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从汉维比喻看民族文化差异 李少平

发布时间:2010-12-27 15:33: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汉维比喻看民族文化差异

李少平

(喀什师范学院 语言系, 新疆喀什844007)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栽体。民族语言中负栽着民族i化。汉堆语比喻辞格中反映出汉堆两个民族文化上存在的差异。

关键诃:比喻;民族文化;差异

中圈分类号:H005 文棘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6—432×(2003)050057—0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一种语言总是与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因该民族的历史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特殊性而与其他民族存在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也必然在该民族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反映出来.因此从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就可以看到该民族的文化形态。汉维两个民族文化的差异从汉维语比喻中可见一斑。

一、比喻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不同

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具有客观性,因此不同民族对客观现实世界的认识基本相同,但由于受本民族的历史渊源、文化心理、生产方式和风土人情等的影响,不同民族对客观现实世界的认识又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正是民族文化的特征。它们具体体现在民族语言之中。语言中的比喻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越接近喻体的自摘属性,这类比喻带有的本民族的文化信息就越少,相反,本体离开喻体的自然属性越远的比喻,其喻体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就越大。比如:

(1)汉语:一山不窖二虎

维语:上』klju一。却乩;卢学Jo(~锅煮不下两只公羊头)

二者喻义相同,比喻能力强和有宏大志向的人。汉语用虎.维语却用公羊头。

古代有五行说.认为西方为白虎星座.主凶。因此汉民旗畏惧老虎,崇敬老虎。在汉民族心目中.老虎是百兽之王,所以人们常用来比喻“王者洲勇猛之士”等意义。

在维吾尔民族的传统饮食中.羊肉是主要的肉类食品,而公羊肉被认为是最好的羊肉.羊头和羊蹄被认为是好东西。另外,公羊生性好斗,有斗士的意义。因此,维吾尔民族用“公羊头”比喻能力强的人。

2)汉语:凤凰落在鸡群里

维语:d·“扣洲b掣,L_卢岛≯(象跑进山羊群里的骆驼)

二者喻义相同,比喻有超凡的才能或与众不同。汉语用凤凰,维语却用山羊。

“凤”是汉民族神话传说中的神鸟。《诗经·商颂》中有“天生玄鸟,降而生商”。这里的。玄鸟”就是指神鸟“凤”。凤被称为“鸟中之王”。凤又称“凤凰”。因此,汉民族常把“凤凰”和“才能超群.与众不同的女性”、“女英雄”等意义联系在一起。

历史上,牧业经济生活在维吾尔民族的经济生活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他们对动物有着独特的认识。牛、羊、马、骆驼是他们非常熟悉的动物。山羊和骆驼相比,在身体上有着巨大的差别。骆驼跟山羊比,骆驼是强大的象征.山羊是弱小的代表。因此.维吾尔民族用山羊和骆驼来比喻差别悬殊的两种东西。

(3)汉语:牛郎和织女

维语:扎一·J u山垆u

二者喻义相同.比喻夫妻和睦.爱情忠贞。

牛郎和织女是汉民族的民间传说故事:天上的七仙女和人间的牛郎相爱。当七仙女的母亲王母娘娘得知此事后,横加干涉。硬拆散了这对夫妻。七仙女被抓回了天宫。从此,这对夫妻只有在每天的七月七日这一天见一次面。后来人们就用他们比喻夫妻和睦.爱情忠贞。

gK”是布谷鸟,很喜欢呜叫。“叫H·J”是维吾尔族民间传说中的一种鸟。无论“du”如何叫唤.它也无法和“帅J”相结合,而“g乒“”却矢志不渝地呼唤。因此,维吾尔族人民用它们比喻爱情忠贞。

(4)汉语:看菜吃饭

维语:。lJ笋。知掣Lbi舡爿

二者喻义相同,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汉语用“菜”作喻。维语用“被子”设喻。

汉民族的先民认为“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汉语自古就把饮食文化同社会文化括动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饮食具有多种社会价值。因此.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与饮食有关的比喻词。

维吾尔民族认为待人的好坏,不是自客人吃得好与坏,而是注重客人在主人家住的时间的长短,住的时问长,表示主人招待得好。维吾尔族用“。1≯。扣ulkbF”来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正是维吾尔族这种民俗文化的体现。

二、设喻的联想不同

比喻需要通过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习性特征,根据事物问的相互联系构成联想意义。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是气象万千、层出不穷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人对现实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定过程和次序的。人们带着特有的生活需要和实践经验,面对着新认识的事物,常常都会产生联想,井在联想的作用下,对新认识的事物作出解释,从而使有相似之处或特定关联的新旧事物发生联想。面对一种事物,人们会产生什么联想,是璺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方面是事物之间联系的程度;一方面是人的定向、若趣和情趣等文化心理状态

(见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232)。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和腾飞方向起着潜在的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某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有没有引人注意的关联.能否引起人们相应的联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民族文化直接或间接决定的。然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因受本民族生活习俗、价值取向和民族心理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个性特征。因此.不同民族用事物设喻,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和能否产生联想也就存在着不同。

(--)相同的喻义.汉维两个民族引起联想的喻体不同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客观世界里.自然生产、生活条件基本相同.但不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实践经验.对生活有着不同体验.对某一事物有着不同程度和角度的认识,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和情感等文化心理状态也存在着不同。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事物时,虽然一种事物与许多种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但他们对什么样的关联会“有感于心”,并用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都是受本民族文化传统引导而决定的。如:

比喻事情很小,不值得一提,汉语用“鸡毛蒜皮”,维语则用“d一乩J一”。

比喻无辜背着不好的名声或罪名,汉语说“背黑锅”,维语则说。dj扣笋“”。

比喻故意找别人的毛病.汉语说“鸡蛋里挑骨头”,维语则说“扣一一一一E曲一”。

比喻同类事物都有相同的本质,汉语说“天下乌鸦一般黑”.维语则说“uuiJP乩。归··产w(天下的锅都是四个耳朵)

比喻成功不易,汉语说“豆腐好吃磨难推”.维语则说“uLg_-L,‘山u u0(吃馕容易,打馕难)

比喻虚假的东西不可能长久,汉语说“粉刷的乌鸦白不了”.维语则说“灿b k南筘rL}uk甲”。

比喻喜欢的孩子,汉语说“心肝”,维语则说“rb”。

()相同的事物、汉维两个民族产生的联想意又不同

由于各民族的语言发展史、语言心理、文化传统、历史背最及民俗民情等不同,同样一种事物或现象,在各民族的人民的心理的评价和观念有时不尽相同。因此.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联想意义也就不尽相同·这个民族可能产生这样的联想意义.那个民族可能会产生那样的联想意义。比如:。飞蛾扑火”在汉语里比喻自取灭亡,而“6uJkld;一”在维吾尔民族心目中却是追求光明的象征;汉语里以“葵花向太阳”喻“忠心耿耿.终身追随一,维吾尔语中的“d·“乩正≯一乒出”则比喻“趋炎附势川谄媚奉承”;喜鹊被汉民族看作吉祥鸟或报喜鸟.与好运气、吉利、喜事联系在一起.但维吾尔族则没有这种象征意义,而把它与。唠叨”相联系·如:宜t-JjY—g山一”}u牛一以力气大耐劳著称.汉民族的传统观念中.把它看作是不辞劳苦、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化身.常用“老黄牛”象征踏实、吃苦耐劳等优良品德。鲁迅先生也有“俯身甘为孺子牛”的名句。但

“牛一在维吾尔民族的概念中却比喻笨钝、愚蠢.如“PEH(象牛一样的人)、“山j扣,一≯d—u(象牛一样翻白眼).显然“牛”在维语中古有贬义。

三、比喻反映出的民族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在文化的发展、完善、传播和积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是语言的内涵·特定的社会经济、生活环境、历史文化等文化内涵可通过语言反映出来。任何民族语言都负荷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罗常培先生在《中国人与中国文》中说:“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晶。这个民族的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或者说·语言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下面我们来看看汉维语比喻中折射出的汉维两个民族在历史文化、物质生产、经济生活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背景不同

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一个民族文化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历史文化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得到延续和保存。语言中有着民族历史文化滑过的痕迹。因此,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可以从该民族的语言中反映出来。例如:汉语中的。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川比翼鸟”等来源于汉民族的寓言故事或神话传说的比喻词,“城下之盟"“风声鹤唳¨鸿门宴”等来源于历史事件的比喻词.以及。铁树开花删水落石出”“半瓶醋”等来源于文学作品的比喻词.反映了一定的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维语中的“,_u-≯扎山产。再≯”(不是

阿帕克霍加的施饭舍:不是白吃白拿的)、“。·咛乩二db-止”(阿不杜哈力克的靴掌:没皮没脸)等来自维吾尔民间故事的比喻词.“ld;乩“扣‘”。dod-p,由ku声·■址出”这样的来源于维吾尔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比喻词及。蕾JlF d扣扣fwr”来源于维吾尔神话故事的比喻反映了维吾尔民族的历史文化。

()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不同

维吾尔民族的先祖在三四千年以前.就开始从事游牧业生产了。他们创造出必游牧为主、狩猎采集为辅的畜牧业文化。即使后来逐渐转变为农业生产.但长期的历史沿革.使马、羊、牛和骆驼等牲畜成了维吾尔民族生产与生活不可分的部分.成为维吾尔民族的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

因为长期在这种畜牧及绿洲农业文化环境中生活.维吾尔民族先民在概括和提炼生话经验、劳动生产、自然规律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时.不可能不受到这种特殊的经济文化的限制和约束.所以他们大量地使用了本民族人民最熟悉、最了解、最感亲切的马、羊、牛、和骆驼等牲畜作喻体来打比方。比如:

J·一jr dJ≯≯pg一∥乩-0

针眼大的窟窿能透过骆驼般大的冷风。

jut',Lp

马鞍子翻在肚子下:气急败坏。

.山*B刈岬

大凉棚上跑马:无稽之谈。

o岬矗乱出j—b

一匹马扬不起尘埃:独木不成林。

.圳L u}—』≯

强要骆驼跳舞:赶鸭子上架。

好马不用鞭打:响鼓不用重锤

几千年来,农业生产一直是汉民族社会经济的支柱。汉民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在农业社会中,庄稼是主要的生活赍料,因此,在汉语谚语中大量引用农作物的形态特征或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事物和现象作比喻。如:什么藤子结什么瓜”l“种瓜得瓜”,“种豆得豆”I“肥水不漉外人田”;。杂草不除”,“禾苗不壮”I。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汉民族的祖先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从事养蚕和抽丝织绸了。历史悠久的丝绸生产,培养了汉民族人民对桑、蚕、丝、绸的深厚感情。因此,汉民族乐于选用。桑“蚕肚丝舢绸”作为喻体.来讴歇真挚、忠贞的爱情。比如:南朝东府《作蚕丝》t。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傲躯尽.缠绵自有时。”垒诗以春蚕自喻.并以“丝”谐。思”,表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再如。病来如山倒,病去如制丝”,这条谚语中的“抽丝”的设喻也说明了汉民族对养蚕的深刻认识。

汉维两个民族生括的自然环境不同.在生活环境中接触到的事物也不同.因此.汉维两个民族在自己的语言中的比喻中对事物的运用也可能存在差异。比如:汉语中的。不吃黄莲.不知药苦.M独角蟹,爬不快.胂各人白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谚语中的嗜体。黄莲删蟹。瓦”“海”。豆腐”都是汉民族熟悉或生活环境中特有的生产物质。维语中的。一爿吡,升‘‘“1山,址”“,0婷“J占。‘廿t岱山一“.谚语中的“一爿”“d“”则是维吾尔民族的生活中或自然环境中特有的东西。

()索教信仰不同

宗教与民族文化有着重要关系.尤其是对民族心态的影响很大,并且直接影响奢车民族语盲的发展.汉维两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覆雌语言中反映出来的汉雏两个民族的宗教文化也不一样。佛教、道教和儒教是对汉民族影响较大的三大宗教。这些宗教形态也存在于汉语之中。汉语在打比方时.常使用与佛教、道教和儒教三大宗教有关的事物作喻体来说明事理。比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删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不心”这些谚话或歇后语都来源于道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叫远来的和尚好意经删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这些俗语或歇后语都来自于佛教。

维吾尔民族信仰的是伊斯兰教.从维吾尔语中可以折射出浓厚的伊斯兰教文化色彩。比如。

rlIl,山一,.4-一,-r圳,.。L蹦一

直译t远处的毛拉才是大毛拉.身边的毛拉是应时的毛拉。

pd月十·p—o

一十和尚一本经

9‘.0bq¨札nj

去真主的营地——归天

综上所述,从汉维语比喻中可以看出汉维两十民族的文化差异。汉维语中产生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比喻是跨文化语言交际中擐容易产生文化冲突的地方。遭些语言现象不能用本民族的文化知识背景去解读,否则,难免弄巧成拙。所以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导致文化冲突的往往不是词的概念意义.也不是用作喻体的事物的自然属性.而是缘于喻体所负载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

参考文献:

[1]用庆生.语言与人类[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2]邢福叉文化语言学[M].武最:湖北教育出版杜.2000

[3]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l995

[4]海有尔·阿布都卡得尔.汉堆谚语对照词典[M].喀什:喀什雏吾尔文出版社.l999

作者简升:李少平(1970).男,喀什师范学院语言系讲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531b0f7cd184254b353540.html

《04 从汉维比喻看民族文化差异 李少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