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和特点整理版

发布时间:2018-11-08 07:14: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内容提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总谋划,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本文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国际国内背景和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全面 改革 背景 特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必将成为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拉开了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大幕。对于这次改革决定是在什么背景下作出的,与以往历次改革相比有何突出的特点,笔者是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我们正面临着转型与改革集中交汇期,以及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集中凸显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这就决定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必然是一次将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的大会。以下从三个角度来分析这次改革的背景。

(一) 经济增长动力深刻转换,迫切需要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过去30多年,我国依赖大规模的出口、廉价的劳动力、高强度的资源消耗、不计环境成本的增长模式,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而同期世界水平只有2.8%左右,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57元提高到2012年的3.84万元,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经济发展阶段和内生条件的变化,传统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面临根本转换,将由两位数高速增长进入到7%-8%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在经历了一个时期高速增长后,都会有一个经济减速或调整过程。中国经济的这一变化符合发展规律。

1、外需变化倒逼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从世界范围来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近年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反映到我国货物进出口数据上,双降态势非常明显,其中出口增速由危机前的25%左右大幅回落到2013年的7.6%,加之受人民币升值、贸易保护主义等影响,出口形势更加严峻,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倒逼经济增长转型。正因为此,中央将扩大内需确定为战略基点,着力推动经济增长由出口导向向内需主导转变。

2、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亟需转换

长期以来,我国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占比过高,而消费拉动明显不足。近三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投资率)高达65%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如此高的投资率,显然难以可持续。而近三年消费贡献率均在5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投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投资拉动力将逐步减弱。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看来,我国目前庞大的投资中,还有相当部分属不合理、不必要投资,这部分投资产生的GDP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不仅加剧资源消耗、产能过剩,而且使财政金融风险得以累积。李克强总理也曾坦言,政府通过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空间已相当有限。从中长期看,保持中国经济增长,必须推动由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协调拉动转变。同时,我国劳动力供给即将迎来拐点,成本快速上升、老龄化压力开始显现;能源、土地、资源供应逐步趋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近年全国多个地区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说明中国的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中国制造所依赖的要素红利正在逐渐削弱,中国经济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为35位,比上年下降1位。正因为此,新一届政府响亮地提出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着力推动经济增长由过度依赖要素消耗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实现经济内生增长。

(二) 社会矛盾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深化改革促进和谐稳定发展

与经济高速增长相伴随的是,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期,这一时期也是矛盾问题集中凸显的时期,须防止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向全会作说明时指出,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深化改革。

(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迫切需要深化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党的十八大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目前还有一些影响社会创造力发挥的制约因素,较为突出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过多。在投资项目审批方面管得过多,在一些方面直接介入微观经济事务较多,在履行职能上越位、错位和缺位并存,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不够。二是发展的环境不够公平。还存在对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限制、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之间在要素和资源配置上不平等、一些领域垄断加剧等突出问题。三是促进就业创业和鼓励创新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前置许可事项仍然较多,政策激励不配套,产权保护不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打破现有体制的顽瘴痼疾,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简政放权,充分释放市场与民间社会的发展活力,才有继续大发展的空间,才能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二、新一轮改革的突出特点

与以往历次改革相比,新一轮改革具有以下六个突出特点:

(一)全面深化

这次改革的范围比以往更广、程度更深,是这次改革最为突出的特点。所谓全面 就是这次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不是单项的改革,而是“5+2” 的改革,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再加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一个全面的改革,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第一次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此次改革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更加注重各领域改革的系统谋划和协同推进,避免了单兵突进。随着《决定》的全面实施,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将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也标志着中国将迈向全面现代化时代。所谓深化,就是因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期和深水区。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深水区是改革将不可避免地触及到深层次的利益矛盾和各种问题,面临的阻力将会越来越大,一方面是要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另一方面是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二)力度空前

整个《决定》2万字左右,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其中改革二字成为最重要的高频词,一共出现了137次,是历次三中全会最多的一次。《决定》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每一句话的内涵都十分丰富,落实下去都会使该领域的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在《决定》起草和修改过程中,有两个原则非常重要,一是只写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发展的任务原则上都不写;二是修改时,对于有可能削弱改革力度,弱化改革举措的一些建议,除非理由特别充足,一般不接受,而增加的修改内容,只要有最大公约数的,有一定共识的都写上。 

(三)方向明确

《决定》提出“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这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提出了每个领域各自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尤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进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中国是一个大国,绝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的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改革方向错了,走得越远危害越大。有的不能改,再过多长的时间都不能改。因此,改革是有方向、立场和原则的,头脑必须清醒。

(四)理论创新

《决定》句句谈改革,字字有新意,通篇贯穿了创新精神,我们要从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目标和重点等重要论断进行全面理解《决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其中最大的理论创新就是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成为这次三中全会的标志。而过去的表述是基础性作用,从基础决定,两个字的改变,实现了的突破,抓住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意义十分重大,深刻反映了新一届党中央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思想上的新变化和基本取向,也为正确认识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明确了改革方向。

(五)上下呼应

《决定》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的重要经验,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新一轮改革更加注重理性改革,注重改革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配套性,同时也强调实践探索。在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情况下,与以往改革处于浅水区时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时代不同,现在的改革,河里的礁石较多,面对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任何一项改革都要破解错综复杂的矛盾,都要突破认识和利益的掣肘,因而更需要全国一盘棋,统一向前推进。当然,由于我国国情复杂,对于一时看不准、吃不透的一些改革,还需要先选择一些地区或领域开展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并及时调整和纠错,在探索中清障,找寻规律。为确保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决定》明确给出了路线图时间表,并由中央专门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

(六)红利共享

这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指出,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用改革的最大红利让广大人民受益。从《决定》的内容看,许多的改革内容都直指民生关切、回应群众期待。如《决定》提出,要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0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决定》之所以一发布就吸引住了全国人民的眼光,令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就在于改革让所有人民群众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这次改革不仅有广度、深度和力度,而且也有温度

总之,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新一轮改革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繁重艰巨。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成就了富裕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承担着改革攻坚的重要使命,一路前行建设富强中国,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此,我们充满着无限期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e885f7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5.html

《浅析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和特点整理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