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表和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2016

发布时间:2016-07-04 11:56: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K.0.1 目编号:2015-37

绿色计表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盖章)

设计负责:

项目设计:

项目校对:

项目审核:

填表时间:

浙江 二〇五月

77



一、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建设地点

建筑类型

住宅 公建

建筑面积 m2

65446

新建 改扩建

地上建筑面积 m2

39648

地下建筑面积 m2

25798

建筑高度 m

42.45

建筑容积率

1.871

建筑层数

地上10层地下2

公建节能分类

甲类建筑

设计使用年限

50

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抗震设防烈度

6

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

空调形式

VRF空调

项目投资()

34428

可达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等级

(参照 GB/T50378)

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

二、关键指标设计汇总

指标

单位

填报数据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用地面积

m2

2.0067

建筑总面积

m2

6.5446

地下建筑面积

m2

2.5798

地下面积比

%

39.42%

透水地面面积比

%

建筑总能耗

tce/a

78



单位面积能耗

kWh/m2a

节能率

%

非传统水量

M3/a

0

用水总量

M3/a

70424.8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

0

建筑材料总重量

t

可再循环材料重量

t

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

%

可再利用材料重量

t

可再利用材料使用率

%

绿地率

%

可再生能源总量

tce/a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

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

M3/a

1825

建筑生活热水量

M3/a

3690.0

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比例

%

0.49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kWh/a

0

建筑用电量

kWh/a

441

可再生能源产生发电比例

%

电能设计总耗kWh

3392

燃气种类

天然气

燃气设计总耗

量(Nm3/a

592.6

燃油种类

燃油设计总耗



量(t

燃煤种类

--

燃煤设计总耗

量(t

--

热力种类

--

热力设计总耗 量(t

--

年能耗设计总量(tce

单位面积能耗设计指标(tce/m2.a))

耗能系统

设计年耗能量

tce

分项能耗占总能耗百分比

暖通空调系统

1696

、插座

1543

生活热水系统

生活给水系统

厨房炊事系统

等运输系统

其他

其它指标说明:



工程概(工程性质投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开发 与建设周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等情况)

工程性质:。

工程投资:万。

用地面积:平方米。

建筑面积:65446平方米。其中地上39648平方米,地下25798平方米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开发与建设周期:2

四、绿色建筑设计内容简介

绿色 建筑 设计 策划

项目定位:

建设目标:

设计方案概述:

技术策略:

前期调研:



其它:

总平 面设

场地规划及选址情况:场地设计维持原有地形地貌,项目选址安全可靠,场地内没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场地资源利用情况:项目容积率1.87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满足公共建筑容积率指标;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为0.39,满足公共建筑开发利用指标。

用地指标:总用地面积为20067平方米,建筑容积率为1.871,建筑总占地面积为7020平方米,建筑密度为35%,绿地率为30.1%

周边公共服务设施:广场场地可以向周边居民开放,游泳场馆、羽毛球场馆、健身房等体育设施的向社会开放。

出入口公共交通:步行500内有建成的公交车站点,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范围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

室外环境(声、热、光、风):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的有关规定;建筑设计区域1.5m处夏季平均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热岛强度<1.5,区域热岛强度在舒适度的合理范围内;建筑及照明设计不产生光污染;冬季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小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在冬季典型小于2,所有建筑前后平均压差均小于5Pa;夏季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

场地雨水规划方案:合计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结合场地绿化景观进行雨水径流的积存、渗透和净化的设计,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占总绿地面积比例达到30%,使得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5%

1. 景观绿化等:绿地率:30.1%;绿化面积: 6040m2;设置位置:地面、地下室顶板、屋顶绿化。场地内80%植物产地与运输范围宜控制在500km以内,且不从原生态地区移植的大树。



透水地面:场地设置透水地面,面积: 3915 ㎡;透水地面占室外场地面积比:30%;

既有建筑利用:地面无既有建筑。

2. 地下空间利用:地下室层数:2 层;面积: 25798 m2

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Rp1为:128.56 %地下室设计了1、机动车停车位,供社会停车以及学校用车。2、自行车停车位。

其它:无

建筑 设计

被动节能设计策略:地下室做了采光窗以及光导纤维采光系统,来改善地下室的采光。

适宜的建筑朝向和体形:项目朝向为南偏东25.86度,未在适宜朝向范围,应采取补偿措施; 甲类公建各单一立面窗墙比均不大于0.7

无障碍设计:设置了无障碍入口;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楼梯;无障碍厕所;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停车位。

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设置了空气能热热水系统;设置位置:屋顶;使用建筑面积:1186㎡;;设备检修要求:厂家负责运营调试检修。

空间合理利用: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交通等辅助空间的面积;充分考虑建筑使用功能、使用人数和使用方式等变化的预期要求,选择适宜的开间和层高。



日照和天然采光:该项目冬至日(即全年最不利日照工况)全天日照时数约9个半小时,太阳阴影范围主要集中在东北侧和西北侧。目标建筑仅在09:30前受到周边建筑遮挡影响,日照条件较好。夏季工况下,太阳阴影范围主要集中在东西两侧。目标建筑在07:30~16:30均受到较长时间太阳照射,得热量较大,日照充足。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要求的面积比例不小于60%

自然通风:公共建筑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h的数量比例不宜小于60%。外窗应设可开启窗扇,其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宜小于所在房间外墙面积的10%

围护结构:

(居住建和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或地方标准填写相 关表格)

室内环境:应对室内自然通风、气流组织进行设计;室内允许噪声级、围护结构的空气声隔声量及楼板撞击声隔声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室内空气质量:室内装修材料及材料中的醛、苯、氨、氡等有害物质限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宜采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材料。

建筑工业化及部品化:宜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

延长建筑寿命:控制材料质量 施工工艺 施工技术 严格按照施工图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施工。

其它:无

结构 设计 与建

筑材

建筑结构体系节材策略:

1)项目基础设计符合岩土勘测报告,设计合理

2)项目主体结构选型及主要结构材料选取基本合理。项目局

部平面不规则部分(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等),已采取了有效措施。

项目局部采用钢梁,能有效降低梁截面,达到建筑节材。施工图阶段应加强钢梁节点处的抗震设计。

4)项目选用的HRB400级钢筋和Q345B钢材,符合节材的要求。

5)项目选用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属于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符合节材要求。

6)项目采用预拌混凝土、采用预拌砂浆,减少材料损耗和浪费,减少环境污染。

7)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建议施工图阶段,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使用可再利用建筑材料、可再循环建筑材料。

预拌混凝土使用:现浇混凝土选用预拌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及高强度钢筋使用:混凝土结构中梁、柱、剪力墙等构件的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混合结构中混凝土部分,400Pa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占受力普通钢筋总量比例不应小于85%

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占同类建筑材料的用量比例不宜低于30%

可再循可再利用材料的使用:可再循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用量比例不低于10%

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无

再生骨料建材使用:

墙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部分垫高材料采用轻质混凝土(煤渣混凝土或陶粒混凝土)。

其它:

暖通 空调 设计

属地化室内设计参数:

房间名称

室内温度()

室内相对湿度(%)

新风量

(m3/h.)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餐厅

20

27

--

65

30

会议、办公、综合训练

20

26

--

65

30

篮球馆、乒乓球室、健身房

18

26

--

65

40

游泳池

29

29

--

65

30

冷热负荷分析计算:根据估算,项目夏季冷负荷约6285 KW,冬季热负荷约3800 KW

空调冷热源:多联机、冷水机组及锅炉

输配系统(供回水系统等:循环水泵

末端系统:风机盘管及新风,全空气系统

通风换气系统:

1)地下汽车库:

本专业在车库内按照防火分区划分防烟分区,各防烟分区面积均小于2000平方米。按防烟分区设排烟系统。平时排风,火灾时排烟。排风量按6/小时换气,排烟量满足《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8.2.5条要求。在每一个防烟分区内设一套独立的排风排烟系统,排烟口位置满足《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8.2.6条要求。无直接进风防火分区设大于50%排烟量的补风系统。送排烟均设机房,排烟经竖井排出主楼屋面。

2)地下室其他通风设计:

自行车库、配电间为3/h、水泵房、冷冻机房、变电所、地下车库的换气次数为6/h,锅炉房为12/h,卫生间为10/h

3)电梯机房通风

电梯机房设排风系统,排风换气次数12次/h,并加设分体空调设备。

自动控制系统:本工程空调通风系统全部采用DDC控制,控制对象包括冷热源系统、空调水系统、空调风系统、通风系统等,控制内容为空调通风系统的各项运行参数、设备运行工况、状态检测,以及时间管理、程序控制等。

冷热源设备根据空调负荷变化进行台数控制。

全空气系统风机采用变新风比焓值控制方式。空调水管路上设置电动流量调节阀。空调箱风机根据回风温度变频运行,变频至频率设定下限时,根据送风温度调节冷热水阀开度。

中央空调系统按照系统功能分区以及管理要求进行冷热量计量。计量采用流量与温差积算方式。

VRF系统配置智能计费系统,对各VRF系统室外机、室内机能耗进行实时计量与累计。

其它:无

给水 排水 设计

水系统规划设计:地下室二层至地上4层采用市政直供,5层及以上由地下室变频加压装置供水。

节水措施:1)该项目市政给水水压按0.30MPa进行设计,本工程生活给水地下室、1~4层卫生间及厨房用水采用市政直供,充分利用市政水压。

2建筑物内不同用水单位、不同用水性质的用户均分别设置水表,水池水箱补水管、景观和绿地用水、卫生间、热水、空调系统以及其他按规范要求需要设置计量的部位均设水表。

3)绿化用水采用微喷滴灌方式浇洒,并设置单独用水计量装置。

4)水池、水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

5)卫生器具、水嘴、淋浴器等应采用符合现行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要求的产品,用水效率等级应达到标准规定的3级。

绿化灌溉:绿化灌溉应采用喷灌、微灌、渗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其它:无

建筑

供配电系统:

1、根据负荷分布情况,综合考虑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对负荷进行合理分配。选取容量与电力负荷相适应的变压器,选择高效低能耗节能型变压器(SCB13(变压器的能效值要求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GB50189-2015 6.2.3中的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变压器的接线方式为Dyn11。变电所内无功补偿电容器选用抗谐波电容器。使其工作在高效区内。

2.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变电所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配电半径,合理选择线路路径,负荷线路尽量短,降低线路损耗。按技术条件及经济电流密度确定导体截面。

3.经计算选择相位,使三相尽量平衡。

4.在变电所低压侧设置集中无功补偿装置,采用分相补偿,使10KV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0

5.无功补偿电容选用抑制谐波功能电容,选用用电设备的谐波电流限值满足规范要求。

照明:

1、光源:以清洁、明快为原则进行设计,考虑节能因素,避免能源浪费。室内外照明选用发光效率高、显色性好、使用寿命长、色温相宜、符合环保要求的光源。 灯具选型时,应在满足眩光要求的条件下,优先选用灯具效率高且控光性能合理的开启式直接照明灯具。室内照明灯具的效率不宜低于80%,开敞式荧光灯效率高于75%,装有遮光格栅荧光灯效率高于65%。荧光灯选用电子式镇流器,功率因数在0.95以上。

2.灯的控制:a. 每个房间开关的数量不少于2个(只设置一只光源除外)。 b.房间或场所装设有多列灯具时,所控灯列与侧窗平行。 c. 楼梯间采用集中控制。d. 走廊、门厅等公共场所采用集中分区、分组控制。 e.车库照明采用集中间隔控制。f.教室、会议厅等场所,按靠近或远离讲台分组控制。

各场所照度标准及LPD的确定及效率要求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

电气设备节能措施:

1、选用高效率电动机,减少电动机的各部分损耗,提高电动机的效率。

选用成熟、高效、可靠的节电型低压电器。

2生活给水泵,空调水泵等采用变频控制。

3 功率在50KW及以上的电动机配电回路设置计量装置。

4采用配备高效电机及先进控制技术的电梯。

电气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设计

能耗监测系统:

采用ACREL-5000能耗监测系统,用电分项计量系统应具备向当地主管部门监管平台传输数据的功能。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由分类、分项能耗计量装置以及数据采集子系统等组成,实现建筑能耗的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电能计量的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由分类、分项能耗计量装置以及数据采集子系统等组成,实现建筑能耗的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电能计量的总用电量及一级分项能耗数据、二级分项能耗数据必须上传。水、暖、气的监测元件具有通讯功能。该系统由管理控制柜、用于区域组网的数据采集器箱及现场各配电回路的电能计量装置三部分组成。变配电所主进线开关选用多功能表,表计应具有监测三相电流、电压、有功功率、功率因数最大需量、总谐波含量和有功电度计量功能。变配电所各低压出线开关采用普通电能表。表计应具备监测有功功率或电流和有功电度计量的功能。电力用电按电梯、水泵、通风机、室外景观电力用电等不同功能的设备类别分别在变电所或就地设置计量装置。

其它:无

可再

可再生能源种类

应用规m2

理论年节煤

能力(tce

生能

太阳能光热

源利

太阳能光伏

用汇

太阳能光诱导

87/3350 m2

--------

土壤源热泵



地表水水源热泵(含淡水、 海水)

空气能热泵热水系统

1186 m2

--------

风力发电

生物质能利用

其它

说明

余热

余热废热利用及其他新能 源种类

应用规m2

理论年节煤 能力(tce

排风能量热回收

13.19

废热

冷凝热回收

利用

热电及其他工艺余热废热

及其

他能

室外免费能源技术

源新

天然采光技术

利用

其它

汇总

说明

五、设计创新点、推广价值和综合效益分析

项目创新点:无



项目推广价值:无

综合效益分析:无

六、补充设计说明情况



L.0.1 省绿筑自评表

类别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

分数

是否

参评

自评

得分

备注

编号

款项内容

款项分数

条文总分

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19

15

容积率=1.871

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9

4

绿地率30.1%,绿地向社会公众开1

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6

6

Rp1=1.28

Rp2=0.64

4.2.4

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

或非玻璃幕墙建筑

2

4

2

非玻璃幕墙建筑

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的规定。

或不设室外夜景照明

2

2

4.2.5

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

4

4

4.2.6

在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小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在冬季典型小于2

2

6

2

除迎风第一排建筑条件下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或只有一排建筑

1

1

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

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

2

2

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

1

1

4.2.7

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等遮阴措施的面积比例

2

4

1

达到 10%

超过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

2

0

4.2.8

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

3

9

3

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

3

3

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3

0

4.2.9

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3

0

4.2.10

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

3

6

3

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

3

3

4.2.11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6

6

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

4.2.12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

3

3

4.2.13

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0%

3

9

0

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3

0

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

3

0

4.2.14

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6

3

4.2.15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 绿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3

6

3

合理配置绿化

3

3

总分

100

70

节能与能源利用

5.2.1

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

6

4

5.2.2

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

6

4

施工图阶段,明确外窗可开启大于30%

5.2.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10

0

5.2.4

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

6

6

空调主机性能系数需满足国家标准规范要求,此条较宜实现。

5.2.5

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的规定,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比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 规定值低20%

6

0

5.2.6

合理选择和优化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

10

3

5.2.7

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

6

0

5.2.8

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供暖、空调区域,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

3

9

3

合理选配空调冷、热源机组台数与容量,制定实施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制冷()量的控制策略,且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

3

3

水系统、风系统采用变频技术,且采取相应的水力平衡措施。或不需要设水系统或风系统的空调系统(如采用变制冷剂流量的多联机或分体空调)

3

3

5.2.9

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

5

5

5.2.10

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规定的目标值。

8

8

全部场所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设计,优化后得8分。

5.2.11

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取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

3

3

5.2.12

三相配电变压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20052的节能评 价值要求

3

5

3

水泵、风机等设备,及其他电气装置满足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

2

2

5.2.13

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并运行可靠。

3

3

已设置全热交换器。

5.2.14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

杭州地区峰谷电价低于2.5倍,此条不参评。

5.2.15

合理利用余热废热提供建筑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水需求。

5.2.16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10

4

热水太阳能提供,保证率40%

总分

93

54

6.2.1

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满足现行国家设计阶段不参评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中的节水用水定额的要求。

-

-

设计阶段

不参评

6.2.2

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

1

7

1

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1

1

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

5

5

6.2.3

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

8

8

分区及减压阀减压。

6.2.4

按使用用途,对厨房、卫生间、空调系统、游泳池、绿化、景观等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

2

6

2

按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

4

4

6.2.5

采用带恒温控制和温度显示功能的冷热水混合淋浴器

2

4

体育馆采用带恒温控制和温度显示功能的冷热水混合淋浴器,设置用者付费设施

设置用者付费的设施

2

6.2.6

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

10

5

用水效率等级达3

6.2.7

采用节水灌溉系统

7

10

7

在采用节水灌溉系统的基础上,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

10

0

或种植无需永久灌溉植物

10

0

6.2.8

空调设备或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

10

10

6.2.9

除卫生器具、绿化灌溉和冷却塔外的其他用水采用了节水技术或措施。

5

3

6.2.10

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

15

0

6.2.11

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

8

8

无冷却水直接得分

6.2.12

对进入景观水体的雨水采取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

4

7

0

无水景直接得分

利用水生动、植物进行水体净化

3

0

或未设置景观水体

7

7

总分

90

65

7.2.1

择优选用建筑形体。

9

3

7.2.2

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

5

5

7.2.3

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

10

10

7.2.4

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

内部功能单一且确定,不参评。

7.2.5

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结构构件。

5

0

7.2.6

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

少年宫建筑不参评

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卫浴间

7.2.7

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

设计阶段

不参评

7.2.8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10

10

7.2.9

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5

5

7.2.10

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

10

10

7.2.11

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

5

5

7.2.12

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

10

0

7.2.13

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

材料。

设计阶段

不参评

7.2.14

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饰装修建筑材料。

设计阶段

不参评

总分

69

48

8.2.1

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

或达到高要求标准限值。

6

3

噪声级达到低线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

8.2.2

构件及相邻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

5

9

3

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

4

3

8.2.3

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干扰

2

4

2

采用同层排水或其他降低排水噪声的有效措施,使用率不小于50%

2

4

8.2.4

公共建筑中的多功能厅、接待大厅和其他有声学要求的重要房间应进行专项声学设计,满足相应功能要求。

3

3

8.2.5

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

3

3

8.2.6

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 的要求。

8

5

需模拟后确定具体分数

8.2.7

主要功能房间有合理的控制眩光措施

6

14

6

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达到60%

或无内区或住宅建筑

4

4

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0.5%的面积与首层地下室面积的比例RA、无地下室

4

1

设置采光天窗及光导等措施增加地下室空间平均采光系数,比例不小于5%

8.2.8

采取可调节遮阳措施,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

12

6

8.2.9

供暖空调系统末端现场可独立调节方便。

8

4

空调末端可独立启停的主要功能房间数量比例达到70%

8.2.10

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13

6

根据模拟结果确定

8.2.11

重要功能区域供暖、通风与空调工况下的气流组织满足热环境设计参数要求

4

7

4

避免卫生间、餐厅、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或室外活动场所

3

3

8.2.12

对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与通风系统联动

5

8

0

实现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并与通风系统联动

3

0

8.2.13

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

5

5

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

总分

100

65

11.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高20%,或者供暖空调全年计算负荷降低幅度达到15%

2

10

0

11.2.2

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节能评价值的要求。

1

1

11.2.3

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系统全年能源综合利用率不低于70%

1

0

11.2.4

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均为国家现 行有关卫生器具用水等级标准规定的1级。

1

0

11.2.5

采用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

1

0

11.2.6

对主要功能房间采取有效的空气处理措施。

1

1

11.2.7

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浓度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规定值的70%

1

1

11.2.8

建筑方案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结合场地特征和建筑功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建筑性能。

2

0

11.2.9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或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1

0

11.2.10

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1

0

11.2.11

进行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

1

0

11.2.12

采取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保 障安全健康的其他创新,并有明显效益。

1

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0bdb6aec850ad02df804105.html

《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表和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201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