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批评的复义理论看李商隐的 - 锦瑟 -

发布时间:2012-06-27 10:53: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年四月刊从新批评的复义理论看李商隐的《锦瑟》轩袁祺(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116)内容摘要:《锦瑟》虽然篇幅短小,但思想意蕴十分丰富,将这首朦胧模糊,甚至充满歧义的诗作为新批评的分析文本非常合适。复义理论是新批评派的代表理论,复义的使用可以大大增强诗歌的表现力。李商隐的《锦瑟》诗并未对具体的人、事、地、时作出交待,而是以婉转的典故、细美幽约的隐喻出,表达复杂的内心世界,创造出若隐若现、似是而非却又浑然一体的意象组合。《锦瑟》诗中,语境的模糊引起主旨的复义、词语的含混引起情感的复义、隐喻和意象组合引起的复义,将诗人个人的、一时的体验变成了普遍的、永恒的经验,产生出超越时空,任人再创造的无穷美感魅力。关键词:新批评复义李商隐《锦瑟》提及李商隐的诗作,读者往往因其内蕴的深婉、情感的沉厚、用字瑰丽、色泽凄艳、情调迷离而感动。李商隐的诗,常令人置身于氲氤温婉的审美氛围中,但也会由于其诗作朦胧的语言而难求甚解。台湾学者龚鹏程先生在研究中发现,李商隐的一些诗或就题敷陈,或依体裁格式构撰,或干脆以文字开玩笑,诗中叙述某事,未必就真有其事。这些诗如果再以传统的“知人论世”方法解说,循环互证,无异于水中捞月。因此,对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些作品的解读需要采用“新批评”的方法。复义理论是新批评派的代表理论。燕卜逊在1947年再版的《复义七型》一书中给“复义”所下的定义是:“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微,只要它使同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的反映”。[1]他认为在诗歌中,复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因为所有的词都是具有多重意义的整体,复义的使用可以大大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由于大量活用现象、典故的再创造和句法关系的松散,复义现象更为普遍。“一篇《锦瑟》解人难”(王渔洋《论诗绝句》),李商隐这首二十八字的《锦瑟》,由于其复义效果,千百年来仍然引起人们解读的兴趣。一、语境的模糊引起主旨的复义《锦瑟》虽然篇幅短小,但思想意蕴的丰富性,对个诗主旨的理解历来意见参差,莫衷一是。“诗歌意境的创设依赖于诗中的事语与景语的信息传递及其与心语的相互融介”。[2]如果语境提供的信息比较隐蔽,语义就具有了模糊性,因此读者的接受空间拓展了,读者对同一事物不同的解读也随之出现。《锦瑟》全篇中关于人、时、地、事等具体信息几乎都是空白,通读全诗,感受到的不是具体的情事,而是弥漫在诗中的迷茫恍惚和哀怨情结。也许李商隐的作意并不确定,也是由多种复杂的情感交融一体而触发的。因此,从全诗的语境来看,对于读者,李商隐作诗的原因就更加模糊:作者所思的“华年”是什么?“思华年”的具体展示为何要由“一弦一柱”引发,是否与锦瑟的乐曲有关?为何是“锦瑟”繁弦勾起作者的回忆,而不是别的弦瑟?而这份回忆为何如此悠长,竟如抽丝引发?庄生梦蝶、望帝杜鹃、沧海珠泪、蓝田玉烟这些典故和意象与“锦瑟”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此情”是哪种情感,是爱情、亲情、友情,还是自怀心事的悲哀之情?为何“可待”的情感却成为一生的“追忆”?诗人在苦苦“追忆”什么,又是对什么充满了深深地无奈?“当时”是什么时候,为何在“当时”已经成为惘然之事?……这些内容在诗中都无交待,造成语意的模糊,比如诗中“此情”中指示代词“此”相当于“这种”,应为确指,而实际上这种指代在《锦瑟》中是不明确的,给读者留下猜测的空间,最后句中“当时”,也因缺乏具体明确的语义上的关联,指称的作用明显虚化,呈现出复义的效果。据统计,自北宋至于清末民初,对李商隐《锦瑟》解读共有七十余家、一百多条笺释文字。其诠释大抵有“自伤生平”说、“悼亡”说、“政治寄托”说、“诗序”说、“寄托不明”说、“自寓创作”说等等。《锦瑟》主旨的多义性,引起历代诗家的纷纭众说,就连金代大诗人元好问也发出过:“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慨叹。作家王蒙认为,像《锦瑟》这类诗“没有定解也就是可以有多种解。”他认为:“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成果。”李商隐诗作语境的模糊,必然给读者带来阅读上极大地想象空间,根据主观情感进行再创造。但《锦瑟》由多种情感复合构成,全诗追忆感伤的主题和诗的模糊、迷离的意境创造则是公认的。二、词语的多层意义引起的复义一般说来,诗的字面意义是客观的,确定的,而暗含的意义则要对词语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从整个语境中去理解把握。因此,诗的复义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一方面诗人运用词语本身的意义状物叙事,并运用艺术手乎法改变或增加词语的意义以构成艺术的意象和意境,期待在读者心中产生种种联想和情感共鸣。……另一方面,不同的读者,因心理气质、生活经验、文艺修养的不同,对同一句或一句诗中同一词语的意义,会产生不同的体会和认识,即使是同一读者,在不同时候因心境的不同,对同一首诗的品味也不会完全一样。”[3]首句“锦瑟”两字,《周礼·乐器图》云:“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可见,锦瑟是乐器中十分精美的。《汉书·郊祀志》云:“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弦为二十五弦。”可见,五十弦瑟又是乐器中极端悲苦的,如此珍美的乐器,却发如此悲苦的声音,那么“五十弦”的“锦瑟”?比起琴、筝等乐器,承载着更为悲切的情愁,“锦瑟”二字,给了读者一个美好但幽怨的情感体验。锦瑟有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节奏最为紧凑,常令听者难以忘怀。有的评论者依据李商隐的生平情况,探究“五十”的内涵,而实际上,诗人绝没有让人们死抠这个数字。而是要表达:听锦瑟繁弦,思华年往事,思绪繁乱,难以言说。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可见往事千重,情感绵延。“无端”二字是虚字,然而全诗的悲慨基调正是通过这两个字表达出来。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10201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7207404de80d4d8d15a4f72.html

《从新批评的复义理论看李商隐的 - 锦瑟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