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

发布时间:2013-02-14 08:35: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周朝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3037

西周详细介绍

西周疆域图(西周的都城和历史)西周朝皇帝谱


  西周(1027?—771)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夏朝时,周族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故而,周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周的经济发展。至周文王时,周已发展成为一个可与殷商抗衡的大诸侯国。文王是周朝历史上卓有政绩的统治者之一。他在位期间,在军师姜尚的辅佐下,开始了翦商的准备,先后灭耆、邗、崇等国,又迁都于丰(今西安市西南),于是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在迁都后的第二年,文王卒,其子姬发继承王位,即赫赫有名的周武王,继续周朝的灭商行动。武王九年,周于孟津大会诸侯,并与诸侯结下同盟,共同讨伐商纣。此后,武王又打败商军于牧野,攻占商都朝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
  
  武王死后,其子诵即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权。在他的统治下,周消灭了各个叛乱势力,东迁国都于雒邑,加强了对东方诸部的统治。分封周室亲戚及有功大臣为诸侯。建立周刑稳定了社会秩序。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治理,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开始走向繁荣。西周自成王,经康王、昭王、至穆王,是向外扩张的时期。成王时代周公旦平定了东方的小诸侯国,而康王、昭王、穆王等人也都使周王朝的疆域和人口有所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达到了周朝的鼎盛时期。昭王后期,周王朝又开始了南征。十九年,昭王亲率大军伐楚,但却因不得民心而失败了,昭王也死于南方。
  
  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代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对人民大肆压迫,却又禁止人们议论国事,致使人民怨声载道。最后,愤怒的人民冲入王宫,赶走了厉王,结束了厉王的残暴统治。至此,周王朝开始走向衰落。
  
  厉王逃走后,诸侯推举共伯和摄理王事,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司马迁著《十二诸侯年表》就从这一年开始,自此中国才有了准确的纪年)。共伯和好行仁义,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代国王行使权力长达十四年。逃亡的周厉王薨后,共伯和立太子静继位,是为周宣王。宣王是位开明的君主,以昭公、周公二相为辅,又任用尹吉甫、仲山甫等贤臣,使得国家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统治,各国诸侯纷纷来朝见周天子,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宣王中兴。然而,中兴的局面并没有长久保持下去,宣王薨,子宫涅继位,是为幽王。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个皇帝,与厉王一样,他也是昏庸之君。他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结果,当犬戎举兵大举进攻的时候,幽王再次点燃烽火,竟没有一个诸侯发兵相救。幽王兵败,死于骊山脚下。他死后,申侯、鲁侯和许文公拥立宜臼为平王。平王东迁,史称东周。自此,西周王朝宣告灭亡。
  
  周朝礼仪制度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以及礼制。直至春秋时期,孔子还在崇尚周礼,这说明周礼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周的先祖是夏时的农官,所以它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这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基础。随着物资的丰富,手工业、商业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在当时,已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观测天象,记录历法,而中华民族传统的五行、八卦之说也极有可能起源于周朝。这些都无疑证明了当时社会在科学上的进步和发展。
  
  西周王朝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
  
  

东周详细介绍

东周疆域图(东周战国的都城和历史) 东周帝王谱

东周概述

  (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公元前771年,犬戎连缯国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与战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这一转变是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与曾国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晋、楚、秦、鲁、宋、郑、卫、陈、蔡、吴及越等国。

   东周时期牛耕已多有使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战国铁犁铧冠的出土,说明犁耕在中原已经得到推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以农田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逐渐兴起。水利工程有多种类型,如陂塘蓄水、灌溉分洪、渠系灌溉以及多首制引水等。东周的建筑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著名的鲁班,即鲁国人公输般,是土木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称为祖师。

   考古发掘所见东周的建筑遗迹,多为宫殿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以瓦当最为常见,还有青铜斗拱、青铜饰件和青铜屋模型等。由此可以想见东周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东周时期,大国争霸,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商、西周交通干线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将道路扩展到更为遥远险绝的地方,因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东周的丝绸西传路线甚至横贯欧亚大陆。当时马车的使用已很普遍。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 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春秋》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前476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那时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谁就召开诸侯国会议,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位。 先后起来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把他们称为春秋五霸

   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末年,长江下游和钱塘江流域的吴国和越国,也参加了争霸战争。起初,吴国打败了越国,强迫越国臣服。越王勾践天天舔尝苦胆,立志报仇。他注意增加生产,训练士兵,积聚力量。经过长期努力,越国终于重新强盛起来,最后灭掉了吴国。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中使用。农业生产中使用铁锄、铁斧等。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铁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那时,也开始用牛耕地。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起来。一些贵族把公田化为私田,逐渐采取了新的剥削方式,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的战国时期,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

   随着水利的兴修,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著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并互相争斗,以扩充领地。晋国的六卿争斗到最后,剩下韩、魏、赵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田氏废除了齐康公,自立为国君,也得到周王的承认。三晋和田氏的胜利,宣布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残酷政治法则。于是,以魏国的李悝改革为起点,各国争相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运动。变法的核心是将劳动者固定到土地上,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遽膨胀。增加剥削量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战争。所以,这个时期战争频繁。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 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

东周王系表

   春秋时期(14位):
   * 周平王 姬宜臼(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20)
   * 周桓王 姬林(公元前719年至公元前697)
   * 周庄王 姬佗(公元前696年至公元前682)
   * 周釐王 姬胡齐(公元前681年至公元前677)
   * 周惠王 姬阆(公元前676年至公元前652)
   * 周襄王 姬郑(公元前651年至公元前619)
   * 周顷王 姬壬臣(公元前618年至公元前613)
   * 周匡王 姬班(公元前612年至公元前607)
   * 周定王 姬瑜(公元前606年至公元前586)
   * 周简王 姬夷(公元前585年至公元前572)
   * 周灵王 姬泄心(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545)
   * 周景王 姬贵(公元前544年至公元前521)
   * 周悼王 姬猛(公元前520)
   * 周敬王 姬丐(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77)

   战国时期(11位):

   * 周元王 姬仁(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469)
   * 周贞定王 姬介(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441)
   * 周哀王 姬去疾(公元前441)
   * 周思王 姬叔(公元前441)
   * 周考王 姬嵬(公元前441年至公元前426)
   * 周威烈王 姬午(公元前425年至公元前402)
   * 周安王 姬骄(公元前401年至公元前376)
   * 周烈王 姬喜(公元前375年至公元前369)
   * 周显王 姬扁(公元前368年至公元前321)
   * 周慎靓王 姬定(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315)
   * 周赧王 姬延(公元前314年至公元前256)

东周诸侯国

   除齐、晋、楚、秦、燕,陈、蔡、吴及越等国外,还有:

   1、宋国:在今河南省东南部和今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之间一部分土地。国都原在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公元前289年,齐闵王灭宋,宋王偃逃到魏国,不久病死。
   2、鲁国:有今山东省的东南部,国都在曲阜(今山东曲阜)。 公元前255年,楚考烈王灭鲁。
   3、郑国:在今河南省中心部分,国都在郑(今河南新郑市)。
   4、卫国:在今河南省、山东省之间北部,国都在濮阳(今河南濮阳)。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废卫君角为家人,卫国灭亡。
   5、莒国:有今山东省安邱、诸城、沂水、莒、日照等县之间,国都在莒(今山东莒县)。
   6、邹国:有今山东省费、邹城、滕州、济宁、金乡等县市之间,国都在邹(今山东邹城市南)。
   7、周王朝:战国时期,只有今河南省孟津、洛阳、偃师、巩、汝阳以及过黄河今温县一带。国都成周(今河南洛阳东北)。(虽名义上不是诸侯国,实际上已成诸侯国)
   8、杞国:有今河南开封杞县。
   9、杨国:有今陕西山西东等地。
   10、蔡国:有今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今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
   11、郯国:有今山东郯城西南地。
   12、任国:有今山东省济宁北部地。
   13、滕国:约在今山东省滕州市西南地。
   14、薛国:约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地。
   15、费国:有今山东省费县东部地、另费是滑国的都邑,位于今河南省滑县。
   16、倪国:邹别封之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东,一说在山东枣庄西北。
   17、曾国:战国初期,占有今河南商丘睢县或河南省信阳市一带,建都西阳(今河南光山西南)。
   18、缯国:姒姓夏封国,在今山东省苍山西北,公元前567年为莒国所灭,后来又复国,到了公元前450年又被莒灭亡。
   19、邳国:在丹水与沂水的交接处,应在山东省南部,宋国的东面,郯国的南面。

东周时的东西周分治

   东周时期,周考王于公元前425年(周考王15年)封其弟于河南地,建立周公国,是为周桓公。这是周王朝最后一次分封。自这次分封后,周王的土地全部分封完毕,连自己也是寄居于此周公国。

   周桓公死,其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周赧王时,周惠公封其小儿子于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东西周分立,西周都河南旧于王城,东周都巩。

   西周自立国以来,一直采取讨好各大强国的政策,尤其是秦国。秦国和周围列强经常向西周和东周征收赋税和兵源。同时,西周和东周常相互倾轧攻伐。 周赧王在位时,周天子地位已经完全徒有虚名,其土地(周天子的王畿)也被韩、赵一分为二,以洛邑之河南王城为西周,仍都洛邑,以巩附成周为东周,分别由东、西周公治理,周天子由成周迁于王城,依附于西周公。

   公元前256年(赧王59年,秦昭襄王51年),秦兵攻打西周,赧王听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秦王将周赧王贬爵为君,西周公为家臣,封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国除,置九鼎于咸阳(途中一鼎落于泗水)。自次年起(昭襄王52年,前255年)史家以秦王纪年,然东周尚存,周朝尚未彻底灭亡。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君欲趁秦连丧昭襄、孝文二王合纵伐秦,秦庄襄王以吕不韦为大将,起兵十万,执东周君而归,尽收巩城等七邑。周朝至此彻底灭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9fbe821915f804d2b16c146.html

《周朝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