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怎样升上去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2018-12-18 01:54: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5课。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的结构特点及分类,知道滑轮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将物体或重物径直提升到某一个高度,还可以帮助人们将物体搬过或搬越某一区域,从而使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容易。在教学活动中,借助于模型和课件,通过一系列观察和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认识滑轮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使他们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机械,密切他们与生活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本课的教学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认识滑轮的结构及分类;二是研究动、定滑轮,发现其作用。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为将来学习物理(力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内容不要求学生对滑轮进行过深了解如: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它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如果学生有爱好,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兴趣,可作课外自由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教学中,滑轮的构造特点可以通过观察、组装活动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分类可以通过课件和学生实验让学生掌握,这些没有太大的难度。探究滑轮的作用是本课的重点,可以通过足够时间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来概括,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研究,一组只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另一组只研究动滑轮的作用,这样让学生对滑轮的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学生对于机械和力的基础较差,又受到前概念的影响,让学生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有很大的难度。教学中设计让学生模拟升旗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与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从而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将学生分为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可以减少干扰,有利于突破难点。要运用杠杆原理来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认识滑轮是变形的杠杆,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五年级的新生难度太大了,不作为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为本课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过程与技能

●能够组装滑轮装置;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科学与实际情况联系

●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收集数据,验证对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猜测。

教学难点: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重物、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观察滑轮。

1.谈话:我们学校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知道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吗?

2.学生发言。教师课件演示升旗的片段,讲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3.学生观察描述:旗帜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滑轮形状——像轮子,边缘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4.教师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机械。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

1.谈话:让我们模拟升旗的装置,来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材料:定滑轮、铁架台、线、弹簧秤、记录单),仔细观察,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子会怎样运动?滑轮的位置会随着旗子移动吗?

3.学生发言: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子会向上移动;滑轮的位置不会随着旗子上下移动。

4.揭示定滑轮的概念: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5.课件演示定滑轮的工作过程,讲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滑轮都是固定在某个地方不动的。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我们叫它动滑轮。课件演示动滑轮的工作过程。

6.学生小结: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三、探究滑轮的作用。

1.谈话: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你们想研究什么?

2.聚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将学生分成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分别对两种滑轮的作用做出猜测。

4.分组讨论,做出假设,并记录。

5.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并说明需要的实验器材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先把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2)小组实验时要分工合作,要即时记录。

3)实验时应先测量重物的重量,要把动滑轮的重量计入重物的重量。

4)用弹簧秤拉动时,线绳要保持竖直状态;用弹簧秤将重物向上提起,稳定在一定高度,记录此时的拉力数值,就是拉动重物需要的拉力。

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记录表

作用

名称

是否改变用力方向

省不省力

定滑轮

(动滑轮)

重物移动方向

拉力方向

实验结果

物重(牛)

拉力(牛)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的结论是:

8.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9.学生小结: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但是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教师播放动画演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引发学生思考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可以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

10.学生分组制作滑轮组。

11.小结:在生活我们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为了使用方便,于是就产生了滑轮组。

四、学以致用,迁移拓展。

1.讲述: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在旗杆顶上看到滑轮装置外,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它们是哪一种滑轮?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学生举例说明。

3.课件展示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图片和资料。

4.小结:在生产生活中,我们总能根据需要来使用滑轮,使用定滑轮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方向。

五、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布置游戏活动:

⑴游戏工具:两根结实的木棍、8长的绳子。

⑵游戏目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力量,了解滑轮组的连

接方式。

⑶游戏人数:3—4人组成一组,共同进行活动。

⑷游戏方式:

A将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将这根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棍,再

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绕过第二根木棍。

B请两位同学站在距离一米远的地方站稳,并握紧木棍。

C第三位同学小心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

观察并体验:结果怎么样?

2.组织讨论:

⑴当你拉动绳子时,其他两位同学能够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动吗?

⑵如果把绳子再绕木棍一圈,结果会怎么样?再绕一圈呢?

⑶绳子缠绕的圈数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吗?

3.找一找,你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他们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

六、课外拓展研究。

1.课外探究:升降电梯的秘密。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滑轮装置。

⑴制作一种能够吊起重物的简单滑轮装置。

⑵制作能够升降旗的滑轮装置。

⑶制作能够来回传递便笺的滑轮装置。

教学片断赏析

在《滑轮》课上教师首先播放学生非常熟悉的升旗仪式,然后问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升旗仪式”。

师:“关于升旗仪式,你有什么问题?”

1:“我想知道国旗是怎么升上去的。”

2:“为什么旗手往下拽绳,而国旗会往上升?”

3:“我想知道国旗的顶端有什么装置?”等等。

(教师出示旗杆上的滑轮图片.

师:你能说说滑轮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吗?

生:绳子和轮子。

师:绳子是怎样放在轮子上的。

生:缠绕的。

师:轮子有什么特别的,绳子为什么能绕在轮子上(学生不会时)

生:绳子绕在轮子的沟槽上。

(教师拿出滑轮的实物讲解:“像这种边缘有槽的装置叫做滑轮。”)

教师:“国旗上的滑轮有什么特点?”

学生:“固定不动。”

教师:“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好吗?”

学生1:“不动滑轮。”

学生2:“定位滑轮。”

学生3:“定滑轮。”

显然同学们都同意第三种说法。

教师提问:“定滑轮只能用于升旗吗?”

学生:“不是。”

教师:“你在那还见过定滑轮?”

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定滑轮的应用

学生1:“在工地,经常会看到工人是用滑轮提起重物。”

学生2:“舞台上的幕布顶端,有滑轮。”

学生3:“在旅游是我看到,古代城墙中的吊桥的顶端也有滑轮。”等等。

教学手记: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自主探究”这一主线展开,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唤醒”学生关于滑轮的前概念,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让学生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从未知中寻求已知,促成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教师还积极提供了有结构的材料,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序地进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和探究热情,并注重交流思辩,让他们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让事实来说话,用证据来验证。同时把握探索活动的内在联系,以及拓展课外活动,层层推进学生的探究活动,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由于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受到前概念的影响,又缺乏对作用力方向与受力方向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模拟升旗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与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从而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实验时将学生分为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让学生有足够的研究时间,同时可以减少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干扰,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5d5251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a.html

《国旗怎样升上去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