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教案

发布时间:2020-01-05 22:01: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指南录后序》

教学目标:

1、 通过查阅工具书,能识句读、正确地诵读,能梳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并能将其翻译成现代文。

2、 在了解人与时代的关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崇高的爱国热情与人格操守。

3、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能对“操守、信仰”及“忠君、爱国”等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

教学重难点:

1、查阅工具书,能识句读、正确地诵读,能梳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并能将其翻译成现代文。

2、了解人与时代的关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崇高的爱国热情与人格操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前面一个板块“祖国土”的学习当中,我们感受到了超越时空、超越民族的爱国情感。情感是人类共有的,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高尚、伟大的人格同样也能让人心生的敬佩,因为,高尚抑或伟大的人格不仅让历史记住这些平凡抑或伟大的人们,同时他们的精神更是能照亮我们这些后来者的前行之路,给我们以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板块“号角,为你长鸣”。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三十四页,读读这一板块的导语。这些有思想的先驱们总是在黑暗笼罩的时候闪现他们的光辉,也正是他们存在,使得人类能一次又一次地冲破黑暗,迎来黎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板书)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政治家,爱国诗人。写了许多爱国主义诗文如《指南录》、《过零丁洋》、《正气歌》等。

文天祥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一个十分可悲的朝代——南宋。在这个一个历史时代中,亡国与战乱是伴随着他生活始终的。他的父亲是一个读书人,受父亲的影响,文天祥对于民族与国家的这份忠诚是十分强烈的。正是他的这种至死不渝的对民族与国家的忠诚与他所生活的这个只知苟且偷安的年代有着太多的矛盾与冲突,这也是他生命悲剧的根源之所在。

文天祥是科举状元出身,曾经为官,一心想要效忠朝廷,收复失地。但是他的这片热情起初并未得到肯定,而受到了百般的阻挠。他也因此而消极过,退隐过。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入世。

德祜二年,他抱着可以解除国难的希望,背负着“归而求救国之策”的重任,出使元营。结果被扣押。但是无论对方如何威逼利诱,他宁死不从,并且得一机会从元军中逃脱,历经千难万险回到了南方。之后,他为救国,带着由民间百姓组成的部队与元军的精锐部队奋战,最终被俘虏。此时,当他落入敌人手中时,他曾企图自杀,但没有成功。最终被囚禁了三年多。公元1282年农历腊月初八,文天祥从容就义。临死之前,他面对凛冽的北国寒风,朝着南方作揖之后,镇定地说:“诸位同胞,我有言相赠,请听!今天乃腊月初八,我死之日,便是南宋灭亡之时。你们若心不忘宋,将来年年便以‘腊八’做个纪念日吧。”

这就是文天祥,这就是一个对国家与民族无比忠诚的文天祥。他的精神感天动地,到现在我们依然用腊八来纪念他。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这篇《指南录后序》。

三、解题

《指南录后序》是一篇序文。文天祥在从元军的手中逃脱之后,在逃亡的路上写下很多诗歌,辑录为《指南录》。取名指南,是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句中的意思,以表达作者心向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丹心。

此文,是给《指南录》一书所作的序,而且因为之前已经写过一篇序言了,所以名为后序。“序”也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的前面,用来说写作的经过、原由以及书中所包含的情感等。

四、初读课文,

1、理清文言现象,能翻译原文

请自读课文,把你在预习的过程中,和这一篇读的过程中,出现的疑问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集体释疑、教师补充。

明确要点:

1)字音

cuì )轻吾国 è )北

天高地jiǒng zhǔ)洲 )大酋 境界危è

2通假字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全,都,作副词。)

层见错出(见,通。)

道中手自钞录(钞,通

3活用

A .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4一词多义

A名词jiān

得间奔真卅(机会)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

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B动词jiàn

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

C量词jiān

安得广夏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副词jiàn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

A动词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

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B动词

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

C形容词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

D副词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达不到)

A动词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

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

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

B介词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

其如土石何(……何?固定句式,……怎么样《愚公移山

5古今异义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

至于永嘉(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6)特殊句式

  +动词,组成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

莫知计所出(此句活译为谁都想不出办法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住的……”的定语)

相呼应,表示被动

  为巡船所物色

  为巡徼所陵迫死

7)重要句子翻译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大家说我走一趟是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的。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国家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不能吝惜自己的生命,(而且)估计元军方面也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言语说动的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正如)古人所说:将要凭(隐忍而行)的做法有所作为。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逐不可收拾。

   不幸的是,吕师孟在这之前就说我坏话,贾余庆在这之后又去讨好,我被困住不能回来,国家大事,也就不能解决了。

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死与生,如同有昼有夜一样是极平常的事,死就死了。可是危难险恶的处境不断出现,(真)不是人生在世能够忍受的。

2、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把握文本的脉络

第一部分(14段)自叙出使元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

13段重在记叙,第4段以抒情为主。

4自然段,以抒情为主,表明爱国、忧国的心志。

第二部分(5—6段),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题名。

   这部分告诉我们文天祥是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至)今存其本不忍废而得以保存。文天祥将诗结成集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五、研读文本

.文章第七段最后提到“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这里的“志”指什么呢?

明确:“国难至此,予不得爱身”的态度,“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的决心。

   还可以是尽忠尽孝,还可以是想在和平的环境下更好地尽忠和尽孝。学生能自圆其说也可,但最后要提醒他们回到本文这个环境中,“志”应该指啥。

.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明确:文天祥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形势所迫);“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众不去,他去);“辞相应不拜,以资政殿学士行”(不计个人得失)。

总结:第一小节叙写出使北营的背景、心情与意图,表达了作者在国事危急之际挺身自

任的思想感情。文天祥在这样的形势之不计个人得失,勇于担当。关键在于一个勇。

3.请结合文章第二、三段内容,说说文天祥到了北元是怎样表现的?

明确:抗辞慷慨——怒骂——隐忍(勇气、信念)

总结:第二三小节写了出使北营,震慑敌方,身受羁縻和被驱北上,表达了他忍辱负重,

图谋再举的思想。

.第四段中,作者面临的是怎样的困境,文中是怎样说的?在这样的境地之下,作者又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呢?

明确: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这说文天祥所承受的是巨大的痛苦,度日如年,极为凄惨,但只有他心中的信念才能将他支撑下来。可见,他信念之坚定。

5.第五段写了22个“死”全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段文字是全文抒发感慨、表达心态的高潮,是前一部分的深化与后一部分的提引。

总结:第五小节以抒情为主,兼用叙述、说明和议论,抒发饱经痛苦以后的无限感慨和为国赴难的大无畏精神。

.文天祥九死一生,回到南宋,他是为了什么呢?

明确:

六、板书:

出使背景: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出使心情:予不得爱身

出使的目的:(1)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2)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分当引决 隐忍以行 ——————将以有为也

经历艰险 ————————仍力图中兴

22个“死”————————— 环境险恶 视死如归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在和学生起研习的时候,还是过多的拘泥于字词句的理解上。学生也因为对古文的惧怕而不能进入文章的核心思想,领会文章的精髓。在第二第三个班上的时候,及时调整,先把文章的大概内容告诉学生,然后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之上,再来阅读文本,字词句的理解都成了为文章内容服务的一种学习方式了,这样做的效果还不错。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83bc6b8a26925c52dc5bf4c.html

《指南录后序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