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案 -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5-09 12:54: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观潮》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章大意.

  2,分析文章内容.

  3,赏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大自然千姿百态,令人神往.前面我们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领略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没和凄婉美;领略了陶弘景笔下人间天堂的美景;领略了苏轼笔下平常地方月夜的美.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周密给我们带来的钱塘江大潮.(出示课题《观潮》

  首先我们来欣赏几幅钱塘大潮的图片,然后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学生观看,发言]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周密是如何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检查预习,掌握几个生字:

  雷霆震撼吞天沃日艨艟倏尔一舸无迹鲸波万仞珠翠罗绮僦赁

  2,齐读课文.读完后纠正字音及朗读停顿.

  3,继续检查预习,请同学说说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多媒体出示有关内容)

  4,请同学提出预习中有关翻译的疑难.

  5,用"开火车"的形式请学生翻译全文.

  三,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概括,教师明确:1,翻江倒海图2,水军操练图3,吴儿弄潮图4,观潮盛况图

  四,赏读课文,思考:文章用了哪些手法表现出事物的特点每组赏读一段,全班交流.

  小结:文章用了准确生动的词语,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的手段,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水上表演的精彩和观潮的盛况.

  五,布置作业

  "苏州之行"的感想

  江宁区淳化中学骆腊梅

  12月19日至21日,我参加了由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江苏省中学语文优秀课观摩活动,地点是在苏州工业开发园区的星海实验学校.在活动期间,一共听了7节课,两次专家点评.7节课中有一节是苏州星海实验学校(主办学校)的校长上的,其他6节是苏南六个城市好课评比一等奖的获得者上的,内容是将自己在赛课期间获奖的课重新展示.这次学习,让我获益颇多.

  一,好课更加注重内涵

  这次一共听了7节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现在的课,最起码是这次的课和我以前所听的语文课很不同.不同在哪儿呢就是没有以前的语文课热闹,没有以前的语文课华丽,显得更为朴实,厚道.正如专家点评时所说,以前上公开课都是"选美人,教美文",更注重形式花样的翻新,一节课必须要有新花样.一开始,我也正是抱着这种态度而来,所以刚开始第一天上午三节课听下来,心里不免有一些失望,也有一些疑惑,这种课怎么也能获得全市甚至全省的一等奖呢这不就跟我们平常在家里上的课差不多吗形式上基本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当然更为精练,环节也更好一点.这也值得让我们来学习吗这种省级的公开课再怎么说也应该漂亮一点呀,应该要让大家觉得赏心悦目才可以.应该给全省的语文教师起一个模范带头作用才行.就像时装模特身上穿的衣服,有些在生活中虽然穿不出来,但至少表明一种潮流.

  后来经过专家指点和自己的思考,我领悟到:好课更应注重内涵,形式热闹而缺乏内涵的课当然不能成为一节好课.语文课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就体现在字词句章上.花样和形式只是外在的表现,用得恰当最好,用得不好还影响学生对文本本身的注意力,适得其反.这次的语文课特别注重"咬文嚼字",品评赏析文章的语言,正是抓住了语文最本质的东西.这次专家和领导们将这样的课拿来向大家展示,实际也是在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和潮流:语文课堂教学的回归.语文教学重在挖掘语文本身的东西,也就是文本意识,语言意识,文体意识.这次的几节课特别在语言意识方面都能深入地去挖掘,咬文嚼字,品评赏析,让学生能从语文的角度去学习课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这也让我想到16日魏书生到我们江宁区来做报告时所说的话:我们不要老想着搞点什么新花样,而应该守住自己的一方土地,不断深入地去挖掘.不要这儿挖两锹,没见到什么,又上别处挖两锹,结果好好一片地挖得到处都是坑,什么也没挖着,还破坏环境.有的自己以为搞出了什么名堂,结果翻开前人的东西一看,人家早就说过了,自己不过是换了一个词语,称呼,还在那得意呢.

  二,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有一段时间,为了讲究拓展延伸,讲究各门学科的整合,讲究形式,我们的一些语文公开课上成了政治课,自然课,戏剧表演课,语文本身的东西反而不见了踪影.这次的公开课在"语文味"方面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7节课中有6节都非常注重语言的赏析品味,而且方法多种多样.有的让学生自己从文中找出写得比较好的文字,从用词,修辞,表现手法,句子含义等方面加以点评赏析;有的用读书卡的方式来进行揣摩品味;有的教师用"删一删,行不行","添一添,好不好"的方式带领学生揣摩.总之,在学习语言方面都比较到位.不过专家还指出,语文课除了语言,还有内容,结构层次,文体知识等都不应该忽视,应该让语文课丰富起来,而不能只是一条线.

  三,拓展延伸要紧扣文本

  这次观摩课上还有一节不太成功的课,被专家批评.这位扬州的美女教师上的是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的语言非常优美,声音悠扬动听,感情真挚.她课堂上先介绍了作者,分析文章写了几件事情,体会出文中父亲的伟大.教师自己讲得过多,学生发言的机会少,结果把星海中学那么好的学生引导得跟呆头鹅似的,就看她在匆忙赶进度.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这种体会,学生倒是讲的声音哽咽,开课教师自己眼泪汪汪.实际上这也就够了,但老师还不满足,自己又讲了一个故事,至少用了3分钟.讲得声泪俱下.估计,当时她也就是凭这招获奖的,但却引起所有听课教师的反感,认为她是在作秀,为了哭而哭,因为这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这节课对文本本身分析不透,重点把握不准,过分注重拓展,环节安排也不大合适,甚至为了这煽情的环节拖了8分钟的堂,很不尊重学生和后面上课的老师.

  那么怎么才能算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呢用专家的话来说应该是"科学,审美,功利的统一".科学就是要吃透文本,准确理解,把握重点,考虑学情,让学生成功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审美就是要有高素质的教学语言,赏心悦目而又实用的教学形式.功利就是要使学生能有所收获,取得好成绩.用上次在土桥中学教研活动时周岗中学的张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课堂教学有四种层次:最高层次是"又华又实",就是既好看又实用;其次是"实而不华",就是不好看,但实用;再次是"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最次是"不华不实",既不中看也不中用.这又让我想到从苏州回来后在东外听的一节课《记承天寺夜游》.其中一个环节就是让同学们体会最后一句话:"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苏轼的思想感情.在做过一番分析后,老师引导学生将这句话读两遍,一遍是在问号后加上"唉!",并叹一口气;一遍是读完后放声大笑三声,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带苏轼那种矛盾复杂的心理,引起听课教师的一片掌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513593725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5.html

《《观潮》教案 -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