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2

发布时间:2015-02-02 16:49: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茶的成语

时间:2010-11-22 14:29:39 点击:749

  核心提示:【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低唱浅斟】 斟着茶酒,低声歌唱。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闲的样子,一种安乐自适的情态。语出《绿窗新话》卷二...

【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低唱浅斟】 斟着茶酒,低声歌唱。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闲的样子,一种安乐自适的情态。语出《绿窗新话》卷二引宋无名氏《湘江近事》:陶谷学士,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过定陶,取雪水烹团茶,谓妓曰:党太尉家应不识此。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浅斟低唱】同上

【壸浆箪食】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壸浆,以迎王师。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搜肠润吻】 谓饮茶润泽喉吻,促进文思。极言饮茶的乐趣。语本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椀喉吻润,两椀破孤闷,三椀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家常茶饭】  家庭中的日常饮食。多用以喻极为平常的事情

【榷酒征茶】 征收酒茶税。亦泛指苛捐杂税。

【浪酒闲茶】 指风月场中的吃喝之事。

【挑茶斡刺】 寻事生非。

【三茶六饭】 谓茶饭周全。

【一茶二饭】一般泛指日常生活琐事。

【粗茶淡饭】 简单的饮食。形容生活简约。

【茶馀酒後】  指休息空闲的时刻。

【酒馀茶後】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三瓦两舍】 宋代对妓院、茶楼、酒肆及其它游乐场所的总称。

关于茶的对联

发布时间:2009-10-27 来源:茶掌柜茶叶网上购物平台

茶联,即关于茶的对联,常悬于茶店,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 “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 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 “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爱诗爱文爱画;赔烟赔酒赔茶。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钜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开坛千里醉;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 须从前路汲龙泉。
()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像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 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吸烟有害,花钱买病,饮茶有益,醒脑提神。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龙井茶香飘宇高,虎跑水溢满寰瀛。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山静无音水自喻,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

虽无扬子江中水,却有蒙山顶上茶。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阁下请坐,喝杯清茶。

随手烹茗化白鹤,绿地垂柳钓青钱。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凝成云雾顶,瓢出晨露香。

春其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客到座中宜数碗,水是人间第一泉。

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摆开八仙桌,招徕十六方。

菜在街面摊卖,茶在壶中吐香。

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 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西东。

识得此中滋味,觅得无上清凉。

忙什么,吃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

攀桂天高亿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煎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

关于茶联还有一些小故事:
  相传梁启超幼年时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对句尤是拿手好戏,被当地人称为“神童”。一日,来了位客人,手捧香茗,细啜慢漱,有心考考梁启超,遂用手指沾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下: “饮茶龙上水”的上联,最后一个字刚刚写完,小启超就毫不迟疑地指着桌上的字, 张口应出下联:“写字狗扒田”。四周围观人们哄堂大笑。客人十分尴尬,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他的字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虽为戏言,但童心观物,倒也天趣自然。
  还有一副茶联,出于抗战时期重庆某茶馆。联文为:空袭无常贵客茶资先付, 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寥寥数语,平淡无奇,感伤时局,却见真情,隐刺官家,令人啼笑不得,荡荡民心,尽在言外。
  几十年前,在西安莲湖公园上出现一个“奇园茶社”,门上贴着一副对联:奇乎? 不奇,不奇亦奇!园耶? 是园,是园非园!
  上下联第一字把“奇园”二字分别嵌入,别至有味,然而当时人们只知是一副趣联,却不了解其中的真意。直到后来,报纸披露该茶社原是西安地下党的一个秘密交通站,人们才明白“不奇亦奇,是园非园”奥秘。
  绍兴驻跸岭茶亭曾挂过这样一副对联: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两头岭路须将危险告行人。
  联中措施辞含蓄,寓意深刻,既表达甘泉佳茗给路人带来一丝清香,又道出人生旅途的几分艰险。
  茶联发展到了今天,就层出新意,寓以新的内容。比如: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茶叶的基本知识,关于茶叶的知识

作者: Starky发布时间: 2010-6-3  浏览次数:

茶叶的基本知识 

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Camellia和何树属Schima等均极富经济价值。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单叶,革质,无托叶;花常两性,稀单性,单生或数朵聚生,腋生或顶生;萼片57,覆瓦状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数,覆瓦状排列;雄蕊极多数,稀少数,分离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果为一蒴果,或不开裂而核果状。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

关于茶叶的知识介绍

茶叶分类的基本知识

A、按照制茶阶段分:毛茶、精制茶以及再加工茶(花茶和紧压茶等)

  B、按照采摘及制茶季节分:春茶、夏茶和秋茶。

  C、按加工过程中茶叶的发酵程度分:全发酵茶(叶片全部发酵)红茶;半发酵茶(叶片边缘发酵,叶中心不发酵)乌龙茶;微发酵茶(利用日晒轻发酵)白茶;重发酵茶(发酵程度比红茶重)黑茶;以及不发酵茶绿茶。

  D、按照茶叶制造方法,结合茶叶不同的品质特点分: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这种分类方法也是最传统而通俗的分类方法。

茶叶分辨的基本知识
叶的品质好坏,在没有科学仪器和方法鉴定的时候,可以通过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的来评价。而用这四个方面来评定茶叶质量的优劣,通常采用看、闻、摸、品进行鉴别。即看外形、色泽,闻香气,摸条索,开汤品尝。


茶叶茶区分布的基本知识

  我国地域辽阔,茶区分布广。

  主要有四大茶区,分别是: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

  主要产茶省有浙江、湖南、福建、四川、安徽、云南、湖北、广东、江西、贵州、广西、江苏、海南、陕西、河南、甘肃、山东、台湾等。

  其中,浙江主要产绿茶,以眉茶(加工后的条形炒青绿茶)和珠茶(加工后的圆形炒青)为主,龙井等次之。

  安徽生产的有祁红、绿茶以及几种名优茶,绿茶分为屯绿、芜绿和舒绿,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涌溪火青等名优绿茶亦为内销市场上的珍品。

  湖南主要生产红茶、绿茶和黑茶,以外还生产君山银针、安化松针等名优茶。江苏生产的有绿茶和花茶等,绿茶包括眉茶、烘青、碧螺春和雨花茶。

  福建生产的茶类较多,有青茶(俗称乌龙)、烘青、花茶、白茶和红茶。福建是生产乌龙和花茶的主要产区之一,其中白茶为福建所特有。

  广西生产六堡茶,其次是绿茶、红茶和花茶。

通过以上介绍详细大家对关于茶叶的知识,茶叶的基本知识,有了一个很明了的了解、其实茶叶的功效基本知识也是值得了解的,因为喝茶对人体有太多好处、所以我们会用专门的文章来介绍,敬请期待。

茶叶的基本知识,关于茶叶的知识相关的文章还有:

茶叶分类知识

关于健康的30个茶叶知识

中国茶道精神,茶道知识

大红袍茶叶知识

茶具知识,茶具简介

茶具知识,茶具简介

作者: Starky发布时间: 2010-5-7  浏览次数: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些茶具知识。

茶具简介,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事实上现代茶具的种类是屈指可数的。但是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指更大的范围。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说:茶人负以(茶具)采茶也。

茶具知识,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幽绝的诗句。南宋诗人翁卷写有一轴黄庭看不厌,诗囊茶器每随身。的名句,元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有酒壶茶具船上头。明初号称吴中四杰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茶器晚犹设,歌壶醒不敲。不难看出,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说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

 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
  茶籯是箱笼一类器具。唐陆龟蒙写有一首《茶籯诗》金刀劈翠筠,织似波纹斜。可知茶籯是一种竹制、编织有斜纹的茶具,茶舍多指茶人居住的小茅屋,唐皮日休《茶舍诗》日阳崖忱自屋,几日嬉嬉活,棚上汲红泉,焙前煎柴蕨,乃翁研茶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诗词描写出茶舍人家焙茶、研()茶、煎茶、拍茶辛劳的制茶过程。
  古人煮茶要用火炉(即炭炉),唐以来煮茶的炉通称茶灶,《唐书·陆龟蒙传》说他居住松江甫里,不喜与流俗交往,虽造门也不肯见,不乘马,不坐船,整天只是设蓬席斋。束书茶灶。往来于江湖,自称散人,宋南渡后誉为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压波堂赋》有笔床茶灶,瓦盆藤尊之句。唐诗人陈陶《题紫竹诗》写道:幽香入茶灶,静翠直棋局。可见,唐宋文人墨客无论是读书,还是下棋,都与茶灶相傍,又见茶灶与笔床、瓦盆并例,说明至唐代开始,茶灶就是日常必备之物了。
  古时把烘茶叶的器具叫茶焙。据《宋史·地理志》提到建安有北苑茶焙。是有名的,又依《茶录》记载说,茶焙是一种竹编,外包裹箬叶(箬竹的叶子),因箬叶有收火的作用,可以避免把茶叶烘黄,茶放在茶焙上,要求温度小火烘制,就不会损坏茶色和茶香了。
  除了上述例举的茶具之外。在各种古籍中还可以见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究竟有多少种茶具呢?据《云溪友议》说: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如果按照唐代文学家《茶具十咏》和《云溪友议》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种。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与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茶具知识,茶具简介相关的文章还有

功夫茶具四件宝是指什么?

作者: Starky发布时间: 2010-1-7  浏览次数:

茶具四件宝,分别是:孟臣冲罐、若琛瓯、玉书锅、红泥烘炉。这孟臣冲罐乃用宜兴紫砂陶制成的小茶壶,为什么叫做孟臣,传说孟臣是明代江苏宜兴紫砂壶名匠,姓惠,以制作小壶为专长。这种小壶用于泡茶时,色香味皆蕴,壶经久耐用,即使以沸水注入空壶也有茶味,盛夏隔夜茶不易馊。茶壶耐热性强,寒冬沸水注入,无爆裂之虞。另外,传热性慢,用时不烫手,使用越久越有光泽,显得古色古香。

孟臣合称茶具双璧的是若琛瓯。这是一种薄瓷小杯,薄如纸,白似雪,小巧玲珑,酷似半个乒乓球和微型饭碗,三只小杯叠起来可含于口内而不露。古代正宗的若琛茶瓯产于江西景德镇,杯底有若琛珍藏字样,时下也很罕见,取而代之是个别名瓷厂制的。这种茶瓯外围习惯彩绘山水花卉,有的还书写清心明月可以清心也的回文,无论从哪个字破读皆可成句。这种杯仅能容七八毫升茶汤。为何容积这么小?主要是功夫茶多为闲情逸致时品饮,而非纯为解渴。平时,茶盘上只摆3个小杯,呈字形,当地谚语茶三酒四游玩二”(讲的是几样最佳人数组合,喝茶最佳选择以3人为宜)大概就是由此得来的吧。

泡饮功夫茶对水乃至水壶的选择相当严格,因金属壶烧的水大多有杂味,而粤东烧制的薄瓷水壶玉书锅,不但无此弊且保温性好,冬日里离炉许久水温仍不低,久用也不易结水垢。水壶的容量只可泡完一壶茶,即从烫杯至泡好一次的茶,水就差不多了。水将开时,小盖被蒸气掀动扑扑直响,似乎在说:可以泡茶了!原来,泡功夫茶水不宜过热,以起蟹眼”(初沸)为适,而玉书锅正便于掌握水温。因何称之玉书?相传,古时有位艺匠设计出此壶后,一时想不出叫什么名称好,便邀来三五茶友文朋命名。茶友见烧出的水清洁如玉,宛若玉液输出,就取名玉输。后人认为字不祥,便用字代

茶具四件宝的最后一件红泥烘炉,乃选取粤东优质高岭土烧制,高尺余,置炭的炉心深且小,能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门有盖,茶人喜用橄榄核为燃料,火热无杂味。这种炉子通风性能好,水溢入炉火犹燃,炉不裂。有的炉门配有茶联,如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茶炉汤沸邀清客;茗碗香生遣睡魔”……显得古朴雅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a39f087f90f76c660371a65.html

《茶文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