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发布时间:2012-04-07 19:56: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徐艳芳

大家好!上个星期二,听了滕富娟老师上的《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我被深深地震憾了。老师那充满激情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风格,都让我深感佩服。我个人认为老师这节非常成功,其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充分

 常言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这句话对于我们教师上课来说,好像有点儿夸张,但如果没有课前充分的准备,要上好一节课,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这节课中老师信手拈来的教学语言,以及圆明园图片、文字资料的展示、视频的播放,可以看出:上这节课前,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查阅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学生在课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搜集有关圆明园的的资料,熟读课文,尤其是介绍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第34自然段,学生可以说已经达到熟能成诵的程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读、学生接读、还有按课文内容填空等环节都进行得非常流畅。

二、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巧妙

这节课是第二课时,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为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了解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材选编的意图,完全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准确合理。

老师在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教学设计巧妙。整节课的教学流程自然顺畅:开始上课时,老师从课题入手问:课题那些字眼最触动你的心?在读这篇课文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有学生回答说先高兴再愤怒,接着老师又问:哪些地方让你高兴,哪些地方让你愤恨?当学生回答说:最后一段最让我愤怒,老师问: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让你如此的愤怒?自然引到重点部分的学习可以说顺学而导。然后滕老师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学生陶醉在圆明园的美之中,产生不尽的赞叹,这时滕老师话锋一转语调沉重地说:“这么美的建筑也好,这么多的珍宝也好,都于1860106日起不复存在了……”转学习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毁灭,让学生体验了由“美得心醉”到“毁得心碎”的情感变化的过程,从而产生强烈的愤怒、痛恨和惋惜之情。

老师板书设计巧妙:在学习圆明园昔日辉煌时,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机板书了“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有……有……”一目了然。但老师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一段时引导学生说:“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与之同时,老师就用力把板书擦去整个黑板上就剩下了题目圆明园的毁灭”让人产生深深的感叹,也会在学生的心头刻下了烙印。

设计巧妙之处还有:在本课即将结束时,老师出示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图片,并播放哀乐,让全体学生起立为圆明园的逝去而默哀,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内心所产生的震撼无法言表。

三、从入手,以情激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重要特点是“情”,情感十分丰富。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重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师以情激情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情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如:刚开始上课时,老师问:在读这篇课文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整节课,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将学生感染,她的语调随着所学内容变化而变化,时而让学生沉浸在昔日的美景中,时而让学生充满愤怒、惋惜之情。尤其是观看《火烧圆明园》视频后,老师的情感达到高潮,她语调激昂地引导:这熊熊的大火烧毁了圆明园也点燃我胸中的怒火,看到这,我被激怒了,你呢、你呢、你们呢?让在场的听课教师都不禁热血沸腾,在老师的全情感染下,学生更是感同身受,入情入境情绪激昂,接下来就进入了声情并茂的朗读

、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的特点,采用自由读、老师引读、学生接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思、读中有所读中有所感。如在学习圆明园的奇珍异宝这段时,教师指名多个学生站起来朗读,鼓励他们读出奇珍异宝之多,让学生通过读感受“圆明园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再如: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学生齐读这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抢、毁、烧、凡是、统统等词再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侵略者的贪婪与野蛮。还有,在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后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领学生用愤怒和无奈两种不同心情体验读这一段,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五、为学生创设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它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

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如:在观看圆明园的精美图片前,让学生去想象:你脑子里立刻出现什么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圆明园昔日辉煌。再如:在品读“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时,引导学生想象:他们拿走了些什么、搬走了什么?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侵略者的野蛮,加深了对侵略者的仇恨。

资料引用恰到好处,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收集并整合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如圆明圆中美仑美奂的景观和珍宝的图片,真可称得上是异彩纷呈。从同学们那“啊,啊”的赞叹声中,我感受到同学们真得被这份美丽所震憾!后面插入一段当年参与抢劫的记者的回忆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愤怒之情。尤其是紧接的《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的播放,仿佛把学生带入了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现场,让学生亲历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使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憾,他们的愤怒、痛惜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们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感情自然就出来了。课末出示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图片并配上哀乐,与圆明园前面的美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反差,内心被深深地震撼。

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有些学生的发言精彩,在老师激情引导下,学生情感上得以提升,真正地走入文本,与作者对话。所以说这节课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情感感悟是非常成功的。

教学建议

我觉得老师这节课够完美的了,但非要谈教学建议,我只能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 在本课的教学中,是否可以关注一下本课的写法。如:本课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却详写圆明园昔日辉煌,而圆明园毁灭经过却只用一个自然段?还有过渡句等。

2、 圆明园毁灭经过时老师引导学生说:“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之后,如果这老师再引导学生总结: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的损失”, 回到课文的第一段,这样回归整体,是否更好。

3、 本课结束时,在情感的迁移、升华上:落后就要挨打,好像有点儿生硬,感觉有点儿老师硬扯过来的感觉,如果先让学生谈感受,老师再加以总结出示,是否更自然一些。

4、 本课结束时,同学们激情还未退,可否趁热打铁,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感受,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以上是我对老师这节课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b714340b307e87101f69653.html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