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

发布时间:2014-01-03 12:40: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是创业的原动力和本质,创新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创业的成效上,创业同时又推动并深化着创新。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而生命科学又是一门发展较快、实践较强的科学,其实践教学的地位尤其重要,创新创业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本文结合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在生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讨如何利用本学科资源(如科研、学术成果、科研仪器设备等),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而创建生物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生物科学;高校大学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生物学的世纪[1]。生命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息、文明以及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和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医药、人口、能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的解决。21世纪是创业型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我国要在2020年进入到创新型国家行列,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科技大国,就需要一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大学生是最具活力和潜质的促进社会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主力军,他们肩负着提 高全民创新意识、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任。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培养与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够使之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积极应对未来世界的严峻调整、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因此,如何在教育资源及教学经费短缺的状况下,培养适应生命科学与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摆在我们面前[2]

以下是青海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可凭借优势报考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相近专业的研究生和出国留学。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动植物标本制作、生态学、基因工程、进化论、生物统计、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等。

根据青海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2010修订版培养方案以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就青海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做一些探讨。

一、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将全新的教育理念贯穿于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制订一套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生物科学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方案,重点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所以要打造4个学科平台,设置“3+1”模块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即设置“公共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将专业课分成“动物细工程、生物制品分离制备工艺、发酵工艺与产品开发”三类不同领域研究方向,并设置“研究创新型、交叉复合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今后的发展[3]。可多方向地选择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制品、发酵工艺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分别进入各个科学研究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训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利用前沿的知识开拓思路,增强创新意识,为就业奠定基础。通过设置特色板块,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改善专业结构和提高专业水平,进而促进学科的发展,学科的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4]

二、全面优化组合课程结构,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根据“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要求,目前课程体系存在课时分配不当、个别课程课时偏少以及选修课内容不够等问题。根据新的培养目标要求,要对现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及选修课的内容和课时进行调整,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减少内容重叠。通过减少课程学时,给学生减负,增加学生自主创新的实践活动。适当增加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制品工艺、发酵工艺等方向的选修课程,培养创新型生物科学人才,建立面向生物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创新研究型实践训练。第一、二两个学期为通识教育课程及部分学科基课学习[5]。第三、四两个学期为学科基础课学习时间,第五、六两个学期为专业课程学习时间,第七学期为生产、科研实习和模块选修课,第八学期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答辩。

通识教育是通过教给学生大量的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求使学生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形成新的思想与知识,为今后的创新性工作做准备。总体上,低年级学生以通识教育为主,只安排少量专业基础课;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以专业学习为主,拓宽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实践环节,突出综合创新性实践内容,努力培养高质量的生物科学创新人才。

三、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要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力求用实验来演示和验证理论,对教师和教材依赖性强,按部就班地做,并且通常用理论去修改自己的实验结果。这种做法极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学生思维定式,操作机械,更谈不上对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实验模式已难以适应教育体系创新和发展的需要[6]。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在保证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删去一些陈旧且缺少启示性的实验,搭建以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体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基本技能训练一实践能力训练一综合能力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用性强的综合性、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增设开放性实验。实验中融人教师科研课题和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不断改革与创新实验项目。既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实验技能,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学生直接加入老师的科研课题和研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科研优势,多种途径为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平台,使更多的学生参与科研与实践创新活动。 学生也可以自主申报课题,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科研训练的过程,撰写科研论文或结题报告,参加学院每年举行的学术论坛和优秀论文评选。通过课题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四、开展素质拓展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生物科学人才

素质教育是近几十年来世界教育变革中的重要教育思潮与教育实践,为帮助青年一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提倡和开展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我国的素质教育也是在这样一个国际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经过十几年的推动和发展。素质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真正解决好教育与时代发展要求同步、与社会需求相符的难题。因此,从素质教育本身的发展来说,拓展大学素质教育必须继续加强和改进[7]

依据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大三下学期增加素质拓展教育。拓宽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在加强计划内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实习、实验、毕业设计等)的基础上,以学生活动为依托,强化素质拓展教育,完善大学生综合索质,拓宽大学生就业的空间[8]。同时,加强创业教育,指导毕业生认识创业所必备的素质和条件,如创业知识的储备、资金的准备、技术和兴趣、个人能力等等。聘请富有经验的创业成功者到校为毕业生做创业报告,让学生从成功者的经历中积累经验,了解创业的基本程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进行创业尝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同时专设大学生创业类选修课程,让学生通过课程系统地学习创业知识[9]。总之,从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等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完善综合素质,健全人格,并在实践活动中张扬个性,发展自身,提升能力,全面成长成才。

针对我校生物科学专业的特点和社会对生物类人才的需求状况,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问和空间;推进课程和教材建设,使教学内容始终跟上国际生物学发展的步伐,建设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和相关教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现有基础型实验课程的整合,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程序,增强创新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自由选择的课程模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0]。同时开展素质拓展教育,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大学生就业的空间。为学校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服务于社会,将教学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则[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高述民,李凤兰,张志翔.生物学发展及其时人才素质的要求[J].生物学通报,200439(9)32—35

[3] . 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发展创业教育相关性研究 [ D] .西南财经大学, 2 0 1 1

[4]牛长松.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探析[ J ] .比较教育研究,2 0 0 70 47 9 —8 3

[5] 余瑞玲.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 [ D] .厦 门大学 2 006

[6]屠萍官,吴庆余.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2)4—7.

[7]罗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67--69

[8] 董元梅.大学生创业政策研 [ D ] .安徽 大学 2 0 1 0

[9]董亮等,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7(9)44

[10]雷云玲,李再新,刘芳.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0823(4)115-1 1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fd025e1195f312b3069a501.html

《浅谈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