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中国近六成城商行声誉风险管控能力不达标-以此稿为准

发布时间:2022-12-14 20:08: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近六成城商行声誉风险管控能力不达标418日,微誉咨询发布《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这也是20098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以来,国内首次针对金融行业声誉风险管理能力的综合评估。根据微誉咨询对国内26家样本城商行的分析,声誉风险管理平均得分仅为68分,近六成不达标。其中已上市的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以及上海银行、汉口银行分列前五名,但距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标杆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能力仍有一定差距。微誉咨询合伙人徐达内说,城商行近年因为迅猛扩张,在中国整个银行业中所担任的角色越来越受瞩目。据统计,2011年,全国共有城商行147家,营业网点近万个;资产总规模达91822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居银行业之首。虽然国内大部份城商行已经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建立了规范性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并提出处置重大声誉事件的原则和方法,但如何实施落地却一直缺乏清晰的框架和举措。结合此次抽样调研及与国外银行横向比较研究,国内城商行在声誉风险管理方面被扣分较多的主要在五个方面。第一、声誉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虽然早在2006年,银监会将声誉风险监管要求和评估方法写入《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指引(试行),声誉风险成为银监会日常监管的要素之一,但银行管理层日常关注风险仍然集中在传统的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员工道德风险等,没有意识到声誉风险和其它风险的相互转化,以及声誉风险对监管态度、品牌价值、银行业务、员工忠诚度等方面的巨大负面作用。例如2010年岁末齐鲁银行发生伪造金融票证案后,因为声誉风险管理失控,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数轮集中负面报道,不但业务陷于停滞,包括董事长、行长、监事长在内的三位高管也被免去职务。第二、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尚未规范。例如大部份城商行声誉风险管理职责和流程未能完成1
理顺,声誉风险统筹是由办公室负责还是风险管理部负责?出了什么样问题汇报到哪一级?部门处理的时间期限是多少?部门处理的过程如何汇报、记录?部门之间如何协调等都没有进一步明确。同时,应急预案的原则性强而灵活性不足,特别是没有组织过针对特定情景的演练,缺少后续措施跟进,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此次调研的26家城商行中,仅有7家进行过声誉风险的演练及压力测试,仅有1家邀请监管部门进行现场指导。第三、声誉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网络难以覆盖事前,也从不主动与主流媒体沟通,造成许多负面新闻无法在刊登之前获悉、防患于未然,只能被动地等到风险爆发,通过网络监控后再加以处理,导致突发事件升级、影响扩散、解决成本加大。在客户投诉管理方面较为随意,首问责任制基本流于形式,也未成立客户服务部门,由专人统筹、规范处理客户投诉,并从声誉风险角度提出优化建议。例如某城商行,各类客户投诉零散在各分支行及业务部门,即使在总行层面也分别由办公室、合规部、运营部、呼叫中心等多头管理,造成客户频频通过媒体曝光维权,引起不必要的声誉风险。第四、声誉风险管理部门职能不完善,人才匮乏。在此次调研的26家城商行中,声誉风险相关部门大多各自为政,除行长室召集外,很难就某一主题统揽全行开展工作。危机管理应对小组名大于实,具有危机处理能力的专业人员和专家极少,决策水平和预见能力存在不足,声誉风险爆发时也难以有效发挥协调指挥工作。目前,部份城商行已通过聘请第三方专业咨询公司以项目方式“引智”,以及招聘主流媒体的财经记者解决专业人才的问题。第五、声誉风险管理培训及后评估缺位。即使在为数不多的培训中,也过多强调概念及媒体现状分析,缺乏同业研究、案例解析、采访技巧、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至于声誉风险管理再评估,对银行声誉风险的改进情况作出判断,采取进一步优化措施,促进业务、流程改进等,基于属于空白的。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09b775502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c.html

《新闻稿:中国近六成城商行声誉风险管控能力不达标-以此稿为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