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四种乡愁

发布时间:2019-08-07 13:33: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余光中的四种乡愁
作者:孙绍振
来源:《语文建设》2011年第08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这首诗被选进了中学的语文课本,可以说家喻户晓。余光中1928年出生,1958年到了美国,他就开始了乡愁的感觉,由于大陆跟台湾的对峙,他就更加感觉到乡愁的沉重。他写过很多的诗集,主题相当广泛,但是,他在全国读者心目当中基本上是一个乡愁诗人。他的乡愁诗从他1958年也就是30岁左右写起一直写到现在已经将近80岁了,写了五十年,还没有写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句就很精彩。为什么呢?我们通常不是这样讲的,通常我们讲:一张小小的邮票寄托着我的乡愁。那么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好在哪里呢?第一,邮票这个意象富于感性,乡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说它是邮票就可感了。第二,它非常集中,把整个乡愁都凝聚在一张邮票上。如果死心眼,就要问了:除了邮票,还有信封呢?信封不说也行,有了邮票,就足以想象信封了。邮票是信的局部,却是它的特征,因而这个局部比之整体更有想象的启发性,更美,更有感情的分量。这就叫做意象。意象的性质,第一,就是特征的可感性和凝练性。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意思是说最为亲密的母亲不能直接相见。邮票的使用是人不能相见的结果。这个邮票意象,就不仅仅是邮票了,而且蕴涵着忧愁的情感。这就是意象的第二个性质——凝聚着诗人的特殊的情感。事物的局部特点和情感的特点猝然遇合,就是意象不同于细节的地方。中国传统的诗歌是意象为主的,和西方的直接抒情为主不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诗的思维就是意象思维。意象具有把事物特征和情感特征建构起来的功能,意象派生出更多意义,如这里的邮票还暗示着由于大陆和台湾政治上的暌隔。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邮票隔离的是亲情,而船票隔离的是爱情。船票邮票又形成一种对称,两个本来非常普通、非常单纯的意象的内涵,被结构性地深化了。这里暗示的是,人都长大了,乡愁的暌隔却日益沉重。到第三节就进了一步了: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这是全诗的核心,前面的邮票”“船票虽然有阻隔,但是将来还有希望团聚。而坟墓这个意象,就把邮票船票的忧愁化为不可挽回的悲痛了。诗句的平行结构的延伸,仅仅因为增加了一个意象而使感情进入高潮。亲情和爱情的悲剧、个人命运的悲剧,已经到了顶点。但是更为严峻的是: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由于海峡这个意象的切入,把隐性的政治显性化了,个人的亲情爱情的痛苦转化为民族的悲剧。原因在哪里呢?“一湾浅浅的海峡浅浅的三个字暗示两岸距离和海浪的深度并不大,地理行程和风险并不严重,但是却付出一辈子的生命。浅浅的一词,显示出余光中中国古典诗歌的修养。让我想起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的结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878923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c.html

《余光中的四种乡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