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字理识字?-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什么是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系列——总序
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发现了学生中的两个不变的传统:错别字不变,男生不喜欢语文的人数总比女生不喜欢语文的人数多。无论是城镇学生还是农村学生,无论是八十、九十年代还是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的错别字如出一辙。无论何时何地,喜欢语文的男生总是没有喜欢语文的女生多,语文成绩好的男生总是没有女生的多。究其原因是语文要写字,汉字太难写、太难记。历经几次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难觅解救良方。九十年代末期,接触了字理教学法后,茅塞顿开。语文难难在识字,识字难难在不识字理。不识字理,那一个个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字是那么单调、枯燥、烦人:一个个汉字中的点横竖撇捺钩,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在左,有的在右,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记得头脑发昏。识字理,那一个个汉字就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令人过目不忘,学而不厌,兴趣大增。
字理教学法就是依据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入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在汉字教学中把汉字的构形理据分析出来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汉字的构
造原理及其演变过程是字理教学。那么,什么是字理呢?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汉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每一个字的构形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其主要表现就是“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但是经过“隶变”乃至当代大规模简化之后,“六书”已不能涵盖所有字形,因此江苏徐州彭城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杨洪清、朱新兰夫妇也与时俱进地对现行汉字的字形进行系统归类、科学分析,将“六书”发展为“十书”。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贾国均总结提出了字理识字法。在进行字理识字实验的过程中又不断完善为字理教学。
所谓的“十书”就是把甲骨文、篆文里的一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经过隶化、简化后其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不明显的字按现行的字形归类为笔画字、部件字、存意字、存音字。原来的形声字现在形存音废的叫存意字,如观,从见,又为部件;骤,从马,聚为部件;阻、租、祖、诅、组,分别从、从禾、从示、从言、从 ,且为部件。原来的形声字现在音存形废的叫存音字,如宪,“”是部件,“先”为声旁。几部分都无音义的叫部件字,如归、冈、凤、鲁、常、尝、圣、更、今、尺、斥等;直接由笔画组成(不含偏旁、部 件)而无义可说的叫笔画字,如乡、寸、八、门等。一些原来是象形字或指事字,现在简化为
部件字或笔画字,但是这些字的构字能力特别强,也要寻其字源,把字理给学生讲明白,有助于理解字词的意思。如寸,篆文为“”从又,又表示手,以寸为部件构成的字有寻、夺、尊、导、对、封等,这些字的意思都与手有关。如示,甲骨文象由石头砌起的“地神”之形,以示作部首的字有神、祖、祈、祷、祝、福、祥、社、礼、祚、祗、禄、禅等大多与求神拜佛有关,把示的字理告诉学生,帮助学生正确书写、理解这些字有事倍功半的效果。抓住了汉字的这些组构规律,就抓住了汉字的本质,也就抓住了识字教学的根本。
五年的字理教学实验,我深深地体会到字理教学不但贯穿在小学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而且可以延伸到中学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我作为字理实验老师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个好方法向大家推荐,让所有的语文老师和学生都能领略到汉字的无穷魅力,享受到字理教学带来的轻松和快乐。 字理识字系列1-----运用字理识记汉字轻松有趣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汉字在构形的时候与某个意义有联系,把汉字的形体与这个意义结合起来讲解汉字,呈现给学生的将是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汉字,轻轻松松识记汉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往的识字教学只注重从
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组合去分析字形,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每个字的音形义,久而久之就感到单调、枯燥、乏味,没了兴趣。而字理教学抓住了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一特点,把字形与字义、字音联系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字的音形义,使识字教学生动、活泼、有趣。 1、运用字理识记象形字
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象形字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古代的象形字如牙、犬、象、衣、女、电、雨、鱼、鸟、等,发展到现代大都已经不再象形,这时通过追溯字源,展示对应的古文字字形,就有助于学生理解该字的形义关系,有助于学生正确记忆汉字。如教学“臼”,以往的教法是先拼读音,然后讲字形结构,再说笔画、笔顺,最后强调里面的两横不相连,但无论怎样讲,仍有不少的学生把“臼”写成“白”。而运用字理教学法则是拼读后析解字理,先告诉学生“臼”是象形字,然后演示“臼”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体的历次演变过程,并且一边演示,一边讲解里面的横为什么不相连,上面为什么张开一点儿小口。这样讲解,学生不但了解了字的来龙去脉,而且了解了古代人的一些生活故事,兴趣大增记忆深刻就很少写错了。古代象形字如同一幅幅古代历史图画,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探寻古代人类生活的兴趣。

2、运用字记理识会意字
会意就是把在意义上可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进而表示一个新的意义。会意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所表示的意义要从字与字组合的关系上显示出来。会意字从其部件的组合方式上看主要有两种类形:一是同体会意,如从(两人一前一后,表示跟从)、众(三人为众,表示人多,古代的“三”表示数量多)林(两木并立,表示树木丛生)、森(三木为森,表示树木更多)、炎(两火相叠,火上有火,表示火光上升)、磊(三石相累,表示石头累积貌)等;一是异体会意,如旦(日出地平线,表示早晨)、莫(日落草丛中,表示天色晚)、囚(人在口中,表示囚禁)、采(爪在木上,表示采摘)、看(手斜目上,手搭凉棚状,表示了望)、安(古代野兽多,女人身小力弱,只有在房屋里才安全)、休(人在木旁休息)等。把会意字的组构规律教给学生,学生就能触类旁通,轻松快乐地记汉字。 3、运用字理识记形声字
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了解其构造规律对认识汉字和进行识字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形声字由表义的形旁和标音的声旁组合而成,其形与声的组合方式主要有对等式的六种类型:左形右声(清、松)、右形左声(攻、期)、上形下声(空、箕)、下形上声(想、基)、内形外声(闻、
闷)、外形内声(园、匣)。分散式的两种类型:形被拆开(裹、街)、声被拆开(随、辩)。还有一种不规则的偏角式:形偏一角(颖,禾形顷声)、声偏一角(旗,形其声)。形声字一般情况下是一形一声的,但也有一些是二形一声、三形一声的,如“碧”,玉石表形,白标音。此外,一些形声字的形符我们要倒放着看,才能清楚地或依稀地看到其本来面目。如“病”的形旁病字头,本是人因患病而卧于床的象形,把病字头倒放成“”后才能现此形态。这样的形符还有左耳旁、反犬旁等。这种现象称为倒文。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这些组合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音和义。如教学形声字“飘、漂、瓢、瞟、膘”,“飘”中的风表意,票表声,漂就是被风吹起;“漂”中的水表意,票表声,漂的本义是指在水中浮动,引申为摇动,也引申为漂洗,读第三声,洗干净后就显得美丽了,又引申出漂亮之义,读第四声;“瓢”中的瓜表意,票表声,瓢的本义是指葫芦瓜做成的瓢,引申指各种瓢;“瞟”中的目表意,票表声,瞟的意思就是用眼睛斜看;“膘”中的月(肉)表意,票表声,膘就是肥肉,多指牲畜,长肉叫长膘。学生掌握了这些以票表声的形声字的规律,再遇到“剽、嫖、缥、骠”等字时就能触类旁通,根据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抓住这些字的不同形旁来区别、识记这些字就轻松容易多了。汉字是一个互有联系的符号系统,它们的组合有理据,有序列,有层
次,有类别,只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成批识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字理识字系列2-------运用字理纠正错别字效率高 由于汉字形体的局限和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复杂,汉字在据义构形的时候就难免出现一些形近字,加上长期的发展演变,现代汉字中形近字更多。形近字给学生的认读和使用带来很多麻烦。通常对于形近字的辨析只是在形体上作机械对比,看哪儿多一横,哪儿少一点,哪儿跟哪儿不一样,然后让学生查字典比较相互间在音义方面的差异,学生只好死记硬背,并不明白形近字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些异同,结果自然记得少忘得多,错别字照样大量出现。其实,汉字构形是有理据的,汉字的演变也是有规律的,因而现代汉字大都仍然是可以讲解的。
运用字理进行语文教学,从字源上讲清楚形近字各自的构造原理,从演变过程中说明某些因变化而形成的形近字的现实依据,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辨析形近字,少写错别字,纠正错别字,效率高,效果好,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往学生写错字,老师都是叫学生改对后抄一行、二行,再错的就抄一页、两页,结果学生还是会写错。原因就是学生不知道字理,不明白字为什么要这样写。而运用字理进行教学,学生的错别字很少,即使有错,给学生讲明字理后就极少再错。汉
字中有很多形近的字,它们的区别往往只在那么一点、一横、一竖、一钩、一撇、一捺,学生很容易写错,如鸟——乌、竟——竞、矢——天等。运用字理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纠正错别字效果特别好。
字理识字系列3------运用字理理解字词的意思方便、快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小学阶段阅读400万字的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通常理解词语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么大的阅读量,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语也相应增多,单靠老办法来理解词义,既麻烦又不方便。在语文教学,运用字理析解字词,理解字词的意思方便、快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了阅读效率。
1、运用字理理解词语。学生在阅读时常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意思形近的词语,有些字用字典也难查到恰当的解释,而运用字理理解词语灵活、方便、快捷。如成语“短兵相接、兵来将挡、纸上谈兵、并不厌诈”中的“兵”,现字形已变异,其理不显。寻其字源,“兵”的小篆作“”,上从斤,底下从两个手,就是两个手拿着一个斤,斤表示斧头,而
斧头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武器,古代经常用斤作为武器的代表,因此从字源的构形上看,这个字的本意是武器。“短兵相接”里的“兵”就是指武器。武器是由人拿着的,所以拿者武器去打仗的人就叫做兵,这就是士兵的意思,“兵来将挡”的“兵”就是指士兵。士兵拿着武器去打仗,这是种军事行为,“兵”可以指代战争,因此“兵”还有军事、战争的含义,“纸上谈兵”、“兵不厌诈”的“兵”不是指士兵,也不是指武器,而是指战争、兵法,是更抽象的含义。
2、运用字理理解句子。学生在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句子中有某一个关键的词语不理解,运用字理来帮助理解词语,再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很灵活、方便、快捷。如课文《观潮》中有这么一段话“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前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其中“人声鼎沸”是什么意思呢?“人声”好理解,就是指人们说话的声音,“鼎”笔画复杂,字不常见,不用字理来讲的话学生很难理解,用字理来讲,一讲就明白。“鼎”是古代煮东西的锅,上部装东西的部分演变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变成“”,“鼎沸”就是锅里的水烧开了,锅里的水沸的时候会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人声鼎沸”就是说人们说话的声音像锅里的开水发出的声音,嘲杂、喧闹。说明人多,说话声音也杂,听不清人们说什么,喧闹、嘲杂。其中“踮着脚”中的“踮”平时也不常见,用
字理分析,“踮”是形声字,“”是形旁表意,“踮”表示与脚有关的动作,潮来了,人人都想看,观潮的人很多,后面的人被前面的人挡住了,只能提起脚后跟,用脚尖着地,使自己尽量高一点儿好看潮。
3、运用字理理解不认识的词语。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字理来帮助理解效果也非常好。如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烹饪”,他在遇到“烹饪”时,就会用已掌握的字理知识来分析它们。“烹”有个四点底,四点底是“火”的变写,表示火,“烹”的意思一定与火有关。“饪”有一个食字旁,食字旁是“食”的变写,表示食物。“烹饪”就是用火煮东西。如此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的来讲,学生掌握了字理,运用字理来理解词语意思既方便又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字理识字系列4-----运用字理正确写字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增多,汉字里的很多同音字就容易弄混淆,常写别字,如果运用字理写字词就能正确无误。当学生要写字的时候,首先要想一想自己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应该用由什么部件构成的字?然后才从记忆中挑选能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字。如“在”和“再”这两个同音字一般学生常用错,如果跟学生讲明字理,就能正确运用了。“在”和“再”都是会意字,但是“在”由才、土二字构成,才像草木初生,“在”的本义是栽培,引申存在
之义,也表示在某处。“再”的古文字是鱼上作“二”,表示两条鱼,“再”的本义指“二”,引申重复之义。 字理识字系列5-----运用字理了解古代历史文化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既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汉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对汉字结构及其理据的分析,既可以把握造字者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也可以体察古代社会的生活文化状况。从字形的构件理据看,汉字构形跟古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有联系,字形上古化了社会生活的诸多信息。如从“采、渔、狩、耕”等字的甲骨文,我们可以看到古代采摘、渔猎和农耕的生活图景;从“牢、家、牧”等字形,我们可以感知古代畜牧业的发展;从“劓、刖、执、奚”等字形,我们又能够感知古代刑罚制度的严酷和奴隶生活的悲惨;在小篆中,凡是跟钱财有关的字多以“贝”作表义构件,如“财、货、资、赔、赚、贵”等等,可以推知古人曾经用“贝”作为货币来交换货物;凡是与思维和心理活动有关的字大都以“心”作表义构件,如“思想、悲愁、惧怕、愉悦”等等,这说明古人认为人的心脏具有思维功能,而现代医学证明人的思维器官是大脑而不是心脏,由此也可以发现古人认识的某些局限。 字理识字系列6——运用字理理解古诗
“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为什么是“跑”不是“一般的行走”?
运用字理来分析:走,会意字。其金文和篆文的上部是一
个摆动双臂用力奔跑的人,下部是一只脚掌,表示他的脚在飞快地运动,所以走的本义是快跑。
我画好了走的金文和篆文,粘贴过来就没有图了,你自己跑一下就能体会到了。 《我的识字法宝系列》 我的识字法宝系列1—— 运用字理辨析“奇”和“夺”
“奇”和“夺”是学生易混淆的两个形近字。运用字理辨析“奇”和“夺”很有意思。 “奇”和“夺”都是会意字。
“奇”的甲骨文是一个人站在一匹马的背上(如能画出简图更有趣),表示人骑马,是“骑”的本字,“骑”是后来造的形声字表示骑马的“骑”,借“奇”表示奇怪的“奇”。
“夺”的繁体是“奪”由大啊、隹、寸三字构成,隹是鸟,寸是手,合起来表示用手捕捉那只上飞的大鸟,所以“夺”字有用强力取得的意思。简化后的“夺”,由大、寸构成,表示大手,仍可以表示用强力取得之义。成语有“你争我夺”。 我的识字法宝系列2—— 有意思的“尴尬”
记得在假期里看过中央台的一个调查节目,了解有多少人能正确写出“尴尬”二字。接受调查的人中多数人认为“尴尬”是由“九”与“监、介”组合成。其实,“尴尬”是由“尢”与“监、
介”组合成,“尴尬”二字都是形声字,“尢”是形旁表义,“监”、“介”是声旁表音。为什么表义的形旁是“尢”而不是“九”呢?运用字理来辨析一下特有趣。“尢”和“九”都是象形字,“尢”的金文、篆文就像一个曲足或跛脚的人,而“九”的金文、篆文像人的手臂和手指,想象一下一个曲足或跛脚的人与双足健康的人站在一起会怎么样? 我的识字法宝系列3—— 字理辨析“生”和 “身”
“生”和 “身”是学生用错较多的两个字,单单记住它们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还不行,还得记住它们的字形为什么是这样的。
用字理辨析它们:“生”和“身”都是象形字。
“生”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都很像草木破土而出的样子,因此“生”有生长之义。常用词语有生活、生命、生存、生死等。
“身”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都很像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的样子,在那大肚子中还有一点表示母腹中的胎儿。因此人间常称怀孕为“有身子、有身孕”。由此引申出身体之义。常用成语有:身外之物、身先士卒、身心交瘁、身体力行等。
我的识字法宝系列4—— 为什么汉字里有“武”又有“舞”?

“武”和“舞”是学生极易写错的两个同音字,用字理辨析一下就能轻松记住。
“武”是会意字。“武”的甲骨文、金文、篆文是上下结构的,上面是“戈”下面是“止”,“戈”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像古代的一种兵器,“止”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像人的脚掌,表示行动,戈在行动就是动“武”,楷书的“武”为了形体的美观,把戈的右下方的一撇移到左上方变为“一”,所以“武”的右下方不能再写一撇。武的常用词语有:武器、武装、武术、打武、练武、文武双全等等。
“舞”是形声字,上声下形。上部的声旁是“无”的繁体“無”省掉四点底,下部的形旁其甲骨文、金文、篆文像人的左右两只脚,而“無”的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像一个人手拿树枝,伸展手足在跳舞。舞的常用词语有:跳舞、舞蹈、舞台、舞姿、芭蕾舞、手舞足蹈等等。 我的识字法宝系列5----- 你想知道“覃”的另外一个读音吗?
“覃”常用作姓,读“qín”,但是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tán”,现今的常用字“潭”和“谭”就是用“覃”的读音“tán”作声旁造出的形声字。
运用字理辨析覃字。覃是会意字,它的金文像一包盐放在器皿上,覃的楷书字形变化很大,其上部的西是由盐包(卤)变来的,下部的早是由器皿变来的,因此覃的本义
是盐之味。覃的本义现今很少用了,主要用作声符。 我的识字法宝系列6——
为什么“夭”“天”“夫”都有一个“大”?
运用字理来辨析形近字“夭”“天”“夫”很有意思。 “夭”是象形字。
“夭”的甲骨文、金文很像一个歪头的人。小儿初生,头不能直立,常向旁边歪斜,所以,这个歪头的人就是出生的婴儿。由初生婴儿的反面引申出短命之义---夭折。 “天”“夫”都是会意字。
“天”“夫”都有一个“大”,“大”是一个伸展手足的正面人形,“大”的上面作一横成“天”表示天空------头顶蓝天。“大”的上面作一横贯穿头发成“夫”,这一横就是发簪。古代男子成年之后才能把头发挽在头上,别上发簪、戴上帽子,所以“夫”的本义是成年男子。 我的识字法宝系列7—— “女”字多一撇是什么字?
“女”字多一撇很有意思是“毋”字。“毋”是会意字。“毋”是从“女”中出一撇而来,表示有奸,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红杏出墙,有外遇。古代法律禁奸,所以“毋”引申出“不要”之义,此义在中学古文的学习中常遇到。用字理析解汉字有意思吧!
转载自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ad92d2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b.html

《什么是字理识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