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3000字3篇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百年孤独读后感 3000 3
导语:一部名著,一个人生的简史,一部名著,总是会给我们带 来一些心灵上不一样的冲击, 《百年孤独》当读它时,会让人觉得孤 独不是可悲的可耻的,而是上帝的恩泽,让我们如此安静。更多高中 作文尽在巨人作文网。
我喜欢《百年孤独》这本书,因为读它让我觉得孤独不是可悲的 可耻的,而是上帝的恩泽,让我们如此安静。
男人过了 30 很多事就不得不想了。 人生总是这样充满了苦累, 是也充满了希望和成就。 我们都是这天地间飞舞的尘埃。 还是要尽量 开心的过日子!我说的太多了,显然是事业,家庭,身体的病痛共同 造就了姑父的忧郁,不是《百年孤独》可是我的孤独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用了两天半的时间把那本书看完了, 那两天晚上和书里的结局一样 忽然下起很大的雨。外面一直有只猫在叫, 声嘶力竭的,声音很恐怖, 很狰狞.但我没害怕或是讨厌,只是觉得它很可怜。有时候我们是如 此的想去照顾一个人或者一种生物, 是谁是我应该去关心的呢?北 方的天气就是这样, 即使是夏天下起雨来还是会很冰凉。 忽然觉得自 己成了故事中的人,被这孤独吞没了.第二天我就开始生病,去医院 打了几天的点滴。虽然雨早停了,天早 晴了,可是隔了很久我才察 觉到.我想孤独就是顺着点滴瓶里的液体流进我的身体里, 出不来 ?? 篇二:《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百年孤独》读后感
“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 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加西亚•马尔克斯 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开篇这样写道。虚构市镇马孔
多的兴衰在一系列的遗
忘和孤独中犹如一滴墨水坠落在宣纸上, 无法 停止地渲染开来。
恰如《百年孤独》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开篇这段话,马尔 克斯将时间和空间拉长延展, 给读者以脱离现实时间的魔幻般的感受。 也许是第一遍阅读的缘故,这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巨作让我有些懵懂。
1965 年马尔克斯开始创作《百年孤独》, 1967 629日小说 发表。 1982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马尔克斯。马尔克斯曾言:“活着
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 《百年孤 独》里描述的一个几乎神话般的小镇马孔多, 这是马尔克斯童年眼中 整个拉
美国家真实历史的缩影,是近代拉美社会百年变迁的缩影,是拉 美人民的精神意识。 小说中的布恩迪亚家族延续了 100 多年,他们尽 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 个子各有差异, 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 陷入了孤独中, 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这一家族特有的、 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眼神, 他们在自己的孤独中终其一生。 虽然布恩迪 亚家族历经 六世,也有过繁华与鼎盛,但自始自终没有人能逃离孤 独。每一个灵魂都在孤独中游荡,家庭成员中没有情感,没有交流, 没有沟通与理解。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没有人关心他人, 没有人关心身外的世界。 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着, 却不知道为何 忙碌。他们在忙碌中体味孤独,甚至享受孤独,最后在孤独中离开这 个世界。虽然他们孤独的表象一样,但孤独的缘由却不尽相同。
乌尔苏拉的孤独是理性的, 这个经历一个多世纪的老人历经沧桑, 却一门心思为家族的兴旺而努力。 她孤独地奋斗着,争取着,看管着, 但直到老死,仍是一个人在努力。没有人感谢她,没有人支持她,没 有人继承她,没有人关注她,她的努力空前绝后,她的孤独也成为布
恩迪亚家族中唯一理性
的孤独。
乌苏拉的丈夫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和二儿子奥雷里亚诺的 孤独是人性的孤独。 何塞整天忙着搞科学试验, 发誓要让愚昧、闭塞、 落后的马孔多小镇富裕起来。他倾其财力、智力,但从未得到过任何 人的理解和支持, 也从未想过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他孤独一 生,最后因发疯被绑到栗子树上孤独地死去。 奥雷里亚诺一生发动了 32 次战争,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发动战 争,也不明白不关心自己声名显赫, 他最终把自己困在制作小金鱼的 工作间结束了一生。
乌尔苏拉的大儿子何塞 . 阿卡迪奥的孤独是兽性的孤独。 他的生活 里除了情欲和霸道的占有,什么也没有了,他身上没有人性的痕迹。
乌苏拉的女儿阿玛兰塔的孤独是爱情的孤独。她心里有如岩浆般 炽热的爱情,也多次与爱情相遇,但每次都坚决地拒绝,用冰封住火 热的心,让自己陷入深深的孤独中。在诅咒与怨恨中,在渴望与拒绝 中结束了可悲的一生。 布恩迪亚后代们重复着前人的故事, 亦重复着 先人的孤独。
还有连乌尔苏拉也分不清的何塞•布恩迪亚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 二这对孪生兄弟。继承了父辈的名字却表现出了完全相反的性格 ------ 何塞•布恩迪亚第二像奥雷里亚诺上校那样深沉而奥雷里亚诺第二则 像何塞•布恩迪亚那样不羁一一以至于乌苏娜常常怀疑他们是否是在 幼年时交换了名字。难道名字一定要和性格一样吗?这是一个深深的 讽刺。而最后两兄弟死去时又搞错了墓穴仿佛这样才是正确的归属。
这个家族的循环的孤独命运再一次显露无疑。 然而依然有人逃脱了这 个命运,那就是俏姑娘蕾梅戴丝。她精美绝伦的长相并没有让她在情
欲横飞的小
镇沦为男人的玩物,相反却成为爱慕她的男人无法逾越的 障碍,因为他们都面临着最大的恐惧一死亡;她接受了所有的命运, 命运也没有愚弄她,或者是没法愚弄。最后作者给她安排了一个近乎 神话的结局一一她牵着白色的床单飘向天空。 白色的床单也许象征着 高尚的灵魂。她摆脱了这个家族的孤独而莫名其妙的“升天”。
虽然是初读这本书,虽然书中情节琐碎,故事亦魔亦幻,亦真亦 虚,虽然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小说的脉搏,不能很好地领悟它的宗旨,
但还是感受到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之魂,这也应该是书中马孔 多小镇的孤独,是哥伦比亚的孤独,是拉丁美洲的孤独。
也许孤独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与生俱来的,是永远无法走出的。小 说的结局布恩地亚家族连同小镇马孔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马尔克斯 在《百年孤独》的结尾写道:“就在奥雷良诺•布恩地亚译完羊皮纸 手稿的最后瞬间,马孔多这个镜子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一扫而
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 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 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
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对于落后和愚昧的 态度是彻底否定的, 于是安排了一场飓风队旧事物来了一次彻底的清 理。
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以荒诞的形式反映现实,不管马孔多发生的 一切有多离奇古怪和扑朔迷离, 都是取材于马尔克斯对拉美现实的观 察和感悟。 梦想与光荣的向往,对独立与自由的憧憬,在马尔克 斯的《百年孤独》中,现实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虚幻,找到
了最终完美无缺的结合点。篇
三:读书笔记 30 1500

1 、《海底两万里》读后
...............................
............. 1 2 、《活着》读后
............................... 2


3 、《简爱》读后
................................
4
................. 3

《质数的孤独》读后
......

..... 4
5 《平凡的世界》读后

......

..... 5 6 《云漂》读后

......

................. 6 8 《红楼梦》读后

......
8


9 、《骆驼祥子》读后
................................
................ 9 10 、《在路上》读后
................................ ................ 10 1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
................................ .................. 11 12 、《名人传》读后
................................ ................ 12 13 、《邓小平文选》读后
........ 13 14 、《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读后 ................................ ...14






15 、《围城》读后
................................
..................... 15 16 《等待戈多》读后

.......

... 16
17 《人间词话》读后

.......

... 17
18 《百年孤独》读后

.......

... 18
19 《小王子》读后
.......

19


20 、《伊豆的舞女》读后
................................
........ 20 21 、《母亲》读后
................................
.................... 21 22 、《茶花女》读后
................................
................ 22 23 、《堂吉诃德》读后
................................
............ 23 24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
................................ 24


25 、《夏至未至》读后
................................
............ 25 26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
................................
..26 27 、《老人与海》读后
................................
............ 27 28 、《傲慢与偏见》读后
........ 28 29 、《安妮日记》读后
................................
............ 29 30 、《雾都孤儿》读后
................................ 30


1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打开《海底两万里》 ,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和书中的主人公探险家尼 摩船长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
作者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 , 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 ,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 , 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 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 , 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 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 , 在这样的背景下 ,凡尔纳在《海底两 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 , 并在小说发表 25 年后, 人们 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 ,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 , 这是怎样的预见力 , 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 . 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 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 . 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 并以其逼 1
,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 . 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 , 物栩栩如生 , 结局出人意料 . 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 , 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 , 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 ;提出要爱护 海豹,鲸等海洋生物 ,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 .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 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 , 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 层次的思考 , 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 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余华的小说 《活着》, 它讲述了一个叫徐福贵 老人的一生 ,他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 . 作者平实的叙述 ,诉说着主人公的一生的苦乐哀愁 .看完后掩卷沉思 ,内心沉重, 觉有说不出的悲——悲凉 ,悲哀, 悲伤??似乎人生所能经历的不幸都 降临到了主人公身上 .想着主

人公的经历 ,禁不住疑问 :活着的意义究 竟是什么?
百年孤独读后感 有这样一句话: “要不读书,要不旅行,身体和 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我想我的暑假就是这样充满意义。一放假我 就开始了自己的旅行, 用了二十几天去了国内外三个地方, 美丽风景, 动人旋律,畅所欲言,说不出每次旅行的意义,却让我看到了不一样 的世界。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让我有些懵懂,也许是 第一遍阅读的缘故。 它到底想表现什么?作者因本书获得了诺贝尔 文学奖,那这本书的内涵应该很深刻, 它到底是什么?一个家族兴衰 的过程及结束的原因?还是告诉读者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无法逃避? 抑或是拉丁美洲一个世纪的真实再现?布恩地亚家族延续了
100
年,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独中,并在其中终其一生。虽 然布恩地亚家族历经六世, 也有过繁华与鼎盛, 但自始自终没有人能 逃离孤独。每一个灵魂都在孤独中游荡,家庭成员中没有情感,没有 交流,没有沟通与理解。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没有人关心 他人,没有人关心身外的世界。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着,却不知 道为何忙碌。他们在忙碌中体味孤独,甚至享受孤独,最后在孤独中 离开这个世界。 虽然是初读这本书,虽然书中情节琐碎,故事亦魔 亦幻,亦真亦虚, 虽然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小说的脉搏,不能很好地领 悟它的宗旨, 但还是感受到了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之魂, 这也应该是 书中马贡多小镇的孤独,是哥伦比亚的孤独,是拉丁美洲的孤独。读 着它,总是不由自主想起《红楼梦》,想起它的繁华、热闹,但这繁 华、热闹的背后是否也有孤独在叹息?林黛玉清高寡合的孤寂, 贾宝 玉享尽荣华的孤寂,薛宝钗圆滑于世故的孤寂,贾元春表面荣华、内


心卑贱的孤寂,王熙凤两面三刀的孤寂,贾氏家族表面兴盛、实则腐 朽的无奈,不都是真实地存在着吗?不同的着作,不同的故事,不同 的国情,却有着同样的灵魂——孤独。 也许孤独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与 生俱来的,是永远无法走出的。 似乎有些明白了,也许这本书能成 为世界名着的原因就是它把握住了人性中固有的、 却又常为我们所忽 视的一种内在情感。人属于社会,有群体性;人又是独立的个体,孤 独是存在于灵魂深处的,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它可以让我们冷静, 善思,让我们浮躁的心有一份清凉。 ( 其是现代人,在这个喧嚣的 世界里更应该学会享受孤独, 利用孤独。 只是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是 可怕的, 因为它放大了孤独在人性中的分量。 它的孤独折射出民族的 孤独,地区的孤独。它的孤独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人为痕迹的,那 是特定时期拉丁美洲的孤独,是有害的,是令我们忧虑的。是人们, 尤其是给它造成孤独的国家、政治家们应该关注的。
《百年孤独》读后感
每样事物都有两面性, 有阳光的一面,同样也有阴暗脆弱的一面, 一个人如果没有孤独、寂寞这些东西,那么就相当于植物没有土壤, 缺少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初次看这本书,立刻就被书里面各种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名 弄得思绪混乱,唯一清晰的是整个布恩蒂亚家族的性格, 就如这本书 的题目一样,“孤独”好像成为了整本书与所有人物的一种基调。整 个布恩蒂亚家族,都是不会表达情感的人,他们有的沉默寡言,可以 整日不与人说话,有的只执着于一个目标疯狂地表达, 并不考虑到彼 此的感受。他们渐渐地使得整个家族与世隔绝,疯狂致死。家族的第
一人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


一人被蚂蚁吃掉。虽然他们孤僻,但 他们却有着坚毅的眼光,不经意言败的态度,可以用他们独特的魅力 来吸引体态美丽、性格丰满的女性。
为了对抗这种孤独的画面,家族的第一个女性一一乌苏娜作了许 多努力,但孩子们却不可避免地走向孤独的深渊, 最后她仍无法战胜 这种孤独,遗憾终死。可以说,这一种孤独应该是一种共性,可以从 表面折射出这个社会的深层次;这一种孤独深入了这片土地以及土地 上的人们。
本书可以说是一部拉美历史的兴衰史,拉美土地上发生的种种事 情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城市文化的推进,殖民者的入侵,原住民的 反抗斗争以至于最后安于命运的安排,从头到尾,从每一个细节,既 有着孤独的基调,又不失言语间的写实性,让人好像置身于作者所创 造的情境里面,读来津津有味。在书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对抗 孤独的方法,或是参加革命,或是远航,或是暴饮暴食挥霍无度,或 是终其一生沉溺于情欲,有些甚至听起来就很疯狂。这些看似枯燥的 条列式的方法,作者却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故事里,极端却 真实地表现了人性,表现了整个家族的特性。
家族中的许多女性,最后也跟随着成为了疯狂的人。除了之前提 到的第一个女性乌苏娜以及最后出现的阿玛兰塔乌苏娜,
她们一直保
持着乐观坚强的信念,而不是被卷入混乱的生活中。前前后后出现了 不少牵扯到这个家族的女性,她们的改变究其根本还是两种不断循环 的男性性格:奥雷连诺和霍阿华蒂奥。他们的循环推动着整个故事, 并且使得整个家族的命运充满了魔化色彩。从创立小镇,
经历许多循环与波折后,又从同一个地方终结。就像绕了一个圈, 最后还是归到原点。整个家族的这种循环,同样也是整本书里最吸引 人的地方。


说到孤独,其实不仅仅是这本书,孤独在生活中应该是无所不在 的,不管外表多么开朗的人都会有孤独的时候,只是每个人处理孤独 的方式不同。孤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有的人想抵抗,但却不能让它 完全消失。生活在现代都市里,在每天的灯红酒绿、喧嚣繁华之后, 人们总会在某一时刻感受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孤独。 无论怎样借由其它 的活动来抗拒逃避,无论是《百年孤独》里面那些极端或疯狂的方式, 或是转换成现实生活中,游戏也好,电视也好,钱也好,楼盘也好: 各种各样的方式,虽然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渐渐也从这每天重 复的形式中找不到那种感觉,或者说是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有时即使不是一个人,我们也会感到很孤独,看着别人能拿到好 成绩在自己面前笑得开怀时,当别人诉说着和父母在假期的种种趣事 时,即使近在耳边,在眼前,却好像离自己很远,不能像他们一样, 所以很孤独。而既然这种孤独不能避免,为何不尝试着去享受它呢? 《百年孤独》里家族的人们不停地想抵抗孤独,最后仍体力不支,被 孤独埋葬。这样的结局谁也不想要。流淌了百年的历史,最后仍被孤 独侵蚀。孤独无法遗忘,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不会因有人陪伴而 隐去。若是换一种方式,尝试着独自完成一些事,以一种骄傲的姿态 俯视它,反正到最后总要有一个人的时候, 不如独自适应社会中的一 切,独自承担责任,找到那种适应孤独的感觉,不就不用害怕了吗? 孤独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它有时更是一种动力,让我们用于体验 人生,勇于面对一个人时挫败的感觉。如果说有一样东西,能让我们 认清自己,孤独时就像是我们与自己的对话,能够听清自己的心,能 够在繁华之中有那么一刻的清静,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自己心跳的声音,
这样我们便能更好


地了解自己的心境。 孤独使得一个人完善,更加有 深度与厚度。享受孤独,享受与自己对话的每一秒钟,为自己留一方 空间。
孤独不可避免,不如把它看成一个朋友,一个能够让我们时刻认 清自己的朋友,足够用一生去珍惜,珍惜能与它共处的每一寸时光。
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04e5ff40b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5.html

《百年孤独读后感3000字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