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元宝的收藏及价值判断

发布时间:2013-02-05 01:50: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代银元宝的收藏及价值判断(组图)

近日,哈尔滨发现了一枚重1.9公斤、面值50两的巨大纯银元宝,上有光绪三十一年丁卯宽城同顺发匠高明,这在收藏界引起了轰动。为此,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元宝的鉴别与收藏》的作者李晓萍。李晓萍认为,这类元宝还是比较常见的,它的市场价在两万元左右。

  伴随着银价的上涨,一些收藏家已经把眼光投向了银元宝。李晓萍认为,银元宝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如此看来,现在正是收藏银元宝的大好时机。

  形状影响身价

  说到元宝,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它还有别的叫法。李晓萍介绍说,元宝的正式称谓是银锭。其实,对于元宝的模样,也常常是一个误区。提到元宝,大多数人脑中闪现的是电影、电视剧中那样的形状。其实不然。李晓萍介绍说,元宝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其中,马蹄形的元宝是比较常见的;方形的元宝则是比较少见的。

  值得一提的是,形状对于元宝的价值或多或少还是有些影响的。举例来说,一枚普通的马蹄形元宝的市场价一般在几千元左右,而一枚方宝,它的市场价动辄就是三四万元。

  面值不是价格

  元宝,那可是财富的代名词。的确如此,据李晓萍介绍,在南宋,一两银子可以兑换约2400枚铜钱。其实,今时今日,银元宝也比普通的银元更有收藏价值。

  十两、五十两……面值越大,是否意味着就越值钱?李晓萍解释说,有时面值越大越值钱。比如,一枚面值五十两的银元宝,两三年前的市场价在七八千元左右,现在的市场价在两万元左右;而一枚面值十两的银元宝,两三年前的市场价在两三千元,现在的市场价在8000元左右。当然,面值并不是银元宝价格的决定因素。李晓萍剖析说,元宝最主要还是看品种,有些稀缺品种虽是十两面值的,可是却能卖到三五万元。

  铭文一字千金

  李晓萍认为,对于一枚银元宝来说,铭文对它的价值影响比较大。用李晓萍的话说,通常情况下,有铭文的银元宝要比没有铭文的银元宝要贵上几倍,名副其实的一字千金。比如,一枚山西光绪十七年十一月 平遥县 郭荣宗伍拾两银元宝,就曾经拍到了4.4万元。

    李晓萍分析说,银元宝上的铭文,一般有三个要素,时间、地点、银匠或银号的名称。李晓萍建议收藏爱好者牢记的一点是,所有与财税政策有关的银元宝,无论是哪一款都很金贵,一般一枚五十两的银元宝,身价动辄就是上万元。比如一枚明代景泰五年秋粮折银五十两银锭,竟然拍到了22万元的高价

  官铸私铸差价大

  从银元宝的铭文上,可以读出许多信息。比如,一枚银元宝究竟是官铸的还是私铸的。李晓萍介绍说,官铸的银元宝一般上面有县名、银匠的名字,而私铸的银元宝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戳,即商号或银号。

  银元宝在公私方面,也是价格分明的。李晓萍剖析说,官铸的银元宝价位起码是私铸的银元宝的两三倍左右,甚至还要高,官铸的银元宝,身价动辄就是上万元,而私铸的银元宝,身价以几千元的居多。比如,一枚江海关的五十两银元宝,市场价高达五六万元;一枚清代四川元泰号十两银锭,仅仅拍到了3080元。

银元是舶来品,它初入中国,大约是在明朝,但大量流入,则在清乾隆年间(18世纪中期)以后。银元最先在与海外联系密切的广东、福建行用,随后流行于东南地区及北京。清末流行于中国的外国银元不下几十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有:西班牙银元、墨西哥鹰洋、英国和日本银元等。我国早期的银元即仿照外国银元铸造。官铸银元是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开始的,次年流通于市场。此前之银元均系地方及私人所铸,成色重量也不一致,因非政府明令许可,故未广泛流通。



我国近代银元有许多珍品,著名的有:广东省造库平壶两寿字银币;陕西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币;湖南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币;奉天造一两光绪元宝银币(光绪29);福建官局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币;中华民国21金本位银币(三种);中华民国15年、18年孙像试铸壹元银币(二种);中华民国18年双旗地球银币;浙江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本省)银币;吉林省造光绪10年库平壹两银币。



以上银元被称之为银币十珍”,这些银元极罕见,市面上见到,基本上可以判别为伪品。另外,市面上还有像三帆银币、竹子银币、甘肃造袁大头等一些发行较少的银元,也是伪多真少。当然,在我国铸造的近千种近代银币中,还是有相当数量的真品传世的。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存世最多的银币品种可数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



那么,如何鉴定银元的真伪呢?首先看外形:看外形结构,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大小、薄厚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迹象。最直观的看银元是否有自然的银黑色,市面上的假银元多呈灰白铝钢色。其次听声音: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进行辨别。用两个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声音清脆,既平又和,是真银元。声音尖且高,是假银元。最后称重量: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成色88%。正常银元在流通过程中经过磨损,其重量也应在26左右。假银元重量一般为23左右。(杨海涛)

银元是舶来品,它初入中国,大约是在明朝,但大量流入,则在清乾隆年间(18世纪中期)以后。银元最先在与海外联系密切的广东、福建行用,随后流行于东南地区及北京。清末流行于中国的外国银元不下几十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有:西班牙银元、墨西哥鹰洋、英国和日本银元等。我国早期的银元即仿照外国银元铸造。官铸银元是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开始的,次年流通于市场。此前之银元均系地方及私人所铸,成色重量也不一致,因非政府明令许可,故未广泛流通。



我国近代银元有许多珍品,著名的有:广东省造库平壶两寿字银币;陕西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币;湖南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币;奉天造一两光绪元宝银币(光绪29);福建官局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币;中华民国21金本位银币(三种);中华民国15年、18年孙像试铸壹元银币(二种);中华民国18年双旗地球银币;浙江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本省)银币;吉林省造光绪10年库平壹两银币。



以上银元被称之为银币十珍”,这些银元极罕见,市面上见到,基本上可以判别为伪品。另外,市面上还有像三帆银币、竹子银币、甘肃造袁大头等一些发行较少的银元,也是伪多真少。当然,在我国铸造的近千种近代银币中,还是有相当数量的真品传世的。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存世最多的银币品种可数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



那么,如何鉴定银元的真伪呢?首先看外形:看外形结构,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大小、薄厚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迹象。最直观的看银元是否有自然的银黑色,市面上的假银元多呈灰白铝钢色。其次听声音: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进行辨别。用两个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声音清脆,既平又和,是真银元。声音尖且高,是假银元。最后称重量: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成色88%。正常银元在流通过程中经过磨损,其重量也应在26左右。假银元重量一般为23左右。(杨海涛)

罕见古代最大面值银元宝露面 单枚重达1.9公斤

http://news.QQ.com  2007033008:58   中国新闻网   

  29日上午,圣中古玩城业户王云女士展示了一枚重1.9公斤、面值50两的巨大纯银元宝,引起收藏界极大关注。专家介绍,如此巨大银元宝在哈尔滨市还是首次发现。

  据王云女士介绍,这枚元宝是她家祖传下来的宝贝,几十年来一直不敢向外人透露,今年她在圣中古玩城经营钱币藏品,才和家里人商量拿出来展示一下。记者看到该元宝高约4厘米、宽约8厘米,元宝中间不是以往在财神年画上看到的鼓肚,而是一直凹下去,元宝底座比较保这枚巨型元宝外表氧化比较严重,很多部位已经发黑。元宝上方刻着匠高明三个字,右边刻着光绪三十一年丁卯,左侧刻着宽城同顺发

  据省收藏家协会钱币委员会主任孙亚非介绍,此元宝系古代最大面值50两的银元宝,其主要在北方流通,具有典型的北方特色。因元宝中间内凹,两边的耳朵比较长,向外延伸,因此被称为大翅银北方翘宝。银元宝上面刻着生产流通的年代,中间的匠高明是制作元宝的银号师傅名字,宽城同顺发是发行的城市及制作商,其中宽城就是现在的长春。

  据介绍,50两的银元宝当时只限于在国库储存,基本没有在市场上流通过,因此在民间十分稀少。而重达1.9公斤北方翘银由于当时只局限于在东北地区发行,所以在国内也十分罕见,目前除在国家钱币博物馆有藏品外,在民间个人收藏中还没发现,在哈尔滨市是第一次发现。(徐建东)

古代银元宝



文章提交者:中原逐鹿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_73.html

baidu

古代银元宝

上贴: 张小更 发布日期: 2007-1-27 查看数: 248 出自: http://www.cqzg.cn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国历史银两的货币功能始于汉代以前,隋唐以前称之为银饼银笏,宋金时期称为银锭,元代称为元宝。这时元宝一词含有元朝之宝的意思。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锭盛行。我们今天所见元宝尤以明清居多。

明代银锭美观大方,现在大都以明代银锭作为中国银锭的代表造型。电影电视里出现的银元宝,都是在此基础上艺术加工出来的。已知明代最大银锭重500两。大锭上都铸印有铸造地名、重量及工匠姓名等,小锭上有时还铸印有年号。明代银锭传世和出土的很多。

清代的银锭器形种类最繁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器形。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又分为4种: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银锭铸成后,由公估局鉴定并用墨笔批明重量和成色。明清银锭的成色一般在9598之间,外表具有银的特殊光泽和温润。因浇铸时范中残留有气体的原因,银锭底部都有不规则的气体空洞,俗称蜂窝。蜂窝是鉴定真伪和成色的重要参考条件。蜂窝较深、洞圆润光亮、神气足、有彩色光泽者,成色必好。如果蜂窝中灰黑一片,银锭则很有可能是低色或赝品。银表面容易氧化,所以常有一层黑色和灰白色的氧化银。

银锭具有较高的保值功能,近几年价格暴涨。市场上明代50两银锭价格已达三四万元,清代最小的银锭也达百元左右。

现在银锭作假愈演愈烈,在民国初年就已出现伪造明清银锭的现象,主要是减低银的成色和重量。现在的造假主要是针对收藏家,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现今所见造假主要有几种方法:一是用铅锡,其表面呈青黑色,比较容易辨认;二是浇铸时将铜块凝固在银锭内部,外表鎏银,体大而轻,手感显然不同;三是灌铅法,在真银锭底部挖出一个小洞,取出银后灌入铅,再封焊洞口,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洞口留有封焊痕迹;四是用新白银铸老银锭,这种银锭包浆、蜂窝、铸文款识都没有当时的风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明清银锭分官铸和私铸,官铸大多铸有银局名,私铸银锭一般铸有私银钱号等等。二者价格相差甚远,官铸银锭往往是私铸银锭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古代银元宝--和你想的不一样

古代银元宝--和你想的不一样[size=13px][color=green][size=4]中国历史银两的货币功能始于汉代以前,隋唐以前称之为银饼银笏,宋金时期称为银锭,元代称为元宝。这时元宝一词含有元朝之宝的意思。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锭盛行。我们今天所见元宝尤以明清居多。



    明代银锭美观大方,现在大都以明代银锭作为中国银锭的代表造型。电影电视里出现的银元宝,都是在此基础上艺术加工出来的。已知明代最大银锭重500两。大锭上都铸印有铸造地名、重量及工匠姓名等,小锭上有时还铸印有年号。明代银锭传世和出土的很多。



    清代的银锭器形种类最繁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器形。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又分为4种: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银锭铸成后,由公估局鉴定并用墨笔批明重量和成色。明清银锭的成色一般在9598之间,外表具有银的特殊光泽和温润。因浇铸时范中残留有气体的原因,银锭底部都有不规则的气体空洞,俗称蜂窝。蜂窝是鉴定真伪和成色的重要参考条件。蜂窝较深、洞圆润光亮、神气足、有彩色光泽者,成色必好。如果蜂窝中灰黑一片,银锭则很有可能是低色或赝品。银表面容易氧化,所以常有一层黑色和灰白色的氧化银。



    银锭具有较高的保值功能,近几年价格暴涨。市场上明代50两银锭价格已达三四万元,清代最小的银锭也达百元左右。



    现在银锭作假愈演愈烈,在民国初年就已出现伪造明清银锭的现象,主要是减低银的成色和重量。现在的造假主要是针对收藏家,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现今所见造假主要有几种方法:一是用铅锡,其表面呈青黑色,比较容易辨认;二是浇铸时将铜块凝固在银锭内部,外表鎏银,体大而轻,手感显然不同;三是灌铅法,在真银锭底部挖出一个小洞,取出银后灌入铅,再封焊洞口,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洞口留有封焊痕迹;四是用新白银铸老银锭,这种银锭包浆、蜂窝、铸文款识都没有当时的风韵。



    明清银锭分官铸和私铸,官铸大多铸有银局名,私铸银锭一般铸有私银钱号等等。二者价格相差甚远,官铸银锭往往是私铸银锭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明清银锭的收藏()

 银锭顶部 银锭底部   中国历史银两的货币功能始于汉代以前,隋唐以前称之为银饼银笏,宋金时期称为银锭,元代称为元宝。这时元宝一词含有元朝之宝的意思。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锭盛行。我们今天所见元宝尤以明清居多。

    明代银锭美观大方,现在大都以明代银锭作为中国银锭的代表造型。电影电视里出现的银元宝,都是在此基础上艺术加工出来的。已知明代最大银锭重500两。大锭上都铸印有铸造地名、重量及工匠姓名等,小锭上有时还铸印有年号。明代银锭传世和出土的很多。

    清代的银锭器形种类最繁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器形。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又分为4种: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银锭铸成后,由公估局鉴定并用墨笔批明重量和成色。明清银锭的成色一般在9598之间,外表具有银的特殊光泽和温润。因浇铸时范中残留有气体的原因,银锭底部都有不规则的气体空洞,俗称蜂窝。蜂窝是鉴定真伪和成色的重要参考条件。蜂窝较深、洞圆润光亮、神气足、有彩色光泽者,成色必好。如果蜂窝中灰黑一片,银锭则很有可能是低色或赝品。银表面容易氧化,所以常有一层黑色和灰白色的氧化银。

    银锭具有较高的保值功能,近几年价格暴涨。市场上明代50两银锭价格已达三四万元,清代最小的银锭也达百元左右。

    现在银锭作假愈演愈烈,在民国初年就已出现伪造明清银锭的现象,主要是减低银的成色和重量。现在的造假主要是针对收藏家,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现今所见造假主要有几种方法:一是用铅锡,其表面呈青黑色,比较容易辨认;二是浇铸时将铜块凝固在银锭内部,外表鎏银,体大而轻,手感显然不同;三是灌铅法,在真银锭底部挖出一个小洞,取出银后灌入铅,再封焊洞口,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洞口留有封焊痕迹;四是用新白银铸老银锭,这种银锭包浆、蜂窝、铸文款识都没有当时的风韵。

    明清银锭分官铸和私铸,官铸大多铸有银局名,私铸银锭一般铸有私银钱号等等。二者价格相差甚远,官铸银锭往往是私铸银锭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收藏知识:明清银锭的收藏

您对这篇文章中涉及的股票有任何问题,您对手中持有的股票有任何担心,

您对大盘走势有任何疑惑,您还关心哪些股票的趋势,随时可以免费致电--

金融界服务中心:010—66210650(30部中继电话)

工作时间:周一~周五:上午8:30~晚上10:00,公休日:上午9:30~下午5:30

20050929 15:59 燕赵都市报

窗体顶端



  银锭具有较高的保值和增值功能,近几年在收藏市场上价格急剧上涨。据记者了解,目前明代五十两银锭价格已达三四万元,而清代最小的银锭也达百元左右。良好的收藏前景吸引了不少藏友对银锭的关注,并且许多人都想了解银锭收藏的相关知识。日前,记者采访了我省藏家段剑先生。他说,目前我们所见的银锭以明清居多,因此收藏银锭应重点关注明清银锭。(研报揭露黑嘴”“乱喷真相 调查揭密:散户惨败之谜!)



  段剑介绍说,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锭盛行。明代银锭美观大方,传

世和出土的很多。如今,我们大都以明代银锭作为中国银锭的代表造型。电影电视里出现的银元宝,都是在此基础上艺术加工出来的。明代银锭,大锭上一般铸印有铸造地名、重量及工匠姓名等,小锭上有时还铸印有年号。



  清代银锭的形状种类繁多,各地都有自己的代表形状,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按重量分,清代银锭又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五十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十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叫法。明清银锭分官铸和私铸,官铸大多铸有银局名,私铸银锭一般铸有私银钱号等等。目前,在收藏市场上两者价格相差甚远,官铸银锭往往是私铸银锭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据段剑介绍,民国初年就已出现伪造明清银锭的现象,主要是减低银的成色和重量。目前,随着收藏市场的升温,银锭作假的现象更是愈演愈烈,有些作伪者甚至不择手段。现今银锭造假主要有四种方法:



  一是银锭中掺有铅锡,其表面呈青黑色,比较容易辨认;二是浇铸时将铜块凝固在银锭内部,外表鎏银,这种银锭体大而轻,手掂可以辨别;三是灌铅法,在真银锭底部挖出一个小洞,取出银后灌入铅,再封焊洞口。若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洞口留有封焊痕迹;四是用新白银铸老银锭,这种银锭包浆、蜂窝、铸文款识都没有老银锭的风韵。

窗体底端

明清银锭价格暴涨须防假

实时报导:30万模拟账户目前总收益13.33%-最新资产配置

"光大-上海建行杯"黄金期货实盘交易大奖赛

www.stockstar.com      2006-5-10 14:44:00       潇湘晨报

【字体: 收藏本页 打印 网友评论0

        中国历史银两的货币功能始于汉代以前,隋唐以前称之为银饼银笏,宋金时期称为银锭,元代称为元宝。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锭盛行。我们今天所见元宝尤以明清居多。

  银锭具有较高的保值功能,近几年价格暴涨。市场上明代50两银锭价格已达三四万元,清代最小的银锭也达百元左右。

  在民国初年已出现伪造明清银锭的现象,主要是减低银的成色和重量。现在的造假主要是针对收藏家。造假主要有4种:一是用铅锡,其表面呈青黑色,比较容易辨认;二是浇铸时将铜块凝固在银锭内部,体大而轻,手感显然不同;三是灌铅法,在真银锭底部挖出一个小洞,取出银后灌入铅,再封焊洞口,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洞口留有封焊痕迹;四是用新白银铸老银锭,这种银锭包浆、蜂窝、铸文款识都没有当时的风韵。

官铸东昌府银锭

吴保华

(本文字数:1185)

1/1

《收藏界》   2005年第03



  吾藏山东东昌府十两银锭,灰褐色银锈包浆,色泽温润自然。锭面微凹,面底呈螺旋丝纹,锭底及周边有蜂窝和水波纹,蜂窝大小不一,深润光洁。三戳宝银,上横书东昌府;左竖书同德银炉;右竖书宣统年月,锭呈船形,两翼高耸.高色足银,体重3586(见图)。查阅诸多银锭图录,均无载册。

  清民时期的山东银两有官铸与民铸之分,部分官铸锭面上砸有银两的来源,其中主要有盐课、关税、土药税和其他税银。作为清政府主要收入的各种税赋,大部分是依靠征收银两完成,规定各地上解入库的银锭必须铸成重五十两,在锭面上加镌税别,州、县、府、年月及银炉,银匠、姓氏等,以便按税目装箱交国库验收。东昌府十两银锭戳字深峻高挺工整,字体楷韵,刚劲有力,清晰耀眼,应届官铸锭。而民铸银锭浇铸形体歪斜不整,戳字击打平夷不晰,字划断笔似有隐起之感,锭面多有银匠姓名。

金银锭:贵在真金白银背后价值

20080218 10:32:00  来源:华夏时报

【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窗体顶端

Email推荐:

窗体底端

    “既是真金白银,又是一段历史故事,其中的乐趣不是在金块银块中能有的。”时下,一些收藏爱好者对金银锭乐此不疲,北京、上海等地的金银锭拍卖也随之活跃起来,金银锭成为钱币收藏市场上的新星,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更是以156.8万元创下了拍卖纪录。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古代金银锭拍卖行情正逐渐启动,随着收藏群体不断扩大,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潜力更来自于收藏者对金银锭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

    被忽略的家门口的收藏品

    提起元宝,很多人会想到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实际上,真正的元宝并不是中间鼓、两头翘的。自汉代开始铸造的金银锭,有船形、条形、饼形等几种,不同形状的金银锭有着不同的名称,船形的一般称金银锭,条形的一般称金银铤,饼形的一般称金银饼,人们习惯上将这三者统称为金银锭。而“元宝”的叫法来自于元代,当时曾铸造五十两银锭,背面凿以“元宝”二字,由此产生了“元宝”称谓。

    “黄金自东汉以来已很少流通,而白银的地位则日益提升,但宋代政府对银锭任凭民间自行铸造,清代银锭则在各城镇甚至各行各业均有不同的标准,形同壁垒。种种落后而缺乏效率的使用状况,注定了银锭被淘汰的命运。”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中国金银锭专家李小萍介绍说,到了民国,废两改元无情地将银锭掘出流通领域。

    “银作局”、“陈元昌号”、“恒昌盛记”……在很多传世的银锭上都能发现类似的文字标记,它们有什么含义呢?据李小萍介绍,银锭官铸还是私铸的区分就在于此。明清银锭分官铸和私铸,官铸的一般上面有县名、银局名、银匠的名字,而私铸的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戳,即商号或银号。官铸当然比私铸的银锭具有更高的公信力,二者的收藏价格也相差甚远,官铸往往是私铸的两三倍,甚至更多。

    让人遗憾的是,过去金银锭一直是被人们当做财物贮藏起来,却很少有人去了解背后的历史价值和货币价值。最早收藏中国银锭的竟然是一位奥地利收藏家耿爱德(Eduard Kann),他在中国工作期间,广泛收集中国的金银币和银锭。后来耿爱德收藏的300余件银锭全部被大英博物馆征购,大英博物馆因而也成为收藏中国银锭最多的外国博物馆。

    不过如今金银锭不仅得到了国内文博界的关注,民间收藏金银锭的爱好者也是层出不穷。“古代金银锭没有铸造规范,常常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恰恰在这些简洁含蓄的背后隐藏着很多故事。”收藏者们觉得这就是金银锭的魅力所在,更何况还有诱人的市场价值。

    存世量带动价格上涨

    随着民间收藏的升温,金银锭逐渐引起广大收藏家的青睐,尤其是近几年,更登上了拍卖市场的舞台。从目前的拍卖成交结果来看,早期宋元金银锭存世稀少,价格已是不菲,比如在去年北京诚轩的秋拍上,一枚南宋十分金陈二郎背吕拾两金铤,成交价达到了22.4万元。可见,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收藏早期金银锭往往可遇不可求。

    相比之下,明清两朝及民国初期的金银锭在拍卖市场上比较容易见到。目前,银锭拍卖最高价明代的“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就是去年在中国嘉德秋拍上以156.8万元成交的,这件银锭也是至今拍卖市场上仅见的带有年号的明代银作局银锭。

    “银作局是明代专为宫廷制造金银器饰的作坊,已知存世的银作局银锭仅有5件,其中3件藏于博物馆。”中国嘉德邮品部高级业务经理李威洲告诉记者,在2004年中国嘉德秋拍中曾拍卖过一件,但是不带有年号,去年秋拍上的这件刻有铭文“银作局永乐陆年十一月内销铸花银五十两重作头顾阿福匠人仇士平陆字一千陆百七十号”,铭文详细,制作规范,保存完好,白光闪闪,品相极佳,弥足珍贵,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末民国初期的金银锭在拍卖市场上也有着上乘的表现,比如在去年中国嘉德秋拍上,民国“山西民国年月元记号库色”五十两银锭,以7.616万元成交;清末民国初“青岛震华福寿”二两金锭,以12.32万元成交。

    由于新中国早期的金锭门槛低,除了成色和重量之外,只需关注品相即可,因此受到普通投资者的关注。曾经有一枚建国初期建华金锭十足赤金1两金锭,在中国嘉德2006年秋拍上以2.75万元成交,其背有“东北银行旅大分行检定”戳记。

    金银锭的价格为什么可以不断上涨?李小萍认为,首先是靠存世量的稀少,银锭百年来熔熔铸铸,又经过银行回收,市场上也就那么多的数量,但买家是不断增加的,价格怎么可能会跌?其次,金银锭中要找好品相的很难,因为毕竟是手工制作。再说银锭的性价比合适,有些铜钱一个就要几百元,而一个沉甸甸的10两银锭也不过几万元,哪个更值不言而喻。

    史料价值决定升值空间

    “经常看到拍卖会上有人去买金块和碎银,令我很不解,那就是金料银料啊,不具备任何经济史内涵,有什么收藏价值呢?”在李小萍看来,贵金属收藏品不同于贵金属,前者比后者的历史文化内涵要丰富得多。“只盯着材料的人从贵金属上面也赚不到钱,因为他们不了解,但收藏了一段时间后,就应该追求金银以外的深层价值了。”

    随着收藏市场上银锭价格的上扬,形形色色的赝品也冒了出来。金银锭收藏爱好者“西夏阁主”提醒要提防金银锭的造假,“金银锭本身就是贵重金属,一但上当,经济损失将会很大”。金银锭看似不那么复杂,实际上深度绝对不亚于瓷器铜器等收藏门类,他建议收藏者一定要多看、多学习、多交流,闭门造车永远也产生不了高手。

    李威洲则从实战的角度建议,不妨关注一下相关的拍卖会。因为上拍的金银锭都经过专家审定,而且拍卖价格是公开的,不似市场交易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另外,金银锭的品种非常复杂,收藏者不可盲目下手。收藏市场上一般品相好的金银锭增值速度快,而有史料价值、存世较少的金银锭收藏价值非常高,税银及刻有金融史料性文字的金银锭更是比普通的品种升值空间大。

    银锭真伪辨别技巧

    银锭作假在民国初年就已出现,主要手法是降低银的成色和重量,这类偷工减料的老银锭并不完全是假货。不过,现在造假的银锭就不同了,如果收藏者拿这些破铜烂铁当银元宝,岂不是吃了大亏。近年所发现的银锭造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李代桃僵,用铅锡等金属冒充银元宝。因铅锡会在表面呈现青黑色,因此这类作假手法比较容易辨认。

    第二种是外强中干。浇铸假货时,将铜块凝固在银锭内部,外表鎏银,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不过因比重不同,这类假银锭的体积大而轻,掂重时的手感明显不同,只要将同规格的银锭掂重对比,即可使之原形毕露。

    第三种是包藏祸心。即用灌铅方法,在真的银元宝底部挖个小洞,取出内部银子后灌入铅,再焊封住洞口。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底部焊封的洞口会留有封焊痕迹。

    第四种是以新充旧。造假者用新白银铸成老的银元宝,图谋老货的高价。这种假的老银锭,在包浆、蜂窝(因浇铸时范中残留有气体的原因,银锭底部都有不规则的气体空洞)、铸文款识等方面,都无法逼真展现当时元宝的风韵,只要略有收藏常识的人,即可辨别。(于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a45d11c964bcf84b9d57b09.html

《古代银元宝的收藏及价值判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