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16 02:58: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分析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分析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仍然思维模糊,概念混淆。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括两部分知识,即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基础,掌握这部分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天气系统,气候的成因做好铺垫。从本节内容来看,总体安排从因到果,从整体到局部:大气热力作用影响地面受热状况,而地表受热的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直接原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课时安排两节,第一节学习热力环流,第二节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 【学情分析】 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这种难主要在于三点:第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的还不牢靠;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第三,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所以学生对于整个大气知识的思维线索很难把握,感到这些知识与应用无关。生活中,学生对许多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总的来说,对大气的了解,总是感到既陌生又熟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问题的探讨 ,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掌握等压面的判读。 过程与方法:问题导入→地理小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列举实际生活案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分析热力环流,培养大家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等的形成。 【教学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等压面的判读。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图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问题引入 创设情境:给学生讲一个破案的小故事:(设计意图:故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引入本知识点的教学。) 侦探在查案时收集嫌疑人不在场的证据,两名嫌疑犯分别叙述自己当晚不在场的证据,但侦探很快确定是谁在说谎。问:侦探是如何确定嫌疑犯在撒谎的? 过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就可以自己判断到底谁才是凶手了。 (二)讲授新课 一、基本概念 利用多媒体,结合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分析气压和海拔的关系,并讲解等压面和高低压的概念。 A、气压(P):通常用所测高度以上单位截面积的垂直大气柱的重量表示,并画图解释,最后得出结论。 结论一: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B、高压、低压:同一等高面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C、等压面:气压相等的点形成的平面或曲面。 等压面气压与海拔的关系;归纳: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探究活动一、假设地表冷热均一时的情况,请画出等压面图的分布。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近地面 高空

预设归纳: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成因:受地球地心引力影响,地球大气绝大部分聚集在低层。所以,导致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为了直观分析标出气压数值。) (设计意图:从问题入手,层层引入气压相关知识复习,为后面分析热力环流形成作铺垫。)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图片:装有热水的水杯热气向上走、夏季冰箱冷藏室打开可以看到冷气下沉、制冷空调主要挂在墙壁上方、暖气片安装位置靠下。为什么?学生讨论并发言,总结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沉。 1、感受热力环流的产生 播放录像:录像内容,在玻璃箱内冰块盆和热水盆,在玻璃箱点燃香,观察烟雾的飘动方向。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案中的实验探究活动: 1. 根据视频,尝试画出烟雾飘动垂直方向。 2.思考探究: 请说出烟雾飘动的方向?并在黑板画出。 烟雾为什么会飘动?并在图中加上表示原因的文字或图画。 因此可以得出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设计意图:通过电脑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看、分析、思考来直观感受什么是热力环流) 总结过渡:通过本实验可观察到:在垂直于冰盆之上的烟呈下沉运动,并流向热水盆一侧,流到热水盆一侧后呈上升运动,证明由于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引起了气体发生环流。那么在我们地理我们把这种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提问过渡:为什么冷热不均会产生热力环流呢,它是怎么产生的呢? 2、探究活动 小组合作完成学案上的探究活动,并上台展示,进行讲解: 探究活动二、若B地受热,AC冷却,画出ABC空气垂直运动的情况。 写出同一水平面高、低压情况。 画出大气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C (冷却) A(受热) B(冷却) 预设归纳:A地受热多,B、C两地受热少,A地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使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近地面B、C两处气压高,A处气压低,大气由B、C处流向A处,高空,则由A处流向B、C两处。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探究活动三、画出地面受热不均时的等压面图,并思考等压面的凹凸与气压的关系? C (冷却) A(受热) B(冷却) 预设讲解:在A地上空,等压面往上弯曲,在B、C上空等压面往下弯曲,就形成了弯曲的等压面,在地面正好相反。一般来说,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3、教师讲评:针对学生讲解模糊的地方进行补充讲解,并利用课件向学生动态演示大气热力环流发生的整个过程,并强调重点: 热力环流发生的顺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近地面热处为低压,冷处为高压;高空相反)→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上高压流向低压)。 热力环流引起的大气运动总是先垂直后水平。 高气压和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状况;同一地点在垂直方向上永远是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气压。 4、结论: 结论二:等压面“热胀冷缩”、“高高低低”。 结论三:一般而言,近地面冷高压,热低压。 结论四: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 结论五:高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 过渡:关于热力环流同学们已经对它有所认识和了解了,那么大家现在来分析一下老汉和老翁打官司的故事? 三、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海陆风 提问:课前讲的侦探故事里,到底谁在撒谎呢? 探究活动四――海陆风(在学案知识拓展部分,图中陆地与海洋之间画热力环流图,并标出陆地与海洋冷热状况,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压) 预设答案:由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热容量小,白天获得太阳辐射,近地面的陆地要比同一纬度的海洋增温快,气温要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因气温低产生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陆地与海洋形成了热力环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使近地面空气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的热力作用相反,近地面形成陆风。 侦探在查案时收集嫌疑人不在场的证据,两名嫌疑犯分别叙述自己当晚不在场的证据,但侦探很快确定是谁在说谎。问:侦探是如何确定嫌疑犯在撒谎的? 学生回答:海陆风的原理解释,晚上应该是陆风,风应该从背后吹来,而不是迎面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78e769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a.html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