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名篇的人生哲理

发布时间:2013-08-28 06:21: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唐诗名篇的人生哲理

唐诗的人生的境界与智慧

人生就怕格局小,这格局就是境界的代名词。格局的大小,境界的高下,也预先决定了人生成败的几率和人生质量的高低。

志当存高远,因为唯有登高方能望远,目标远大方有高远的境界和人生前景。少年毛泽东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咏蛙诗》独蹲池塘如虎踞,黄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书写的对象是一只小小的青蛙,但这只青蛙气象不凡,俨然有一派虎视四方的王霸气象。

善于开拓个人生存空间

人两手空空,握着双拳来到这个世间,获得资源,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是生存下去并生存得更好的不法之门。

如果一个人善于借力造势,就更能够赢得活动空间和预期的成功。白居易正是借名人之势一举成名。唐张固《幽闲鼓吹》载,白居易刚到京城应举,呈递作品拜见当时的名人顾况,顾况自己本就很骄傲,很少推许他人,所以他看了白居易的名字后就开玩笑说:“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但是等到看到白居易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却大加赞誉,主动认错:“有句如此居天下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这首诗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中用生机勃勃的古原草作比兴,来表达对友人的情意,在时间上草枯草荣绵绵不绝;在空间上芳草碧连天,对于友人的思念也是如此,不因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阻隔有所改变。

自造其势,辅之以个人实力,即使不借助他人也可以开拓出一片发挥空间。唐薛用弱《集异记》载陈子昂刚从四川家乡到长安,默默无闻很是苦恼,但是一天在集市上看到有人卖胡琴,要价百万,周围的有钱人传来传去,无人能够辨别,陈子昂灵机一动,抓住机会上前 买下这架琴,众人皆惊,陈子昂解释道:“我善于此道,”众人都希望听他演奏。陈子昂就和大家约定第二天到长安宣场里见面。等到第二天很多人如期而至,陈子昂已经准备好了酒席和琴,酒足饭饱之后,陈子昂捧起琴来,说了一番出人意料的话。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

然后举而碎之,以其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郡,这一举成名的效果完全是陈子昂自己独立制造出来的。陈子昂初到长安人生地不熟,却能够借助一架古琴的交易,迅速在心高气傲,见多识广的长安人中留下深刻印象,获得一席之地。他这番颇具现代意味的“自我推销”之举实在可以让我们当作很好的广告文案。在当代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善于张扬,善于表现自己显得越来越重要。人生苦短,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被动地等待别人的发掘和机会的光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更多的时候我们应当自己充当自己的伯乐。

明于退却 勇于放弃

敢于进取,激流勇进,需要智慧。敢于放弃,懂得适度的放弃与退却,以获得适度的迂回时间和休养生息的空间,这同样需要不凡的智慧。

人生需要平衡和清醒,当陷于激流勇进的迷狂中,也许只有放弃才会使人变得清醒。最受唐诗人关注的历史人物李斯的人生悲喜剧大约可以说明这一点。

李斯是一位从底层奋斗起家的典型,他的人生在一般人看来非常成功,后来在秦帝国身上就留下了太多李斯的痕迹,比如郡县制度,传国玉玺的制作,焚书坑儒多是他的主意。他也是唐诗人笔触最为关注的人物。因为是他只知道进取,但是不懂放弃,不懂得适可而止。据司马迁《史记》记载,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作粮仓管理员,一次看到厕中老鼠食不洁,而且担惊受怕,但是粮仓的老鼠吃得肥肥大大,还不受惊吓,很有感触:“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而!”立志学习帝王之术,后来到秦国做官,辅佐秦王统一六国官至宰相,权势炙手可热,“诸男皆娶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一次他的儿子李由回家探亲,李斯置酒于家,百官皆前为寿,门庭车骑无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太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而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荀卿就是大家熟知的先秦名人荀子,他是李斯的老师,当年就告诫过李斯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适可而止。此时李斯知道自己富贵已极,事业已经达到巅峰,但是他说:“未知所税驾,不知道如何,停下进取的脚步”。这当然是他的托词,舍不得已经习惯了的荣华富贵才是真的。

既然不能急流勇退,后来秦始皇死,李斯为宦官赵高所陷害,被腰斩,夷三族,在狱中,他对自己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此时,李斯倒是希望自己回到家乡和自己的家人过一种牵狗打猎的普通生活,但是当日不知退步,等到后来被贪婪压倒的时候想退步已经晚了。李斯的教训,成为唐诗人不断咏叹的主题。李白的《行路难》就说陆机雄才岂不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关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刘禹锡《题欹器图》

秦国功成思税驾,晋臣名遂叹危机,无因上蔡牵黄犬,愿作丹徒一布衣。

韦庄《题李斯传》

蜀魄湘魂万古悲,未悲秦相死秦时。临刑莫恨仓中鼠,上蔡东门去自迟。

对李斯在进退上的不明智选择,从而导致人生全面崩盘,都表现了极大的惋惜。《红楼梦》里边的一幅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对此倒是很好的写照。

其实盛极而衰本就是人所不能抗拒的规律,我们不能抗拒规律,也不能改变规律,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去调节,去适应规律,从而使我们自己尽可能不做命运的奴隶,而最大限度成为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天高地厚,戏台不应该由一个人把持,既然自己的戏份已经做完,那么赶紧谢幕,在掌声消失,让别人上场,不要等到嘘声四起或者砖头打上来的时候,才不得不仓皇而去,咸丰年间以咏史诗闻名的胡曾,博览古今,对这种不解进退的后果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他在《上蔡》中说: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望南归。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云阳血染衣。

在古代“血染衣”当然是最坏的结果之一了。今天或者没有这样严重,但是心力交悴,事业败落恐怕也是不可避免。

历史往往喜欢重复,我们今天的处境,未必比古人好多少,而我们的聪明才智,其实比古人高多少。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欲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强烈,压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大,可偏偏什么想要,什么都想做好。结果,英年早逝,中年猝死便成了不是新闻的新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对于善于坚持者说是如此,对于善于放弃者同样是如此。

为人生增些灵气

相信没有人喜欢俗气,哪怕是个俗人,他也是喜欢雅致的。附庸风雅这个词实际上也说明了人的这种趋雅心理。苏轼有一首《於潜僧绿筠轩》诗写得好:

可以食无肉,不可居不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杨州鹤

而诗歌是医俗的良药。

众所周知,唐帝国空前的强盛和富足,太宗李世民征讨四夷,最后被奉为“天可汗”诗圣杜甫在《忆昔二首》中也曾很怀念开元盛世的幸福生活。

忆昔开元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富足安定的生活,使得唐人几乎个个成了雅士。从皇帝到贵族,从朝廷的王公大臣到市井的引车卖浆之流,几乎人人都笼罩着诗歌的灵气,富足而不俗气,这也是刚刚脱离贫困进入富足的我们所应该学习的。

喜欢诗歌,喜欢艺术,喜欢充满灵气的生活是唐人的共性。

罗隐是晚唐名家,咏叹蜜蜂的《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咏叹诸葛亮的《筹笔驿》

抛掷南乡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儒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惟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像我们熟知唐才子元稹,大家都熟悉他的一些情真意切的悼亡诗。

如《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像修道半缘君。

写亡妻的不可替代性,曾经沧海了天下再没有可观之水,曾经巫山,天下再没有入眼的云朵,经历了韦丛这样的妻子,纵然眼前美女如云,元稹也没有兴趣,歌咏爱情之真挚,元稹的诗歌可以说一时无两 ,经年流播之下已经成为忠诚于爱情的符号。

仓廪实而知礼节,这是三千多年前古人就有的观念,我们今天的物质水平当然远远超过古人,但我们的欲望也十倍千倍于古人,当我们忙忙碌碌于自己无尽物质追求的时候,不妨回首注意一下那遥远诗歌的灵光,让它浸润一下那逐渐被现代物质文明异化的心灵。

唐诗的人生精神

一、功业与理想

宏豁大气是唐人功业理想的主调。他们可以是满怀经世济民的信念,苦己利人;可以满怀悲悯之情,以一种慈悲之心,挽救世人;可以不假掩饰,直指个人功利目的;甚至可以以一时的称心快意而把酒当歌,——正是这种功业理想构成了唐人多姿多彩的人生精神基础,成为大唐气象的核心内容。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放眼于流走不尽的时间流程和浩渺无际的宇宙空间中,恍然发现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脆弱,人的生存又是如此寂寞荒凉!陈子昂正是以超凡的宇宙意识,如空谷足音,开拓一种新的境界,而唐人的不朽的信念和建功立业的理想,便以此为基础,不拘泥于出生之地的狭小空间,不再满足于生存的小小世界的惬意,旺盛的精力和开阔的眼界使唐人焕发了强大的生命力。

独善其身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以天地万民的福祉为己任在它们看来才是理所当然的,为此哪怕是屡受挫折,也九死而未悔。人不分贵贱,地不分南北,只要有才能,只要有这种用世之志,人人都可以一展胸怀,人人都可以平步青云,唐帝国提供了这种空间,也提供了这种可能。

二、率真和执著

和执著,是唐人精神的又一内容。因为率真,这个世界在他们眼中往往像儿童的世界单纯、清澈,几乎没有任何杂质,我们看李白的《古朗行》。

小时不识,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枯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诗人眼中的圆月,没有历代作者眼中那么多情感积淀和历史尘埃,因而也不那么沉重,有的只是简简单单而又遥远的那则神话——嫦娥奔月和白兔捣药的神话。

因为率真,所以朋友之间的情谊也是那么简单而有韵味,不需要雕饰,随便得如同陌生人间一样,因为率,所以简单,哪怕是面对着军国大事,哪怕是回首历史烟,唐人的思维依旧是那么单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杜牧《赤壁》,数百年前的那场决定天下天势的战争中,风云际会,英雄辈出,不知葬送了多少生命,虽然后来有无数的政治家去总结,无数的军事家去分析,无数的骚人墨客去咏叹,但至今已经无迹可寻——除了杜牧手上那截锈迹斑斑的兵器,除了那尚存传说的铜雀台。但是,在率真的杜牧看来,那场战争只不过天公作美,东风帮了周瑜一把而已。

率真与执著,在唐人的世界中好像是一孪生的孩子。因为率真,所以执著;或者也可以说,因为执著,所以率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下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享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是李白《将进酒》的一部分,你看他在觥筹交错,潇洒飘逸,依旧豪情不改,充满一往无前的豪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唐人的执著不仅在于功业,也在于情感,包括爱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李商隐的《无题》诗,相见难,离别难,音信相通又能如何?任凭自己如雨风催残之下花朵日渐消瘦,直到春蚕丝尽,蜡炬泪干,也无怨无悔。

历史的烟尘滚滚而过,人们习惯于努力改变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人们自己。但是,总有些事情要坚持,总有些事情要永恒,像这千年之前唐诗的率和执著精神。

、自信与自尊

与自尊同样是唐诗人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尊自信首先是一种时代精神,一种基于自身强大而散发出的百无禁忌的气度。

的确,在基础之上而形成的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辐射四方,令人油然而生无事不可为无事不敢为的一往无前之慨。这是一个对于个人的力量充满自信的时代,一个没有懦夫没有胆小鬼的时代。

回首唐朝,那真是一个充满机遇时代,也是一个充满传奇的时代。今天的寒,也许就是明天的显贵,昨日的儿,也许就是明日的将军。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在唐代,从田舍到天子堂这段矩离,有多的途径可以走通,科、从军、干。于是,人们因为自信,所以自强,因为自强,所以自尊。心比天高的李白,根本不屑于参加科举,他认为凭借自己的天才,直接就可以博得天下名,做帝王之师才是自己的本分,所以他在干谒的时候,言谈举止充满道人的豪气;“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唐朝诗人身上这种流风遗韵,对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中,几乎很少往来的人来说,的确遥远了,《南史吕僧珍传》载

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宋季雅这一大手笔背后,该需要多大的信心,对别人也是对自己,要有一种豪气,给我一根杠杆,我也许能撬起整个地球。

这种豪情,我们今天还剩多少?


唐诗的人生气象

----宏大开阔的视野

因为视野的开阔,唐人对于宏伟壮阔的物象情有独钟。

因为崇尚宏阔,王之涣登上那小小的鹳雀楼,竟然也登出了一番大大气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高能望远这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不是吗?王之涣再往前上推千年的荀子在《劝学》篇还把这作为浅显的道理用作劝人学习的论据: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吾尝趾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杜甫的一生颠流离,儿女都死了几个,但是他在众多的诗歌更多的咏叹是国家和人民的不幸,杜甫的诗表现的是理智和悲悯的情怀,想到的是自己的责任,像他写下的《出塞》: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有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岂在多杀伤?

杜甫不是一个战争主义者,而且国家大事自有肉食者谋,好像和自己大不相干,但是杜甫依旧满腔热情,习惯性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擒贼擒王,仁者无敌。那口气、那姿态,仿佛领兵的是自己,仿佛这场战争决定的是自己的命运。

在唐朝这个诗歌的黄金时代,为诗歌开拓宏阔视野

乐观积极的信念

在某种程上,唐人是解悲苦的大师,他总是善于把视线从伤感中引开,用亮丽的风景把阴霾冲散,不管有意无意,他们的视线总是指向最明亮的阳光底下。

翻开唐诗,随时可见唐人的乐观,乐观向上的精神实在为唐诗增色不少。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精神不管对一个人的健康还是事业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人生怎么会少得了沟沟坎坎?沟沟坎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应对这种沟沟坎坎的平和心态。小河沟怎么就翻不了大船,缺乏这种精神,英雄也会气短。

秦末楚汉相争之际,“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最后的败亡,就是如此,《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在境被汉军面埋伏击败,四面楚歌率军突围而出,渡过淮河,准备东渡乌江,此时乌江亭长整船而待:

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争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人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耳?”

可怜的项羽,最终没有选择渡江而东山再起,而是选择了自刎。其实,他最终输在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乐观精神的缺乏上,当然后来也有人说他输在不能屡败屡战的厚脸皮上。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倒是代表了唐人的思考,胜败本来就是兵家常事,怎么能为了一战的胜败得失就放不下这个面子,而灰心意冷,说出“天之亡我”这样的话呢?男子汉本就应该能屈能伸,在挫折时,不失卷土重来之志。

也许李唐王室崛起的晋阳一带就是胡汉杂居的地方,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劣根传统不那么浓厚,因此使得唐人想得开,想得活,保持了任何情况下都有开朗的一面,任何情况下都有爽朗笑声的传统。总是执著地认为前途一片光明的李白高亢的呐喊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太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大鹏总有博击长空的一天,既便沦落凡间,也能击水三千里!谁敢说我李白就不是当年孔圣人所畏惧的后生晚辈呢?他这首《》简直就是唐人乐精神的明珠。

谁说秋天就一定悲凉?你看秋高气爽,正是诗情勃发之时;你看霜后黄叶,水洗轻雾,像春色一样令人发狂!

秋天万肃杀之际,杜牧的《山行》却也能找到自己沉醉的诗情,让自己高兴起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忆失的东西,往往是引起万般惆怅,无尽的感伤。但是在唐诗 中,回忆不是苦楚,而是一种享受。

在漫漫旅途,遇上了绵绵雨天,妻子询问归期的书信来到了,李商隐怎么想的呢?《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

放下满怀的歉意,诗人不说;丢开心中的懊恼,诗人不想。他却是从记忆深选取夫妻二人曾经共享的一个瞬间,告诉妻子,自己和他一样,也在盼望着西窗下剪烛夜话的时刻。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个温暖的时刻吧,尽管两者相隔千里万里。

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有一丝丝懊悔涌上来,在少妇光彩照人地张扬自己青春的时候,不过,凝妆登楼,沐浴着温暖的春光与柳色,呼吸着严冬过后泥土的芬芳,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悔叫夫婿觅封侯”,那就让这一些淡淡忧愁随风而吧,但愿也会飘向远方人的心头。

唐人的乐观还表现在对于死亡的豁达,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美酒音乐,本是美好的人生享受,但若为了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幸福,这样的享受就不能不舍弃,为了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幸福,个人的生命也可以毫不犹豫地舍弃。即使醉倒在沙场上,你也不要取笑啊。你看看自古以来征战沙场的人能有几个好好地回来啊。这是带着醉意的话,虽然无比沉痛,但同样无比豪放,旷达的生命体验和对死亡的认识。既然战士注定了多数要在战场上失去生命,又何必活得战战兢兢,就放开一些,快活一些,在尽情的欢乐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自己的辉煌好了。

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也是积极乐观主义精神的代表诗句。

有时候,心态决定了外物的色彩。人们常说:只要心里青春永驻,地狱也会变成天堂。二战结束时,穷兵黩武的日本一片废墟,一次一位美国记者考察东京,进入了一家搭着帐篷度日的人家,看到里边虽然一贫如洗,但是,他在最显眼的地方竟然发现了一个残破的罐子里边插着一朵漂亮的红花,这位记者大为惊叹,他后来写道:一个处于近乎绝望困境中的民族还能保持着对美的追求,说明他们还没有绝望,还有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因此断言:日本终将再次崛起!

是的,唐人懂得如何乐观,懂得乐观的尺度。


唐诗的人生风骨

人生不可缺少骄傲。唯有骄傲,才能自信,才能在漫长的人生中,挺直身躯,看到更远的前方,并达到更远的目标;也只有骄傲,才能激发人的自心,在无数的竞争对手中获得尊敬并最后胜出。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是因为我们自己跪着。”的确,一个对自己都不能感到自豪,感到骄傲的人还能够希望别人为之骄傲和自豪吗?

骄傲是唐人固有的品质之一。

这种骄傲既是促使人生前进的强大动力,又是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骄傲,是唐代人风流的闪光点,诗仙李白就骄傲一生,我们看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如果牺牲骄傲,李白宁可放弃,宁可逃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凛凛风骨曾经成为无数中国人人格追求的目标。如果你乐意,在很多情况下,你们可以像李白那样棱角分明锋芒毕露;同样,如果你乐意,你也可以像张籍那样,委婉含蓄,绵里藏针,以另一种方式,显示出别样的韧性和骄傲。

在中唐时期,淄郓节度使李师古曾想把张籍罗致自己幕下,但未能如愿。这位李师古死后,他的弟弟李师道继其位,更是胆大妄为,派刺客杀掉了当时的宰相武元衡,成为宪宗朝的一件大事。张籍不乐意去李师道的家,但是又不想太露骨的得罪对方,于是写下了一首《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面对着强大的对象,任何不小心的言行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明确地表示拒绝,而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那么,很有可能令对方恼羞成怒而生杀机;但是作为当时的名人,张籍又不能为了苟且偷生而低声下气,丧失自己的人格和一贯的铮铮铁骨。于是,聪明的张籍灵机一动,显示出了自己的智慧,他虚拟了一个坚守贞节的妇人遇第三者追求的故事,藉节妇之口表述了自己的心声。张籍首先感谢对方的好意,并且说明自己对对方也并非全无情义:“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但是由于自己的身份和原则:“事夫誓拟同生死。”而且对于前途和现状也很满意:“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所以,自己只能拒绝对方的好意,不过在拒绝的同时,张籍给对方留下很大的余地,使对方不至于很没面子。“知君用心如明月,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他告诉对方,知道您是一位光明磊落的君子,假如我不是已经嫁人的话,肯定会选择您啊。这样,无论是拒绝,还是被拒绝者,都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和面子,而不至于闹出两败俱伤的后果。

张籍的智慧告诉我们,保持自己的性格和骄傲,不一定非得以牺牲他人的骄傲为代价。可见,一个人非常骄傲的拒绝别人的时候,也需要高超的艺术。常常见到生活中尤其是男女之间,一方拒绝另一方的感情的时候,往往昂起高傲的头,快刀斩乱麻,“隔壁开公司的王老板(或者钱美女)比你阔多啦,有轿车,有别墅,你有吗?还缠着我干吗?这样,虽然发作的一方做派十足,满足了自己骄傲的虚荣心,但是却留下了莫大的隐患。对方如果软弱无能毫无火气也就算了,但是如果对方一不小心激发出拼命之心,那么立刻就是一个血肉横飞的结局,闲暇之余,如果我们翻翻报纸杂志或者看一看那些影视连续剧,就会发现这样的情节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将傲岸之气变成一种智慧,把一方展示骄傲的舞台变成大家同时展示骄傲的场所,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大气的骄傲风范,也是真成熟的骄傲。康熙年间的文化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也懂得这一点,张英的老家是安徽桐城,据《桐城县志》记载有一年住在京城的张英接到老家的一封信,打开一看,原来是在桐城的家人和邻居发生住宅地界纠纷,矛盾很激烈。家人于是希望在京城做宰相的张英出头,教训对方一顿。换了一般人,不要说是宰相,就算是一个县长或者派出所所长,恐怕会骄横无比,竞敢太岁头上动土?立马“该出手时就出手”了,但是张英却微微一笑,题诗一首作为回信: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今天“六尺巷”还在那儿,仿佛张英那气度恢宏的无言的纪念碑。

唐诗的人生情怀

读唐诗,经常会被千年之前那些充满温情的文字所感动。

我们看那些风尘仆仆为了各种原因游走于都市城邑,山川古道的人们,无不抱一颗友爱之心。即使自己落天涯,即使自己尚存官员身份,但是见到了“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瑟琶女,白居易还是油然而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同情。看到烈日下辛勤耕作的老农,官居丞相高位的诗人李绅会惭地想盘中的食物,我们看他的《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深沉广博的情怀

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毕竟一个一心要横行天下的人,他的气质和行事方式跟一个只想做富翁而终老的人,相差实在太大了。这里我们不得不重点谈一个人,那就是唐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宋、张瑞义《贵身集》下载,黄巢五岁时陪同祖父和父亲联句作诗,祖父苦吟半响还没有结果,小黄巢在旁边已经信口而出:

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

这种目无权威的语句,当然引起了父亲的不安,但是其祖父却认为童言无忌说:

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首。

黄巢诗应口而出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最后连张端义也说:“跋扈之意,已见婴孩之时。”

黄巢似眼光从就不局限于庭前的花开花落,所以等后来科落第,发而为杀气浓重的诗歌,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看他的《不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人的某些品位和气质有时候真的可以伴随一生。

友善亲切的态度

在公元500年前后,长安是地球上最繁华的城市,恰如现在地球上最繁华的纽约,而那时的伦敦的1.5万人口,比起长安的100万人口,实在是微不足道,当然那时候的纽约还是杂草丛生的荒野。

唐帝国无疑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但是唐人却没有哪种暴发户式的骄横和粗野。恰恰相反,那些优雅的诗人们的日常生活温和有趣,彬彬有礼,充满一种友善和蔼的亲和力,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诗人们亲近自然,对于自然万物充满理解丝没有距离感。田园牧歌是诗人心灵的家园,也是精神的依,他们真正把“天人合一”的观念融化到了血液里。

春光明媚,万紫千红,诗人贺知章《咏柳》说:

碧玉妆成一树,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纯朴的山水田园,简约的乡间风色,经过充满亲切感的诗人的点染,一切便显得熟悉而有味,如同小时候门前的惯见风景和后院的花香。我们看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人闲、闲、万籁俱寂的山中在月出之前的那段时间,静得能够听见细细的桂花飘落的声音,浓郁的花香刹那间充满空洞的山中,忽然一弯细月探出山头,转眼之间变成一轮满月,如水的月光洒满人间,月光挤压着花香,月光填充着静谧的山中,受到惊扰的鸟儿冲天而起,嘎嘎的叫声在山野回荡,提醒着人们:山,还是空山,夜,还是静夜。

佛家有一句经常念叨的话,叫做众生平等。面对着自然风光,诗人用一颗平等的心感受、去沟通、去对话,你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江西庐山海拔高,因此气候和周围甚至山下地区有所不同,往往山下晴空万里而山上大雨倾盆,或者山下夏日炎炎而山上春光明媚。白居易登庐山游大林寺,遇到的正是这种情况,阳历四月下已经繁花落尽,诗人登上庐山步入大林寺,出乎意料地发现,这里才春花绽放,惊讶之余,发出感叹,常常遗憾春光归无处寻觅,谁知原来跑到这里来了。在诗人眼中春天变成了一个调皮的顽童,被寻春的诗人逮着宛山村老翁逮住顽皮的小孙子,慈爱地拎着他的小耳朵家吃饭呢?

唐诗优雅的人生追求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意思是说,肚子填饱了,衣食无忧,那么举止进退就开始讲求合乎礼仪,日常生活就讲求情调和层次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在保证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保证精神文明。

新的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长时间的贫苦使我们还没有适应这种优裕的生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那些个开着奔驰、宝马横冲直撞的新贵,挥金如土为富不仁的大款,常见许多人半是炫耀半是迷茫地的喊着:“我穷得只剩下钱了。”的确,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物质生活而劳碌奔波,却忘记了与之相适应的高雅的生活追求,那么总有一天,他也许悲哀地会发现,除了赚钱,他什么也不会;除了赚钱的工具和忙碌的机器,他什么也不是。

优雅的生活,需要丰裕的物质调剂和点燃,正像今天的人们把名车、驾照、高尔夫球等东西当作身份的象征和炫耀的资本一样。

酒,是唐人优雅精神世界的重要伴侣。

酒逢知己千杯少,是说喝酒可以喝出知己的感情和豪情来。

李白算得上是唐代的诗人中第一酒徒,但是这位酒徒却决不令人讨厌,觥筹交错之中,酩酊大醉之际,往往显示出优雅的气质和超凡脱俗的境界,你看他愁闷之时写下的《月下独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计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喝酒是好酒者的专利,不知其趣者不得其门而入,不过徒称“酒鬼”而已。再看李白《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晶莹剔透玉碗,琥珀色的酒液,散发出郁金花的香气,使得移家东鲁的李白都忘记了乡愁,沉醉在这似真似幻的酒香酒色之中。

优雅的生活还可以体现在登山临水的一歌、一咏、一谈、一笑之中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杜甫“裘马清狂”四海漫游。《望岳》一诗写于北游齐、赵之时。“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青春的豪气和灵气,即使远隔千年,也依旧能够清晰地感受得到。

当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上东山鲁国便显得小了,登上泰山,天下便显得小了。诗人最后叹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山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无限风光在险峰,人生只有努力奋斗达到最高境界,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唐诗里的诗意人生

亲近自然是人的本能,厌倦了沉重的压力,厌倦了高强度的工作,漫步山林,清新的空气,悦耳的鸟鸣,沁人心脾的花香便会洗净所有的疲惫和心头尘埃。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强调休闲,越来越多地把休闲地点定在郊区,定在偏远的山水之间,大约也是这种亲近自然的心理所致吧。

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莺声一片,红绿相映,浓浓的生机令漫步在山村水郭人儿,看着风中飘曳的酒旗也充满了自信和底气,而远处烟雨朦胧中的红砖绿瓦,又为这一切增添了柔美色彩和思春幽情。江南烟雨就这样被送到你的眼前。

又如《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简朴的季节,简朴的风物,简朴的人物,在充满慧心的诗人手上略加安排,就可以充满灵气,焕发出动人的诗意。的确,山水草木之中,处处不缺诗情画意,关键,你要有一双发现诗意的眼睛和一颗灵动的心。常听一些人念叨着人生没有乐趣,生活没有意思……建议这些人,不妨看看唐人是如何看待生活,看待身边的一一草一木的。

人生就是由认识到表象,再认识到内涵,这有点像《论语》中所描述的人生变化成熟的过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五岁的小孩子,世界在他眼中当然是新奇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自不待言,等年纪大了,自以为看透世情就有一些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味道了,但是等到年纪再大些,人情练达真正看透红尘,于是自然洞达世情,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看山仍是山,看水是仍水了。阅读山水其实也是用心灵阅读其中深层次的沧桑人事。观山看水,还是用自己的眼睛去做那深度不同的探索了,正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而对同一片春光,纯情人但见花落春归,伤心人悟到往事如风,惜花人喟叹花期短促,各见其所见而已。正如明人张潮《幽梦影》卷上所说: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乃声,方不虚生此耳。

尽可能让你的目光在山水停留吧,也尽可能让你的脚步在山水间徜徉。毕竟这些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不可缺少的部分,不管是对于灵敏的耳朵,清澈的眼睛,还是纯情的心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749d01b580216fc700afdef.html

《唐诗名篇的人生哲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