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教程

发布时间:2019-08-08 19:00: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章 水粉画概述

水粉画是以水作为媒介,这一点,它与水彩画是相同的。所以,水粉画也可以画出水彩画一样的酣畅淋漓的效果。但是,它没有水彩画透明。它和油画也有相同点,就是它也有一定的覆盖能力。而与油画不同的是,油画是以油来作媒介,颜色的干湿几乎没有变化。而水粉画则不然,由于水粉画是以水加粉的形式来出现的,干湿变化很大。所以,它的表现力介于油画和水彩画之间。水彩画的特点是颜色透明,通过深色对浅色的叠加来表现对象。而水粉画的表现特点是处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间。如果在有颜色的底子上覆盖或叠加,那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加法,底层的色彩多少都会对表层的颜色产生影响,这也就是它较难掌握的地方。但是,有经验的画家往往就是利用它的这种特性来表达水粉色彩自身的和特有的艺术魅力。从字义上来看,所谓的水彩画就是用水作为稀料来专门调合能被水稀释的颜料,所绘制在特别的水彩纸上的图画。由于它们采用的工具与所用材料和制作过程的特点,水彩画与其他各种绘画有着显著的区别。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绘画材料的增多,用水作为稀料的颜料又多了水粉、丙烯

水粉画

透明水彩等。这样我们就得对水彩画的概念重新下定义。从水彩画的特点下定义,水彩画并不单指用水调和颜料这点而言,水彩画有着自己丰富的内涵和一整套与别的画种截然不同的技法。水份多少的控制,水份与颜料的比例,水份在纸上留下的痕迹都成为画面韵律形式及体现的表素。总之,水份是水彩画的生命与灵魂,它起着支配画面效果的主要作用。从两三百年前到现代,水彩画的概念有所拓展,内涵更广,内容更丰富,大大拓宽了原来的含义,认为只用水来调合颜料画在纸上,画面色彩节奏由水份含量来控制就称之为水彩画。因为现代水彩不仅用水彩色,也用水粉色,丙烯色,国画色,透明水色,局部甚至还用油画色、油画捧、油漆、食盐、沙石……等等,也有几种颜料混合使用。总之,水彩画发展的每个阶段的共性就是整个画面的节奏、关系、色彩都是通过水份含量的多少来体现的,画面效果是通过对水份的控制达到的。

第二章工具、材料

水粉画的工具、材料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了解并掌握水粉画的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及特点才能在表现绘画对象时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取得理想的表现效果。

1画笔

水粉画通常使用特制的水粉画笔、水彩画笔、各种毛笔等。水粉画笔分狼毫笔和羊毫笔两种。狼毫笔有一定的弹性,适合画亮部及中间固有色部分;羊毫笔的特点是吸水性好,毛软,适合表现湿润、柔和的效果,如水分充足的部位、物体的暗部、背景、远山等;还可较容易地连接上下层色块。水彩笔包括各种毛笔、板刷等,这些笔用途不一,有时要根据自己描绘客观物象的习惯和爱好灵活选用。

2、颜料

水粉画颜色有粉末袋装的、瓶装的和管装的等,它是用颜料粉或白粉与结合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调制而成。属水溶性颜料。

绘画时的颜色种类要多,至少要有以下一些颜色:

白,柠檬黄,中黄,深黄,土黄,生赭,土红,朱红,大红,玫瑰红,

生褐,湖蓝,群青,翠绿,墨绿,普蓝,钴蓝,青莲,黑色等。

另外,写生时应注意保持颜色本身的湿度,如在调色盒内加一块湿海绵或湿布,盖紧盖子等。有的颜色干得很快,可适当加几滴水(准备一个喷壶),以保持颜料自身的水分,使绘画顺利进行。

3、画纸

水粉画纸一般要质地坚固,表面不要太光滑,免得颜色厚了会脱落,纸的颜色一般为白色,不能太薄,以吸水性不太强的白纸为宜。常用的有素描纸、水粉纸等。

4、调色盒

作为水粉画的调色盒,要平滑、洁白、不吸水就可以了。现在市面上常用调色盒有两种:一种是搪瓷的;另一种是塑料的。调色盒有两种用途:一种是只为调色用的;另一种是调色、盛色兼用的。

塑料调色盒有大小几种,水粉画一般选用24格(大格)的比较好,再配以方形搪瓷盘,是室内作画的理想选择。外出写生可选择小一些的,便于携带。

第三章  色彩学有关名词概念

一、色彩分类

1、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色,这三色无论是色光还是颜色本身,都是其他任何颜色无法调配出来的,而三原色却可调配出各种的颜色来,所以人们也称为母色。

2、三间色:在三种原色中,用其中任何两种颜色混合,产生出来的颜色就是间色。

+=  +=绿  += 

橙、绿、紫三种颜色即为间色

3、复色:一种间色与一种原色或另一种间色相混合产生的颜色就叫复色,也称再间色。

二、色彩的配合

1、同类色:同一色的深浅变化,有色彩单一的效果。在同一颜色加白(加水)或加黑,由于加入量的不等,产生深浅不同的各色,如深红、红、浅红等。

2、类似色:指色相比较接近的各种颜色,如:紫红、红、朱红等。

3、对比色:指色相环上距离120度以上的色为对比色,有相互对抗排斥和相互衬托的色彩效果,使各自特点鲜明强烈。

例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红橙与蓝绿、黄绿与红紫、橙黄与蓝紫。

三、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颜色的相貌或颜色的名称,指色彩从种类上的区别,如红、黄、蓝、绿等。

2、色度包含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色彩的明亮程度取决于各种色彩含黑色量的多少,色彩本身含黑色量的多少,色彩本身含黑量越多,它的明度就越低。同一类色有深浅之分,如墨绿、浅绿等。不同种类的色彩之间因明度的对比而产生区别,如黄比橙亮,红比蓝亮等。色彩明度强烈的次序大致是这样排列的:黄、橙、绿、紫、蓝。

纯度:是指色彩鲜明和纯正的程度。每种的色彩都有它自己较高的纯度,这种纯度的高低取决于其他的色素的多少,其他的色素加入越多,原来的色彩就越浑浊,因此原来的色彩鲜明度就减弱,纯度就随之降低。

3、色性:色彩冷暖的性质。各种不同色彩的对比会给人一种冷暖不同的感觉,这种冷暖的区别就是色性的区别。不同的色相具有不同的性,相同的色相也可以有不同的色性。如柠檬黄、浅黄、中黄、土黄、橘黄,虽然他们的色相都为黄色,但相比较之下,也有偏冷偏暖的倾向,当然冷暖都是相对而言的。

色相、色度、色性在一块色彩中是同时存在的,观察调和色彩时三者必须同时考虑到,一笔画下去要三者兼顾。

四、构成色彩关系的因素

1、固有色:物体本身特有的颜色特征。一般来说,任何物体都有它各自的颜色,这是根据光的作用,而使人得出一个概念。实际上,物体只有对不同的光波的固定吸收和反射等光学特征,而没有真正固定的色彩,通常所称固有色的含义是指一般强弱的光照射下物体呈现的颜色。

2、光源色:来自不同的发光体具有不同色相的光色(暖光如:烛光、白炽灯、火光,冷光如:月光、天光、荧光灯),光色直接影响着物体受光的亮面。

3、环境色:指物象处在某一具体环境中,受周围物体反射光影响而形成的颜色。由于反射作用引起物象色彩变化,通常反映在物体的暗部。环境色虽然没有光源色强,但却很复杂,甚至有时也可改变物体固有色。

环境色的影响有规律可循:光源越强,环境色反色就越强;物体间距离越近,环境色彩影响就越明显;物体的质地越光滑、色彩越鲜艳,反射的力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弱。另外,环境色在物体暗面与亮面反映是不同的亮面反映的主要是光源色,而暗面则主要反映环境色。因此环境色更加丰富了暗部色彩,由于暗部的色彩形成朦胧而含蓄,也就加大了处理与表现的难度。

第四章   水粉画基本技法

一、 干、湿画法

干画法:就是少用水多用色的画法。此法多采用挤干笔头水分,调色时不加水或少加水,使颜料成一种膏糊状,用色先深后浅。这种画法色彩于后变化小,对于色彩发挥容易掌握。在表现物体时用于凹凸起伏清晰和结构表现一定的形体和色彩。下笔要力求肯定,准确,不能马虎含混。

湿画法:此法多用水来稀释颜料,颜料调到有遮盖力的混合度,其渲染效果有点像水彩。这种画法的优点在于用笔流畅,效果滋润,形体和色彩可以结合得比较含蓄自然。此法在表现物体的暗部,大面积的背景,远景和结构松散不清的地方,更能显出一种浑然一体自然淋漓的生动韵味。但其技法要求严格,作画时需要速度快,有些局部需要一次完成,一些微妙变化也必须在画面没干的情况下画上去,一旦干后再修改是很困难的。所以湿画法一定要充分准备,多调点所需要的颜色,上色前用清水把画纸刷湿,这是为了作画时便于衔接。一切准备就绪,便可集中精力,运用流畅笔力争取一气呵成。

干湿画法的不同,是因含水量多少而定的,画时笔干颜料少为干画法,如笔上色多、粉多、水也多仍为湿画法。随着步骤的深入,逐渐向干画法过渡,越画越干,接近完成画面的高光时,几乎用枯笔画。这里要提醒大家——因为水粉画的特点是一遍颜色覆盖另外一遍颜色重叠加层,倘若从始至终总是湿画,颜色在画面傻瓜就会来回搅拌,使底色上翻,颜色重复混合,结构含糊不清,造成画面脏、灰、乱糊的局面。

除干湿画法在一幅画交替使用外,有些局部更多的是采用湿画干加的方法,以及在半干时丰富和深入画面,以求得画面生动自然,丰富无比的效果。

二、  用笔综合技巧

勾线:按照物体的结构和轮廓,勾勒出富有轻重刚柔的线。水粉画的勾线不同于国画的线描,在勾的时候要考虑到体积和明暗,每一笔勾线都应注重结构和明暗变化,以强弱、粗细和虚实变化,增加物体的体积感。勾线不是水粉画技法的主要方法,一般只是起轮廓,或强调某些关键部位时才使用。

涂:首先将颜料加水稀释,用笔醮足颜色并大胆涂到画面上。此法在上第一遍色时用得较多,宜于画物体大面积的背景、投影及含蓄的暗部。这种技法要淋漓尽致,就湿衔接,并利用画纸的湿度,迅速把这部分关系种的冷暖、明暗推上画面,造成色彩上的互相渗透与流淌的衔接,使得色彩自然丰富,有时这种湿渗透所出效果的偶然性是妙不可言的。这种激发要求简练快速,不可过分地用色太厚或涂抹遍数过多,那样不但不会出好的效果,相反会造成色彩变腻、灰和死板。涂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地画大面积色彩,尽快地抓住整体感觉,明确大色调,为进一步深入打下基础。 

湿接:笔醮较滋润的湿色,从一局部开始利用颜色的湿度一笔笔地从这一局部推向另一局部,使笔触色彩达到连续与互相渗透,能收到自然而滋润的笔法和色彩丰富变化的效果。

摆色块:在笔上醮有一定浓度的颜料,用显著的笔触根据物体形体转折摆色块,要求笔笔出造型、块块求色变,在不同大小、方向的笔触中对形体进行自然连接。此技法适于亮灰和结构清晰的部位,其表现时用笔肯定有力。

旋转:用手腕的力量进行旋转用笔,此技法适于画一些圆的物体,它以轻重不同的弧线形的笔触,表达物体的形体质感,会产生生动自然的艺术效果,同时在用笔时重入轻提,也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明确转折变化。

干扫:用较干的笔和较稠的颜色,一挥而就的用笔技巧,在画粗糙的物体以及物体与背景边缘相接处使用。扫笔多是在画面物体有底色的情况下,用来增加画面厚重和层次感,破一破画面死板的状况,调整画面。操作时要求下笔准确,一挥而就。

擦:两块颜色之间衔接不好,可在颜色未干之前用清水把笔洗干净,挤干笔头多余的水,用笔尖在两块颜色中间轻轻地擦一下,达到自然衔接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用手指肚轻轻一擦,也能达到此目的。

干压:对于画面中的败笔,把较稠的颜色用笔压扫以修改和丰富画面。

点:用跳跃的笔法,画一些物体细节,如花卉种的花叶花瓣,物体高光等,都可以用点的方法来成。

破锋:用散开的枯笔,画一些粗糙、破碎和松散的地方,也能出现特殊的质感和效果。

以上介绍的几种用笔技巧,只有综合运用到整个作画过程中去,画面效果才能丰富生动。在作一幅画时,采用较多的是” “湿接” “摆色块干扫等技法。对于初学水粉的学生来说,在用笔技法上应多练习,并灵活根据作画所需研究技法运用。开始作画尽量用较大型号的笔,大点的笔有一定的概括力和表现力。画细小精致的部位,应用小笔时再选用合适的小笔。作画过程中笔没有具体的规范,因人而异,笔和技法都是人们在绘画时间中总结出来的,有些画家为了,拓展水粉画的技法表现语言,除用笔外,还利用海绵、竹片、画刀、喷笔等软硬不同的工具来制造画面的特殊效果。所以,在用笔方法和技巧,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创新,在绘画实践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得心应手的表现方法。

第五章   色彩变化基本规律

一、色彩的冷暖规律

色彩给人的感觉引起心理上的联想,感到冷暖,这往往缘于人对生活经验具有一种影响人的心里甚至生理活动的特质。因此,称红、黄类的颜色为暖色,这类颜色使人振奋、热烈、欢快、刺激,马上使人联想火焰、阳光,蓝、绿、紫等色为冷色,这类颜色使人感到宁静、深沉、阴冷,马上联想到冰、霜、雪和夜晚。色彩的冷暖也是相对的,任何两块不同颜色放在一起由于对比作用,就会区别出冷暖不同的倾向。同一色相也有冷暖区别,如大红与朱红比较,大红就骗冷。大红与紫红比较,大红就偏暖。把复杂的色彩分为冷暖对立系统,对观察理解和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非常重要,它犹如素描的眀与暗构成复杂素描关系一样,这种相互对立关系又是相互依存关系。冷暖规律是色彩关系中普遍存在和起着重要作用的一条规律。暖色有向前突出、放大扩散的感觉,冷色则相反。这些规律在作画中只有与具体形象结合才有意义,不要用公式去硬套。物体的两面受光源色决定,光源的冷暖决定了亮面色调的的冷暖,呈现的色相是固有色和光源色的总和。暗面受周围环境来决定,环境色的冷暖,决定了安眠的冷暖,安眠的色相是由固有色的纯度、光源色的饱和、环境色的强弱来决定处理。明暗交界线是物体最暗的部位,它的冷暖倾向也最弱,实际上明暗交界线也是冷暖交界线,它既含亮面色彩又有暗部的色彩,它是明暗亮面对立色彩的总和。高光色主要是光源色的体现,点物体高光时多以光源色为主略加固有色。

二、色彩补色规律

补色也称余色,就是一个原色与另两个原色合成的间色互称为补色。即补足三原色的意思。在色环上180°的相对两色有无数对,互为补色的两色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各自突出自己的色相,显得夺目响亮,而补色相混、相互抵消会灰暗。补色规律有:在一般情况下,物体亮部色与暗部色具有补色关系。两色并置如果互为补色,各自突出自己的色相。如果不是补色,使各自向对方补色方向转化,例如:黄与蓝并置,黄显得带有橙味,蓝则显得带有紫味。一般在浅色物体上表现明显,也与光源色倾向、强弱关系很大。物体在有色光线照射下,更容易观察到补色关系。补色对比也与色彩面积大小有关,补色规律广泛应用于绘画中,有着强烈的色彩效果,是一条重要规律。运用得当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但若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协调、刺眼,影响画面效果。

三、色调变化规律

色调即是色彩调子,似素描中的明暗调子。色调有两重含义,一是指画面中用各种色彩构成的整体色彩的效果;另一种是指客观物象基本的调。色调形成是因为物体处在共同光源下,共同环境里,色彩间相互对比,相互影响,它是物象色彩整体关系。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色调变化也是无穷尽的,可从色相(红、黄、绿)上分。也可从色性(冷、暖)分;从明度(深、浅)上分;从纯度(鲜、灰)上分,还可以分为调和色调和对比色调。在实际写生和创作中是各种色调结合表现的。绘画的色调处理不仅是丰富多彩,而且是不断创造和发展的。常见有如下方法:用同类色或类似色组织色调;恰当地用对比色组织色调;依靠光源色或环境色表现色调;用色彩不同面积处理而获得色调、用勾线方法是色彩统一和谐。

四、色彩的空间透视变化规律

空间透视变化是一切造型艺术所遵循的规律。因为人们的视觉按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反映物体的远近距离。用色彩表现画面物体的空间距离感,也是表现物体立体感、深度感、远近感。现实中的客观物体也是如此,如两个同一形状,同以颜色和大小的物体,一个在近,一个自爱远,则使人感觉近的大,远的小,近的色彩艳丽,远的模糊,近的明暗对比强,远的明暗弱,这就是空间透视所引起的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人眼看东西远近有一定限度,而空气透明体也含有一定的水粉和杂质,距离越远,这些水分和杂质对光线的传递阻碍作用越大。在视觉上造成近的物体清楚,越远越模糊不清的感觉。

色彩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1色彩冷暖方面:物体离我们越近,冷暖越分明;越远暖色变的冷灰,冷色变弱变灰。远到一定程度,冷暖就难以分清而混为一种灰色了。

2色彩明暗方面:物体离我们越近,明暗面对比越强,越远明暗对比越弱,远到一定程度明暗面就分不清楚而混为一个平面了。

以上是色彩的一边变化规律。色彩有其自己的性格,暖色有向前的感觉,冷色有深远的感觉,而自然界及物体种种不同深远程度,实际上是由于各种色彩所占位置不同而导致所产生的色彩力量也不同。在自然界中,不可能所有的暖色都在前边而冷色都在后边。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按自然法则的变化及受光的情况,表达空间变化,防止机械搬用教条,盲目作画。

第六章 静物写生

静物写生是初学者训练造型能力、研究色彩规律、熟悉工作性能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掌握水粉画颜料性能和研究水粉画技法最简捷的途径。

一、  题材选择与静物组织

水粉静物写生的题材非常丰富,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作为静物写生的内容。水粉静物常表现的内容有:水果、蔬菜、花卉、生活用具(日用陶瓷、玻璃器皿等)、文教具、雕塑、民间工艺品等等。但应注意,取材自然的各种物象均要考虑其美感作用和生活气息,而不应不假思索,见什么画什么,这样的静物画即使技法高超,也丝毫不能给人以美感。

组织好一组理想的静物,是完成作品的重要前提,因此组合静物时要求画者从画面的变化、统一、构图、色彩等角度去反复比较和经营,以求得较理想的组织形式。静物内容的组织和搭配要合乎生活常理,要使画面既有生活气息,又富于趣味性,使物象之间产生一定的联系。例如水果就可以与花瓶、玻璃杯、瓷器等组合,蔬菜则可以与与鱼、鸡、酒具等组合,这样使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对比,丰富和谐又富于变化,充满生活情趣,给人以美的感受。

二、 作画步骤

静物写生起稿一般要求先用铅笔或炭笔入手,这一步骤非常重要,起稿不仅是打轮廓,而且有构图的任务,动笔前应该在胸中酝酿成熟。因此,要耐心地反复推敲物体之间的关系、大小比例、空间位置、形体结构等等。起稿不仅是解决形的问题,而且是对画面整体性、空间关系、构图布局的全局把握,以便着色时始终保持画面的完整性。起稿时对形的塑造要力求准确,画出大的体面关系,为下面的几个步骤大好基础。形未起好就急于着色往往容易造成来回涂抹,甚至不堪收拾的后果。对初学者来说,严格的起稿是画好作品的重要前提。

1用色彩定形

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完善物象的形体结构,使画面整体统一,层次分明。其要求与铅笔稿略同,也可以在这一步画出物体主要的明暗关系,最好选用一种颜色定形,使画面保持统一,以便于下一步着色。

   定形的色以由薄到厚为宜。薄了便于修改,比较肯定的地方,色彩可以稍厚一些及明快一些。在这一步不仅要观察物体的色彩关系,也要考虑形体的塑造,这一步不仅是解决轮廓和形的问题,还要推敲色彩的整体关系和主次关系,这一步处理的适当与否将影响下面步骤深入地色彩表现。所以,这一步常被称为深入表现前的准备阶段,其目的在于着色时能随心所欲,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2、着色

水粉画由于颜料性能的特点,覆盖力较强且易修改,因而着色比水彩较为随意。水粉画在着色顺序上亦不像水彩画那样严格,可以从背景画起,也可以从主要物体画起,既可以从暗部画到亮部,也可以从亮部向暗部画,有时亦可以从中间调子开始,然后向两级发展。。。。。。。方法之多,不一一举例,但在实际运用的时候,主要是根据画面的需求来选择。具体作画时应根据每一幅画不同的目的要求,灵活选用,不应硬性规定某种方法,也不应死搬硬套别人的方法。水粉画常用的几种着色顺序如下:

1、从亮部开始----中间色调----暗部

2、从中间色调开始----向两级(明、暗部)过渡

3、从暗部开始-----中间色调-----亮部

从亮部画起,接近水彩画法(水彩亦不绝对按此法进行),此法一般不多采用,个别地方偶尔用之,故不作介绍。

从暗部开始,对初学水粉画者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因为是从暗部开始入手易把握明暗交界及大的体块结构,不易走形。初学者可以参考素描的作画步骤,再针对具体对象的色彩关系去进行表现。

中间调子领域最宽,变化微妙丰富。从中间调子开始,便于把握整体的色彩关系,可首先着眼于对象的基本色彩倾向,画出总的或第一感受,然后再两级渐步过渡,深入完成。

水粉画的暗部较难处理与表现的,画得太暗、太死、太粉都会影响整体效果。一幅画的暗部不仅要暗到适度,还要透明,既要含蓄又要有内容,即统一又要有变化。因而,暗部都采用薄画法,用色要含蓄些,其明暗冷暖要与环境、背景、投影联系起来。物体的暗部色彩,在正常环境中一般略偏暖,而投影则略偏冷。绝不能将物体的暗部画得死黑一团,一点色彩倾向都没有。一幅画色彩最丰富的地方往往在暗面,暗面画好了,画亮面比较轻松,反之,暗面画不好,即使亮面色彩画准了,这幅画看上去还是不对头。应该对物体暗面的色彩下功夫去研究认识,掌握环境色变化的规律,这是画好水粉画及其他色彩画的关键。

3整体观察、局部入手

整体关系的建立是完成作品的保障,没有整体的观察,任何表现形式均无法施展。

由于水粉画具有深入表现物象的优点,很容易使初学者对某个局部或其他细节产生下去而不顾大的整体关系。这里要特别强调在作画时时刻刻不能放松整体意识,要将整体观察及整体表现贯彻在作画的始终。

但在具体作画的过程中,要深入刻画,就避免了出现失去整体效果的现象,这是因为绘画总是要从某一局部开始,而深入刻画也是从局部入手的,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即在局部的表现时注意将其不断地与周围联系起来,与其他物象、背景等反复比较。当个别物象的色彩寒暖、明暗超过了自身应有的位置和比重时,那就会破坏画面的整体关系。因此,在写生时,若有把握可画十成,就一次完成。如果没有把握,则只可画到八九成,待画面色彩铺完,然后再从整体的角度去调整,加强没有画足的地方,消弱画过头的地方。调整是任何绘画都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实也就是调整画面的整体关系,使之达到既有生动深入的局部内容,又有协调完美的整体效果。调整不只是在最后阶段,而是贯穿于作画的全过程,使画面始终保持多样统一完整丰富的艺术效果。对于初学者,宁可在局部表现上稍差一点,但绝不能丧失整体关系。整体的色彩关系掌握不好,往往是影响初学者提高的最大障碍。

4从薄到厚、由虚到实

从薄到厚完成画面是水粉画写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水粉画技法中无处不体现这一点,水粉画颜料虽然覆盖力较强,可以重叠加色,但反复叠加画得过厚,不仅难于修改且易干裂脱离。因此在作画时应从薄开始,然后随刻画的深入及表现对象的需求而逐渐加厚,有些地方宁薄勿厚,如:暗面、阴影、远处、虚处等。薄画法可吸取色彩的湿接法处理,厚画法则可采用油画的并置法或叠加法。水粉画的作画过程,应该是反复比较,认真观察的过程。无论明与暗、寒与暖、远与进、虚与实、整体与局部、对比与协调等诸多因素如何复杂,都要同时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均以各自的特点存在,并互相依存,相辅相成。

不清楚亮面寒到什么程度,也就无法表现暗部暖到什么程度,画面没有相应的虚,实的部分自然也就反衬不出,其他因素无不如此。仅用一种因素或用片面的方法去观察物象,表现物象也只能是片面的独立的。这都是应该加以克服的。

三、  色调组织

一幅静物画的取材涉及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组织而成的有机整体。作为写生色彩训练,最基本的原则是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因而从色彩方面也对静物组合页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当然,这些要求是从色彩关系的角度着眼的。通常在静物布置之前,总是围绕画面所要表现的内容进行构思经营。当构思明确之后,接着就是设计色调。不同色彩和色调,都会给画面带来不同的效果。

静物写生色调的安排,常常是围绕主体合理布置,当主体静物处于冷 色调时,环境色彩可与之形成对比关系,也可与主体形成协调关系。在处理对比关系时,既可形成强对比,亦可使之成为弱对比关系。例如:一组水果静物,主体是红颜色的苹果和黄色的梨子,另外还有一些糖果,那么,为这组静物设计的台布,应是灰色或高明度的色彩。试想,如果改换台布的色彩,选择高纯度的红、蓝或绿,整个画面的效果又将会是怎么样呢?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静物写生其所包涵的内容远不止是题材选择、合理组织等问题、色彩、色调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色调的组织处理上,其基本方法是——同类色调(即协调);对比色调(即互补);中性色调(即柔和)等。

四、  空间层次

水粉画与油画在表现色彩空间上的共同点就是准确、生动、逼真。

什么是空间感?它是根据透视原理,运用明暗、色彩的冷暖、深淡差别,表现出物象之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在平面的绘画中获得立体的、深度的空间感觉。

画面的空间往往与层次密切相联,在形成层次的过程中,空间问题可基本得以解决。表现空间多从两点着手:其一是在形体关系上注意对象的前后、大小、比例、明暗等对比关系,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利用形体之间的透视表现空间;其二是运用色彩的寒冷、强弱、深浅等对比关系,使物象之间产生空间距离和深度,以物象之间的微妙的色彩层次去表现空间。例如:画一组水果静物,空间感的表现就是从水果与前面台布与背景衬布之间的层次,以及台布与衬布之间、前后水果这间的对比关系上去刻画,使之产生微妙的层次关系。以至达到观其画如亲临其境的感觉。

表现空间一般是划分三个大层次来处理,即远、中、近。在运用色彩上,把离我们较近的物象刻画得比较强烈醒目,用色肯定饱和且色性对比掀起鲜明,其形体结构也很明确。在表现中间层次时,要考虑到处于中间层次的物体是从近到远的过渡层次,它的作用是承前启后,故在表现时显得非常重要。太具体就与前面的物象冲突,太虚则又与远景的物象混同。因此,在处理中间层次的色彩时,不管其多跳跃、多漂亮,也应该服从画面的大关系,只能给予应有的分量,使之处于适当的位置,既不能到前面来,也不能到后面去。中间层次若失去其承前启后的作用时,其自身的价值亦随之失去。近景中景的层次关系处理好了,远景的处理就比校轻松。远处的物象一般较虚,结构含蓄,色彩对比也较弱。有了这三个层次的渐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刻画更加微妙的变化,画面的空间感自然跃然而出。

五、 质感表现

静物写生表现刻画的深入程度,除了上节讲述的对空间感的表现外,很大程度体现在对画面不同物象质感的表现上。没有表现出质感的静物画,无论整体色彩再理想,空间再深远,终究是没有生气和缺乏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因此,认真研究质感是绘画,尤其是静物画重要的内容之一。

   质感是物质具有的物质,质感体验是人的感官经验的积累。一提到质感,人们便联想到不同的物象物质,如光滑、透明、坚硬、松软等。而绘画中质感的表现就是要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再现其不同的物质,使其符合人们的感觉。

如何去表现大于世界纷杂繁多的质感?在绘画中运用对比手法,即用粗细、软硬、滑糙、轻重等诸多因素的对比,形成反衬,使物象的物质更加鲜明。可以说没有对比,画面的质感无从表现。下面就水粉静物写生常遇到的几类物象的质感表现方法作简要叙述。

粗质感的静物

生活中我们见我们见到粗质感的物象很多,可以纳入静物写生的有粗瓷、陶器、竹木器、粗纤维织物及一些表面粗糙的水果蔬菜等。这些物象由于质地较粗,表面反射光线不很强,受环境色的影响也不明显,它们没有强烈的高光,也没有异常明确的反光。这些质感的静物在表现时一般宜采用湿画法,使之含蓄、深厚。当然,这也要视具体对象及画面要求用干湿结合画法,或完全用于画法处理,只要可以达到预期的画面整体效果就行。

细质感的静物

日常生活中细质地的物象也很多,如常被静物写生描绘的细瓷器和金属器皿,水果蔬菜中的苹果、葡萄、西瓜、柿子、蕃茄、茄子等。这类细质地的静物,由于质地细腻,表面光滑,受光及环境的影响,色彩变化较大,暗部有明确的反光及环境色。它们与上述粗质感的静物相比,不仅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减少了,亮部的高光也较明显。表现这类静物,可以采用干湿对比的手法进行处理。暗面用湿画法,给人以丰富、含蓄、透明的感觉,而亮面则用干画法表现,使其落笔肯定、结构明确、色彩响亮,与暗面产生鲜明的对比。

透明质感的静物

玻璃及某些塑料、有机玻璃具有透明的质感,如用上述材料制作的酒具、花瓶、杯盘等。它们透明,外表光滑,均具有明显的折光现象。

玻璃器皿中无色玻璃和有色玻璃有一定差别,无色玻璃没有明确的固有色相,表现时可利用透过玻璃描绘环境色与高光而取得良好的质感效果;另一种是含有一定色相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器皿,如啤酒具、工艺玻璃器皿、饮料瓶,有色玻璃花瓶等,对这些对象的表现,既要把玻璃透明、半透明的质感画出,还要恰如其分地画出其固有色相,应抓住玻璃的微妙变化,还要考虑其整体感及体积感,防止画面琐碎。表现玻璃质感,多采用从背景人手的办法,多画环境色对它的影响,然后再就玻璃器皿本身的形体结构进行表现,最后画出高光,玻璃的质感就会脱然而出。画高光应仔细观察,绝不可随意涂抹(高光主要反映光的色彩),否则,点出的高光只会影响玻璃的质感。

透明塑料及有机玻璃器皿的质感 表现 类似玻璃,但它们与玻璃仍有差别。塑料与有机玻璃即使是无色的,其透明性与折光反光都不及无色玻璃强,这应在写生时认真观察。

花卉与蔬菜的质感表现

花卉蔬菜等植物含水分较大,给人以鲜嫩润泽的感觉,其色彩均比较饱和,色彩倾向明确。画这类静物一般适宜干湿并用的技法。首先应认真观察整体的色彩关系,大处着眼,抓住花卉与蔬菜的新鲜感觉去着力表现,还应注意水分的控制,若画的干巴巴的,它们的质感将大受影响。例如,表现花卉静物时,除了与画其它静物的共同要求外(整体观察,整体表现),着意刻画的应该是花的鲜艳的色彩和姣美的形态,并以特有的美感去感染观众。

第七章 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在学习水粉画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画出来的画出现 “等问题。这除了造型能力不足和技法运用失败等原因外,更主要的是对水粉的特性、颜料估计不足导致。

灰,是指画面色彩不够鲜明,暗淡无光。其原因主要是画面的对比度不够。一是色彩的明暗对比不够,二是色彩的纯度对比不够,原因是画面拉不开黑、白、灰的层次或者色彩调配过多。当我们在作画过程中感到色彩有些灰时,就应反复观察,认真比较,找出找出物体色彩明度和纯度对比最强烈的地方,大胆对画面进行调整,也就是对画面某些地方适当提亮、加重或增加色彩纯度。必须注意的是,在调整时要清洗一下调色盘上的灰颜色,以免因受其他脏颜色的干扰而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花,是指画面的色相和明度杂乱不统一。其主要原因是画面的某些地方不适当的提亮和加重破坏了整体画面的明暗对比关系(认暗部反光过亮),明暗部相互竞争,色彩重复,画面缺少视觉中心。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明暗两大关系,该明则明,该暗则暗,画面空间层次清楚,物体主次分明,顺序井然地统一在一个整体的视觉中心里。

脏,是指颜色调配不讲究、不准确,黑及褐色用得太多,颜色之间到处重复,色彩空间位置摆置不对,上色用笔潦草粗糙。不适当地用手调配或再没干时用笔来回涂抹,都是造成脏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开始着色时就要使用色彩有一定的纯度,调色成分不难搭配过多,要以一种颜色为主(冷即一冷色为主,暖即以暖色为主)而少加对比色,使画面冷暖关系分明,同时调色搅拌不要过分细腻均匀,免得失去色彩个性。步骤要稳妥,该湿的时候不干画,该干画时不湿画,技法运用要干净利落,明暗的色彩冷暖对比要适度并相互补充。

生,是指画面色彩使用生硬,颜色搭配不滋润。主要是因为用纯度高的颜色过多。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中间色的描绘,适当利用灰色,在物体上找到一些虚而过度的部位来描绘。

闷,指画面暖色太多,并却发明度和纯度对比。这是造成画面堵塞和沉闷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力在画面中画出几种补色中的冷色,形成冷暖色的对比关系,增加画面冷暖和明暗的对比,以此来打破画面的沉闷。

板,是指画面缺乏色彩关系,颜色和造型简单呆板而不生动。要解决这一问题,应注意采用干湿并举的办法,灵活多变地用笔,注意画面的虚实关系,使画面有强有弱,有刚有柔,充满生机和变化。

糊,是指画面结构不清楚,主次不分明,在技法上过多使用时湿画法,水色渗流,使物体形象含混模糊,明暗不分,冷暖不当。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把我画面结构,注意对物体的形体刻画。力求物体的空间效果、颜色冷暖适度,绘画中思路清晰,观察敏捷,达到熟练控制画面的能力。

空,指画面空洞、不扎实、不深入、不切作画实质,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主要是因为对物体关系不理解,认识不深刻,心情浮躁。画者必须清净下来,调整精神状态,才能慢慢深入,进入境界,否则便不能很好地从事绘画工作。

第八章 作品欣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5708f210b4e767f5acfce70.html

《水粉教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