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项脊轩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0-11-16 22:49: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项脊轩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苗帮苓

【期刊名称】《语文知识》

【年(卷),期】2003(000)002

【总页数】2页(P11-12)

【关键词】《项脊轩志》;语文教学;课文理解;教学研究;教学内容;古文;翻译

【作 者】苗帮苓

【作者单位】江苏赣榆沙河中学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教科文艺

一、如何理解“以当南曰”“ t 亘墙周庭,以当南曰”,课本注作“院子周围砌上墙,用(北墙)挡着南边射过 来的阳光”。此注让人生疑。 ”以当南曰” 的”以”,译为“用”,不妥。 “垣墙周 庭”与“以当南曰”是因果关系, “以”应 翻译为“因而”。

二、如何理解“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日影反照”课本无注,或许注释者认 为简单,不需作注。 〈教学参考书〉将这一 旬译为“经日光反照,屋子才明亮起来”。 如此理解,实在不可思议。笔者认为此处的 “反照”是“夕照”的意思。当下午的太阳 从西边照射过来,室内才明亮起来,这才是 可信的。因项脊轩西连中闺,垣墙离轩很 近,南北两面墙与轩形成巷道,当阳光从西 边照过来时,屋里就会亮堂些。 “反照”当 ”夕照”讲,古文中例子很多。 〈汉语大词 典〉收有“反照”一词,义项①是“返回映 照”,义项②是“夕阳的反光”。所收~J 句 有三个。①贾岛〈宿慈恩寺郁公房 〉 诗 I “反照 l自江磐,新秋过雨山。”②宋 · 沈括 〈梦溪笔谈 · 书画 〉 · “远观村落,杳然深 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 色。”③明 · 袁宗道〈大别山记〉 “余住 山中,饱看二日,朝则炊烟,暮则反照,浓 淡掩映,备诸变态。”

三、“借书满架”与“积书满架”一般选本均作了全市镇。”这里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 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 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五张账单”是指小说中零星流露出的 关于钱的表述。概括起来有如下五处.①福 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盒,②初到鲁家 的工钱,每月五百文 B ③婆婆从鲁家支走的 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④卖祥林嫂的钱, 八十干 i娶亲费用,五十干;剩余,十多干;⑤捐门槛的价钱十二干(十二元鹰洋)。 抓住这五张账单能够以小见大剖析封建制度。”’配响S纷, ~4'YIA W,i 宿唰 ⑥绍,/富刷 得脆, 很仰 危IWI酬,,这 夜 ,明 离 ’写意 i主《顶脊轩志》 应注意的 事辜江苏赣榆沙河中学I i· 苗帮苓 : 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中作“积书满 架”,文后注明据四库备要本〈震川先生 集〉卷十七。笔者查阅四部精要本的〈震川 先生集 〉,集中作“借书满架”。不过,“借书满架”是不合常理的。因归有光当时 已读了很多书,尽管家道衰落,但他的祖父 辈是很富有的,他的岳父家、外祖父家也是 很富有的,那么满架的书不可能都是借来 的。虽然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但所借之 书,读完要及时归还的,怎么能“借”至满 下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对下层劳动妇女的 无情压榨。祥林嫂辛辛苦苦做工三个半月,还 买不下两盘”价廉物美”的清炖鱼翅,可见封 建卫道土鲁囚老爷对她经济上的盘剥;婆婆能 从鲁家支走工钱并把祥林嫂卖了八十元,花了 五十元给小儿子娶媳妇,除其他花销外,还净 赚十多元,这是族权和夭权在替其婆婆撑腰, 祥林嫂把自己两年做工挣得的工钱干干净净捐 了门槛,还“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 神”,这说明神权思想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毒害 极深。• 11.“t亘墙周庭,以当南曰”,课本注作“院子周围砌上墙,用(北墙)挡着南边射过来的阳光”。此注让人生疑。 ”以当南曰”的”以”,译为“用”,不妥。 “垣墙周庭”与“以当南曰”是因果关系, “以”应翻译为“因而”。“日影反照”课本无注,或许注释者认为简单,不需作注。 〈教学参考书〉将这一旬译为“经日光反照,屋子才明亮起来”。如此理解,实在不可思议。笔者认为此处的“反照”是“夕照”的意思。当下午的太阳从西边照射过来,室内才明亮起来,这才是可信的。因项脊轩西连中闺,垣墙离轩很近,南北两面墙与轩形成巷道,当阳光从西边照过来时,屋里就会亮堂些。 “反照”当”夕照”讲,古文中例子很多。 〈汉语大词典〉收有“反照”一词,义项①是“返回映照”,义项②是“夕阳的反光”。所收~J 句有三个。①贾岛〈宿慈恩寺郁公房 〉 诗 I“反照 l自江磐,新秋过雨山。”②宋 · 沈括〈梦溪笔谈 · 书画 〉 · “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③明 · 袁宗道〈大别山记〉 “余住山中,饱看二日,朝则炊烟,暮则反照,浓淡掩映,备诸变态。”了全市镇。”这里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五张账单”是指小说中零星流露出的关于钱的表述。概括起来有如下五处.①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盒,②初到鲁家的工钱,每月五百文 B ③婆婆从鲁家支走的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④卖祥林嫂的钱,八十干 i干;⑤捐门槛的价钱十二干(十二元鹰洋)。抓住这五张账单能够以小见大剖析封建制度这夜, 明离’ 写意i主《顶脊轩志》应注意的事i ·苗帮苓: 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中作“积书满架”,文后注明据四库备要本〈震川先生集〉卷十七。笔者查阅四部精要本的〈震川先生集 〉“借书满架”是不合常理的。因归有光当时已读了很多书,尽管家道衰落,但他的祖父辈是很富有的,他的岳父家、外祖父家也是很富有的,那么满架的书不可能都是借来的。虽然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但所借之书,读完要及时归还的,怎么能“借”至满下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对下层劳动妇女的无情压榨。祥林嫂辛辛苦苦做工三个半月,还买不下两盘”价廉物美”的清炖鱼翅,可见封建卫道土鲁囚老爷对她经济上的盘剥;婆婆能从鲁家支走工钱并把祥林嫂卖了八十元,花了五十元给小儿子娶媳妇,除其他花销外,还净赚十多元,这是族权和夭权在替其婆婆撑腰,祥林嫂把自己两年做工挣得的工钱干干净净捐了门槛,还“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这说明神权思想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毒害极深。架呢?同时,“借”也不可能是“积”之误。尽管“积”和“借”声母相同,但影、义相 距较远,互相抄错的可能性不大。但究竟是 如何形成异文的?笔者推测,可能是前人发现 ”借书满架”有悖常理,根据文意将“借’ 改为“积”。这一改尽管比较合乎常理,但 仍有疏漏之处。首先,前面说过, “借”与 “积’形 、 音、义相距较远,关系不密切, 归有光原文中不大可能有的地方写作 “借·,有时又改作“积”。其次,书是用 来读的,不是一般的货物,把书放在书架上 而谓之“积”,似乎也有悖常理。归有光作 为明朝著名的散文家,用词不会如此不讲 究。那么,这个“借”到底该是什么字呢?笔 者推测,“借”本应作“磨”。因“借”与“盾”的形体相近,尤其是手写体,就更容 易混淆了。而〈震川先生集〉在明代刊行过 三次,币1 刻者根据手稿,将“盾”错刻成 “借”是完全可能的。笔者在阅读〈震川先 生集〉时,就偶然发现一个类似的例子,即 〈女二二扩志〉: “以某月日痊于城武公之 墓阴。”该句中的“痊”明显是个别字, 应是“莲”字。因“痊”没有葬义, ”莲” 才是埋葬的意思。将“借”当作“盾”的 if{字,则疑点顿消。“盾”释为··置”,语意通畅。

四、“多在外,不常居”何所指 原文中说“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 居绍归有光的生平时也未谈及。查 〈 震川先生集·女 二二扩志〉 ,其中有确切记述“女二二生之年月戊戌戊午,其日 时又戊戌戊午,予以为奇 。 今年,予在 光福山中,二二不见予,辄常呼予 。 一 日,予白山中还,见长女能抱其妹,心 甚喜 。及予出门,二二尚跃入予怀中也 。既到山数日,日将哺,予方读 《 尚 书》,举首忽见家奴在前,惊问曰: ‘有事乎?’奴不即言,第言他事,徐却 立,曰:‘二二今日四鼓时已死矣 。 ’盖生三百日而死,时为 :}.,靖己亥三月丁•12· 商 。 予既归,为棺段,以某月日痊(应作‘瘁’)于城式公之墓阴 。 呜呼!予自乙未 来,多在外,吾女生既不知,而死又不 及见,可哀也已。 ”明嘉靖乙未年是 1535 年,从这段记述 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归有光从这一年起 “多在外”。

五、归有光何时迁居安亭江上 〈教学参考书〉在介绍归有光的生平时 说“直到三十五岁才中举人。后八次考进士 均落第,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 书讲学二十余年’。根据这段介绍,归有光 好像是在八次落第后才迁居安亭江上的。其 实不然。归有光生于丙寅年 1506 年),庚子 年( 1540 年)考中举人,圭寅年( 1542 年)迁居 安亭,时年 37 岁,这在他的〈思子亭记〉中 有明确的记载: “嘉靖圭寅,予始携吾儿来 居江上。”

六、作者的号是怎么来的 〈教学参考书〉说 “他的学生很多, 称他为‘震川先生’。”这是不确切的。 “震川|”是他的朋友为便于称呼给他起的 号,但他不愿接受,后因忻慕同年进士何启 图,遂欣然号“震 JI I ”,他的〈震川别号 记〉记载很详,兹录于后。“余性不喜称道人号,尤不喜人以 号加己 。 往往相字,以为尊敬 。 一日, 诸公会聚里中,以为独元号称不可,因 谓之曰‘.£Jil ’ 。 余生大江东南,东南 之主主唯太湖,太湖亦名五湖, 《 尚书 》 谓之‘震泽’,故谓为‘震Jil ’云 。 其 后,相传呼久之,便以为余自号 。 其 实设应之,不欲受也。 今年,居京师, 识同年进士信阳何启图,亦号‘震JiJ ’, 不知启图何取尔 。 启图,大主先生之 孙,泞省发解第一人,高才好学 。 与之 居悄悄然,盖余所忻慕焉 。 昔司马相如 慕萌相?如之为人,改名相如 0 余何幸与 启图同号,因遂自称之。 盖余之自称曰 ‘震 Jll’者,自此始也 。 因书以贻启 图,发余慕尚之意云 。 ”尽管“积”和“借”声母相同,但影、义相距较远,互相抄错的可能性不大。但究竟是如何形成异文的?笔者推测,可能是前人发现”借书满架”有悖常理,根据文意将“借’改为“积”。这一改尽管比较合乎常理,但仍有疏漏之处。首先,前面说过, “借”与“积’形 、 音、义相距较远,关系不密切,归有光原文中不大可能有的地方写作“借·,有时又改作“积”。其次,书是用来读的,不是一般的货物,把书放在书架上而谓之“积”,似乎也有悖常理。归有光作为明朝著名的散文家,用词不会如此不讲究。那么,这个“借”到底该是什么字呢?笔者推测,“盾”的形体相近,尤其是手写体,就更容易混淆了。而〈震川先生集〉在明代刊行过三次,币1 刻者根据手稿,将“盾”错刻成“借”是完全可能的。笔者在阅读〈震川先生集〉时,就偶然发现一个类似的例子,即〈女二二扩志〉: “以某月日痊于城武公之墓阴。”该句中的“痊”明显是个别字,应是“莲”字。因“痊”没有葬义, ”莲”才是埋葬的意思。“多在外,不常居”何所指原文中说“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查〈震川先生集·女 二二扩志〉 ,其中“女二二生之年月戊戌戊午,其日时又戊戌戊午,予以为奇 。 今年,予在光福山中,二二不见予,辄常呼予 。 一日,予白山中还,见长女能抱其妹,心甚喜 。既到山数日,日将哺,予方读 《 尚书》,举首忽见家奴在前,惊问曰:‘有事乎?’奴不即言,第言他事,徐却立,曰:• 12· 商。予既归,为棺段,以某月日痊(应作‘瘁’)于城式公之墓阴 。 呜呼!予自乙未来,多在外,吾女生既不知,而死又不及见,可哀也已。 ”明嘉靖乙未年是 1535 年,从这段记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归有光从这一年起“多在外”。五、归有光何时迁居安亭江上〈教学参考书〉在介绍归有光的生平时说“直到三十五岁才中举人。后八次考进士均落第,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根据这段介绍,归有光好像是在八次落第后才迁居安亭江上的。其实不然。归有光生于丙寅年 1506 年),庚子年( 1540 年)考中举人,圭寅年( 1542 年)迁居安亭,时年 37 岁,这在他的〈思子亭记〉中有明确的记载: “嘉靖圭寅,予始携吾儿来居江上。”六、作者的号是怎么来的〈教学参考书〉说 “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这是不确切的。“震川|”是他的朋友为便于称呼给他起的号,但他不愿接受,后因忻慕同年进士何启图,遂欣然号“震 JI I ”,他的〈震川别号记〉记载很详,兹录于后。“余性不喜称道人号,尤不喜人以号加己 。 往往相字,以为尊敬 。 一日,诸公会聚里中,以为独元号称不可,因谓之曰‘.£Jil ’ 。 余生大江东南,东南之主主唯太湖,太湖亦名五湖, 《 尚书 》谓之‘震泽’,故谓为‘震Jil ’云 。 其后,相传呼久之,便以为余自号 。 其实设应之,不欲受也。 今年,居京师,识同年进士信阳何启图,亦号‘震JiJ ’,不知启图何取尔 。 启图,大主先生之孙,泞省发解第一人,高才好学 。 与之居悄悄然,盖余所忻慕焉 。 昔司马相如慕萌相?如之为人,改名相如 0 余何幸与启图同号,因遂自称之。 盖余之自称曰‘震 Jll’者,自此始也 。 因书以贻启图,发余慕尚之意云 。 ”

【文献来源】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language-knowledge_thesis/0201239350021.html

【相关文献】

1.沪版教材《项脊轩志》课文注释中的几个问题 [J], 周明秀

2.沪版教材《项脊轩志》课文注释中的几个问题 [J], 周明秀

3.《项脊轩志》中的“悲” [J], 鲁亚非

4.《项脊轩志》课例研究——书斋寂寂凝三世亲情 课堂融融品百味人生——《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J], 李媛媛

5.悲喜为此志 情倾项脊轩--归有光《项脊轩志》赏析 [J], 张金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61366e8fc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5.html

《读《项脊轩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