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仪常识

发布时间:2019-05-05 10:38: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代礼仪常识

篇一: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古代习俗

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古代习俗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5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6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7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讳称】古人对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篇二:中国

古代风俗礼仪常识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又称元旦、元正、新春等。民间有贴春联、舞龙灯、发压岁钱、拜亲访友、吃团圆饭等习俗。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夜,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这天要点灯、放灯,所以又称灯节。除赏花灯外,吃元宵是重要习俗之一。

【清明】民间传统节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中秋】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民间传统节日。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除夕】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c9db0b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e.html

《古代礼仪常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