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9-02-19 08:58: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阅读,在路上

“这节课我们做一套语文练习题……”,“老师,不会做的怎么办?”我还没说完,常洪语就抢着问道。我一听,心里面的小火苗就燃烧起来,这还没做呢,就先想着不会了!于是,暗中舒了口气回答说:“不会的可以翻书,书上没有的先空着等老师讲。”下课后,就在我收试卷时,我突然发现:常洪语阅读的部分都空着没写。于是我火冒三丈地问道:“常洪语!你的阅读部分为什么都空着呢?”他很干脆地说:“老师,我不会。”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会不会是他给自己不想写找的借口?我压制着自己的情绪,翻看着其他同学的试卷,发现:还有一部分同学有些阅读题没写或应付着写上的。而常洪语确实有偷懒的意思,但其根本原因其实是对阅读题答不好的畏难情绪。

中年级阅读答案基本上在文中都能找到,为什么还会有学生不会做呢?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我发现,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而且,阅读教学中过于寻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同时也让学生养成思维惰性,不肯思考,只等老师公布“标准答案”。因此考试过程中常有一部分学生望阅读而兴叹。

那么,我接下来到底应当怎么做呢?经过不断学习和交流,我开始逐渐做了语文教学思路的调整。

首先,我开始重视有感情朗读课文对阅读理解的重要作用。于是,我在语文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课下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孩子们利用QQ平台有感情朗读课文;施行评选优秀朗读者的奖励办法等,帮助同学们通过朗读加深对阅读理解。

然后,我又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比如:我在教授《秋天的雨》《大自然的声音》这两课时,我用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动听的声音,展现出秋之美,大自然声音的美妙,激发学生的探知兴趣,再引入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秋雨和大自然的声音的别样风情。在讲授《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两课时,以预测的形式逐层推进,像一幅幅绘本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同时激发学生思考。

最后,在阅读专项练习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技巧。如: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概括文章大意等基本的解题思路、答题方式和得分点都应当在阅读专项训练中多做练习和讲解而不能让学生看着漫天想。而一些主观性题目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答题会更全面。有了方向,有了办法,同学们畏难情绪降低了,也就提高了阅读兴趣。

与此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有一次,我将《秋天的雨》和语文课时练上的《秋景》同时展现在同学们面前,问道:“同学们谁能说说它们是怎么写秋的?找出你喜欢的地方。”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老师,我知道!”吴思颖干脆直接站起来抢答道:“《秋天的雨》把秋天的雨比作成打开秋天大门的钥匙;比作五彩缤纷的颜料;拟人成藏着好问的气味;吹起金色的小喇叭。”“是从颜色、气味、声音来写秋景的”洪瑞轩急忙补充着。紧接着常洪语说:“《秋景》是通过一系列排比方式分别为我们展现了秋天的田野、果园、花园的美景的”“我喜欢玛瑙似的山楂……应用了比喻句……”“我喜欢红红的叶子像一枚枚邮票……”最后,我们班的同学不但学会了阅读,还提高了关于秋景的写作水平。

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我们不但在课上知识拓展,激励学生多读书,而且专门设立阅读课,给孩子阅读时间,假期我们还组织阅读活动,鼓励多读书,读好书。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终于,在期末复习阶段做语文试卷时所有同学已经能有条理地解决大部分阅读问题了。

在这一系列的阅读行动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同学们不但提高了阅读兴趣,还提高了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希望今后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大进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af2054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9.html

《《阅读在路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