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称象》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20 18:31: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称象》教学例分析

文章摘要:

人教小学语文第二册《称象》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教材分析]

《称象》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21课。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和借鉴,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时,可抓住第四自然段重点朗读,借助自制的课件或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辅助学习。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文末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特征]

孩子们都是爱听故事的,和孩子们的年龄相当的曹冲称象的历史故事,他们就更想知道。一年级学生在课前对曹操和曹冲的历史背景有初步了解,而且还体验了称东西的过程,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与文本。欧老师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喜欢识字,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能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要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验、感受和情感。

本教学设计旨在突破文本化的模式限制,体现语文教材从文本化走向生活化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体验中与文本接触后,达到共鸣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受到启发。

4.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准备]

1、 一杆秤

2、 曹冲称象演示动画

3、 自制课件

4、 布置学生课前用秤称东西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经历不够丰富,对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是很难的,但在课前引导学生与家长一起去体验用秤称东西的过程,能很好借助生活的经验来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这一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让语文学习指向学生发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为导入课文作了一个铺垫。)

5、 收集有关三国时期曹操、曹冲历史背景

(在课前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让学生有主动去体验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的过程,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体验性作业”,既培养了学生选择信息和构思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6、 收集介绍大象的相关知识。

(激发学生关注大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增加学生对大象的了解和喜爱。)

[教学过程]

一、生活体验导入

   同学们,你们学了称东西吗? (板书:称)

1、你们都称了什么东西?(生:书本、水果、文具等)如果老师请大家借助这杆大秤来称大象呢?(生一片哗然)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称象) (生读课题)

收集有关三国时期曹操、曹冲历史背景

2、检查收集有关三国时期曹操、曹冲历史背景

学生回答:课文讲的就是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之子—曹冲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他的几个儿子,文功武略,各有卓越之处,而他最喜爱的,首推曹冲。曹冲解决问题的高超思维能力。七岁时以等量置换的办法称大象体重,不但震惊了当时之众,也流传千古,成为最经典的故事之一。

……

你们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生异口同声地说:想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此环节设计是为了尊重学生,把学生的感兴趣的东西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信息的收集、交流。让语文课堂开放而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划出新词,特别是带有生字的词语。

2、利用生字卡片让小老师带读并随机点拔生字读音,特别是前鼻音、后鼻音、翘舌音、平舌音(称、象、官、柱、秤、艘、沉、止)小老师读准字音,老师表扬,并请小老师再领读一次。

(本环节巧妙地把难读字音分出来重点讲,从中培养了“小老师”的自信心。)

3、集体交流识字:

(1) 配图词语学生认读,在看图说话的同时把词语融入到图片中去,不断反复读词语。

(此环节设计是利用了图片能刺激右脑,让学生右脑记忆法记忆词语的方法,根据科学家研究右脑的记忆潜能是左脑的100万倍。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大朗第一小学低年级语文科研组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开发了一套适应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方法就是对难理解的词语进行配上生动有趣的图画。本教学方法能把学生的左右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记忆,还能让学生对生字词过目不忘。这样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运用形象直观的手段进行识字教学,能做到识用结合,及时巩固与积累。)

(2) 对口型游戏。

(本环节符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增强了学语文的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更集中精力到老师身上来。)

(3) 学生分析难记的字:(象是象形字,出示大象图同学们你们仔细看图,大象身体哪些部位与哪些笔划相似?生:象的“ヶ”像是大象头,“口”是大象的耳朵,两“丿”和“丿”“捺”就像是大象的四条腿,“弯钩”就是大象的身体和尾巴。

艘:舟字旁的字有哪些字?(生:船、舰、航、舷)

熟字加偏旁:干—杆 到—倒 主—柱 故—做

形近字比较:住—柱 像—象 称—秤

(本环节最精彩的地方在学习“称—秤”时,教师让学生观察个别学生称东西的过程,结合课前自己体验称东西的经验说出秤杆要在“平”的时候才能把东西的重量称出来,所以秤的右边是个“平”字,用体验性教学识字,加深了学生对“秤”字的印象,巩固识字效果。)

(4)小组交流检查识字。

(本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相互学习中学生取长补短,加深理解和感情。)

(5)写字指导。

本课写字指导采取以下方法进行:(1)“点、照”二字重点指导四点底;(2)“象、像”二字重点指导“象”字(写好“象”字的关键是把下面的弯钩写正──起笔和收笔处都在竖中线上),再迁移到“像”字;(3)“再”字要把下横写长,注意最后三笔的笔顺是“竖、横、横”。要注意“在”“再”二字字义的区别。

(识字写字是1-2年级教学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教师指导得细致到位 。

三、学习第1、2自然段,解决为什么称象的问题。

师述: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想出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为什么要称象呢?我们一起来读1、2自然段。

1、学生齐读1、2自然段。读后学生回答:曹操和官员们都想知道大象有多重。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特点,学习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所在,对学生当前的和今后的学习具有普遍意义。)

2、看图了解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学生观察身体与墙对比图和腿与四根柱子的对比图,对学生进行形记忆。

(1)出示句子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

(2)指导朗读,读好这句话。

(3)练习说话:又__又__(生:苹果又大又红,树又高又大)

3、官员们见到这样一头有什么反应?(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用“一边……一边……”说句子。师做动作学生边学动作边说句子。例如:爸爸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唱歌。等

(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到两个动作的同时性,更易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四、小结。

这么高大的象要把它称出来,对于当时的条件来讲,确实不易,可是小小年纪的曹冲却称出来了,实在是聪明,那他聪明具体表现在哪里,从中又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我们等下节课再讨论。 五、作业。

   读本文写一篇读书笔记。

(教师根据孩子年龄设计了一个读书笔记的模式,开学初让学生坚持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主要是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称象的方法,能正确评价方法的优劣,重点理解曹冲想的方法,说清步骤,明白道理。

[课前准备]课件演示称象”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词。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称象的原因,是因为大臣们看着这么大的象都想知道它有多重。大臣们想出了好几种称象的方法,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官员们想的办法呢?(第3段)

(1)分角色个别朗读(模仿官员们的语气)

(2)分小组比赛朗读。

(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习课文,研究怎样称象。

1曹操听了官员的方法后怎么样?直摇头

“直摇头”什么意思?(学生自己摇摇头。)什么时候你会直摇头?(生:对一件事很不满意的时候。)

(这一环节用体验性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词语和课文时事半功倍。)

2、自读第四自然段,知道曹冲称象的方法。

(1)称象的方法,你认为可以分成几步,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让学生把概括结果板书在黑板上:赶大象上船、船身上画线、赶大象上岸、搬石头上岸、称石头重量。

(学生初读课文后,对教材的认识是肤浅的,也是零散的,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引导,分步骤扎扎实实地进行,让教材在学生头脑中得以重组。)

(3)曹冲称象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先让学生找到这一段读出来,看课件演示,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再试着背诵这一段,进行填空练习,给学生一个台阶,让学生再看称象录相,做小小解说员,强化理解

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背诵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4) 根据黑板上的板书复述称象步骤。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称象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在哪个自然段写呢?(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果然”一词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用“果然”造句。生:这件事果然不出所料,是小明做的。

 〔“议论”(生字新词)、“宰”(二类字),“直摇头”“果然”(熟字组成的新词语)都是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里来理解的,但方法不相同,各有妙处。“议论”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却是借用第三自然段里官员们怎么说、怎么议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的;根据语言环境选义项来解决的;“直摇头”是通过语感和演示来领会的。“果然”通过造句,把词语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更能很好地理解词语意思。通过曹冲与官员们称象方法的比较,概括了全文,深化了认识,又回到了整体。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这就把学习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紧密联系起来了。〕

4、拓展思路,引导走进生活。

(1)小组讨论:与官员提出的方法比,曹冲的办法到底好在哪里?

 小结:官员们的议论,给了曹冲很大的启示:砍大树造大秤这方法中没有人能提得起这杆大秤的不足使曹冲想到了用船来代替大秤,用水来抬船。宰大象的方法则提示了曹冲想到了用石头来代替一块一块宰割了的大象。曹冲能善于总结别人方法中的不足,另想方法这才是智慧的闪光点。

(2)你要向曹冲学习什么?

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别人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你要向他学习什么?”这种开放型体验式教学设计,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也课堂成为社会、学校教育的连线,又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增强了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意识。)

5、考一考:

有一次,老师想考学生的智力。他问学生:谁有办法做到提着两只盛满水的木桶,走过一座贴近水面的竹桥,还不把鞋底弄湿?

一个学生不假思索地拎起两个水桶,快步走上竹桥。因为桶里水很沉,竹桥被压低了,河水漫过了桥面, 这个学生的鞋底湿透了。

如果让你想办法,你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可以小组交流。

(本环节设计培养了学生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内在语文实践能力,同时又使学生思维火花和感情的碰撞和认识的交流,集思广益,开拓视野。把学习引申、拓展,使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统一在教学过程之中。)

6、小练笔。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自己的收获,也可以是对曹冲的意见、赞扬等)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感想和见解进行表达的地方,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的习惯。)

总结课文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和体验学习,对曹冲这个人物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认识。我们语文学习就应该结合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三、 作业。

1、想一想:如果你也生活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你也遇上让你们称象的问题,那么你会怎样去称象。

( 这个作业设计注重拓展,注重将学习引向课外,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

2、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这个作业设计注重锻炼学生复述的能力,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板书:

称象

官员们 曹冲

象上船

造大秤 象下船

装石头

宰大象 称石头

直摇头 曹操 点头微笑

(此板书能抓住重点,并且直观、简练。但如果能容入简笔画就能让孩子用左右恼记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55dab42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4.html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称象》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