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定义与概念汇总上课讲义

发布时间:2020-06-25 02:06: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定义与概念汇总



生物定义与概念汇总

必修一:

围绕细胞进行学习.(走进细胞、细胞的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物质交换、细胞的能量、生命历程)

第一章 走进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

2. 地球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 细胞学说(施莱登、施旺):

一. 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二. 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三. 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老细胞产生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 在不同生物体内,主要化学元素相同,但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不同

2.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3. 差异性:元素含量不同

附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1. 还原糖:菲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本尼迪特试剂)

2. 脂肪:苏丹Ⅲ橘黄色;苏丹Ⅳ红色

3. 淀粉:碘变蓝

4.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变紫

第2节 蛋白质

1.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基本元素:C H O N

2. 结构多样性: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3. 功能多样性:构建机体、催化作用(酶)、调节作用(胰岛素)、免疫功能(抗体、运输功能(血红蛋白)

第3节 核酸

1. 携带遗传信息,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基本组成元素:C H O N P

DNA:脱氧核糖核苷酸,细胞核 碱基:AGCT

RNA:核糖核苷酸,细胞质碱基:AGCU

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T胸腺嘧啶

2. 甲基绿:DNA蓝绿色

派洛宁:RNA红色

第4节 糖类和脂质

1. 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

基本组成元素:C H O

2. 存储脂类:脂肪,最佳储能物质 元素组成:C H O N P

结构脂类:磷脂,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元素组成:C H O N P

功能脂类:1.胆固醇:必须有机物,合成大于吸收,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脂质运输

2.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行成

3.维生素D:有效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3.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1. 结合水:细胞的组成成分

自由水:良好溶剂;运送养料和代谢物;参与细胞反应

2.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化合态

1.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铁离子----血红蛋白 镁离子----叶绿素 ----甲状腺激素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酸碱平衡,内外渗透压(钾离子、钠离子)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

1. 细胞的边界

2. 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细胞膜、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3. 细胞膜:选择透过性

主要成分:蛋白质

脂质:磷脂、胆固醇

糖类

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 植物的细胞壁全透性

成分:纤维素,果胶

作用:保护、支持

第2节 细胞器

1. 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2. 细胞质:细胞质基质(代谢场所)、细胞器、细胞骨架(蛋白质、微丝)

3. 细胞器

双层膜结构:

线粒体:功能: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成分:蛋白质、脂质、糖、DNARNA

叶绿体:功能:光合作用场所 成分:DNARNA…….

单层膜结构:

内质网:分粗面和滑面;蛋白质和脂类的加工

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加工、分装、发送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杀死细菌,病毒

液泡:功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环境,是细胞保持坚挺 成分:水、无机盐、色素

非膜结构:

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成分:蛋白质、RNA

附着态(膜蛋白、分泌蛋白、溶酶体),游离态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有丝分裂 成分:蛋白质

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

附加: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

存在核酸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含有DNA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

含有RNA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4. 细胞器的协调配合

例: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5. 生物膜系统

外层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功能:1.是细胞有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

2.增大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大量附着点

3.将细胞器分割成小室,化学反应不互相干扰

第3节 细胞核

1. 细胞核是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 结构:核膜(双层膜)、染色质(螺旋化和解螺旋)、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大分子的通道,蛋白质、RNA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

1.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2. 扩散:分子或离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

3. 渗透:水分子透过半透膜扩散;条件:有半透膜,有浓度差

4. 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但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不断失水,原生质层就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 组成成分:磷脂、蛋白质、糖类、胆固醇

2. 结构特点:双层磷脂基本支架;蛋白质镶嵌覆盖贯穿

3. 糖蛋白(糖被):保护、润滑、识别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法

1. 物质出入细胞:物质跨膜运输和胞吞、胞吐

2. 物质跨膜运输:

被动运输:1.自由扩散:小分子(水、甘油、乙醇、二氧化碳、氧气)

2.协助扩散:大分子(葡萄糖、氨基酸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3. 胞吞胞吐:细胞膜的流动性,摄入排出大分子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1.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 原理:降低活化能,催化效果更高

活化能:分子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

3.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

4. 作用条件温和:低温抑制活性,高温破坏空间结构;强酸,强碱都会破坏酶的活性

2 ATP

1. ATP是能量通货,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 简写A-P~P~PA:腺苷 T:磷酸基团 ~:高能磷酸键

3. ATP------ADP+Pi+能量

3 细胞呼吸

1. 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ATP的过程

2. 有氧呼吸

第一步:一份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

无需氧的参与,在细胞质基质进行。

第二步:丙酮酸和水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

无需氧气,在线粒体基质上进行的

第三步:前两步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在线粒体膜

C6H12O6+6H2O--------6CO2+12H2O+能量

3. 无氧呼吸

第一步:同有氧呼吸第一步,细胞质基质

第二步: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细胞质基质

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

C6H120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第4节 光合作用

1.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提取色素-------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线-------分离色素--------观察结果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 碳酸钙: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

2. 从上到下: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3. 光反应阶段 场所:类囊体膜上 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光的水解:2H2O------4[H]+O2

暗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基质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CO2的固定:CO2+C5----------2C3

C3的还原:2C3------酶、[H]ATP-----(CH2O)+C5+H2O

4. 总(真)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5. 农业

光照: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

温度: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6. 化能合成作用: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

附加: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值

1. 分裂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2.

细胞周期

特点

DNA数量

染色体数量

染色单体数量

分裂

占总时间90%~95%

为分裂期做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由适度生长

G1: 合成RNA和核糖体

S: DNA、组蛋白和复制所需要酶的合成

G2: RNA和蛋白质

2n----4n

2n

0----4n

前期

核膜、核仁消失;

纺锤体出现;

染色质变染色体

4n

2n

4n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4n

2n

4n

后期

着丝点断裂,染色体加倍,移向两级

4n

4n

0

末期

核膜、核仁出现;

纺锤体消失;

染色体变染色质;

出现细胞板

4n----2n

4n---2n

0

3.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 中心体间期倍增,然后移向两级

2. 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

4.有丝分裂的意义:复制,平均分配,保证稳定性

5.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1.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有一个或一种细胞增值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 特点:持久性;稳定性;普遍性

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意义: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重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效率

3. 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让然具有发育成整个个体的潜能(原因:含有全套的遗传物质)

4. 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的细胞核有全能性

5. 受精卵------早期胚胎-------个体 体细胞(已分化)

干细胞(未分化)

6. 全能性大小:受精卵>早期胚胎>干细胞>体细胞

第3节 衰老和凋亡

1. 个体衰老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 细胞衰老的特点: 水分减少

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色素逐渐积累

呼吸速率减慢,细胞和体积增大

通透性改变选择透过性下降对物质选择吸收的能力减弱。

3. 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编程性死亡)

4. 细胞凋亡的意义:细胞自然更新;清除感染细胞;是多细胞生物正常发育;抵御外界的各种干扰因素

5. 细胞坏死:在种种不利的因素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运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1. 根本原因:环境中的致病因子损伤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物理、化学、病毒)

2. 特点:无线增值;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面积变化,糖蛋白减少,粘着性降低

必修二:重点介绍有关遗传的相关知识,以基因为线索探求遗传和进化的本质并联系实际介绍遗传的现代应用。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 选材原因:1.豌豆是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2.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3.豌豆的种子(果实)在豆荚中,便于观察计数。

2. 自花授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在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异花授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3. 人工授粉的过程:1.花蕾期去雄2.套袋3.传粉4.套袋

4.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5. 孟德尔实验图解:

6. 针对F2的性状分离孟德尔提出假说的内容:

(1) 生物的性状是由一些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2)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 生物体在形成生质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7. 测交实验图解:

8孟德尔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现象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形成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9.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的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0.表现型是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 实验图解:

2. 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3. 孟德尔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 相乘法则:两个独立的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这两个事件各自出现的概率的乘积。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减数分裂的过程

2.

精子

卵细胞

区别

形成部位

睾丸

卵巢

1个性原细胞形成的精、卵数目

4

1

有无变形作用

细胞核、质分裂是否均等

是否形成极体、极体数目

有、3

相同

均为减数分裂生成的 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3.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卵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4. 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1.

类比项目

基因(遗传因子)的行为

染色体的行为

体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成对

成对

配子中的存在形式

成单

成单

在体细胞中的来源

来自父方和母方

来自父方和母方

形成配子时的组合方式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类比推理

基因与染色体为平行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

2.萨姆推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这明显的平行关系。

3.摩尔根的果蝇实验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决定相对性状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3节 伴性遗传

1. 伴性遗传:生物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 X隐性遗传的特点1.男性多于女性2.交叉遗传,隔代遗传。3.女性上下两代男代均患病。

X显性遗传的特点:1.女性多于男性2.交叉遗传,连续遗传男性上下两代女性均患病。

Y遗传的特点:1.只传男

3.基因型:XY型(男XY XX)和ZW型(男ZZ ZW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过程:1982年,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

2.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图解:

第2节 DNA分子结构

1. 概述: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NA分子的两条链为反向平行,基本骨架为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

2. DNA图例:

3.

3.DNA分子结构的特性:1.稳定性

2.多样性

3.特异性

4.在双链DNA分子中A+T/C+G一般能反应物种的差异性。

5.碱基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原则应用于DNA的分子模型中。

3 DNA的复制

1.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基因的半保留复制方式。

2.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运用技术: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实验的图解:

3.DNA的复制 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间期与减Ⅰ前的间期

复制的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条件 模板: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方式:半保留复制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意义: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4.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4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 遗传信息贮存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

3. 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一个染色体通常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上的碱基排序代表遗传信息。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

1. 遗传信息的转录:指在细胞核内,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利用4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的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催化)

遗传信息的翻译:只在核糖体内,以mRNA为模板,利用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经过转录和翻译,DNA上的遗传信息就反映到蛋白质上了。

2. RNADNA对比

五碳糖

碱基

单链/双链

DNA

脱氧核糖

AGCT

双链

RNA

核糖

AGCU

单链

3. RNA mRNA-------信使RNA是翻译过程的模板,作用是将DNA的遗传信息传递给蛋

白质。

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

tRNA--------转运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其一端可以携带相应的氨基酸,另一端的三个碱基叫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

rRNA-------核糖体RNA与蛋白质共同构成核糖体。

4.图解:

5.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叫密码子的简并性。它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体现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

2.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方法:(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 基因突变和重组的对比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发生原因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1.基因的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

发生时期

主要在间期,在细胞任何时期

减数分裂

发生在何种生物体

任何生物体

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内

产生的结果

产生新的基因

产生新的基因型

特点

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少利多害性、不定向性和可逆性

意义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变异的来源之一,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例子

镰刀型细胞

2 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及结构的变异: 成因:染色体断裂后,断裂处发生错误连接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非整倍体变异:个别染色体增减

整倍体变异:成组增减

3.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4.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可以得到单倍体植株。

5.用秋水仙素可以是单倍体正常植株并且为纯合,还可育种多倍体。

3节人类遗传病

1.遗传病:通常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家族性疾病:某种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的疾病,多为遗传病,也可能是共同的环境条件所致。

3.先天性疾病:与生俱来,出生时即有缺陷。

遗传病:出生前感染,或致畸因素

4.人类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特点:种类多 发病率低。

2)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特点:易受环境影响 家族聚集现象 发病率高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有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引起的遗传病 特点:出生率低

4)细胞质遗传病

5.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的有效措施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育种方法

依据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实例

缺点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P杂交 F1自交 F2选优 逐代自交至不发生性状分离

将两种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个体上

培养抗倒伏抗锈病小麦

育种周期长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提高突变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培养青霉素产量高的菌株

盲目性大变异类型多,有益变异少需要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器官大,提高产量和营养物质含量

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

只适于植物,结实率低,发育迟缓

单倍体育种

花药的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幼苗,施加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快速获得纯系植株

培育显性纯种植物品系

技术复杂,多限于植物

基因工程育种

(异源)基因重组

基因工程、动植物细胞工程、微生物培养

定向改造生物,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可能会引起生态危机,技术难度大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 基因工程:又名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的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 基因的“剪刀”:指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一种限制酶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基因的“运载体”:常用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4b6f6bdaf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5.html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定义与概念汇总上课讲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