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

发布时间:2017-07-26 21:34: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5.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准确朗读并默写。

过程与方法: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朗读法。联想、想像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准备:

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4课时

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2016.8.26 授课时间:2016-9-1

第一、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引入

(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

1.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2. 写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 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3. 内容简介: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4.学生借助注释,解释词语。

①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②东临碣石。 临:靠着

③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④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⑤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5.边欣赏边听课文录音,听准读音,体会感情。

6.合作探究:(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班交流,全班不能解决的再有教师点拨。)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7.小结:

“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三、指导学习《次北固山下》

1.作者简介及解题(多媒体出示)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王湾,洛阳人。公元712年中进士,次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此诗当于此时写就。

2. 听录音,注意把握五言诗的节奏。

(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残夜,江春//旧年。)

3. 合作探究

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②这首诗哪些句子属于写景?哪一句直接抒情?

提示: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拓展延伸

①“潮平两岸阔,风正(顺)一帆悬” 写了怎样一幅景象?

②说说你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理解。

提示:①“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②清晨江上行舟,当残夜未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时光流逝,岁月无情,怎能不叫身在“客路”,时当岁末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历来为脍炙人口、“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明·胡应鳞语)的名句。唐时,张说为宰相时,亲笔将此联题于政事堂,令朝中文士作为楷模。5.学生背诵诗歌

5.课外拓展:写出你所知道的思乡的诗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四、作业布置

1.(选做)默写诗歌《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

2.(必做)预习后两首。

第三、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优美的杭州图片,配《琵琶行》音乐欣赏

二、指导学习《钱塘湖春行》

1.作者简介(先由学生简介,之后出示多媒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诗作简介: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诗人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3.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可以放两遍录音,让学生跟读。

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暖树,谁家/新燕//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4. 整体感知

①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风光?

②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景物来描写呢?

③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①水面初平、争暖书、啄春泥、没马蹄

②因为这些都是初春景象

③诗人通过对西湖早春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5. 质疑探究:你对诗作会提出哪些质疑?

如:“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班交流,全班不能解决的再有教师点拨。

提示: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6.小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至。开头写“湖平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三、指导学习《天净沙·秋思》

1. 简介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题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2. 元曲的分类:可分为:散曲和杂剧,其中散曲又分为:套曲和小令。

3. 《秋思》作者简介及解题

作者简介: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一起并称元曲四大家。其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解题:“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

4. 听课文录音,并注意节奏。

5. 整体感知:

①曲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苦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②直接写羁旅之思的是哪句话?你认为羁旅之思是怎样一种感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前三句作者将这九种景物组合在一起,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这三个句子,十八个字,却写出了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另外,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

④名句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就空间说,那充满人物感受的景,不是“断肠人”故乡的景,而是“天涯”的景。就时间说,那不是早晨活中午的景,而是日落黄昏的景。远在“天涯”的景,增加“断肠人”的多少愁死;而日落黄昏之时,“断肠人”还有今夜宿谁家的问题。由此可见“断肠人”的乡愁,是何等浓重!

6. 比较阅读白仆的《天净沙》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7. 总结:点评想象,点明《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成就。

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早年热衷功名,屡不得志,漂泊生涯二十余载,本曲乃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与泪写成的,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为“秋思之祖”,近代王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4、作业布置

1.(必做)背诵四首古诗。

2.(选做)借助参考书,尝试归纳诗歌《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的主旨。

板书设计:

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东汉 四言乐府 登山望海

次北固山下 唐朝 五言律诗 驾舟扬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朝 七言律诗 赏花观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代 元曲 悲秋思乡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b24781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9.html

《2017版语文4.古代诗歌四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