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拟写一句话新闻和新闻标题如何把握得分点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整理版]拟写一句话新闻和新闻标题如何把握得分点
拟写一句话新闻和新闻标题如何把握得分点
拟写一句话新闻和新闻标题是近年高考语言类考点出现的新题型,考生们在平时的备考演练中,常常把二者混为一谈,导致该考点严重失分。据此,有必要谈一下怎样拟写一句话新闻和新闻标题的问题。
一、一句话新闻和新闻标题的区别 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采用新闻标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大限度地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报道任
务的新闻。它又叫标题新闻,但却不等同于新闻标题。 1.新闻标题通常有正题、引题、副题等形式。正题,常用于概括和提示新闻中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和思想意义。引题,位于正题之上,常用于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提示意义等。副题,位于正题之下,常用于补充交代一些次要事实,以弥补正题的不足。因此,一个正题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借助引题或副题共同表达。但一句话新闻不行,只能用一句话的标题来解决问题。一句话新闻,从形式上看,是一句话的新闻,这句话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
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从内容上看,既然是新闻,就必须体现新闻的属性,应尽可能地严格而完整地反映新闻事实,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 2.新闻标题不一定要将新闻事件的主要要素全部概括出来,只要将主要的事实和意义概括出来就可以了,因为有的内容还要在主体部分中加以表达。而一句话新闻,就不一样,它既要在一句话中将新闻事件中必须报道的内容表达出来,又要在语言表达上必须符合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做到“准、鲜、活”,即运用最
准确、凝炼的语言,揭示新闻事件的内容和意义。
二、一句话新闻的拟写 1.一句话新闻的拟写要求
“一句话新闻”题型是在1999年高考卷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是一种很有创造性的新题型,它能较好地考查考生语言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这种题型到现在还很受人们的亲睐。我们知道,新闻作品要具备以下五个要素,即“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什么。据此,“一句话新闻”必须
包含的答题要点是:?时间,?地点,?人物(对象?事件(过程、结果?原因(目的。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面面俱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一句话新闻的拟写方法
(1根据新闻要素,准确筛选答题信息点。 新闻分导语、正文等几部分,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导语的任务是以简约、精炼的文字,把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的要点和要旨揭示出来,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并引出新闻事实的主体。主体的任务主要是用充分、典
型、有说服力的材料阐述和说明导语所提示的事实或观点,同时补充导语未涉及的其它具体内容,提供新闻背景,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使之更为充实。 由上可知,信息区间主要集中在导语一段,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导语部分。当然,为了保险,有必要对提供的材料做全面阅读,对新闻材料作一个分析,辨别一下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即时信息和背景信息等,以便准确确定重点语段或语句。
例如 新华网兰州20041212 1211日晚1136分左右,甘肃省兰州市夜空出现红白两道亮光,

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飞去,随即发出巨大的爆炸声。兰州方圆100公里之内的地方出现强烈的震感。事发当晚有人猜测可能是陨石坠落,为此兰州警方抽调大批警力连夜进行搜寻。 当日晚1136分,在兰州市红古区窑街往永登县拉煤的司机张先生称,他驾车驶至永登县通远乡时,突然一道亮光在头顶闪过,面前突然豁然大亮,感觉如同白昼一般。他急忙将车靠边停住,看到一个如同初升太阳般大的火球拖着长约3尾巴由西向东而去。在兰州工坪区某单位值夜班的冯先生说,他看到院子突然变得通红,急忙出院查看时,看到天空中有一片红色的雾状物在移动,接着
就听到两声巨响。家住西固区西柳沟的米先生说,他正在休息,突然被两声巨大的爆炸声惊醒,当时他还以为地震了。 不明物体出现后,兰州市110指挥中心立即指令红古、西固、安宁、城关区以及榆中县等县区的公安民警全力寻找不明飞行物。截至12日下午3时,警方仍在全力寻找不明飞行物的下落。 这则新闻的信息区间就集中在导语一段,正文是对导语的进一步说明和适当补充,最后一段是次要信息。 现在,我们就根据新闻要素,以“导语”为搜寻概括的重点,同时兼顾其它内容,筛选答题信息点: 时间:分别有“20041211日晚1136分左右”、“当日晚1136分”、“12日下午3时”,其中,第一、第二个时间都是最重要的时间信息,其实是同一个信息,如果要受字数的限制,还应该压缩或改变说法,这里可压缩为“1211日晚”。
地点:甘肃省兰州市 人物(对象:兰州警方、张先生、冯先生、米先生。其中,兰州警方是主要的。
事件(过程、结果:表述事件的关键点在于寻找关键性动词。这里有“出现”、“爆炸”、“震感”、 “搜寻”等。 原因(目的:事发当晚有人猜测可能是陨石坠落。这一点不是主要点,可以略去。 (2谴词合成 现在,我们将上面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组合,就可以写成一句话新闻了:1211日晚,兰州警方连夜搜寻不明飞行物。 三、新闻标题的拟写 拟写新闻标题,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怎样拟写新闻标题呢, 1. 新闻标题的结构 新闻标题由主题、引题和副题组成。主题是对新闻中最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引题和副题则是用来说明主题或加强主题的气氛和力量,协助主题共同完成标题任务的。只要主题能够独立承担标题的任务,引题和副题就可以省去。 2.新闻标题的要求 (1题文一致 题文一致主要是指: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标题
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论据不足,即使标题是正确的,也会令读者感到没有说服力。 (2一语破的 新闻中的事实往往不止一件,其中最新鲜的事实,才是它的精华,因此要牢牢地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以一语破的。 (3简洁明快 对标题内容,不仅只保留核心部分和事情发展的结果,省去那些不必要的过程、细节、消息来源和不必要的议论,还要通过锤炼字句和适当采

用简称等办法使标题简洁明快。 (4旗帜鲜明 标题要有明确的是非、鲜明的爱憎。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实,有的令人气愤,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令人悲哀,拟写新闻标题不能无动于衷,要明确表达作者的立场。
(5生动活泼 标题要有表现力,除了告诉读者事实而外,还要让他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染到什么,要给人以启迪,做到言语尽而意无穷;标题要生动形象,就要注意选词并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3.新闻标题的拟写方法
(1拟写正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无论在导语中,还是在主体中,我们筛选的都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信息。我们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句子,就是大致的主标题了。
(2拟写引标题时,我们要把目光锁定在新闻的背景中,因为背景是介绍主体事件发生的背景、目的、
原因的,引标题正是要告诉读者主题所发生的背景、目的和原因。所以,要注意“在„„下”“为了„„”等表明事件背景或行为目的的词语。如果没有相关的提示,我们要注意分析隐含着背景或目的信息的语句,并从中筛选出关键词语,连缀成大致的引标题。 (3拟写副标题时,应把目光锁定在结束语部分,这是因为结束语是交代新闻主体事件的意义、作用、影响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的,而副标题正是告诉读者
主题的意义、作用、影响或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所以,应注意捕捉那些能够表明
主体事件的意义、作用、影响或对未来发展方向预测的关键词句。
无论是主题,还是引题、副题,应该说以上所得还不算是正式的标题,充其量是所需的关键性信息,或者叫做标题雏形。所以,我们还要对“雏形”进行加工润色。从词语方面讲,就是要使用生动、形象、贴切的词语;从修辞方面讲,就是要通过使用比喻、夸张、排比、借代、比拟、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从句式方面讲,就是要多使用对偶、排比等句式,造成严谨、整齐、凝练、鲜明的
印象;从语态和时态角度讲,就是要多使用主动语态,因为它便于正面直接表达,收到简明、生动、有力的效果,还要尽可能使用现在时和将来时,而不采用过去时,只有这样才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才能不使读者产生明日黄花的感觉。 导语 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而主体则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8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6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
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10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
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
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5(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 味”,给人以亲切感。 199311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嗨,下午好~?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音:“嗨,下午好~”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 6(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7(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19838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

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8(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199410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
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9(古诗名句法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198719日湖南日报刊登了一篇《我省旅游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武陵风光,已经撩开面纱,
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 11(抑扬顿挫法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美联社1979328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12(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
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很感人 “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
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13(曲径通幽法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迂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的意外受挫成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且看法新社的消息导语:“统治世界乒坛数十年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今天在这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失败,这一严重挫折使中国人感到十分沮丧。今天,乒乓
球赛新闻层出不穷,倒霉的不仅限于中国人。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天将作为黑色的星期四而永远留在记忆中。”
14(一张一弛法 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一张一弛法”。 “天下做女人的,谁不想当个健康孩子的母亲~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在我国,每出生1000名婴孩中,就有13个是缺陷儿,使得不知有多少这种孩子的妈妈为此泪水涟涟,痛
心疾首。”1988626日解放军报的这条消息导语,从妈妈的美好愿望,到“痛心疾首”,反差极大,写来深具人情味。 15(小中见大法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9571117日,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刷新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震动国际田径界。美联社迅速发出消息:“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的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
界说,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后的选手了。”“一位中国姑娘”与“六亿中国人民”联系起来,这“小中见大”的功夫了得。 16(先声夺人法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一段文字,能够做到开门“闻声”,以“声”导人,当然就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南方日报198638日发的一条报告会消息,导语就写得格外“热闹”:“„精彩,实在精彩~?„听到李国桥不惜冒着危险在自己身上做
抗疟试验时,我周围的不少人流泪了。?„你有没有注意,梁启圣老师讲他10多年来用自己的工资抚养黎、苗族学生那一段时,就被6次掌声所打断。?这是昨天上午省先模报告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做首场报告以后,记者在人群中听到的议论。”
17(拉近时间法 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最近点,写出最新的新闻根据。 1956年初,上海市政府发出公
告,要求取消人力车,到225日,当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时,新华社却发出了一篇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稿(导语:“上海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

18(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
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1987615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19(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
到的效果。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19897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85秒卫冕成功》 特意重复使用了3个带感叹号的“85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20(化整为零法 聪明的记者对新闻导语总是字字斟酌,稍长一点的,就来个化“整” 为“零”,分段叙述,绝不一开头就扔给读者一块“铁板”。 1981年,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在中国开拍,美联社电讯稿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尽管马可(波罗在他那部写于13世纪的名著中并没有提到长城,但是,美国、意大利、中国合拍的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仍从长城开拍。(另起一段天晚上,该片宣传负责人恰克(潘恩特说,这部拍摄费高达2200万美元的电视片是西方在中国实地拍摄的第一部艺术片。一则导语,两个自然段,有

声有色,有主有次,读起来方便、自 然、舒服。(蒋剑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825613182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8.html

《[整理版]拟写一句话新闻和新闻标题如何把握得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