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复习题-判断题

发布时间:2018-01-09 15:31: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A 

按照地域原则划分,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可简单划分为国内政策环境和国内政治法律环境。( ×

 

巴拉驴子思维法的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扁平式组织削减了内部层级,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扁平的学习型组织是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 

补贴是指由政府或由政府指令的个人、公司或组织给予其他个人、公司和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财政转移。( √)

C

传统的行政管理一直都是效率优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应当是公平优位。(√)

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理解,公共政策本质上是关于个体和集体选择的制度安排结构。( ×

从政治学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可以把政策过程看作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妥协调适的博弈过程。(

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作为测量标准,目的在于分析方案的经济价值。(

层级分析是一种澄清概念的技术,这些概念用来界定问题情境,并对其进行分类。( ×

大众传播媒介可以扩大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但不能缩短公众议程和正式议程的时间。(×) 

德尔菲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 

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重点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大众传媒、思想库和公民个人。(

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有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

福利经济学不关注单个人的效用,只关注一个社群中所有人的共同福利—社会福利。( ×

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属于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 ×

风险性问题是指在解决此问题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性,政策价值目标相互冲突,许多方面又都具有不可预测性,需冒很大的风险。(

各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及整合能力不是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级赢利”思想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考察个别的微观利益,而且要考察整体的宏观利益,不仅要考虑短期利益,而且更要考虑长期利益。(

公共决策是公共政策主体为了实现有效管理选择一种主观最满意的方案的动态过 (√) 

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

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心理上的抵触、组织的持久性、反对势力的联盟、法律上的障碍和高昂的成本。(√

公共利益具有主观性、客观性、独立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群体性等特点。( ×

公共政策评估是一种有计划、按步骤进行的活动,但很难找到规律可循的系统过程。( ×

公共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过程理论认为政策设计是灵感而非汗水的产物,是发明与创新而非系统思考的过程。( ×

公共政策一旦形成和实施,依然不会对环境产生反作用,从而导致环境的改善和重塑。( ×

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方向等几个阶段。(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

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

绩效是公共政策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绩效包括公共政策推动的结果,但不包括民众心目中认定的满意程度。(×) 

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是决策方案的核心内容,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要明确提出方案的执行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并告知执行者不得随意机动。(×) 

剧烈变革思维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这种思维方法最初用于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后来逐渐用于其他领域。(×) 

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是指明确决策方案的适用对象,运用期限以及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等。(√) 

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精英分析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达到均衡的结果。( ×)

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本利、杜鲁门和哈罗德·拉斯韦尔。( ×

技术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或规划的具体产出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 √)

L 

利益是人们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

类别分析是一种用于查明问题情境的可能原因的技术。( ×

利益集团是“位于公民个人和国家庞然大物之间的缓冲器”,是国家和社会的链接纽带。(

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

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二是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M 

美国政治学家P·狄辛将人类社会追求的五种理性作为政策评估的标准:技术理性、经济理性、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会理性。( × .

美国公共政策专家保罗·A·萨巴蒂尔指出政策执行研究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

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目标群体对于某项公共政策的态度选择有两种形式,一是接受,二是不接受。(

美国学者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 √)

P 

帕累托效率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资源配置状态:在不损害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境况的前提下,重新配置资源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好,或者说,要改善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必定要损害其他社会成员的境况。( √ )

Q 

确定地方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围的三大原则性标准:目的上的公益性;实现途径上公开化、制度化;内容上的合理性。(

企业精神理论认为政策方案规划是一种考验、再考验与不断修正政策方案的调适过程,直到政策方案完全适应政治环境为止。( ×

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 ×

认同是接受政策反应的最高层次,它表现为对政策内容及其意义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并积极地自觉行动。(×) 

任何一项政策不可能一劳永逸。政府要随着国情的变化,不断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新政策或调整已有的政策。 

如何确立公共利益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非制度性的规范和意识形态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这些构成了公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顺序决策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而且应当是通过缓慢的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主张走一步看一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多元化利益格局的出现,中国的各种利益团体也将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并将对公共决策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社会问题的“复杂动态性”强调,人们为适应自身直觉与环境变迁而选择适应性策略策略的过程,是一种不断反馈与无限循环的过程。( ×

司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和政策。( ×

社会公共事务应该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法律性公共事务等。( ×

头脑风暴法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头脑风暴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突显“公共性”,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的公共物品是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之一。(√) 

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在进行决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系统分析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 

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 

我国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集权型的政治文化。(

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 

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 

系统理论认为政策制定是一个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

系统是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心理效应在追踪决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追踪决策的特征之一。(√) 

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被视为对某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学习理论强调政策规划者从政策环境中学习强化政策执行力的知识与技巧,以提高政策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质性的问题是以公共问题为核心,并能快速地解决使之排除在政策议程之外的问题。( ×

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 ×

象征性的问题是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存在争论的问题。( ×

行政机关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

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  

因果理论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两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因果理论将政策看做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做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关心政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由于公共政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所以对公共政策的评价不宜放到较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

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的身份意味着参政的权利。(

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有价值因素、法律因素和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

 

在各个国家中,议会的政策数量最多,政策活动的制度化程度最高,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在公共决策中,决策者必须首先具有职业行为的思维方法,将决策过程作为一种普通的职业来对待。(√) 

在进行公共政策分析时,只要坚持使用系统分析法就可以解决具有深刻社会含义的问题。(×) 

在使用简单矩阵法时,决策者要做的是挑拣出那些无论哪一种选择都需要满足的几个至关重要的性能。没有这些性能,这个决策将会失去意义,它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 

在运用思维方法时,决策者一方面要注重理性选择的关键性作用,同时还要不断地发觉灵感和注重直觉。(√)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知识化与信息化是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前提与基础。(√)

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产权理论和国家理论是两个基本的支柱,并由此说明经济增长和衰退的根源。( ×

在我国,司法权力机关的构成要素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中国的国家权力由人民代表大会之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分享。( 

中国的司法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但不包括行政机构的公安.国家安全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中国的职业团体不属于公共决策的参与团体。(×) 

中国国务院下属的各个部门是辅助国务院行使职权的,不独立行使重要的行政决策权力和领导权力。(×) 

纵向层次维度和横向性质维度是认识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 

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并不影响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 

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地位,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是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

作为一个系统,在各主体不具备独立性.但有较高能力的情况下,公共政策体系有一种天然的整合能力和机制。(×)

政治精英模型认为,政治精英是政治系统的决定因素,他们决定政治系统的性质、政治过程和政治系统的变迁。(

政府公共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从利益选择到利益综合再到利益分配和利益落实这样一个动态过程。(

政策影响是指目标群体和受益者所获得的货物、服务或其他各种资源。( ×

政策产出可以等同于政策效果。( ×

政策理念是指政策主体进行公共政策活动时所秉持的价值观。思想观念是结果的真正决定者,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制定出与之相关的政策。(√) 

政策效果是指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

政策问题具有相互依存性、主观性、人为性和动态性。(

政策环境直接决定一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生态性、适应性和适度化。(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区成员对政治的认知、情感和评价,可具体表现为其对政治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政治参与的技能等。(

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

政策工具是进行政府重塑的核心要点。( √)

“政策”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公共”二字上。( √)

政策问题的论证可以分为一级论证、二级论证、多级论证和小论证。( × )

志愿者组织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争议的自愿性工具。( ×)

自愿性工具也叫指令性工具,它控制或者指导目标群体的行动。(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31813a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8.html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复习题-判断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