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范文

发布时间:2012-05-27 21:51: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创新方式更要保证质量

创新,近些年来几乎成了各行各业的最热门的词汇。创新也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但我认为创新不管怎么折腾,保证质量、保障效果是最关键的。可是从实践来看,我们很多时候却把创新更多地放在的形式、方式上,认为创新就是要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给人耳目一新,甚至标新立异,更有甚者不惜一切代价大胆地反其道而行之,结果如何毫不在意。

特别是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创新有时候让人啼笑皆非。数年前,某市公开选拔一批年轻女干部,打破身份限制,破除行业壁垒,采取电视直播的方式进行公开选拔,模式就跟什么亚洲小姐、世界小姐选拔一样,考生不仅要参加理论知识考试,更要在舞台上,对着摄影机,向社会观众展示自己的才艺,身材好的就跳个舞,歌喉亮的就唱首歌,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艺特长。当时就引起了全国轰动,不少网友尖锐地指出,这究竟是选干部,还是选美?后来这事因为舆论的压力被迫取消。另外,在公开招考方面,也有一例“创新大举”,说是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人事局“关于县收费票据管理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通知”中提出这样的招聘条件:“招聘名额1名。普通高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获得国外学士学位,国际会计专业,大学英语四级,屏南户籍,女,年龄25周岁以下。”通知还进一步强调“若报名数等于计划数免于笔试,只进行面试与考核。”看上去,这也算是工作创新,但细想这事无非就是针对某个特定对象的“量身定做”,其背后有何不可告人的秘密不得而知。在这里,创新被折腾得体无完肤。如此创新简直是对创新的一种肆无忌惮地践踏!

创新,体现的是一种智慧,甚至是一种道德,体现的是决策者的雄才大略。通过上述这两个事例,我对以上决策者的智商产生了巨大地怀疑,也让我不由想起了网上流传的某人所说的一句话,“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智商和官员们不断下降的道德之间的矛盾。” 当然这话很偏激,但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了我们有些地方在创新上显现出来的愚昧和自欺欺人,演绎的都是现代版的“掩耳盗铃”的笑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但是创新不是随意地创,更不是胡乱地创,创新的目的不在于过程的花哨、形式的艳丽,而应该是在于结果的高效,在尊重规律、尊重民意、尊重程序的基础上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唯有如此,创新才能堪称灵魂。

少一些“领导重视” 多一点“群众关注”

常常可以从一些地方媒体的新闻报道看到这样的字眼:“对某项工作,某某领导高度重视,亲自部署,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在很短时间内使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受到了群众好评......”。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我都会产生一些疑问:事情得以解决固然大快人心,但是不是领导不重视,事情就不会得到解决呢?或者解决得不够好?不够快?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觉得“领导重视”虽然十分有效地促进了工作落实,但从某些方面来讲,似有不妥。一是“领导重视”间接说明了工作的缺位。某项工作要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才能被落实,这就间接说明了相关职能部门在“领导重视”之前的工作缺位,或者说是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领导重视”侧面反映了官本位思想。领导重视就迅速落实,那么在领导重视之前,这项工作又是被如何安排的呢?如果一项工作关系到社会民生,但上级领导没有亲自指示,那又该如何落实呢?行政不是军队,不是领导交代什么就做什么。我们的公务员应该要时刻关注社会大众,关注民生疾苦,而不是跟在领导屁股后面,被动的等待工作。三是“领导重视”将直接导致工作不平衡。领导重视的就重点落实,领导不重视的是否就可以搁置一边呢,如果领导偏爱城市建设工程,那是不是城市建设就改大干快上,其他的许多民生工作那又还要不要开展呢?

在国家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今天,党政干部也必须要转变思想,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合力构建少一些“领导重视”,多一点“群众关注”,一切工作应该切切实实从群众出发,为群众谋利。首先,党政干部要关注群众所关注。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关注民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重心下移,多了解群众生活,多关注群众疾苦,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义务。其次,要反映群众所关心。当前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心声,党政干部应该做的,就是,将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地分类整理,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再次,要解群众所忧心。对党政干部来说,老百姓的事才是最大的正事,老百姓的心才是最大的民心。对于广大群众反应热烈,有利民生的事情,不管领导是否重视,都应该全力以赴把它做好。党政干部只有做到了真正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解难,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愿望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共产党员怎能“打折”?

据新华网618日报道,山西日报发文批盂县藏山风景区“党员半价游”。文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喜日子日益临近,各种各样的庆祝、献礼活动逐渐进入****。就在这原汁原味的庆祝、献礼活动轰轰烈烈开展之际,一些变汁变味的庆祝、献礼活动却大煞风景。赵氏孤儿发源地盂县藏山风景区,竟推出“党员半价游”的优惠活动:61日至731日,凡持中国共产党党员证的游客可享受门票半价优惠,即每人40元。

无独有偶,据16日流行的一条微博,把对共产党员的“优惠大酬宾”推到了风口浪尖。博文寥寥几句:上午路过那家“共产党员五折”的牛排馆,好奇心驱使我走了进去,老板过来问我是不是党员,我说不是,老板说,那就四折吧。

扎眼的“党员半价游”和刺眼的“共产党员五折”,让人看了很不是滋味。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党员,你会享受这优惠政策吗?商家的别出心裁是为了炒作,为了赚钱,我们无权指责。但是如果作为一名党员不明辨是非,心安理得的接受这优惠,那就是不称职了。“党员半价游”与《共产党宣言》所论述的“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格格不入;“共产党员五折”,也与《中国共产党章程》所规定的“中国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大相径庭。

无论“半价”还是“五折”,看似小事,其实小事不小,是对共产党员的严峻考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时体现优越性,而不能心存优越感;要处处创先争优,而不能贪图优惠。特别是在物质、利益面前不该靠打折得到好处,在工作事业和服务群众方面更不能打折扣。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树立良好形象!

重视基层工作经历是一种用人新气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其网站公布了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据了解,本次招考进一步加大了从基层和生产一线考录公务员的力度,招考政策继续向基层倾斜: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录用计划中,用于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计划数达到计划总数的85%以上,比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公告中明确指出了什么是“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以及哪些人员不能报考等信息。(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013日电)

为什么招录公务员或者提拔干部非得看重基层工作经历?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笔者持肯定态度。今年上半年,中组部长李源潮发表署名文章《领导机关的干部要从基层来要到基层去》,重申“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到基层培养”的用人方针,特别强调“领导机关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朝下走,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困难的地方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何为“基层工作经历”?公告指出具有在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人员,在地(市)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很多干部都愿到大机关、大单位一显身手,认为机关层级越高,人生价值就越容易实现,这可以理解。然而大机关、大单位毕竟编制有限,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如愿以偿,而且大量“三门”(出家门到学校门进机关门)干部的出现,也带来了脱离基层、脱离群众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基层一线是与人民群众距离最近的地方,在基层一线培养干部,就是在人民群众中培养干部,重视“基层工作经历”,就是重视培养对人民群众有感情的干部。年轻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零距离地接触普通群众,长期一起生活和工作,一起感受幸福与快乐、困难与艰辛,能够培养他们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也能够比较深切地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也显示,仅有17.2%的人认为,“高学历”是优秀公务员必须具备的素质,而58.7%的人认为,应该更多地把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人纳入公务员队伍。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刚出校门不太会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工作难以开展起来。笔者赞同大多数人的观点,觉得公务员作为国家行政人员,除了文凭,基层工作经历是必需的。因此,招录公务员把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作为一道硬杠杠,是一种新的选人用人观念,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更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更有利于增进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有利于解决公务员队伍来源比较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等迫切问题,也更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一流人才到基层去,熟悉基层、了解民生、锻炼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8f66600eff9aef8941e06c2.html

《网评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