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师版

发布时间:2016-12-19 19:34: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课型:自主学习课 执笔:

审核:高一备课组 时间:201712

【学习目标——自读要求 

1、初步了解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

2、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学习重点】

典型环境和主要人物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重点难点提示

1、林黛玉依次到了哪些地方,见哪些人?

2、实写哪些人物,虚写哪些人物?详写哪些人物,略写哪些人物?主要人物都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情节的高潮在哪里?有何意味?

4、通过林黛玉的眼睛,看到的贾府是怎样的?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诵读文章,理解文章。

自学过程

一、知识拓展 

1、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

出身于一个有百年历史的贵族世家: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妈;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叔父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皇家的供货商);两个姑姑都被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住在他家。

成长于一个藏书丰富的书香门第,从小博览群书,有丰厚的文学文化底蕴,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诗词曲赋无所不精,不但是杰出的小说家,还是有名的诗人和画家。 生活于所谓的“康乾盛世”,但经历了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巨大变故。 

人生经历:

十三岁前: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

其后:父亲获罪革职,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

晚年:在北京西郊,生活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 

死亡:四十多岁,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痛苦地离开了人间。身后留下凄苦的妻子和几束残稿,连埋葬的费用都是他几个好友资助的。 

写作经历:写于凄凉困苦的晚年。

“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2、《红楼梦》简介:原名《石头记》,现多为 120回,其后40回为高鹗续。

通过贾、史、王、薛几大家族在政治经济上的内外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和矛盾,各种男女恋爱的纠葛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场封建家庭衰败历史的图卷。

3、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5回简介:

第一回:两个楔子:女娲补天:顽石暗示宝玉的叛逆性格; 

(神话故事)木石前盟:暗示宝黛爱情前世有缘。 

第二回:交代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贾  
宁国公:贾 演──贾代化─┤          ┌贾 珍──贾 (秦可卿) 
                                          └─贾 敬─┤ 
                                                        └贾惜春 
                                                             ┌贾    琏┐ 
                                          ┌─      ─┤            ├─巧  
                                          (邢夫人)│王熙凤┘ 
                                                          └贾迎春 
荣国公:贾 源──贾代善─┤                ┌贾  ┐贾  
                              史太君         政─┤李   
                                (贾母) (王夫人)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         ─┐ 
                                                              ├─林黛玉 
                                             (林如海)┘ 

第三回:介绍活动背景和主要人物 

第四回:介绍典型社会环境:“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第五回:全书总纲,通过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隐喻人物命运和结局。 

二、梳理本文的情节: 

1、林黛玉为何进贾府?(《红楼梦》第三回开头)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红楼梦》P17-18

2、进贾府后的活动:(先后见了什么人)

拜见外祖母和两个舅母——结识珠大嫂子和三个表姊妹——见识王熙凤————拜见大舅父贾赦(不忍相见)——拜见小舅父贾政(今日斋戒去了)——结识宝玉。 

三、研习课文内容:

1、了解贾府设施:

贾府的“硬件” :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外观、布局、陈设)

1 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2)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3)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总之,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

贾府的“软件” 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服饰、气质、繁文缛节)

1)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2)骄矜的气质。贾母、夫人、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3)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2、具体怎样描写人物的? 

1外祖母:(书P141

外貌:鬓发银白

行为: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心疼不已,无限慈爱)

2三个姊妹:(书P141)一一 描写,观之可亲,见之忘俗。(总写)

3王熙凤:(书P143

衣饰:穿金戴银,异常华丽 

外貌:十分美艳,含威不露

行为:逢场作戏,机变逢迎 

语言:看似热情,实则虚情假意

4宝玉:(书P147-149

见面之前(侧面描写)(先抑):

夫人(母亲):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有天无日,疯疯傻傻 

姑母(黛玉之母):顽劣异常,无人敢管 

黛玉: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见面之后(正面描写)(后扬):

衣饰:华美不凡 

外貌:英俊多情,最是极好 

语言:亲切率直

行为:率真任性 

3、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黛玉的形象气韵的?黛玉的肖像描写与王熙凤的肖像描写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妙处?

提示:从宝玉的角度。写王熙凤的肖像描写是以绘形为主,不惜笔墨,精雕细刻,工笔细描。黛玉的肖像描写是以绘神为主,重在写气韵和风度,虚笔写意的手法。作者抓住其最生动典型的气韵神情:“罥烟眉”,清、淡、秀;“含情目”,性灵之光;“愁、娇、泪”,暗示其悲剧命运,并寄寓深切的同情,使人顿生爱怜。全书都很少写其服饰,对黛玉的肖像是“虚多实少,绝去形摹”,此处更是“穿戴竟无一字提及”。黛玉身为大家闺秀,又是出门在外,去“钟鸣鼎食”“与别家不同”的贾府,以她自尊的性格,行动言语尚恐被人耻笑了去,其衣着肯定也不凡。但真要像写王熙凤那样,重彩详绘其服饰,势必喧宾夺主,减少人物寄人篱下的辛酸感,削弱其凄凉的悲剧色彩。

再者,作者用虚笔写意展示黛玉的肖像,还为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尘拔俗的空灵感:那种脉脉之情袅娜之态,那种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默默同谁诉”的眉目,那聪明灵慧的谈吐,都从这独具匠心的肖像描写中显示出来。

4、林黛玉的做事为人有什么特点? (用原文中的话作答)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他人耻笑了他去。 

四、分析人物性格 

1、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具体体现:

(1) 答话得体,并能及时修改不适宜的话 

如婉拒夫人时 

如有关读什么书问题,她有两次作答: 回外祖母时:“只刚念了《四书》。” 回宝玉时:“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2 度次而坐

在拜见大舅父和王夫人(P146)时;在贾母后院吃饭前(P147)。 

3 入“乡”随俗。

“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如饭后饮茶“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 P148 

总之,她是一个言谈举止不俗、态度自然风流、心思缜密、才高思深、眼明心细、秀外慧中、娴于辞令的大家闺秀。在宝玉眼中更是“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若不是宝玉,终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2、 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写出场:

原文: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教师引导:王熙凤在贾家不过是孙子媳妇,辈分很低,夫人在贾母面前尚且谨小慎微,她为何能如此放肆?

提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周围的人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与王熙凤“放诞无礼”形成鲜明对比。出场后还和贾母开起玩笑来,可以想见,平日更是无拘无束了。这样的“放肆”“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具有特殊地位,与众不同。

提问:贾母称王熙凤为“辣子”“泼皮破落户”,这概括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征?

提示:王熙凤精明过人,泼辣能干,机智诙谐,善于逢迎承欢,因而被贾母称为辣子。

2)绘肖像: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方法:学生自读划出描写王熙凤衣着饰物和容貌的句子,分析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原文: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教师点拨:果戈理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成功的肖像描写必须巧妙地传达人物的性格内涵,须是为性格而刻画外形。心理学上认为服饰行为本质上是心理的一种反映,衣着和修饰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别、民族、年龄、社会经济地位、职业、个性、爱好和价值观等。衣着打扮可以起到表现内心世界的作用。衣着饰物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和个性特征。

提示:这一段衣着饰物的描写,塑造了一个浓妆艳饰,遍体锦绣的贵族夫人形象。这样华丽绚烂,珠光宝气的打扮,反映出王熙凤生性奢侈和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而”,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出王熙凤美丽容貌后精明、狡黠的个性。

3)语言描写:

方法:学生自读划出关于王熙凤语言描写的句子,体会王熙凤的语言特点,分析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A.原文: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教师引导:如果你是黛玉或者贾母,愿不愿意听王熙凤说这样的话?迎春等姊妹听到她夸赞黛玉会不会不高兴?

提示:王熙凤见到林黛玉就不惜对黛玉的外貌大加夸赞,而这夸赞也是滴水不漏。短短几句话,表面是称赞林黛玉的容貌,实际上也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恭维迎春等嫡亲的孙女。这足见她八面玲珑,机巧圆滑的性格。这正体现了王熙凤的“言谈爽利,心机深细”。

多媒体展示:凤姐的口才诸人都有评论。周瑞家的说:“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袭人说:“真真二奶奶这张嘴怕死人。”宝钗说:“世上的话到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说书的说:“奶奶好刚口。奶奶要说书,真连我们吃饭的地方也没了。”

B.原文: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教师引导:具有什么身份地位的人才会这样说话?王熙凤对黛玉如此热情有没有目的?

提示: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叮嘱安慰,又询问下人对黛玉的安置情况,一方面则是十分符合自己当家奶奶的身份和在贾府的权威,另一方面是为了讨好贾母。

C. 原文: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教师引导:夫人对是否满意王熙凤的回答?这个插入的小细节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个性特点?

提示:脂砚斋在此处批曰:“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夫人之语机变欺人耳。”王熙凤回答夫人的话,表现出她的精明能干和随机应变。

思考:请同学们交流讨论,举出影视或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的个性化语言的例子。例如孔乙己的语言。

4)神态描写:

原文: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教师引导:哪一个字用得最为生动?王熙凤悲喜转变为什么如此迅速?她转变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上文提到林黛玉的母亲去逝,立刻假哭起来,表示出极大的伤心和同情。但一听到贾母的责备,马上又转悲为喜,一个“忙”字生动地展现了她善于察言观色,乖巧机变,虚伪做作。

总结:王熙凤一出场,作者便动用多种描写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她的性格的多方面,活画出一个美貌却狡黠,善于阿谀奉承、虚伪做作、机巧圆滑的封建贵族大家庭里位高权重的当家奶奶的形象。

3、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1、通过第二回选段可以得到关于宝玉的什么信息?

提示:衔玉而生   祖母宠爱    喜欢亲近女孩子

2、宝玉出场前,通过侧面描写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的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黛玉母亲和宝玉母亲王夫人口中的宝玉是怎样的?

方法:学生自读,划出相关句子。

提示:黛玉之母: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溺爱,无人敢管。

宝玉之母: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夫人和林黛玉母亲的眼里,贾宝玉的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是一个受到贬斥的人物。但由于他受到贾母的宠爱,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地位,成了一个特殊人物。

3、在黛玉眼中已毕有一个怎样的宝玉的形象?

提示:懵懂顽童,惫懒人物。

4、肖像描写:

提问:宝黛初会后,在黛玉眼中,宝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方法:学生齐读关于宝玉肖像描写的句子,分析透露出的性格特点。

提示:眉清目秀、英俊多情、任性率真的富贵公子。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5、《西江月》词二首是用什么手法揭示了宝玉什么样的性格?

提示:这两首《西江月》是从世俗的观念贬损宝玉的,实际上却是对宝玉叛逆性格的褒扬。他追求平等、个性解放,被人们看作是“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愿接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厌弃功名利禄,因此被人们看作是“愚顽怕读文章”“于国于家无望”。二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出贾宝玉叛逆的思想性格。

7、摔玉情节表现了宝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提示:宝玉摔玉这一行为,正应合了夫人前文的话“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这种个性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系,生在贾府这样的侯门公府,在被溺爱中长大,养成了他任性、率真的个性,说话行事无所顾忌随心所欲。这里也表现了宝玉性格中不为世俗所容的东西。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8怎样理解这两首《西江月》?  

 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生活“潦倒不通世务”,却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宝玉形象: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思考: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二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如果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可以吗?

不可以。“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拓展提升阅读:  王熙凤片段赏读:

片段一:

简介:史湘云请贾母等人吃螃蟹,贾母等来到藕香榭,看到这水上的亭子,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件事:

贾母听了,又抬头看匾,因回头向薛姨妈道:“我先小时,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做什么‘枕霞阁’,我那时也只象他们这么大年纪,同姊妹们天天顽去。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众人都怕经了水,又怕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风姐不等人说,先笑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未及说完,贾母与众人都笑软了。贾母笑道:“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凤姐笑道:“回来吃螃蟹,恐积了冷在心里,讨老祖宗笑一笑开开心,一高兴多吃两个就无妨了。”贾母笑道:“明儿叫你日夜跟着我,我倒常笑笑觉的开心,不许回家去。”夫人笑道:“老太太因为喜欢他,才惯的他这样,还这样说,他明儿越发无礼了。”贾母笑道:“我喜欢他这样,况且他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家常没人,娘儿们原该这样。横竖礼体不错就罢,没的倒叫他从神儿似的作么。” 

                                     ——节选自《红楼梦》三十八回

解读:一个疤也能讨出这么吉利的口彩,这显然是凤姐随口编的,但却编得这样喜庆,这样圆满。凤姐的机智诙谐赢得了贾母的欢心。

片段二:

简介:贾母的大儿子贾赦一把年纪了还想讨贾母最满意的丫头鸳鸯作妾,贾母知道后气得浑身乱颤,可巧夫人等人在身边,就把怒气撒到了夫人身上。怪了夫人,怪宝玉,最后又怪凤姐。

探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犹未说完,贾母笑道:“可是我老糊涂了!……”因又说道:“宝玉,我错怪了你娘,你怎么也不提我,看着你娘受委屈?"宝玉笑道:“我偏着娘说大爷大娘不成? 通共一个不是,我娘在这里不认,却推谁去?我倒要认是我的不是,老太太又不信。”贾母笑道:“这也有理。你快给你娘跪下,你说太太别委屈了,老太太有年纪了,看着宝玉罢。”宝玉听了,忙走过去,便跪下要说,夫人忙笑着拉他起来,说:“快起来,快起来,断乎使不得。终不成你替老太太给我赔不是不成?”宝玉听说,忙站起来。贾母又笑道:凤姐儿也不提我。众人都笑道:“这可奇了!倒要听听这不是。”凤姐儿道:“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贾母笑道:“这倒是我的不是了?"凤姐儿笑道:“自然是老太太的不是了。”贾母笑道:“这样,我也不要了,你带了去罢!”凤姐儿道:“等着修了这辈子,来生托生男人,我再要罢。”贾母笑道:“你带了去,给琏儿放在屋里,看你那没脸的公公还要不要了!”凤姐儿道:“琏儿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罢。”说的众人都笑起来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解读:凤姐这话表面上是说贾母的不是,实际上是在阿谀贾母,夸贾母会调理人,凤姐的这句话让贾母转怒为喜。凤姐奉承人十分自然,不留痕迹。

见黛玉: 通过她的言谈举止表现她的感情的变化,反映她的内心世界。

        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继而拭泪(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抢先“以巾拭泪”

        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小结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得宠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fc9042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c.html

《《林黛玉进贾府》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