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0-08-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和高等中医教育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药学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能力的中医学专门。下面是整理的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各个学科,尤其对中医学的深远影响不可小视。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今就《周易》哲学的天人相应居安思危潜龙勿用反身修德,与中医养生的四气调神防微杜渐不妄作劳德全不危作一浅探,以明《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巨大贡献。
《周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自古以来,倍受推崇,被尊为群经之首。正如《四库提要》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显而易见,《周易》是中华民族公认的古老文化的奠基石,当然中医学也不会例外。明代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可见中医学从一开始就与《周易》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就《周易》与中医养生作一浅探,以求学者之斧正。 一、《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
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髓,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丰卦·彖传》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定当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与制约,因而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
中医养生完全吸收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 《内经》认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经中还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至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提出了四气调神的具体措施,而四气调神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上古真人、至人、圣人、
贤人四类养生家便是实践了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诺言,故能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处天地之和而不危。他们之所以不反向运动,是深知逆四时的严重后果: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历史的经验,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阴阳曲时者,万物之终使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二、《周易》居安思危与中医防微杜渐
居安思危是《周易》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系辞下》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坤卦》初六言:履霜,坚冰至。以上两则经文的意旨提醒人们:事物的发展总会由量变达到质变,而要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必须见微知著居安思危。故《周易》中有惧以始终之言,也有君子思患而豫防之之语,《系辞传》还将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作为响亮的座右铭郑重提出以警示世人。
中医养生继承并发展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防危杜渐的养生观。《内经》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体现的便是未病先治的哲学思想,并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加喻阐明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何谓治未病?明代张景岳感受深刻:祸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预此者,谓之治未病,不能预此者,谓之治已病。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已矣。张氏还指出:履霜坚冰至,贵在谨于微,此诚医学之纲领,生命之枢机也。张景岳一语中的,道出了谨于危便是治未病的关键所在。世上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先兆,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健康当然也不例外,能将影响身体健康的微兆扼杀在摇篮中,这便是掌握了医学的纲领、摄生的法则。
未病先治方面中医养生还有其独具的特色,传统的针、灸、按摩、药补均可成为治未病的妙计良策。宋代太医窦材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内经》《千金方》亦记针关元、足三里,灸膏肓穴均有强身作用。宋代医家张呆有一名言:若要安,三里长不干。]是说经常按摩足三里,有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的养生功能。另外,中医药补的作用亦不可小视,《神农本草经》被列入上品的药物均冠以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之辞。如此丰富多彩的预防措施,实在是中医养生的一大骄傲。
三、《周易》潜龙勿用与中医不妄作劳
潜龙勿用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名题。《乾卦》初九日:潜龙,勿用。龙是指龙星。《说文》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故潜龙是指潜渊之龙,隐而不见。爻辞提醒人们,处在这种状态,便应静而不动,以伺时机。《艮卦·彖传》亦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卦卦义为静止,与潜龙勿用
一脉相承。两则爻辞在于表明凡事必须等待时机,谨小慎微,而不可肆意妄为,失去理智;否则便大难当头,灾不可免。
中医养生接受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不妄作劳的养生观点。
《内经》曰: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12]在此把不妄作劳作为终天年的必备条件之一,可见其在养生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要做到不妄作劳,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从何人手呢?首先,要做到精神内守。中医养生注重内因,所谓精神内伤,身必败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真气的保养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所以《内经》主张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13]以养生著称于世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在精神内守方面亦有异曲同工的妙语: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l4]其次,要注意节制房事。情欲是人之本性,两性活动是人的本能,正常的性生活有利于人体的健康,然而房事必须有节。若恣情纵欲,房劳过度,便会耗伤肾精动摇根本,导致阴阳失调、早衰及百病丛生。《千金方》言:恣情纵欲,命同朝露。《内经》也告诫人们: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故半百而衰也。”[15]故此重视肾精与肾气的保养,是长生的秘诀之一。第三,注意饮食有节。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保持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需卦》九需于酒食,贞吉。人是需要服食酒食的(古人的酒,是用粮食果类发酵而成的,度数较低,但不能困于酒食,故要达到酒食贞吉,必须节饮食。如若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便严重损害脾胃,影响健康。《内经》有忠告:饮食自备,肠胃乃伤。”“内伤脾胃,百病皆生。第四,注意劳逸适度。《内经》反对过劳,它告诫人们劳则气耗”[16],劳力太过则气少力衰,精神疲惫;劳心太过,则阴血暗耗,心神失养。因而过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视。如《内经》所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17],可见过劳是健康的大敌。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18]他的弟子吴普,得其五禽之真传,年九十余。因而适度的活动,将寿蔽天地成为现实。 四、《周易》反身修德与中医德全不危
反身修德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又一精华。《周易》注重道德修养。重视自身的完善,强调自强、自立、自省、自谦。《周易》书中关于德性修养的警句比比皆是,如《易传》在释《蹇卦》、《乾卦》、《晋卦》时分别提出了君子以反身修德君子自强不君子自昭明德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何为德?《正韵》归纳得好: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德性的修养是人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也是趋吉避凶的法宝。《益卦》与《大传》揭示得深刻有孚惠心,勿问,元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中医养生承袭了《周易》重德的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德全不危的养生观。 《内经》曰:上古之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19]大德者必得其寿。所以淳德全道任我逍遥过百春的先决条件。俗话说得好:底无私天地宽。道德高尚的人虚怀若谷,宽宏大量,心地善良,为人正派。故能心安不惧,心广体舒。鲁哀公曾向孔子请教,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回答道:智者仁者皆可以致寿。观世人凡气质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貌之重厚者寿,言之简点者寿。盖温和也,慈良也,宽宏也,重厚也,简点也,皆仁之一端。其寿之长,决非猛厉、残忍、偏狭、轻薄、浅燥者之所能及。”[20]孔子的精湛回答揭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养德养性无二术。纵观历史我们看到:孔子不但提倡仁者寿,而且以崇高的德行履行自己的诺言,晚年读《易》,韦编三绝。”[21]七十高龄后仍坚持著书立说,诲人不倦,造福于子孙后代。唐代名医孙思邈寿高德劭,被后人传为佳话。他不但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而且注重德性的修养,心诚意正顺理修身是他的至理名言。百岁后仍登山采药,出诊行医,攻读《易经》,撰写医籍。孔孙两氏的辉煌人生向人们展示了大德必得其寿的必然结果,当为后人养生的楷模。
综上所述,《周易》哲学是《内经》医学的活水源头,《内经》充分汲取了《周易》中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及其思维模式,并将其创造性地和养生学紧密结合,从而创立了中医养生独特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让我们深研《易》理,尽启其秘,以促进中医养生学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略。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正常人大便次数差异较大,自每日23次至每周23次不等,一般重量为每天150200g,含水量60%80%。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如每日超过3,排粪量增加(如超过每天200g,粪质稀薄(如含水量超过85%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针灸疗法 腹泻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42例,年龄均在6岁以下。针灸组(针灸+常规治疗88例,男47例,女4l;其中伴发热33例,呕吐46例,脱水l4例,抽搐13例,腹痛61;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46例,感染性腹泻42例。对照组54例,男32例,女22;发热23例,呕吐2l例,脱水9例,抽搐7例,腹痛39;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30例,感染性腹泻24例。

1.2诊断 腹泻,诊断一般比较明确。首先有明显的化疗史,然后是正常排便与腹泻的分辨。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如每日超过3,排粪量增加(如超过每天200g,粪质稀(如含水量超过85%。大便的形态与水分有关,当水分量为80%以下时是成形便,水分量为80%90%呈泥状便,水分量为90%以上呈水样便。可有一些伴随症状:食欲下降,腹痛,恶心,呕吐,口渴,肛周痛等。严重者蓍可出现血性便,或每日排便10次以上。以致出现脱水状态,或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晕、倦怠感、表情淡漠等。 2、中医治疗
2.1中药治疗 化疗引起的腹泻中医辨证为脾虚湿泻或湿热泻泄。
脾虚湿泻 (1证候:泻下稀便或水样便,倦怠乏力,口淡,苔白或薄,脉细。(2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利湿止泻。(3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6g、茯苓9g、白术9g扁豆9g、炒陈皮6g、山药20g、砂仁(后下6g、白芍12g、炒薏仁30g、羌活6g、川芎4g,水煎服。
湿热泻泄 (1证候:便下赤白,里急后重,口粘苦,苔黄或黄腻,脉数。(2治疗原则:清利湿热,止泻。(3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煨葛根12g、黄芩6g、黄连2g、茯苓15g白芍12g、当归9g、陈皮9g、白头翁12g、丹皮9g,水煎服。
加减:无论脾虚湿泻还是湿热泻泄,腹泻次数每日达lO余次者,可酌加罂粟壳9g肉豆蔻12g 2.2针灸治疗 体针
脾虚湿泻 (1证候:泻下稀便或水样便,倦怠乏力,口淡,苔白或薄,脉细。(2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以任脉穴、足太阴脾经穴和背俞穴为主。(3处方 1主穴:中脘、水分、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2配穴:腹痛者加关元、神阙。(4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ф0.300.35mm的毫针,直刺中脘1.0±0.2寸,直刺水0.8±0.2寸,直刺天枢1.0±0.2寸,斜刺脾俞0.6±0.2寸,斜刺胃俞0.6±0.2寸,直刺大肠俞0.9±0.1寸,直刺足三里1.0±0.4寸,直刺三阴交0.8±0.2寸。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关元0.8±0.2寸,神阙用灸法。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补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虚寒者针用补法,或加用灸法;实寒者针用泻法。(5方义:中脘、天枢、胃俞、大肠俞为俞募配穴法,以调理胃肠之气。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三阴交、水分化湿止泻。 湿热泻泄 (1证候:便下赤白,里急后重,口黏苦,苔黄或黄腻,
脉数。(2治疗原则:清利湿热,止泻。(3处方 1主穴:合谷、天枢、上巨虚。2配穴:曲池、内庭。(4操作方法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直刺合谷0.6±0.2寸,直刺天枢1.0±0.2寸,直刺上巨虚0.8±0.4寸。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曲池1.0±0.2寸,直刺关元0.8±0.2寸。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泻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虚寒者针用补法,或加用灸法;实寒者针用泻法。(5方义: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腹泻病在大肠,取三穴通调大肠腑气,使气调而湿化滞行。曲池、内庭,清泻肠胃湿热之气。 耳针 (1选穴:大肠、小肠、胃、脾、交感、神门。(2方法:每日l2次,中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慢性泄泻可隔日1次。 3.讨论
从病理生理的角度,可将腹泻发病机制分为: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有渗透活性的溶质。肠腔内电解质的过度分泌。炎症所致病理渗出物大量渗出。肠道运动功能失调而致肠蠕动亢进。
正常人每24小时有大量液体和电解质进入小肠,来自饮食的约2L,来自唾液腺、胃、肝、胰分泌的约7L,总计在9L以上,主要由小肠吸收,而随粪便排出体外的水分不200mL,这是水在肠道分泌和吸收过程动态平衡的结果。如平衡失调,每日肠道内只要增加数百毫升水分就足以引起腹泻。
肠道水的分泌和吸收一般伴随和继发于电解质的分泌和吸收。肠道通过3种机制进行腔内电解质的转运:被动扩散:主要发生在空肠,电解质只能顺着浓度梯度转运,不能逆浓度梯度转运。主动转运:主要发生在回肠和结肠。此时钠离子在Na+-K+-ATP(即钠泵作用下,由侧基底膜向细胞外间隙转运,形成肠上皮细胞内钠离子的低浓度(150mmol/L和低电位(-35mV,肠腔内Na+因而被动进入肠上皮细胞,并被钠泵持续不断地转运到细胞外间隙。溶质牵拉作用:指继发于水运动的溶质转运。如葡萄糖的吸收刺激水的吸收,水吸收后又通过溶质牵拉作用促进钠的吸收。在空肠,相当多的Na+运继发于水的吸收。在正常情况下,肠道水与电解质的吸收和分泌,受着许多生理因素的调节,包括神经、激素和渗透压等的调节。
6542穴位注射治疗化疗致腹泻30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2
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腹泻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2(6:38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4c23e8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8d.html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