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题

发布时间:2019-09-21 17:13: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西乡二中10-11学年度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范围:《文化生活》全册《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 分值:100 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 (选择题 50分)

一、 单选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2、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面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 

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 

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事实体现了下列道理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决定的

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4200552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这说明,中华文化

A、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

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就是儒道文化

5、有人认为:“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上述观点

A、否认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B、肯定了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C、认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D、认为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62002年,日本漫画卡通相关产业在美国的市场规模约为43.59亿美元,文化娱乐业的赢利已超过汽车工业的赢利,这说明

A、先进、科学的文化对社会有促进作用

B、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72005年,第三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在北京和青岛举行。文化节期间,陆续举办奥运文化广场活动、“奥运节拍”公园音乐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和书画展览、奥运论坛、残疾人艺术表演及奥运项目体验活动等。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8、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等。由此可见

A、人的全面发展是飞速提高的

B、人们的文化消费日益多样化,有多层次的需求

C、不同时期的历史时期不同,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D、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有“中华帝国古今工艺的总汇”之称。初刊于1637年,传到国外被译出日、英、法等多种外国文字。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置案头,而到乾嘉年间则被禁毁,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直到20世纪才从日本寻回。回答16--18题:

  9、《天工开物》在我国和别国的不同命运,说明

A、文化无处不在

B、不同意识形态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C、不同国家文化完全不同

D、文化呈现出各具特有的色彩

  10、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置案头,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这说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不同文化对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不同影响

C、人的文化素养是对生活的体验

D、落后的思想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11、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C.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延续

D.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12、我们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应做到

①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②继承传统文化

③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④让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

⑤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3、今天,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产业也日益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主导产业。应对这一挑战,我们的根本之策是

A、吸收人类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B、抵制洋垃圾的进入

C、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D、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我国古人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观点在现在仍具有积极意义。回答4—5题。

14、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人类应该以自然为师,顺应自然。这启示我们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B.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没有本质区别

D.只能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

1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过程表明

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D.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16、《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17、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B.教师讲课

C.农民种田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8、“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19、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反映

②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③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据2006731 日出版的《嘹望新闻周刊》报道,正当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陆续进行之时,一些地方竟然在当地新闻媒体上整版整版地做起了“政绩广告”,且多是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之词。从哲学上看,这种“政绩广告”

A.夸大了物质的决定作用

B.忽视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的导向作用

C.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D.否认了意识活动具有的主动创造性

21、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2、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

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

③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

④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3、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2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诗句。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信念、意志、激情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5、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卷 (非选择题 50分)

二、主观题:

 26. ""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其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8分)

27. 中国经济已持续20多年高速增长,但文化产业仍然是低位徘徊。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216亿元,仅占GDP2.15%;从业人员1089万人,仅占中国全部从业人员的1.3%。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不到总出口额的l%。与物质产品相比,文化产品具有影响程度深、作用时间长、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文化力是一种更为深厚和持久的力量,文化建设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应占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没有强大民族文化的国家,不可能有真正的根基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不可能充分、持久地赢得别国尊重。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

阅读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9)

28.08广东卷40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9分)

29. 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计划生育,然而这一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随后我国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1962年到1972 年的十年间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12分)

30.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GDP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方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贪大求洋,搞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大广场、大马路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些不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GDP,忽视将速度、效益统一,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结合。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影响了经济结构的不协调,而且老百姓怨声载道。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指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追求“绿色GDP”,不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坚持求真务实,重实际、

请结合上述材料并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该怎样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12分)

西乡二中10-11学年第一学期度高二政治期中考试答题卷

范围:《文化生活》全册《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 分值:100 时间:100分钟

命题:韩亮

第一卷 (选择题 50分)

一、单选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第二卷 (非选择题 40分)

二、 主观题:

26.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8分)

27.阅读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9)

28.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9分)

29.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12分)

30.请结合上述材料并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该怎样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1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85dccf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da.html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