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19-09-11 22:57: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蒙氏教育教学模式

 

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 3 ~ 6 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 ,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1909 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 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 2000 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蒙氏教育法基本原则:  1 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 不教的教育。反对填鸭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 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 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 完全人格的培养。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 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 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 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 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 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养儿童情感智商的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感觉、动作、只能、语言和道德发展等,使个体成为一个身心统整合一的人。自由纪律合一,个性群体兼顾。启发幼儿使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适应新的环境,达到自我构建和心智发展。 

蒙氏教育的原则: 

  以儿童为主 ——为的孩子打造的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儿童世界 

  充分的教具提供 ——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所以,设计一个适合孩子的生长环境,应该是能提供丰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他自我学习的乐趣。 

  不的教育 —— 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籍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蒙台梭利科学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敏感期,而给予适切的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拥有一套蕴含无限教育价值的学具,这套学具利用幼儿感觉的敏感性,透过可供幼儿操作的教具,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许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儿重复练习的特性,所有学具幼儿可以反复操作,满足幼儿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 —— 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 —— 孩子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一隅,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在心爱乐园的亲子课堂中,家长不仅可以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还可以和宝宝一起上课,在课程中增进亲子感情。 

蒙氏教育的价值: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蒙氏教育法遍及欧洲大陆,也走向了世界,蒙氏教育法推广百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在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学前教育发达国家极受关注,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及一百多个国家。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这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因为每一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每个幼儿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没,各有自己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台梭利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 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四岁。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 

  2.细节的敏感期 幼儿在2-3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细节上。这表明幼儿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儿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 

  3.协调性敏感期 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幼儿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应该在23岁时出现。 

  4.触觉敏感期 幼儿会朝着外界的物体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儿自我进入外部世界之中。这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能发展自我,发展自己的心灵。 

  5.语言的敏感期 2个月左右幼儿就开始吸收语言,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在蒙台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应该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的发展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她说:如果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并因此降低了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可以肯定,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富有刺激的一种心理体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因而促进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环境在蒙台梭利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蒙台梭利博士重视环境,她认为教育应当是教师、儿童和环境三者的相互影响。教师必须提供适合儿童发展的“有准备的环境”,在蒙台梭利博士的教育实践中,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主要体现在物质环境创设和精神环境创设两方面。

         

   一、物质环境创设

创设“有准备的环境”,首先要有符合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物质环境,蒙台梭利教育中物质环境因素有如下特点:

   (一)教室基本设施

     蒙台梭利博士强调,教室设备及布局要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她对教室环境的创设细致周密。

     教室不仅应该具有保护性,而且应该成为“心理建筑”,它的价值不完全依赖于它的尺寸和颜色,而是依赖于为儿童提供使用的物体。她并不强求教室设备的华贵,认为儿童完全可以通过细心支配自己的行为来克服设备上的不足,她认为“设备的简陋和不完善,往往有助于学生动作的敏捷和灵巧”。

     在“儿童之家”,她首先取消了课桌、长凳和固定的椅子,取而代之的是轻便美观、便于搬动、利于健康的小桌椅。盟洗架、生活用品、橱柜、鱼缸、玩具、黑板等设备,均要求其大小高低符合儿童的特点,放在儿童随手可及的地方。甚至是墙上的一幅挂画,也要是精选的优美图画,构图简单却能引起儿童兴趣,唤起儿童情感。在罗马的“儿童之家”里,所挂的其中一幅画就是拉斐尔的《圣母像》,而这幅画也被蒙台梭利博士选为“儿童之家”的象征。

     具体说来,蒙台梭利教室的基本设施包括:高度适中的个人用桌子,桌面各边画2厘米的警戒白线,以免教具掉落地上;大小适中的半圆形或梯形小组用桌;适合儿童高度的椅子,可以让儿童自由搬动;橱柜若干放在活动室的各个区域,分门别类摆放教具;整理柜若干,用于存放补充教具的用品及儿童的用品;一块大黑板,若干小黑板;若干工作毯,尺寸可以有弹性,材料要求无花纹,色泽高雅,而且卷起搬运、打开后边缘也不会翘起不平;几处挂钩用于悬挂一些日常生活练习的用具;最后在距离四周墙壁100150厘米的地板上画一条椭圆形的蒙台梭利线,可让儿童做线上练习,也可作儿童进行各种活动的区域控制之用。

 

(二)教学区的布置

1.日常生活区的布置

日常生活区的工作大多在桌上进行操作,因此,桌子的设置较其他区域多。同时,为保证儿童的使用空间,每张桌子的人员控制在两人左右,椅子作为错误控制。日常生活区的工作常常需要用水,因此,此区域宜选择接近水源的地方。同时也较潮湿,注意选择在通风处及有阳光的地方,还要选择较接近门口处,以吸引儿童进入教室工作。此外,设置点心桌和清扫用具,供儿童进行日常生活练习。

2.感官区的布置

感官教具大多在地毯上操作,因此,桌子的分配较少。许多感官活动与数学活动相联系,因此,感官区尽量接近数学区,而且此区域一般不会设置在教室出入口,以免干扰儿童工作。此外,感官活动会发出声音,所以,感官区应该避免和阅读区等安静区相邻。

3.数学区的布置

许多数学活动与感官活动相联系,因此,数学区尽量安排接近感官区。数学教具大多较复杂,在地毯上操作的工作较多,因此,工作毯的分配较多。此外,数学教具的零件较多,要加强管理,用矮柜隔出半开放空间,避免与其他教具相混。放置身高器、体重器、温度计、时钟、生日卡等与数字有关的器具。

4.语言区的布置

语言区的工作需要安静的环境,因此,宜安排在较僻静的角落,远离感官区等声音较大的教学区。而且环境宜选择光线充足、柔和的地方,便于儿童阅读和书写。还要尽可能接近窗台,光线明亮,以增加舒适感。此外,还需提供软靠垫、盆栽植物等,营造静谧的气氛,并作为儿童暂时的私人天地。

5.科学文化区的布置

科学文化区的活动种类较多,因此临近水源、电源、光源,便于各种实验的操作和进行。提供一定数量的桌子,便于模型制作等活动的进行。此外还可提供绿色植物、动物等,便于儿童观察。

(三)蒙台梭利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应适合儿童的身高比例,可以让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随意选择。蒙台梭利教室中,教具不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媒介,而是儿童工作的材料,目的是帮助儿童进行内在的自我建设和心理发展。这些教具具有教育意义,儿童在自我练习的过程中发展智力、注意力、抽象思维和创造力。可以说,蒙台梭利教具是其环境理论物化的结果,是激发儿童主动性的有效工具。

1.教具内容

1)日常生活教具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可纳入日常生活练习这一项目中,根据各个文化内容的不同,教育内容也就不会完全相同。因此,蒙台梭利博士并未替这项训练列出教具目录,而希望教师能根据儿童需要和文化常规,自己研制教具,创设环境。如,日常生活练习中“切”的工作会用到的适合儿童使用的小菜板、防止切伤手指的西餐刀等都可作为日常生活教具。

2)感官教具

感官教育的范围包括视、听、嗅、触、味、温、压、辨认立体以及色彩等各方面的感官训练,将颜色、气味等抽象的感觉带入具体实物,启发孩子认知的敏感性。

其中,视觉教育主要培养儿童的眼睛辨别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的能力,教具主要包括:粉红塔、棕色梯、长棒、圆柱体组、彩色圆柱、色板、几何图形嵌板橱、几何立体组、构成三角形、单项式、二项式、三项式。

触觉教育主要培养儿童敏锐的触觉能力,教具主要包括:触觉板、温觉板、重量板、实体认识袋、布盒。

听觉教育主要培养儿童分辨声音种类的能力,教具主要包括:音筒、音感钟。

味觉教育主要培养儿童舌头的感觉能力,主要教具为味觉瓶。

嗅觉教育主要培养儿童鼻子的感觉能力,主要教具为嗅觉筒。

3)数学教具

数学教育是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点,让儿童亲自动手,了解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然后循序渐进地指导儿童了解数的意义(量)与数的字型(符号),而后掌握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

数学教具主要包括:金色串珠、彩色串珠、黑白串珠、金色串珠链、金色串珠板;金色串珠立方体、数棒、砂数字板、纺锤棒和纺锤棒箱、数字与筹码、数字卡片、邮票游戏、塞根板、加法板、减法板、乘法板、除法板、二项式、三项式和分数小人等。

4)语言教具

语言教育是从日常生活练习开始的,教师为儿童预备需要的教具,预备不同内容的书籍和图片,让儿童去接触和翻阅,养成儿童直接学习与间接领悟的能力,培养儿童的书写能力。

语言教具主要包括:砂纸字母板(大写英文字母一套)、印刷字母卡(大写、小写英文字母各一套)、活动字母箱(活动字母26个)等。

5)科学文化教具

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包括了动、植物学、天文学、地质学、历史、地理、音乐、绘画等与人类生

其目的在培养儿童的世界观、宇宙观,能参与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进而知道如何尊重别人,爱惜生命,关怀宇宙,关爱环境与生态。自然人文教具有一部分是传统蒙台梭利教具,一部分则是各地蒙台梭利教师配合各民族、国家的不同地理、人文环境,延伸设计出的本土化教具。自然人文教具包括:世界地图嵌板、树叶嵌板、活动时钟、植物卡片、动物卡片、动植物卡片架等。

2.教具创设

蒙台梭利博士鼓励根据儿童发展需要发展新的教具,教师不能局限于已有的教具,而应不断地寻找新的教具。教具的创新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的工作也是一种启发和激励。教具制作一定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一定要基于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精神与原则,教具制作的具体原则见第九章蒙台梭利教育中的规则。

此外,蒙台梭利教室中的教具设置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一套为准

教具的数量有一定的规定,每类教具只有一套,目的是培养儿童的耐性。当他人已经在使用某种教具时,儿童必须学会轮流和等待。这可以帮助儿童学会控制自身的欲望,尊重他人和自我。

2)秩序性

教具的陈列与摆放要有秩序,帮助儿童建立外在的秩序感。每类教具集中在某个区域,摆放整齐美观。同时,也要留出充足的空余场地供孩子使用。

3)合理性

教具按类别进行分区摆放,日常生活区的教具要摆在离水源近的地方。日常生活区自然过渡到感官区,感官区自然过渡到数学区,然后是语言区和社会文化区。分区不是用隔板隔开,而是同类教具集中摆在一起,整个教室就能呈现出教育的系统性。

3.教具的使用

1)基本操作

蒙台梭利教具的基本操作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细化动作,精简语言,每次只演示一种活动,以孩子跟得上的节奏和孩子理解的方式进行演示。

其次,符合逻辑,操作教具要按照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左到右,由上至下的逻辑顺序。

最后,操作时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反应,观察其兴趣所在,并能够适时介入与离开。

2)延伸操作

蒙台梭利教具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还有延伸的操作方法。蒙台梭利教师要以多种方法引导儿童,丰富教学内容,给儿童自由操作的空间,提供蒙台梭利教具的使用价值。

 

以下以感官教具的延伸操作为例,介绍延伸操作的具体方法。

归位练习

在序列操作的基础上,请儿童闭上眼睛(或戴上眼罩),教师从顺序摆好的队列中随意取出一个放在儿童面前,将剩下队列整理好,请孩子睁开眼睛(或摘下眼罩),找到选出来的那一个原来的位置,并把它放回原处;教师也可将选出来的一个藏起来,请小朋友指出位置后放回。

伴随记忆的练习

配对和序列均可通过增大教具间或时间的间距进行伴随记忆的练习,间距越大,感官练习的困难程度也越大。组合练习:蒙台梭利教具具有双重结构化的特征,某些教具在组内或组间的构造维度上尺寸相同,教师可给儿童适当提示,启发孩子自主观察,通过认真思考,利用教具间尺寸相合的性质,进行相互结合的操作。

其他延伸练习

针对感知觉的训练要求,还可进行如配合图卡的配对操作、突出触觉经验的戴眼罩练习,发动儿童自主性的序列操作等延伸练习,教师可在实践中灵活掌握[2]

此外,蒙台梭利教师还应注意教具的整理和归位。在蒙台梭利教室里,教师会协调儿童和环境的关系。蒙台梭利教师会先做好预备环境的工作,包括检查每样教具是否在固定的位置,清点数量,以及有无缺少。如对日常区的珠子、豆子、夹子等小物品的投放数量做详细记录,每天检查教具时都认真核对数量。

此外,为了使教具的摆放更整齐规范,教具应距离柜边一指宽的距离摆放,教具如果不完整则不会摆放出来,这会影响儿童正确地操作和使用。在蒙台梭利教室里,教具的归位是必定的常规。儿童在一项工作结束会后必

 

(三)蒙台梭利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应适合儿童的身高比例,可以让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随意选择。蒙台梭利教室中,教具不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媒介,而是儿童工作的材料,目的是帮助儿童进行内在的自我建设和心理发展。这些教具具有教育意义,儿童在自我练习的过程中发展智力、注意力、抽象思维和创造力。可以说,蒙台梭利教具是其环境理论物化的结果,是激发儿童主动性的有效工具。

1.教具内容

1)日常生活教具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可纳入日常生活练习这一项目中,根据各个文化内容的不同,教育内容也就不会完全相同。因此,蒙台梭利博士并未替这项训练列出教具目录,而希望教师能根据儿童需要和文化常规,自己研制教具,创设环境。如,日常生活练习中“切”的工作会用到的适合儿童使用的小菜板、防止切伤手指的西餐刀等都可作为日常生活教具。

2)感官教具

感官教育的范围包括视、听、嗅、触、味、温、压、辨认立体以及色彩等各方面的感官训练,将颜色、气味等抽象的感觉带入具体实物,启发孩子认知的敏感性。

其中,视觉教育主要培养儿童的眼睛辨别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的能力,教具主要包括:粉红塔、棕色梯、长棒、圆柱体组、彩色圆柱、色板、几何图形嵌板橱、几何立体组、构成三角形、单项式、二项式、三项式。

触觉教育主要培养儿童敏锐的触觉能力,教具主要包括:触觉板、温觉板、重量板、实体认识袋、布盒。

听觉教育主要培养儿童分辨声音种类的能力,教具主要包括:音筒、音感钟。

味觉教育主要培养儿童舌头的感觉能力,主要教具为味觉瓶。

嗅觉教育主要培养儿童鼻子的感觉能力,主要教具为嗅觉筒。

3)数学教具

数学教育是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点,让儿童亲自动手,了解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然后循序渐进地指导儿童了解数的意义(量)与数的字型(符号),而后掌握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

数学教具主要包括:金色串珠、彩色串珠、黑白串珠、金色串珠链、金色串珠板;金色串珠立方体、数棒、砂数字板、纺锤棒和纺锤棒箱、数字与筹码、数字卡片、邮票游戏、塞根板、加法板、减法板、乘法板、除法板、二项式、三项式和分数小人等。

4)语言教具

语言教育是从日常生活练习开始的,教师为儿童预备需要的教具,预备不同内容的书籍和图片,让儿童去接触和翻阅,养成儿童直接学习与间接领悟的能力,培养儿童的书写能力。

语言教具主要包括:砂纸字母板(大写英文字母一套)、印刷字母卡(大写、小写英文字母各一套)、活动字母箱(活动字母26个)等。

5)科学文化教具

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包括了动、植物学、天文学、地质学、历史、地理、音乐、绘画等与人类生存环境有关的各种知识。其目的在培养儿童的世界观、宇宙观,能参与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进而知道如何尊重别人,爱惜生命,关怀宇宙,关爱环境与生态。自然人文教具有一部分是传统蒙台梭利教具,一部分则是各地蒙台梭利教师配合各民族、国家的不同地理、人文环境,延伸设计出的本土化教具。自然人文教具包括:世界地图嵌板、树叶嵌板、活动时钟、植物卡片、动物卡片、动植物卡片架等。

2.教具创设

蒙台梭利博士鼓励根据儿童发展需要发展新的教具,教师不能局限于已有的教具,而应不断地寻找新的教具。教具的创新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的工作也是一种启发和激励。教具制作一定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一定要基于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精神与原则,教具制作的具体原则见第九章蒙台梭利教育中的规则。

此外,蒙台梭利教室中的教具设置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一套为准

教具的数量有一定的规定,每类教具只有一套,目的是培养儿童的耐性。当他人已经在使用某种教具时,儿童必须学会轮流和等待。这可以帮助儿童学会控制自身的欲望,尊重他人和自我。

2)秩序性

教具的陈列与摆放要有秩序,帮助儿童建立外在的秩序感。每类教具集中在某个区域,摆放整齐美观。同时,也要留出充足的空余场地供孩子使用。

3)合理性

教具按类别进行分区摆放,日常生活区的教具要摆在离水源近的地方。日常生活区自然过渡到感官区,感官区自然过渡到数学区,然后是语言区和社会文化区。分区不是用隔板隔开,而是同类教具集中摆在一起,整个教室就能呈3.教具的使用

1)基本操作

蒙台梭利教具的基本操作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细化动作,精简语言,每次只演示一种活动,以孩子跟得上的节奏和孩子理解的方式进行演示。

其次,符合逻辑,操作教具要按照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左到右,由上至下的逻辑顺序。

最后,操作时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反应,观察其兴趣所在,并能够适时介入与离开。

2)延伸操作

蒙台梭利教具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还有延伸的操作方法。蒙台梭利教师要以多种方法引导儿童,丰富教学内容,给儿童自由操作的空间,提供蒙台梭利教具的使用价值。

 

以下以感官教具的延伸操作为例,介绍延伸操作的具体方法。

归位练习

在序列操作的基础上,请儿童闭上眼睛(或戴上眼罩),教师从顺序摆好的队列中随意取出一个放在儿童面前,将剩下队列整理好,请孩子睁开眼睛(或摘下眼罩),找到选出来的那一个原来的位置,并把它放回原处;教师也可将选出来的一个藏起来,请小朋友指出位置后放回。

伴随记忆的练习

配对和序列均可通过增大教具间或时间的间距进行伴随记忆的练习,间距越大,感官练习的困难程度也越大。组合练习:蒙台梭利教具具有双重结构化的特征,某些教具在组内或组间的构造维度上尺寸相同,教师可给儿童适当提示,启发孩子自主观察,通过认真思考,利用教具间尺寸相合的性质,进行相互结合的操作。

其他延伸练习

针对感知觉的训练要求,还可进行如配合图卡的配对操作、突出触觉经验的戴眼罩练习,发动儿童自主性的序列操作等延伸练习,教师可在实践中灵活掌握[2]

此外,蒙台梭利教师还应注意教具的整理和归位。在蒙台梭利教室里,教师会协调儿童和环境的关系。蒙台梭利教师会先做好预备环境的工作,包括检查每样教具是否在固定的位置,清点数量,以及有无缺少。如对日常区的珠子、豆子、夹子等小物品的投放数量做详细记录,每天检查教具时都认真核对数量。

此外,为了使教具的摆放更整齐规范,教具应距离柜边一指宽的距离摆放,教具如果不完整则不会摆放出来,这会影响儿童正确地操作和使用。在蒙台梭利教室里,教具的归位是必定的常规。儿童在一项工作结束会后必须先将教具归位,才能再拿取另一项教具。蒙台梭利教师会利用活动休息的时间,和儿童一起分享归位的概念,和儿童讨论某项教具应放置在何处,帮助儿童学会归位的方法。

 

(四)自然环境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人总是属于自然的,我们必须培养属于生物也属于自然界的人来适应社特殊工作,它必须符合人的自然活动的表现。特别是在孩童时期,更要从自然中获得力量以发展其身心。

正如自然中的季节变化会影响环境的设置,蒙台梭利博士就曾建议,对于穷苦人家的儿童,尤其是附属于工人住宅区的“儿童之家”的孩子来说,冬季学时应从上午9点到下午17点,夏季则应从早上8点到下午18点,这样才能按照有利于儿童成长的行动指导原则来安排学时。

蒙台梭利博士不仅认为儿童的肉体生命需要大自然的力量,儿童的精神生命也需要与天地万物接触,直接从大自然的造化能力中吸收养分。所以,对于健康的儿童来说,应让他们更自由地接触大自然,所以,学校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应该有一个带有花园的宽阔操场,可以让儿童随便自由出入,接触大自然。

因此,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幼儿园的户外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室外环境应该是这样的:在优美的庭院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庭院中有足够儿童活动的游戏器材,可供儿童游戏、运动;庭院中具有能饲养小动物的设施。在米兰的“儿童之家”,教师就在庭院中盖了鸡舍,让孩子们轮流照顾和饲养一对美国小白鸡。此外,庭院的整体环境要符合绿化、美化、艺术化的特点,这样能引发儿童的美感及热爱自然的情操;在庭院中,设置迷宫或花坛,在花坛四周呈放射状地建泥土路、砂土路、碎石路、柏油路等,设计出高低不同的造型,让儿童在观察花卉生长变化的同时,也能感觉到行走在不同路面上的各种感觉;庭院中准备打扫用具,让儿童有实际使用工具的机会。

 

          二、精神环境创设

 

(一)自由的环境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必须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也就是把儿童从妨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智能方面的自由是绐儿童以活动的自由,使其智力得到发展;道德方面的自由则是要防止儿童为满足自己活动的欲望而出现的对抗性。

儿童之所以有时对学习感到厌倦,对克服障碍表现出畏缩,甚至懒散,往往是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对儿童干扰和压抑过多造成的。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儿童都有一种独立活动的欲望,婴儿从断奶时,就开始选择自己的食物,之后,要自己拿东西,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因此,教育应当促使儿童这种欲望的实现,以保证儿童的独立性。

当儿童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进时,他的自然表现、个性就会更清楚地显现出来。自由的教育方法,就是要帮助儿童恢复他的自然活动,尽可能地减少限制他活动的外部约束,从而达到自由,达到力量的增长和自我完善。

在“儿童之家”,老师们做了一个较矮的橱柜,以便孩子们能拿到与自己需要相符合的教具。有趣的是,儿童只选择提供给他们的教具的一部分,而不是所有。他们总是去选择一些同样的东西和一些自己偏爱的东西,而很少去留意其他物件。这无疑表明,对孩子们来说,每一样东西都应适合其内心需要。只要让教具摆放不发生混乱,并且淘汰不需要的用具,遵从儿童的自由选择,儿童的兴趣和专注就会被激发。

 

(二)有秩序的环境

在儿童的工作室不要准备过多的教具。过多的教具、玩具会使孩子的精神散乱迷惑,他们会出现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而导致其精神疲惫、散漫。为避免孩子做不必要的活动,教具及活动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蒙台梭利博士的“儿童之家”并非毫无原则性的自由的场所,相反是有其规则、纪律与秩序性的。儿童在工作室要怎样坐、站、走,怎样卷铺工作毯,怎样拿取教具,怎样请求老师,怎样请求其他小朋友,都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

儿童在刚进入班级的一周时间内,会专门适应蒙台梭利教室内的纪律,之后,他便会知道怎样在一个准备好的环境中维护这个环境、获益于这个环境。

 

(三)社会性的环境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儿童是教室的主人。他们不仅自己负责维持每日的秩序及教室的整理,并且会将用过的教具放回原位、清理桌面,以及负责照顾小动物及植物等等。这些都能够培养儿童对他人和环境的责任感。

此外,在蒙台梭利教室中,几乎每样东西都只有一件。如果某件东西已有人使用,但同时另一位儿童也想使用时,后者必须等使用者操作完毕之后再用。于是,重要的社会特质——等待、尊重与分享,便因此产生出来,儿童由此了解尊重别人以及等待工作轮换的重要性,日后这种想法便成为实际生活中的一部分。

同时,儿童会意识到,人们的社会并非建立在个人的愿望之上,而是建立在各项活动和谐共存的基础上。

 

(四)文化环境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无论最原始的还是最文明的种族,所有儿童天生就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能力。他能意识到其生存的社会所达到的现阶段的水平,并驱使他成为具有他那个时代文明水平的人。儿童用他特殊的、具有吸收能力的心灵吸收所生活地方的风俗习惯,直到形成典型个性。儿童发展起来的行为不仅适合其时代和地区,而且适合其“地方心理”。所有的社会和道德习惯都是在幼儿期通过吸收性心智形成的。

儿童虽然能自发、主动地学习社会文化,但社会文化也能改变人,正如它能改变自然界提供给它的环境一样。社会文化是儿童心理赖以建造的基础,对儿童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蒙台梭利博士十分重视“文化剥夺”的问题,她强调儿童还只是一个胚胎时就会受到妊娠期母亲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即便是婴儿也要给他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所以,蒙台梭利教师为儿童预备一个有文化的环境,儿童可以直接从环境中吸收文化知识,而无需任何直接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9e15cd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8.html

《蒙氏教学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