(1)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免疫球蛋白 2453 3)线粒体,8

4)流动性 5)抗体 效应T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1)能分泌抗体的是浆细胞,故是浆细胞。抗体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免疫球蛋白。

2)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是在核糖体4上合成,经过内质网5初步加工,然后经高尔基体3深加工,再经细胞膜胞吐分泌出去,该过程全程需要线粒体6供能。但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4,内质网5,高尔基体3

3)由图可知细胞器⑥具有双层膜是线粒体。氧气从红细胞出来需要经过1层膜,进入该细胞需要通过1层膜,进入线粒体内膜需要通过2层膜,共需要4层膜,而每层膜是由2层磷脂分子层构成,故至少穿过8层磷脂分子层。

4)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依赖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否则就不能实现。

5)当细菌在体液中活动时,会被相应的抗体消灭。而当其进人体细胞内部时,则被相应的效应T细胞消灭,前者是体液免疫,后者是细胞免疫,该过程统称为特异性免疫。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和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能力。

5516分)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

1)寒冷的冬天,人体维持体温恒定与图中的信息分子________有关(填相关字母)。

2)图中信息分子A所示调节途径的基本方式与信息分子B的调节方式相比显著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

3)合成并分泌信息分子B的部位是____________,其只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信息分子E所示途径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正常个体的特异性免疫存在差异,如有的人体内具有抗肝炎病毒的抗体,有的人体内却没有,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5)信息分子D若偏高,对下丘脑发挥反馈调节,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6)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答案】(16分,每空2分)

1ACD

2)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较局限

3)下丘脑 只有肾小管、集合管细胞有与信息分子B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4)体液免疫 不同个体在生活过程中会接受不同抗原的刺激

5)维持激素在内环境中的稳定,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6)见下图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神经递质、B为抗利尿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E为淋巴因子。

1)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的刺激,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和综合,将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传到骨骼肌等效应器,以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与此同时,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使细胞代谢增强,机体产热增加……进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综上分析,寒冷的冬天,人体维持体温恒定与图中的信息分子ACD有关。

2A为神经递质,所参与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B为抗利尿激素,所参与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较局限。

3B为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激素只有与相应的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小管、集合管,究其原因是:只有肾小管、集合管细胞有与信息分子B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4E为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所以图中信息分子E所示途径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通常情况下,不同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接受的抗原不同,不同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不同,所以,正常个体的特异性免疫存在差异。

5D甲状腺激素。D偏高,会反馈抑制下丘脑的活动,从而维持激素在内环境中的稳定,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6)气体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在人体肝脏内,O2的浓度:红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CO2的浓度:组织液﹥血浆,因此,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红细胞内液间的O2经自由扩散透过红细胞膜进入血浆,血浆中的O2再经扩散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而组织液中的CO2会经自由扩散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其模型见答案。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56(每空1分,共7)如图A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图B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abc表示细胞,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________

2)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__免疫,图中b在人体内可以由________________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

3)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过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5)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d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___病。

【答案】( 每空1分,共7分)

1f 两重性 2)体液 B细胞和记忆B (3)a c d

(4)更快、更多 自身免疫

【解析】

试题分析:

(1) 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对侧芽有抑制作用,所以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应为f ,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图示免疫过程最终通过产生抗体发挥作用,属于体液免疫,图中b是浆细胞,可以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

(3) 能够识别抗原的是B淋巴细胞a与记忆细胞c,抗体d,浆细胞b不能识别抗原。

(4)④⑤过程表示二次免疫反应,主要特点是反应更快、产生抗体更多。

(5)免疫过程产生的抗体可攻击自身组织,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578分)以下是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请分析回答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依靠完整的反射弧,若切断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时___________(能、不能)引起效应器的活动;如果某反射是刺激皮肤引起的缩手反射,切断了传出神经后,大脑意识___________(能、不能)支配缩手运动的产生。

2)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 ,维持该必要条件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调节网络。___ _____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3)某医生接待了因手被割伤前来就医的病人,在详细询问后,决定给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该病人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注射的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甲醛作用后脱毒形成的,从免疫学上说类毒素属于 。该病人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体内记忆细胞就会迅速经过 过程,形成大量的 ,产生大量抗体,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答案】 (1) 不能 2)内环境稳态 神经-体液-免疫 下丘脑(3)抗原 增殖、分化 浆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于传出神经直接连接效应器,直接参加传出神经兴奋可以传达到效应器,引起效应器的活动。切断了传出神经后,大脑意识无法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不能引起效应器的活动。

2)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化合物含量等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下丘脑通过分泌促腺激素释放激素调控各种内分泌腺,为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3)类毒素能够引起特异性免疫,为抗原。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体内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生成大量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为二次免疫。

考点: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5810分)I.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___________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血管________,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______ 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___________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3)冷水刺激能引起胃黏膜内的减少,从而对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物质缓冲作用减弱,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________(填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哺乳动物越冬时,褐色脂肪组织在维持体温恒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寒冷条件下褐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机理,研究人员以雄性布氏田鼠为实验材料展开相关研究。实验的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

对照

冷处理1d

冷处理4

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总量(mg

3.5

5.3

10.4

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含量(ng/mL血清)

0.57

1.00

1.48

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随冷处理时间的延长,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总量逐渐 。其生理意义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中的 增多,促使产热增多。

2)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有人推测雄性布氏田鼠在寒冷条件下褐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机理是:田鼠处于寒冷环境中,在神经调节下,由 释放的 增多,进而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作用于脂肪组织细胞,最终产热增多。

【答案】(每空1分,共10分)

1)(冷觉)感受器; 收缩;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2)肝糖原(元) 3)酸性 4)非特异性

1)增多 酶数量 2)下丘脑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解析】

试题分析:I1)冷水会刺激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下丘脑,下丘脑会使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血管收缩以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水平升高。

3)冷水刺激能引起胃黏膜内的减少,而主要是参与对酸性物质其缓冲作用的,故对酸性物质缓冲作用减弱。

4)皮肤和黏膜对病原体的清除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

II1)由表中数据可知随冷处理时间的延长,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总量逐渐增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而有氧呼吸需要多种酶的参与,此时线粒体中的酶数量增多,促使产热增多。

2)在寒冷条件下,下丘脑会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然后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氧化分解供能,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故是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考点:本题考查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5911分)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和免疫应答水平必须适应免疫防御和维持体内稳态的需要,这要通过精确的免疫调节来实现。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大多数病原体进入人体,经过___________细胞内___________中的酶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B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________细胞,从而产生相应的抗体;机体中某些物质可和抗原竞争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但这些物质与受体结合后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由此可以推断抗原的____________可以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

2)抗体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中。为验证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用家兔进行了以下实验。

A组处理:注射抗原。

B组处理:注射等量同种抗原,约50天后,抽出部分血液同时补充等量________(含同种抗原的血液/不含抗原的血液)。每日测定家兔体内相应的抗体浓度,结果如下。

由上述实验可以证明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可能的原因是B细胞表面存在_____________,使一定条件下抗体可以与B细胞结合,从而抑制B细胞的功能,导致抗体分泌减少。这种抗体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调节机制。人体内还有一种抗体调节的方式。当体内抗体浓度升高时,通过________结合,使得与B细胞结合的抗原减少,导致抗体分泌量也下降。

3)通过抗原和抗体等的共同调节,免疫系统得以正常运作。如果调节异常,淋巴细胞可能会 ,从而导致淋巴瘤(一种恶性肿瘤)的发生。

【答案】(12分)

1)特异性免疫反应 吞噬 溶酶体 浓度

2)血浆 不含抗原的血液 抗体受体 反馈 抗体与抗原

3)分裂失控(无限增殖)(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大多数病原体进入人体,经过吞噬细胞内溶酶体中的酶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决定簇。而B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机体中某些物质可和抗原竞争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但这些物质与受体结合后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由此可以推断免疫的强度与抗原的浓度有关系,即抗原的浓度可以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

2)抗体产生后主要在血浆中,少量在组织液和淋巴中。因为验证的是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自变量应是是否含有同种抗体,A组是对照组注射抗原后血浆中含有该抗原,而B组实验组应不含同种抗原,故抽取血液后应补偿等量的不含抗原的血液,然后观察抗体浓度变化。由图可知A抗体浓度较低,说明抗体的存在可以抑制同种抗体的产生。由题意后半句可知是B细胞与抗体结合那么原因应可能是因为B细胞表面有抗体受体,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这种调节的结果又作为信号来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属于反馈调节。抗体浓度升高时,抗体和抗原进行结合,从而减少B细胞与抗原的结合,导致抗体分泌量也下降。

3)如果调节失调,淋巴瘤是具有无限增殖的细胞,故填空处内容应是淋巴细胞可能会无限增殖。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和实验设计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6016分)下图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请据图回答:

1A 激素,如图所示,血液中B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抑制AC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 。这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 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主要是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乙胆碱受体抗体作用于乙胆碱受体后,使乙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临床上可采用切除胸腺来治疗重度患者,其原因是切除胸腺能抑制T细胞的发育,使淋巴因子不能产生,从而减少免疫活性物质 的产生,抑制 免疫的应答。

3研究发现,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可引起收缩;作用于心肌细胞,却降低收缩频率。为了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上述两种肌细胞产生不同反应是否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下面的实验。

实验步骤:

利用骨骼肌细胞膜上的___ _____ 作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

将上述抗体分别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一段时间后,用_______ _ 分别作用于这两种肌细胞,观察它们收缩反应变化的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骨骼肌细胞不收缩,心肌细胞_____ ___,则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心肌细胞的不同,表明乙酰胆碱作用特点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反馈调节 稳态

2)抗乙胆碱受体抗体(或抗体) 体液

3)①乙胆碱受体 ③乙胆碱 收缩频率降低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图形可知,图中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促甲状腺激素,D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负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2)根据题意,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主要是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后,使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所以切除胸腺能抑制T细胞的发育,使淋巴因子不能产生,从而减少免疫活性物质抗乙胆碱受体的抗体产生,抑制体液免疫免疫应答,使疾病减轻。

3)制备的抗体所用的是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作为抗原,所以制备的抗体能破坏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但不一定能破坏心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如果该抗体能破坏心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则表明二者的相关受体相同,实验结果应是骨骼肌细胞不收缩,且心肌细胞收缩频率不降低;如果该抗体不能破坏心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则表明二者的相关受体不同,实验结果应是骨骼肌细胞不收缩,且心肌细胞收缩频率降低。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分泌调节、自身免疫病及与免疫有关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6115分)科学家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右图表示细胞的局部亚显微结构和功能模式图,①~⑥表示细胞的结构,ab表示大分子通过细胞膜的两种方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形成的囊泡内的物质是分泌蛋白,该过程可描述为:首先氨基酸在 上合成链状结构,经内质网初加工,然后由囊泡转运给 再加工修饰形成成熟蛋白。用3H标记的氨基酸,在图中细胞结构上标记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写序号)。

2)囊泡定向转移的过程 (是或否)消耗能量;“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称为 ,这种方式与主动运输的区别是

3)囊泡能将物质准确运输到目的地并“卸货”,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能识别相应受体。这种“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

4)神经递质释放的关键步骤是突触小泡(囊泡)与 的融合过程。有一种水母发光蛋白,它与钙离子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将水母发光蛋白注入枪乌贼巨轴突内,观察发现当兴奋传到轴突末端时荧光增强,随后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据此可推测, 可以启动神经递质的释放。

5)效应B细胞内膜系统中,通过囊泡向体液释放的物质是

【答案】1)核糖体 高尔基体 ③⑥⑤①

2)是 胞吐 不需载体,主要运输对象是大分子(拓展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3)蛋白质(糖蛋白) 4)突触前膜(细胞膜) 钙离子 5)抗体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首先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合成链状结构,经内质网初加工,然后由囊泡转运给高尔基体再加工修饰形成成熟蛋白,经细胞膜排出。图中③是核糖体,⑥是内质网,⑤是高尔基体,①是细胞膜。

2)囊泡转移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是通过胞吐进行,利用的原理是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

3)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4)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通过突触小泡(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水母发光蛋白与钙离子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将水母发光蛋白注入枪乌贼巨轴突内,当兴奋传到轴突末端时荧光增强,说明钙离子可以启动神经递质的释放。

5)效应B细胞合成抗体,抗体是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胞吐排出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分泌蛋白合成及分泌过程及兴奋产生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629分)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的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请分析并回答:

1)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来自 的增殖、分化。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其在效应T细胞内的具体合成部位是 。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填“流入”或“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是其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L的基因 (填不是)只存在效应T细胞中。Fas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FasFasL存在于不同的细胞表面体现了基因的

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根据上述实例及FasFasL的相互关系,可考虑抑制 基因的表达,从而为解决免疫排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答案】9分)

1 T细胞或记忆细胞

2 分布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或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流出

3)不是① 信息交流 选择性表达

降低 移植器官细胞的Fas(或器官受体者细胞的FasL)(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受到抗原刺激后,T细胞或记忆细胞可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

2)穿孔素是一种分泌蛋白质,在效应T细胞中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产生后,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形成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各种体细胞都来自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细胞中基因相同,都会有控制合成FasFasL的基因。死亡因子与死亡因子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FasFasL存在于不同的细胞表面。

4)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降低,使其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可通过降低移植器官Fas基因的表达水平(或抑制受体内FasL基因的表达),降低免疫排斥。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免疫过程及原理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63(16)下图表示人体神经-体液-免疫相互调节的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神经-体液调节途径涉及的主要结构是 、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过程,当内环境中的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通过 调节维持相关激素的水平的稳定。

2)巨噬细胞可参与 免疫,T细胞可参与的特异性免疫是

3)图示表明,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骨髓和 ,与图示有关的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除了图中列举的类型外,还有两类有代表性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和

4)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作用于神经细胞并产生兴奋,在此发生的信号转换过程是

5)调查表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疲劳综合征甚至过劳死等病症,正在威胁着知识分子的健康和生命。据图分析,过度疲劳可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1)下丘脑和垂体 (负)反馈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胸腺 抗体

4)由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神经系统敏感性下降,相关激素分泌失调,免疫细胞活性降低(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题图可知,参与神经-体液调节途径的主要结构为下丘脑和垂体以及其他内分泌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需要依靠反馈调节。

2)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能够对抗原进行摄取和处理,暴露出抗原,并能呈递抗原;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受抗原刺激后能够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B细胞和T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分别是骨髓和胸腺;在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有神经递质、激素、淋巴因子和抗体等。

4)信号分子引起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的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5)过度疲劳会导致神经系统敏感性下降,相关激素分泌失调,免疫细胞活性降低。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64(10分)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右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答下列问题。

1)由上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__ ____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下丘脑分泌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调节均可以对免疫系统的活动产生影响。

2)激素能被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此过程体现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

3)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浆细胞分泌的 和效应T细胞分泌的 ,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还可以有 免疫活性物质发挥免疫作用。

4)若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 ;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

5)精神因素使 T 细胞活性下降,为什么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2分)。

【答案】(1)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和体液(或激素) 2)细胞间信息交流

(3) 抗体 淋巴因子 溶菌酶 ⑷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

5T 细胞活性下降后,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 1 ),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1 分),使抗体生成量减少

【解析】

试题分析:(1)图中显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位于免疫细胞上的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实现对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的调节,下丘脑分泌的有关激素也可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由此可见,神经调节和体液(或激素) 调节均可以对免疫系统的活动产生影响。

2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从而被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此过程体现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3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溶菌酶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它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4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过敏反应。

5在体液免疫中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所以,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使抗体生成量减少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65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会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多巴胺含量可以指示多巴胺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或死亡程度。研究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有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1)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后者主要通过浆细胞分泌__________发挥免疫效应。

2)研究发现,效应T细胞表面的CD8受体与其发挥正常免疫功能有关,MPTP可诱导正常小鼠产生帕金森病。给正常小鼠和CD8基因敲除小鼠注射MPTP或生理盐水10天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神经元多巴胺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可知,注射MPTP可导致__________,推测MPTP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细胞__________。与正常小鼠多巴胺的含量变化相比较,CD8基因敲除小鼠多巴胺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据此推测__________

3)有人假设,帕金森病患者体液免疫也可能导致帕金森病加重。为此,研究者进行了如下体外实验。

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血清

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血清

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多巴胺神经元表面蛋白

-

+

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神经元表面蛋白

-

+

注:“+”表示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表示不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依据实验结果可知,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神经元表面蛋白 (填“发生了”或“没有发生”)改变,注射MPTP可使正常小鼠产生了____ ______,由此推测,帕金森病小鼠的__________会导致帕金森病加重。

4)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中,与帕金森病最相似的是__________

a.花粉过敏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先天性免疫缺陷 d.艾滋病

5)由上述结果分析,帕金森病与__________调节有关。

【答案】1)抗体

2)(CD8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的)多巴胺含量降低 损伤或死亡 (多巴胺含量)降低幅度小 效应T细胞(细胞免疫)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程度加重

3)没有发生 抗多巴胺神经元表面蛋白的抗体 自身抗体(合理即可)

4b

5)免疫调节和神经

【解析】

试题分析:(1)体液免疫主要通过浆细胞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2)据图分析,注射MPTP可导致CD8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的多巴胺含量均降低,推测MPTP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细胞损伤或死亡;与正常小鼠多巴胺的含量变化相比较,CD8基因敲除小鼠多巴胺含量降低幅度小,效应T细胞表面的CD8受体与其发挥正常免疫功能有关,CD8基因敲除小鼠的效应T细胞无法发挥正常的免疫效应,据此推测效应T细胞(细胞免疫)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程度加重。

3)依据实验结果可知,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神经元表面蛋白与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多巴胺神经元表面蛋白一样,没有发生改变;注射MPTP可使正常小鼠产生了抗多巴胺神经元表面蛋白的抗体;由此推测,帕金森病小鼠的自身抗体会导致帕金森病加重。

4)根据(3)题分析可知,帕金森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最相似,而花粉过敏属于过敏反应,先天性免疫缺陷和艾滋病均属于免疫缺陷病,b项正确。

5)帕金森病患者的免疫效应可能会导致反射弧结构中的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运动障碍而发病,这说明帕金森病与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有关。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6612分)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回答:

1)图甲表示_____________免疫,图乙表示_____________免疫。

2)图乙中具有识别能力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能发挥作用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③经过______________形成④____________

3)若HIV侵入人体,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细胞,使人患艾滋病,其特异性免疫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抗原为某种灰尘中的尘螨,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尘螨时会引起哮喘,这属于免疫失调疾病中的_______________

【答案】(12分)

1)细胞 体液

2)①②③⑥(2分) 增殖、分化2分) 浆细胞

3T 几乎全部丧失(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2分)

4)过敏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甲可知最终作用方式是细胞之间的密切接触,应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裂解靶细胞的细胞免疫。而图乙是细胞产生了某种物质然后与抗原结合,该物质应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属于体液免疫。

2)图乙中的①-⑥依次是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和记忆细胞,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而抗体不属于细胞,故有识别能力的细胞是①②③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能发挥作用的细胞是吞噬细胞①。③B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形成④浆细胞。

3HIV侵入人体,主要攻击的是T细胞,因为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受损细胞免疫缺陷,而大部分体液免疫丧失。

4)因为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尘螨时会引起哮喘,这属于免疫失调疾病中的过敏反应。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67(16)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具有极强的感染性。人体感染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下图是埃博拉病毒入侵后人体启动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E的名称分别是 。与A细胞相比,B细胞内显著增多的具膜细胞器有 EF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的 功能。

2)人体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体温维持在39,此时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关系是 ,其中与产热直接相关的激素有 (写出两种)。此外,人体还会出现心率加快的临床症状,调节此过程的中枢位于 上。

3)某男子感染埃博拉病毒痊愈后,他还是有可能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患病,其原因:①从埃博拉病毒的角度分析,埃博拉病毒为单链RNA病毒,易发生 ;②从该男子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体内的埃博拉病毒抗体(或记忆细胞)的 有限。

【答案】(16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浆细胞(1分); 效应T细胞(1分); 内质网、高尔基体; 信息交流

2)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脑干

3基因突变; 数量及存活时间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图示可知:AB细胞、B浆细胞E效应T细胞、F是靶细胞。浆细胞分泌合成的物质C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核糖体(没有膜)中合成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具有单层膜)的加工和运输,再通过细胞膜(不是细胞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所以,A细胞相比,B细胞内显著增多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EF结合,需要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糖蛋白)参与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2人体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体温维持在39,说明在这个过程中,该人的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因而能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热量增加。人体出现心率加快,是心血管运动中枢调控的结果,而心血管运动中枢位于脑干。

3)由于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单链RNA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基因突变;再加之初次感染埃博拉病毒时,机体内产生的埃博拉病毒抗体(或记忆细胞)的数量及存活时间有限,所以某男子感染埃博拉病毒痊愈后,还有可能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患病。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体温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68(11)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 ,导致BAT细胞中cAMP增加,促进部分脂肪分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 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2)UCP-1基因的表达要经过 过程实现,BAT细胞内的 能促进该基因的表达。

(3)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ATP的合成是在 上完成的,该结构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增大该结构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

(4)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 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 ATP合成减少,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5)当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时,若产生的抗体导致靶细胞膜上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被破坏,由此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学中的 病。

6)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认为,成年人大脑中有一种pirb蛋白质能阻止大脑神经元之间生成新的连接,这将可能影响成年人的_ _(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从而在生理上减缓了成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

【答案】(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递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转录和翻译(答全给分) 甲状腺激素和cAMP(答全给分)

(3)线粒体内膜 热能

(4)神经调节和体液(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脂肪分解增加

5)自身免疫

6)长时记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图示可知,寒冷刺激,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素,导致BAT细胞中cAMP增加,促进部分脂肪分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除此之外,还能促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2基因的表达过程即为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所以UCP-1基因的表达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状腺激素和cAMP均能促进该基因的表达。

3)大量ATP的合成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的,因为该结构富含ATP合成酶。UCP-1蛋白是线粒体内膜的膜蛋白,能消除H+梯度,无法合成ATP,所以使有氧呼吸的第三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转化成热能。

4)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脂肪分解增加和ATP合成减少,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5产生的抗体导致靶细胞膜上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被破坏,属于免疫学中的自身免疫病

6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大脑中有一种pirb蛋白质能阻止大脑神经元之间生成新的连接,即阻止新突触的建立,因此这将可能影响成年人的长时记忆。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基因表达、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文转换、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69(16)下图为人体内的浆细胞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是由B细胞经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由该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称为_____ ________免疫。

2)多数情况下,抗原与该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物质)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这种物质的产生需要细胞器 (填图中标号)的参与。

3)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由__________增殖、分化产生;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主要由__________增殖、分化产生;抗原第二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的产生速度和量比初次侵入时__________

4)该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对寄生在寄主细胞内的抗原不能发挥免疫作用。消灭该类病原体需经 免疫,即__________与被抗原入侵的寄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因而被吞噬消灭。

【答案】(1) 体液 (2) 抗体 1234

B细胞 记忆细胞 快且大

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1)由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2)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在细胞外与抗原结合,抗体是分泌蛋白,它的形成需要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以及线粒体的供能,(3)初次感染抗原时,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同时部分B细胞分化成记忆细胞,当再次受同一种抗原侵入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4)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后,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的抗体发挥作用,必须经效应T细胞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寄主细胞,完成细胞免疫,寄主细胞裂解后,抗体才能与暴露在体液中的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消灭。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7016分)图甲表示人体细胞结构示意图,乙表示正在出芽的酵母菌,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看,与叶肉细胞的结构不同的是:甲和乙的细胞

2)若甲细胞可产生抗体,那么,甲细胞可以由 分化而来。

3)甲图中与性激素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要写出数字符号及结构名称)

4)若此细胞为癌变细胞,癌细胞能在体内快速分散和转移,这是由于癌变细胞细胞膜上的 减少所致。

5)同一个体内的肌细胞和肝细胞相比,其核DNA和细胞内RNA是否相同?

6)若甲细胞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则细胞内应含有较多的 与其功能相适应。(只填结构名称)。

7)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 (只填结构名称)。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果汁发酵后是否含有酒精,可以用 来检验。

【答案】(1)没有叶绿体 2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 3[3]内质网 4)糖蛋白 5)核DNA相同,RNA不同 6)线粒体 7)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重铬酸钾

【解析】

试题分析:(1)比较图示两个细胞可知,人体细胞和酵母菌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内有叶绿体。(2)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浆细胞,而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3)性激素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应是甲图中结构3 4)癌细胞能在体内快速分散和转移,这是由于癌变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所致。 5)同一个体内的肌细胞和肝细胞相比,它们都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所以它们的核DNA相同,但因为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同,所以它们的RNA不完全相同。 6)肾小管上皮细胞需要不断主动完成重吸收原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所以与其功能相适应,细胞内应含有较多的线粒体。 7)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所以它产生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检验酒精通常在酸性条件下加入重铬酸钾,观察到灰绿色出现。

考点:本题主要以真核细胞结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对相关知识要点的理解能力,以及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71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和T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 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经处理后得到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并产生相应的 ;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 。实验组的处理:接 ,一段时后再接种等量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 及存活率。

3)为验证T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

【答案】(16分,每空2分)

1)活细胞

2)①抗体 ②接种病毒 疫苗(含疫苗接种物) 不同浓度的病毒疫苗 ③发病率

3 Ⅰ对照组:作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被排斥

Ⅱ实验组:切除小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容易保留在小鼠体内,再注入T细胞,移植器官又被排斥(Ⅰ、Ⅱ的答案顺序可以对调)

【解析】

试题分析:

1)病毒是寄生生活的,只有将其在特定的活细胞中培养,病毒才能增殖。

2)①在接种的疫苗的刺激下,实验动物体内的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②依题意,该实验的目的是: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接种疫苗,因变量是通过统计实验动物的发病率及存活率来反映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基于此,对照组的处理是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的处理是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接种该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不同浓度的疫苗。③分析实验结果,实际上是对因变量进行统计,所以要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及存活率。

3)为验证T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T细胞的有无是自变量,因变量是实验动物对移植的异体器官是否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其他的无关变量应相同。胸腺是T细胞生成、成熟的场所,所以要证明T细胞的作用,该实验设计思路是:实验组需切除胸腺,植入异体器官,观察是否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在此基础上,再给其注入T细胞,观察移植器官是否被排斥;对照组的处理是:作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异体器官,观察是否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结构是唯一的,即对照组,移植器官被排斥,实验组切除胸腺后,移植器官容易保留在小鼠体内,再注入T细胞,移植器官又被排斥。

7210分)2014324是第1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依法防控结核”。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在人体细胞内寄生形成的,以肺结核最为多见。结核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请利用有关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来划分,结核杆菌应属于_____________,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膜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等结构,结核杆菌依靠这些结构抵御人体对其产生的免疫。

2)寄生在细胞中的结核杆菌必须依靠_____________才能将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与___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吞噬细胞能够识别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消化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需要溶酶体参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婴幼儿注射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传染的有效措施,卡介苗是由CalmetteGuerin两位生物学家发现的变异结核杆菌培养而成的,结核杆菌的这种变异应该来自于_____________,作为注射疫苗,卡介苗应该具备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原核生物(细胞) 细胞壁、荚膜(写出一项即可)

2)效应T细胞 浆细胞 抗体 信息交流 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

3)基因突变 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对人体无伤害(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细胞结构,没有核膜,其细胞膜外有细胞壁和荚膜等结构。

2)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感染靶细胞后,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结核杆菌,与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吞噬细胞能够识别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溶酶体内含有大量的水解酶,可消化这些沉淀或细胞集团。

3)原核生物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作为疫苗应该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同时对人体无伤害。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免疫和免疫预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73登革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登革热病毒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该病毒致病机理简图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可使雄性伊蚊不育。科研人员将沃尔巴克氏体导入受精卵的细胞质中,该受精卵发育成的雌蚊的后代中都含有沃尔巴克氏,其原因是 ,将含有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可以直接降低白色伊蚊种群的 ,从而有效控制登革热病毒的传播。

2)血管通透性增大, 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 形成痛觉。

3)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 等激素含量升高,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

4)物质甲为 ,该物质和抗体Ⅰ能促进 ,使复合物增多,加重病症。

5人体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是否患病取决于

【答案】(1)子代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细胞质遗传) 出生率

2)血浆蛋白 大脑皮层

3)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4)淋巴因子 病毒在吞噬细胞中的繁殖

5)合成抗体的种类(和数量);(或:是否产生抗体Ⅰ)

【解析】

试题分析:(1)子代受精卵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将沃尔巴克氏体导入受精卵的细胞质中,所以该受精卵发育成的雌蚊的后代中都含有沃尔巴克氏。根据题意,沃尔巴克氏体可使雄性伊蚊不育。所以将含有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可以直接降低白色伊蚊种群的出生率。(2)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将外渗到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产生痛觉的场所是大脑皮层。(3)增加机体产热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4)物质甲由T细胞分泌,是淋巴因子,由图可知,淋巴因子和抗体Ⅰ可促进病毒在吞噬细胞中增殖。(5)由图可知,抗体Ⅰ可与病毒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使血管增大,引起患病,所以人体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是否患病取决于是否产生抗体Ⅰ。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74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

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通过A途径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属于 调节。

2)由图可知,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促进组织细胞 葡萄糖;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图中体现为糖原、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加快。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抗体是由 细胞分泌的。图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糖尿病是由抗体 引起的糖尿病。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 病。

【答案】(1)神经 2)加速摄取(吸收、转运) 3)浆 1 自身免疫病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下丘脑通过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胰岛B细胞分泌能力增强,该过程是神经调节。(2)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3)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说明病人体中胰岛素分泌少,结合图形可知,是抗体1引起的结果。抗体作用于自身正常的物质引起的是自身免疫病。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7510分,每空1分)右图表示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 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2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3)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途径一:通过信息分子,如 (最少两项)等,在体液中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途径二:吞噬细胞与T细胞之间是通过 实现信息交流。

4)手术中,为了不产生痛觉,常施用药物麻醉,以阻断信息的传递。请问小手术的局部麻醉,药物作用于反射弧的部位(环节)是

5)有科研人员利用免疫调节原理将毒性弱的霍乱菌苗注入正常小鼠体内,作为______ 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该过程会出现上图 (填AB)所示的现象。

6)向(5)中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小鼠没有发病,则在此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特异性细胞是

【答案】(每空1,8分)

1)(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

2)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3)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2(至少两项) 细胞间的接触

4)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5)抗原 B

6)记忆细胞和浆细胞;(两项答全给分,少答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图中显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位于免疫细胞上的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实现对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的调节。

2)在体液免疫中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所以,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3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途径一:通过信息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2等,在体液中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途径二:吞噬细胞与T细胞之间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

4)痛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为人体的最高级神经中枢。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要想不产生痛觉,就应阻断信息向大脑皮层的传递,所以,小手术的局部麻醉,药物作用于反射弧的部位应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5注入正常小鼠体内的毒性弱的霍乱菌苗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上图B中的5为抗体,所以该过程会出现上图B所示的现象。

6)在二次免疫中,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生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所以,向(5)中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小鼠没有发病,则在此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特异性细胞是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从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76(8)图为某同学感染细菌后的免疫机制模式,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过程。据图回答。

1).ABE细胞名称:A B E

2).伤口处A细胞数量突增,这一现象的生物学意义是

3).细菌感染引起机体发烧,适度体温升高可以通过 来提高免疫反应速率。

4).图中③、④过程表示的是该同学体内发生的 (体液/细胞)免疫过程。

5).bc物质分别是

【答案】(1.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2. 增大吞噬病菌的能力,保持机体健康 3. 提高免疫反应酶的催化效率(酶的活性)4. 体液 5. 淋巴因子、抗体

【解析】

试题分析:(1. ABE细胞分别是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2.伤口处巨噬细胞增多,以增大吞噬病菌的能力,保持机体健康。

3.体温适度升高可以通过提高免疫反应酶的活性。

4.图中③、④过程是B细胞分化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进行免疫的过程,是体液免疫。

5.bc物质分别是淋巴因子、抗体。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77(10)下图表示人体内淋巴细胞的分化及部分免疫过程,m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细胞产物。请据图回答。

(1)m代表的场所是______d代表________细胞,e代表 _______

(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未被消灭的某些病毒可侵入到宿主细胞,此时,图中______(物质)不能进入宿主细胞与病毒结合,要消灭宿主细胞中的病毒,要靠_____免疫,即图中的_____(填字母)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的病毒可被存在于_____中的_____(物质)结合,凝集成团形成沉淀,然后被_____(填字母)吞噬、消化。

(3)当入侵的病毒被消灭之后,人体在很长时间内能够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图中______细胞(填字母)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答案】(1)红骨髓 吞噬细胞 淋巴因子 2)抗体 细胞 f 内环境 抗体 d 3g

【解析】

试题分析:(1)据图分析,造血干细胞在红骨髓增殖分化形成B细胞,m代表红骨髓。d代表传递抗原的吞噬细胞,e代表c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加强B细胞增殖分化。F效应T细胞

2)抗体能进入宿主细胞与病毒结合,要消灭宿主细胞中的病毒,要靠细胞免疫,f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的病毒可被存在于内环境的抗体结合,凝集成团形成沉淀,然后被d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g记忆B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78回答有关人体免疫和糖尿病的问题(10分)。

1表示一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字母表示结构。图2中的①②③表示由三种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发病机理。据图回答问题:

1)、免疫是建立在细胞识别基础上的,在这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结构基础是图1中的

(用字母表示)。人体中与图1所示的膜结构特点不相符合的免疫细胞是

2)、图2Y1Y2Y3的化学本质是 ,与其合成、分泌、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 。图2中途径所示的致病机理是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从而使 的分泌量减少,致使血糖浓度升高。描述图2中途径所示的患病机理是

3)、以上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是 I型糖尿病的发病往往与 (多选)等因素有关。

A家族遗传 B自身免疫 C饮食结构 D病毒感染 E体育锻炼

【答案】(1)、b 浆细胞 2)、免疫球蛋白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胰岛素 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存在胰岛素抵抗)不能降低血糖 3)、①② ABD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图1,生物膜结构上具有识别作用的是糖蛋白b。由于浆细胞不能识别特定的抗原,没有图1b结构,所以这类细胞壁在人体中与图1所示的膜结构特点不相符合。

2)、从图2中可以看出,Y1Y2Y3的都是抗体即(免疫球蛋白),与其合成、分泌、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Y1能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那么会影响血液中的葡萄糖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是使胰岛素分泌减少;Y2攻击胰岛B细胞,这类患者的胰岛素浓度降低;Y3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升高。

3)、结合上述分析,三种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是①和②,因为情况③中的胰岛B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但是不能和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由于I型糖尿病是患者胰岛B细胞内合成胰岛素的基因不正常,使其分泌的正常胰岛素减少,所以往往与家族遗传、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被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不正常有关。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功能以及胰岛素的作用机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9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 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 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答案】(1)机体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 B 抗体

【解析】

试题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机体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使受到抗原刺激是B淋巴细胞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考点:本题考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意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要点的理解能力和做出准确表述的能力。

807分)如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参与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 ,其作用是

2)由图可知,BC细胞均是由A细胞分化而来的,但它们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C细胞是在 中发育成熟的。

3EF都是 细胞,经过程后,E增殖分化产生 细胞。

4图中的各种细胞的遗传信息是一样的,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

5)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

【答案】(1)吞噬细胞 吞噬并处理病原体,暴露出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

2)骨髓 3)记忆 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4)表达的遗传信息不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自身免疫

【解析】

试题分析:(1)抗原侵入到体内会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呈递给T细胞或B细胞。

2)由图可知A是造血干细胞,BT细胞,CB细胞,E是记忆细胞,D是效应T细胞,G是浆细胞,F是记忆细胞,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

3EF都是记忆细胞,发生③过程后E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4)所含遗传信息相同细胞形态和功能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5)病人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可攻击自己的心脏瓣膜,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818分)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心理刺激)不仅会影响内分泌的功能,同时还会影响免疫功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稳态的维持要依赖于_______调节。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两个:一是_______(至少写出 2种)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

(2)若图中的免疫细胞为T细胞,精神因素使其活性下降,引起图中_______减少,从而影响了_______的过程,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3)心情舒畅对人体健康是很重要的,人体长期处于极度焦虑和紧张下出现癌症、肿瘤的几率会 (填“减小”或“增大”)。若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这在免疫学上称为 ________.

【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 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

2)免疫活性物质 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3)增大 自身免疫病

【解析】

试题分析:(1)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一是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

2)若图中的免疫细胞为T细胞,则其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淋巴因子,能加强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3)长期处于极度焦虑和紧张下出现癌症、肿瘤的几率会增大。若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称为自身免疫病。

考点:本题考查稳态的调节机制及自身免疫病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8215分)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下图所示。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________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_________小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________,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

(3)杂交瘤细胞中有________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________条。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4 Y Y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

(2)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 (3)1 200 (4)不能无限增殖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实验结果图形可知,第四次免疫后才出现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达到16000以上。XYZ3只免疫小鼠中,Y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说明其免疫能力最强,最适合于制备B淋巴细胞。

2)若仅考虑细胞间两两融合,由于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则融合的细胞类型有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

3)动物细胞融合的实质是细胞核融合,所以杂交瘤细胞只含有一个细胞核,正常情况下含有40+60=100条染色体,但杂交瘤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可达到200条。

4)正常细胞的分裂能力有限,不能无限增值,因而经多次传代培养后往往都不能存活。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及动物细胞融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83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体的化学成分为___________。当______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____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下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_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_

【答案】1.1蛋白质 B和记忆B

2C B 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D

【解析】

试题分析:(1)抗体的化学成分为免疫球蛋白。当B和记忆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浆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上图表示将抗原注射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C;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B,其特点是,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D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4(9)某人因感染沙门氏菌,患了急性肠炎,有轻微的发烧症状.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病人体温升高的过程中,由 分泌的某种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增加 激素的分泌,进而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使人体代谢加快,产热增多.在这一过程中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甲状腺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 (填“能”或“不能”)持续发挥作用.

(2)若此人还出现口渴,嘴唇发干症状,说明此时其血浆渗透压与正常时相比 (填“偏高”,“偏低”或“保持不变”),其渗透压感受器位于 ,其体内调节水平衡的 激素的释放量发生相应变化.

(3)沙门氏菌在肠道内繁殖,其产生的毒素进入人体血液成为 ,机体将会通过 免疫解除其致病作用.

【答案】(9分,每空1)

(1)下丘脑;促甲状腺;(几乎)全身细胞; 不能(2)偏高;下丘脑;抗利尿(3)抗原;体液(答特异性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体温升高过程有部分是因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然后作用于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组织细胞代谢增强,体温上升。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全身细胞,故其靶细胞是全身细胞。激素起作用后会灭活不能继续起作用。

2)口渴说明细胞外液渗透压是偏高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其可以分泌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尿液量。

3)产生的毒素进入人体血液会成为抗原,会引发机体的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解除其致病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85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虚线表示

(2)图中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又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是 ,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

(3)使B细胞增殖分化有两种信号刺激,一种信号是 ,另一种信号是

【答案】(1)细胞

2T(甲)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

3)淋巴因子 抗原

【解析】

试题分析:(1)图中的虚线表示甲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丁细胞(效应T细胞),后者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靶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靶细胞裂解死亡,所以图中虚线表示细胞免疫过程。

2)图中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又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是T(甲)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吞噬细胞。

3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所以使B细胞增殖分化有两种信号刺激,一种信号是淋巴因子,另一种信号是抗原。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86根据下面两个图示,分析问题:

.图甲为该同学在网络上查阅到的一个神经肌肉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乙酰胆碱)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

1)当兴奋传导到①处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荷分布情况为 ;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

2)若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氯离子大量流入膜内,膜内外的电位差会______(“增大”或“减小”),不容易发生电位逆转,因此,该递质是______性神经递质。

.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乙图所示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__________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抗体Y3 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答案】.(1)内正外负 肌细胞持续兴奋

(2)增大 抑制

. (1) 葡萄糖

(2) 胰岛素受体

【解析】

试题分析:.(1)当兴奋传导到①处时,兴奋部位会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Ach会持续作用于肌细胞,导致肌细胞持续兴奋。

2)若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氯离子大量流入膜内,可导致膜的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增大,不容易发生电位逆转,因此,该递质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 1)据图可知,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有葡萄糖的特异性受体,图中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会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据图可知,图中靶细胞表面有胰岛素的特异性受体,若抗体Y3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会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87请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①表示第一次感染,②表示第二次感染)(

2)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

A.灭活抗原 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

3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 识别抗原。

4)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 __ 不同。

【答案】(1C 2A 3)受体(抗原识别受体) 4)氨基酸序列

【解析】

试题分析:(1)当相同的病原体再次感染机体时,因为有记忆细胞的存在能快速进行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故C正确。A中没有表示出再次感染后的快速上升,故A错误。B第一次感染后体内抗体浓度会增加,故B错误。D中感染后抗体浓度下降是注射抗体的情况,故D错误。

2)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力应向人体注射灭活的抗原,当有病原体进行入侵时能快速产生抗体,故A正确。注射抗体时直接对抗原起作用的,故B错误。抗生素是针对细菌的,故C错误。抗病毒药物抗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不能提高免疫力,故D错误。

3B淋巴细胞核T淋巴细胞都是依靠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识别抗原的,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4)抗体都是蛋白质,抗体不同是因为组成其氨基酸序列不同。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88(每空1分,共10分)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免疫过程。请回答:

1)免疫系统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清除。

2)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

①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______________(填选项)的场所。

A.生成 B.成熟 C.集中分布

②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选项)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A.都由 B.不都由

3)请写出图中以下细胞的名称:

细胞I_____________细胞,细胞II_____________细胞,细胞VI_____________细胞。

4)人体细胞再次受到该病毒攻击后,可增殖分化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填选项)。

A.细胞I B.细胞II C.细胞V D.细胞VI

5)图中所示4个途径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过程的是途径_____________

6)图中某种初始状态T细胞分泌的物质“”是______,其作用是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防卫、监控 2)①ABC B 3)效应T 记忆T 4BC

5 6)淋巴因子 B细胞增殖分化

【解析】

试题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三大功能。

2)①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②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其中抗体和淋巴因子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3)图中细胞I是效应T细胞,细胞II是记忆T细胞,细胞Ⅲ是T细胞,Ⅳ细胞是B细胞,细胞V是记忆B细胞,VI是浆细胞。

4)人体细胞再次受到该病毒攻击后,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

5)人体免疫细胞中,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也是唯一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图中箭头①表示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的过程。

6)初始状态T细胞分泌的物质是淋巴因子,图中显示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值分化。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和图文转化的能力。

89(每空1分,共8分)下图所示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过程为______免疫,属于免疫系统的第______道防线。

2)试写出b细胞和d细胞在此免疫中的作用:b细胞 d细胞

3)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己时,便会导致______ __病。这类疾病常见的如_____ ___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猫叫综合征

D.抗维生素D佝偻病

4)在人体免疫过程中不具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是

5)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每空1分,共8分) 1)细胞

2)摄取处理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3)自身免疫 A 4)浆细胞

5)抗原和编码抗体的基因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的 a是抗原,b是吞噬细胞,cT细胞,d是效应T细胞,h是宿主细胞,g是靶细胞。

1)分析图示可知,该图所示的过程为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

2b是吞噬细胞,d是效应T细胞。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摄取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3)自身免疫病是指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的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常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浆细胞在人体免疫过程中不具有识别作用。

5)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抗原和编码抗体的基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图文转换的能力。

90(每空2分,共16分)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态的维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由甲图可知,参与机体血糖调节的激素除⑤肾上腺素外,还有________ 两种激素。人体内激素作用的结果往往会反过来影响该激素的分泌,这种方式叫做________调节。

2)下丘脑可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参与血糖的调节。若乙图为调节过程中部分结构示意图,则图中涉及________个神经元,这些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________。已知图中细胞受到刺激后释放的化学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若图中b处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则除b处以外,图中可能发生兴奋的部位有________(选填图中字母)

3)血液在人体对抗病原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吞噬细胞能吞噬多种病原体,在________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能够对病原体进行必要的摄取和处理,结合其他细胞的作用,使相应细胞受到刺激并经过一系列的增殖分化成为________细胞,分泌特定抗体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1)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反馈

(2)4 组织液 cde

(3)非特异性 (效应B)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题图可知,机体中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激素作用的效果能作为信息,反过来调控该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

2)下丘脑可以通过神经调节直接参与血糖的调节,图乙中共有4个神经元;神经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组织液;由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内部是双向的,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若图中b处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传递给cd所在神经元,而不能传递给a所在神经元,进而传递给e所在神经元,因此发生兴奋的部位除了b点外,还有cde三处。

3)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是人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分泌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也叫效应B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内环境和免疫调节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113分).下图表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据图回答:

(1)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在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 ,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 作用,从而使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激素)的作用相反。

(2)病毒感染能刺激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使效应T细胞的功能增强,从而增强 免疫功能。

(3)有研究表明,老年动物(包括人)在应激条件下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原因:

.根据下面甲、乙两图,回答有关植物激素的相关问题:

(1)根尖生长素可以由甲图中C区的细胞产生,主要作用于甲图中 区。

(2)以赤霉素处理大麦糊粉层1 h,α-淀粉酶的mRNA就大量出现,α-淀粉酶累积速率随时间推后而显著增加,由此可见,赤霉素具有 的作用。

(3)利用根尖产生的植物激素, 或其类似物处理材料,可以明显缩短细胞周期,有利于观察有丝分裂分裂期图像;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取材最好选择甲图中 区的细胞。

(4)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分析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细胞壁的伸展起 作用;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在图中的 (ABC)

(5)下表是梯度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表中为清水,~为浓度由低到高的五种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组别

平均株高(cm)

16

21

37

51

43

24

请分析: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幼苗的生长具有两重性? 。理由是

【答案】1)效应器 抑制 胰岛素 2)细胞 3)应激条件下,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1)B (2)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能促进α-淀粉酶的合成) (3)细胞分裂素 C (4)抑制 B (5)不能 该实验结果只表明~的各种浓度均对芹菜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没有体现抑制作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试题分析:1在反射弧中,分泌激素的腺体属于效应器;从图解中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所以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能促进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的激素是胰岛素。 2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使B淋巴细胞的功能增强,从而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3从图中信息可知,在应激条件下,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了免疫系统的功能,所以老年动物(包括人)在应激条件下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

.(1)生长素可以由根尖分生区(C)细胞产生,作用于伸长区(B)的细胞,促进细胞的生长。 2)种子经赤霉素处理后,α-淀粉酶的mRNA大量出现,迅速合成α-淀粉酶,说明赤霉素具有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的作用。 (3)利用根尖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缩短细胞周期;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取材最好选择甲图中分生区(C)的细胞。 4)分析曲线,经CaCl2处理后,种子胚轴生长速率降低,说明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细胞壁的伸长起抑制作用;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胚轴生长,曲线中B点后,生长加快,是赤霉素加入溶液的时间。 5)确认生长调节剂是否具两重性,应与对照组(清水处理组)作对照,如果生长状况好于对照组,表明“促进”,差于对照组表明“抑制”,只有表现出促进与抑制两方面作用时,方可称“两重性”。表中所有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处理组,其生长状况均好于对照组,只能表明“促进生长”不能表明两重性。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涉及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等,以及植物激素作用及实验探究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9210分)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①为神经递质,则它的受体的本质是

(2)若③代表抗体,则③是由 细胞产生的。某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可与某神经递质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最后因呼吸障碍而死亡,这种疾病属于

(3)若⑥表示甲状腺激素,紧张刺激可引起下丘脑分泌 ,促进 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⑥的分泌。⑥含量的增加又会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4)当血糖升高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 ,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 (填图中数字序号)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5)图中③、⑤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用字母表示)

A神经递质 B载体蛋白 C性激素

D血红蛋白 E呼吸酶 F抗体

6)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答案】10分)(1)糖蛋白 2)浆 自身免疫病

3)促甲状腺释放激素 垂体 负反馈调节

4)胰岛B细胞 ②⑧ 5F A 6)下丘脑

【解析】

试题分析:(1)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位于细胞膜的外侧,该受体的本质为糖蛋白。

2)浆细胞产生抗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成细胞的成分或器官结构,导致自身免疫病。

3)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维持甲状腺激素含量稳定,为负反馈调节。

4)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相关神经兴奋,通过神经调节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为图中②⑧途径,共同降低血糖浓度。

5图中③代表参与免疫调节的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依据提供的供选答案,可确定③代表F选项;⑤代表由神经系统产生的可以通过内环境对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的物质,即神经递质(A选项)。

6)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939分)某同学的手被割伤后去医院诊治,在医院接触了流感病毒。如图为该同学体内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该同学体内发生的____________免疫过程。实际上,流感病毒还会引发__________免疫。如果要证明该同学体内产生了抗体,则可用____________进行检测。

(2)图中b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B细胞表面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3)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则能被图中________细胞特异性识别(填图中代号)

(4)手被割伤后,一般容易导致破伤风杆菌在伤口深处繁殖,由此推断它的呼吸作用类型是________。破伤风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它产生的破伤风毒素,当破伤风杆菌初次入侵时,进入机体的毒素丧失毒性主要是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________免疫发挥作用,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包括________细胞、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等。

【答案】9分) (1)体液 细胞 抗原 (2)浆细胞 糖蛋白

(3)c (4)无氧呼吸 体液 吞噬

【解析】

试题分析:(1)从图示可以看出,B细胞受抗原刺激而增殖分化,因此该图显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此过程中会产生抗体。由于流感病毒可以侵入人体细胞,故流感病毒还可以引发细胞免疫。要证明抗体的存在,可用抗原进行检测。

(2)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前者能产生抗体,故b细胞是浆细胞,c细胞是记忆细胞,d是抗体。B细胞表面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3)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可以保持对抗原的长期记忆,当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它可以迅速作出识别,激发二次免疫,快速消灭抗原。

(4)破伤风杆菌是厌氧细菌,其细胞呼吸类型是无氧呼吸,因此可在伤口深处繁殖;破伤风毒素属于胞外抗原,此时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等。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示意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946分)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下图所示①②③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 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图中②所示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机理是 ,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图中③所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3 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 (填数字)。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 (填数字)

(5)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

【答案】6分)(1)胰岛B细胞

(2)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

(3)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4)①②

(5)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

【解析】

试题分析:(1)胰岛B细胞必须感受血糖浓度升高的变化才能分泌胰岛素,图中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以后,使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由图可知,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分析图示可知,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机会减少,甚至不能结合,从而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

(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都是由胰岛素分泌减少所致,所以可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得到治疗;中胰岛素分泌正常,只是因为无法与受体结合或结合机会较少而引起糖尿病,所以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与类似

(5)由题意“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可知这种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

考点:本题以糖尿病的形成原因的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958分)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人体内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参与对关节的攻击,引起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能与TNF结合,竞争性地抑制TNF与其受体结合,而TNF只有在与其受体结合后才能产生对关节的攻击作用,因此有医学专家利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西雅图的目标遗传公司(TGC)将编码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基因导入腺相关病毒(AAV)中,再把AAV接注射到病人的关节中,这样相当于送给病人一个持续不断地提供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定点仓库”,从而能长期有效地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1)人体的免疫系统能通过释放TNF等而杀伤肿瘤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从资料中可知,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 病。

(2)一旦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与TNF结合,TNF便不能与其受体结合,原因应是

(3)在该治疗方案中,AAV的作用是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基因导入AAV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 ,重组AAV中外源基因的首端应该含有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4)2007年,在接受这种治疗的美国人中,有一例因为严重的感染而死亡,使人们格外关注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基因治疗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在饱受慢性病的痛苦和接受存在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方法之间,如何做才是符合病人利益和伦理道德的?

【答案】(8分)(1)监控和清除 自身免疫

2TNF与受体的结合部位已被占据

3)外源基因的运载体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启动子 RNA聚合酶

4让病人有充分的知情权,由病人自主选择才是符合病人利益和伦理道德的

【解析】

试题分析:(1)人体的免疫系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细、损伤和癌变细胞。依题意可知,免疫系统能通过释放TNF等而杀伤肿瘤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TNF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参与对自身组织、器官关节的攻击,引起风湿性关节炎,这属于自身免疫病。

2)依题意: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能与TNF结合,竞争性地抑制TNF与其受体结合,一旦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与TNF结合,TNF中与受体结合的位点被占据,TNF便不能与其受体结合。

3)依题意可知:利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是将编码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基因导入腺相关病毒(AAV)中,再把AAV直接注射到病人的关节中,在该过程中AAV起到了目的基因的运载体作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基因导入AAV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重组AAV中外源基因的首端应该含启动子,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4)目前,基因治疗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在饱受慢性病的痛苦和接受存在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方法之间,让病人有充分的知情权,由病人自主选择才是符合病人利益和伦理道德的。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基因工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96某人因感染沙门氏菌,患了急性肠炎,有轻微的发烧症状。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病人体温升高的过程中,由 分泌的某种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增加 激素的分泌,进而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使人体代谢加快,产热增多。在这一过程中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甲状腺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 (“能”或“不能”)持续发挥作用。

2)若此人还出现口渴、嘴唇发干的症状,说明此时他的血浆渗透压与正常时相比 (“偏高”或“偏低”或“保持不变”),使位于 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体内调节水平衡的 激素的释放量发生相应变化。

3)沙门氏菌在肠道内繁殖,其产生的毒素进入人体血液成为 ,机体将会通过 免疫解除其致病作用。

【答案】1 下丘脑 促甲状腺 (几乎)全身细胞 不能

2 偏高 下丘脑 抗利尿 3 抗原 体液(答特异性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可知,体温升高的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增加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使人体代谢加快,产热增多。在这一过程中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全身细胞,甲状腺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会迅速被分解,不能持续发挥作用。

2)出现口渴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感。同时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平衡。

3)沙门氏菌产生的毒素对人体来说是抗原,可引起人体产生体液免疫解除其致病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977分)请回答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

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

2)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经 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1 暴露出来,并传递给 ,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 ;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 ;当机体两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

【答案】(7分)(1)第二次免疫反应

2)吞噬 抗原 T淋巴细胞 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 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

【解析】

试题分析:(1)二次免疫时因为体内有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故产生抗体较多,且反应迅速。

2)病原侵入机体后会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使病原体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并传递给T细胞,T细胞呈递给B细胞,同时T细胞会分泌淋巴因子,加快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而记忆细胞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抗体是针对抗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如果两次病原体不同,细胞乙是针对V1产生的抗体,故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因为V1V2的抗原不同。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9810分)如图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产生及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发生的免疫应答过程,其中的字母代表“细胞”或“物质”,数字代表相关的“过程”。请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属于机体抵御病原体攻击的第 道防线,图1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 (填字母)

2)若X初次进入人体,则图1中不能发生的过程是 (填数字);若X再次进入人体内,则细胞d来源于 细胞(填字母)。

3)图1n代表的器官是 ;若某人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图1和图2所示过程完全丧失的是 ,注射胸腺素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据此判断胸腺素的作用是

4)通过图示过程,绝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都能被消灭,从而使内环境稳态得以维持,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此外,免疫系统还具有 功能。

【答案】(1) fY (2) Ck

(3) 骨髓 2 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2分) 4)防卫 监控和清除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1表示特异性免疫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其中a表示T细胞、b表示记忆细胞、c表示B细胞、d表示浆细胞、e表示效应T细胞、f表示淋巴因子、k表示记忆细胞、Y表示抗体。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和抗体。

2X表示抗原,初次免疫中记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二次免疫中,浆细胞主要来源于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也可直接来自于B细胞分化。

3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则会完全丧失细胞免疫,图2是细胞免疫过程,其中A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B是靶细胞裂解死亡;注射胸腺素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说明胸腺素的作用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

4)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都能被消灭,从而使内环境稳态得以维持,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还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9910分)碘是甲状腺素合成的必需原料,食物中的碘含量是否越高越好呢?为探究饲料中的碘含量对甲状腺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Wistar大鼠若干,随机分成3组,饲喂21天后测定各组甲状腺相对重量与血清中甲状腺素的含量,结果如下:

1B组的饲喂方式是

2)有资料表明,c组的饲喂方式可能诱发Graves病。Graves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图所示)

机体的免疫系统将TSH受体当作抗原,因此Graves病是 病,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BC三组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低依次为

分析B组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答案】(1)等量的缺碘培养液+蒸馏水

(2) ①自身免疫病 浆细胞

BAC

③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甲状腺增生

【解析】

试题分析:、

1)实验目的是探究饲料中的碘含量对甲状腺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按照对照原则,B组的饲喂方式应是缺碘培养液+ 蒸馏水。

2自身免疫病是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机体的免疫系统将TSH受体当作抗原,因此Graves病是自身免疫病;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

根据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含量越低,对下丘脑与垂体的抑制越弱,甲状腺激素含量越高,对下丘脑与垂体的抑制越强,所以促甲状腺激素的高低依次是:B>A>C

B组由于甲状腺激素含量低,对下丘脑与垂体的抑制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量升高,促进甲状腺细胞增生,从而导致B组甲状腺肿大。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与免疫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0010分)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虚线表示 免疫过程。

(2)图中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又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是 ,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

(3)使B细胞增殖分化有两种信号刺激,一种信号是 ,另一种信号是

【答案】(1)细胞 2 T(甲细胞) B 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 3)淋巴因子 抗原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过程。虚线表示的过程最终使靶细胞裂解,将抗原释放出来,是细胞免疫。

(2)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所以甲细胞是T细胞。乙细胞能产生物质戊,戊能与抗原结合,所以戊是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乙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3)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及抗原刺激下,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与记忆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0113分)蛇毒是含有多种酶类的毒性蛋白质、多肽类物质,分为神经性毒液和溶血性毒液。下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乙显示,α-银环蛇毒是一种________性毒液,它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导致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阻碍了兴奋在_____________之间的传递。

(2)乙酰胆碱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中,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___________,与其受体结合,引发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实现兴奋的传递。

(3)蛇毒进入人体后,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称之为__________。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同时,蛇毒还刺激细胞③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

【答案】(1)神经 乙酰胆碱受体 化学信号与电 神经元

2)突触小泡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电位

3)抗原 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题图可知,α-银环蛇毒能够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神经递质不能与后膜的受体结合,因此属于神经性毒剂;突触后膜上能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当蛇毒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不能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导致兴奋不能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2)神经递质只能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因此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前膜能把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在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能够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从而因此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3)能够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分析题图,蛇毒属于抗原;从图中看出,蛇毒侵入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因此首先发动攻击的免疫细胞为吞噬细胞;图中的③细胞为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216分)甲状腺激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在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图为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与甲状腺激素相关的问题:

PB:甲状腺激素的血浆运输蛋白TH:甲状腺激素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为 ,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为 。若给小狗长期口服甲状腺激素,则小狗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将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由图推测,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 (填部位),其直接调节的是 过程;由图可推知物质P (只在转录过程发挥作用,不参与DNA复制过程)。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甲状腺的活动会

(3)某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该抗体能与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使其失活,该病属于 ,该患者体温与正常人相比

【答案】(1)垂体细胞 全身各处细胞 减少

(2)细胞核内 转录 RNA聚合酶 加强 (3)自身免疫病 偏低

【解析】(1)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减少。(2)由图示可以直接看出,甲状腺激素进入细胞核通过影响转录过程发挥调节作用。(3)甲状腺激素作用之一是促进新陈代谢;如果甲状腺激素不能发挥作用,细胞代谢减慢,产热减少,体温降低。

1035分)某人被狗咬伤就医时,需要同时注射狂犬病毒疫苗和狂犬病毒抗血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狂犬病毒疫苗是灭活的狂犬病毒,通常不具有致病性,但仍具有抗原性。注射狂犬病毒疫苗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既有 免疫又有 免疫。

2)注射的狂犬病毒抗血清中的免疫物质是 ,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3)同时注射狂犬病毒疫苗和狂犬病毒抗血清后,立即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的是

【答案】(1)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2)抗体 蛋白质(3)狂犬病毒抗血清

【解析】

试题分析:(1)注射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特异性免疫但也有先天性的非特异性免疫。

2)注射的狂犬病毒抗血清中的免疫物质是抗体,因为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3)注射疫苗需要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但需要一段时间,而注射抗血清主要是抗体,会立即对机体起保护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04(每空1分,共8分)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体液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并回答:

(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表示: d表示: 。与过程相比,过程的应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的产物Y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参与其合成并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等。

(4)X是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细胞去裂解_________。如果XHIV,则由于图中________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

【答案】(每空1分,共8分)

(1)细胞分化

(2) T淋巴细胞 浆细胞 更快、更强

(3)球蛋白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 a(T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分析图示可知,aT细胞、b为血液中的血细胞、cB细胞、X抗原、d是浆细胞、e是记忆细胞、Y是抗体。

1)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abc等细胞的功能不同,因此产生abc等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a表示T细胞,d表示浆细胞。③过程表示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在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④过程表示的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的抗原的刺激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因此,与③过程相比,④过程的应答特点是更快、更强。

3)⑤过程的产物Y是抗体,化学本质是球蛋白,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核糖体(没有膜)中合成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具有单层膜)的加工和运输,再通过细胞膜(不是细胞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而线粒体(具有双层膜)能为相关过程提供能量,所以,参与抗体合成并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4)禽流感病毒营寄生生活,侵入宿主细胞内部后,要通过细胞免疫来消灭和清除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HIV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05(10)翘首企盼中迎来了冬季运动会,站在略带寒意的操场,耳畔响起充满激情的《运动员进行曲》,我带着兴奋、激动心情参加3000米长跑,以下为该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变化。

1)这场速度与耐力的较量即将开始,交感神经开始兴奋,兴奋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的末端,借助____________贮存的神经递质,使肾上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增加,使我心跳加速。____________中的呼吸中枢不断兴奋,使我呼吸加快。

2)随着发令枪响,真正的较量开始了,机体大量消耗血糖用于氧化分解,产生__________不断直接为骨骼肌细胞供能,助我一次次的超越。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变得活跃,分泌的__________增加,以便快速补充血糖。位于_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3)终于在呐喊声中征服了终点。第二天,因肌肉细胞中________积累过多造成肌肉酸痛。不小心感冒,让我开始了身体的第二次较量,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T细胞产生的________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阻止着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身体逐渐趋于野“平静”,又投入到“痛”并快乐的高三学习生活,开始了第三次较量。

【答案】(1)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脑干

2 ATP 胰高血糖素 下丘脑

3 乳酸 淋巴因子 抗体 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试题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神经递质储存于突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人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部位。

2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当血糖降低时,胰岛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升高;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3)剧烈运动时,某些细胞会由于氧气供应不足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过多会造成肌肉酸痛;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够促进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效应,使B细胞发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阻止病毒的传播和感染;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d074b9327284b73f3425019.html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免疫调节非选择题105题(包括答案和每题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