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畜与审美

发布时间:2015-01-07 11:46: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P2

鬼畜的解释:鬼畜,由日文直译而来,原意为“像魔鬼畜生一样残酷无情”,有与性相关的含义。传入我国之后成为一类视频的称谓。作为视频称谓的“鬼畜”,又常被称为“音MAD”(两者有些许区别,此处不过多讨论),是采用大量的短片画面,不停地重复、变调,甚至变化画面的颜色,并配合有一些急促凌厉又有强烈节奏感的音乐,观看后让人不能自拔、完全陷入洗脑境界并产生莫名愉悦感的视频作品。

P3

鬼畜的特点与分类:关键是从听觉、视觉上达到素材与音乐的同步感、产生共鸣和喜感(或是新奇感)。同步率的基础上对单个声音进行重复、变调,形成一段和背景音乐和谐一致的旋律。对素材中的对话根据音乐节奏剪辑,完成类似说唱或歌唱的片段。采用组合式的场景配合音频诉说一个故事。以上类型的变种与混合。

P4

鬼畜的诞生过程:2008年1月,《最终鬼畜蓝蓝路》(即《M.C.ドナルドはダンスに梦中なのか?最终鬼畜道化师ドナルド?M》被上传至NICONICO,两段毫不相干的素材通过剪辑表现出一种诡异而快节奏的风格,给人的视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其后,松岗修造、德国BOY、金坷垃、红军、梁逸峰、大力哥等等鬼畜常见素材层出不穷。很多鬼畜的声音一开始并不让人接受,可经过不断地洗脑之后,就慢慢适应了这个设定,越来越觉得带感。

P5

鬼畜的诞生原因:

揶揄型解释

知乎网友Wong,头像拿的那个是我的拔粪宝是一个在剪视频的时候不小心多次重复贴的人创造的,他不是神经病。

知乎网友Xpres,不能打架!不能打架!:是一个在看4k视频时使用了核芯显卡的人创造的,他不是神经病。

不能打架,是金坷垃中的台词。

P6

下面就以“瓜子哥”鬼畜为例来正经地谈一谈鬼畜的诞生与流行

“瓜子哥”事件简介:一名江苏小伙在公交上嗑瓜子吐瓜子被另一身穿西装的男子劝阻(西装哥有些肢体上的动作),随后小伙纠缠唠叨了西装男7分多钟,重复了数十遍“我和你什么什么怨”,还阻止男子下车,称要去派出所。西装男忍无可忍,直接暴奏了一顿瓜子哥。两人被民警带至派出所后,经调解,西装哥男向瓜子男赔偿100元医药费

有几个问题,很多人认为鬼畜是一种“失真”“邪恶”,但是“美”一定是“真善”么?我们对于鬼畜的接受应该如何解释?

P7

唯物主义的道路(车尔尼雪夫斯基)。它认为美的本源在于物质。美是物质的某种属性,或者物质具有的普遍规律,把美的本质看成是一种客观实在,这种实在可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美作为物质属性,一方面使美与美的物质载体分离,另一方面使美依附于物质。这使美失去了独立性,离开了物质美便不存在,从而无法解释心灵美、精神美的独立性,也使美变得不纯粹。

唯心主义的道路(黑格尔)。它认为只有心灵才能把握美,美是心灵的对象,因为美的本源在于精神,美或者是主观精神的产物,或者是客观精神的产物。之后会以康德的形式主义美学具体讲一下。

实践唯物主义的道路(马克思)。实践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是主体和客体沟通融合的途径。它一方面建立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建立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了美。

P8

美与真善无关:康德形式主义美学。康德肯定美的本质是主观的而且是纯粹的形式,不涉及理性概念(真)。一个事物被称为美,不是因为该事物的性质,而是因为该事物符合主体心理的某种形式,从而引起了主体愉悦的美感。

P9

姚斯在《走向接受美学》中说:“在这个作者、作品和大众的三角形之中,大众并不是被动的部分,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反映,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在阅读过程中,永远不停地发生着从简单接受到批判性的理解,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从认识的审美标准到超越以往的新的生产的转换。

首先从制作者的方面来说。

P10

鬼畜制作者最重要的抓住大众审美的趋向意识到通俗化的重要性,个人灵感迸发、技术手段的熟练运用。其中重点讲技术手段的运用。

《心理学与接受美学》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总会选择出最为典型的特征性形式,再运用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连续性以及“图-底”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形本身通过变位、变态、变形、对称、平衡、偏离等方式产生出一种“完全压强”(面对审美客体的形式时所感受到的张力)的力量……在这些力的压力下极力将刺激物加以组织、改造或纠正的现象,实际上这些无形的压强力量反映着人类的本质需求。

鬼畜制作者通过使用专业或准专业的音视频编辑软件,如Vegas Movie StudioAdobe AuditionAfter Effects等等,对制作者的技术有较高的要求。通过剪辑合成等工序,素材本身已经产生变位、变态、变形、对称、平衡、偏离的效果,这样一来“完全压强”就进一步增大,因此对人的刺激也就越大。

P12、13

以同一天上传、同一题材的四个视频为例。统计时间为29日11点整。

【撕逼神曲】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播放374575,收藏3604,弹幕4832、硬币774)、《【略鬼畜】瓜子哥: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我怕你跑!》(播放139083,收藏853,弹幕2024硬币241

瓜子哥的天国与地狱》(播放67039,收藏368,弹幕1011、硬币83

【瓜子哥】天德池里打死我》(播放27548,收藏129,弹幕256,硬币11

其中折线为收藏比和硬币比,由收藏数和弹幕数与播放量之比得出,以此来界定视频的成功与否。柱状图为弹幕数。可以粗略地得出一个结论——弹幕的多少和视频的质量有着正比的关系。

P14

快乐具有一种社会性,存在论意义上的快乐——快乐和痛苦不仅是身体的事情和心理的事情,它还相关于生活世界本身。在世界中生活的每个个体与他人既保持差异又具有同一性,与他人之间的差异让他痛苦,然而对共同生活世界的参与又让他获得存在的快乐。当看到满屏弹幕的时候,人会有一种“发一条”的冲动,即便开始的时候不想。

P15

弹幕的交互作用:

幕作为制作者与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载体,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每个观众对于同一个作品的感受是有区别的,作品需要公众来进一步产生、明确,弹幕作用就在于即时地反映观众对于正在进行的场面的评论,也包含观众对于整个作品的看法。一个好的鬼畜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大量弹幕,包括——转折点前的“高能预警”“战略核打击”之类、某个精彩时刻占据整个屏幕的大批相同的弹幕(对观看者的计算机CPU造成极大的运算压力,造成间歇地卡顿)、节奏性音乐出现时的流星式波动弹幕等等。

P16

为什么会产生愉悦感呢?

第一,娱乐心理,求乐是人类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人需要受到很多约束规范,但是艺术作品鬼畜视频)常常与规矩格格不入,从而使人能够重获一种自由感。

第二,对新事物的好奇鬼畜视频常常以新鲜事为素材,瓜子哥事件是在11月25日下午发生,11月26日上午就有了鬼畜视频,并借助互联网迅速传播。对于新闻事件即时、突出“重点”的反映常会赢得大量关注与追捧。

第三,鬼畜素材生活化,其中大部分是平常人,有明星的话也是他们出的表现,这样就使得明星褪去光环、与民同乐,让人心里有一种人人平等的良好感觉,进而对于鬼畜的内容抱有了潜意识的认同感。同时,鬼畜视频采用通俗化的视听表现形式,资源易获得,观看无障碍,随着搞笑成分的介入,愉悦感也就必然地出现了。

另外,观众的好评会使制作者有一种成就感、使命感,甚至还会“捧红”一个制作者,这样的良好反馈使制作者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术、境界。

P17

鬼畜者的反应:

以葛平为例:葛平是《蓝猫淘气三千问》中蓝猫的配音演员,其幽默、生动的配音伴随我们度过美好的童年。而葛平也时常会在电视上、活动中和小朋友们亲切交谈、互动,其和蔼的形象深入人心。

2008年,葛平的自我介绍——“蓝猫的配音演员:葛平”视频被上传至优酷,随后大量重新剪辑的恶搞鬼畜视频出现并席卷网络,成为鬼畜视频中常见的素材。其中不乏对于葛平的“类人身攻击”,如将“葛平”的“葛”和“炮兵并排北边跑”的“炮”组合在一起,成为葛平的外号“葛炮”。但视频制作者的初衷仅仅为恶搞而已,对于葛平和蓝猫形象本人并没有抨击和批评的意思。这些视频也使葛平在中国网民当中人气大增,其中不乏“中国第一的配音演员”等赞美。

2011年10月1~3日,葛平在太原见面会上对用自己声音进行鬼畜创作的行为表示宽容,同时在签名时也不吝写下“葛炮”等含有恶搞意味的签名,赢得了网友的尊重和爱戴。有网友提议不再以缺乏尊重的“葛炮”称呼葛平,而尊称为“葛叔”。2013年10月参加网络节目“暴走大事件”的录制,坦然接受调侃,将5年前自己的介绍视频重新配了一遍音并进行了“官方鬼畜”。2013年11月10日葛平老师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千人报告厅举行的第二次超级弹幕大战中与HANK现场演唱了《循环》,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不禁有一种想要落泪的冲动。

P18

20世纪六十年代之后,由于工业和科技发展带来的人的异化,世界呈现出深刻的荒诞幽默延伸为黑色幽默、无厘头等形式。审美主体在欢笑中告别丑恶,在对丑恶的鄙夷和对自身优越感的确认过程中,在自由的、自信的、自足的、融洽的、享受的、优美的人生境界的情感体验中,悄然进行着人格的升华。

《我的故事——北大力vs南逸峰》主要以大力哥为素材进行创作,反映出家庭破裂、生活困窘的人的心理状态,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现代人的迷茫。众网友评论此鬼畜视频有“迷之感动”。我们在欢笑中也在默默地思考些什么,这也是鬼畜本身的一种升华吧。

《审美经验现象学》

审美爱好表示的是我的天性对审美对象的反应,也说明我更加注意的是自己,首先是自己的愉悦,而不是对象。因为审美爱好是用我在审美经验中获得的愉悦来衡量自己的。这种愉悦感不完全来自对象,而是来自于我,或者毋宁说来自对象与我的和谐一致,来自我的这样一种感觉:即我在我的存在中被确认了或我已被显示给自身了。鉴赏判断是根据我所是来决定我的喜爱的。

愉悦不是审美经验的一个必要的配料,美唤醒的主要是崇高的感觉。这时,崇高在某种不太正确的意义上说,就是我们在审美对象中异化的感觉,就是为了某种超越主观性、主观性又超越自身而向往的东西去牺牲主观性。一句话,就是当人们为了属于对象放弃一切情感,放弃任何对自身的返回时所唤醒的感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a8e32a8d15abe23482f4d7a.html

《鬼畜与审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