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3663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Hozii.Doc 《谈肖邦E大调练习曲《离别》与李斯特钢琴小品《爱之梦之三》的学习比较_
摘要:肖邦的钢琴曲《离别》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不论是分析两部作品的演奏技法,还是分析它们的声部层次,都可以找到相似之处 关键词:作品风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肖邦的钢琴曲《离别》(《E大调练习曲》)作于1827年,李斯特的《爱之梦》作于1847(另一说1850)年,两首作品创作的年代相差20余年
要:有比较有对比地学习是成功的捷径之一。肖邦的钢琴曲《离别》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不论是分析两部作品的演奏技法,还是分析它们的声部层次,都可以找到相似之处 关键词:作品风格;曲式;演奏技巧;比较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世上的知识虽广博但毕竟有限,有比较有对比地学习无疑是成功的捷径之一。肖邦的钢琴曲《离别》(《E大调练习曲》)作于1827年,李斯特的《爱之梦》作于1847(另一说1850)年,两首作品创作的年代相差20余年。看上去似乎并无多大关联,但笔者在练习中发现,两部作品的风格、曲式、声部层次上都可以找到相似之处。本文就自己对这两部作品的学习体会做几点比较。 一、作品体裁、内容不同,但作品风格上相似。 很明显前者是练习曲。“练习曲”这一体裁一般是为了磨练演奏技巧而作的乐曲,而肖邦的每一首练习曲除了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之外,在作曲技法和音乐表现方面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钢琴家尼克斯曾赞叹道:“不论从美学的观点或是从技巧的观点来看,肖邦的练习曲之优异性对我们来说实在可以用‘无比’这个词来形容,这些乐曲中决不缺什么。”足见得肖邦的练习曲,绝不仅仅是高难度的手指练习,而是一组异常优美的钢琴诗。在钢琴文献中,作为训练技术的练习曲,能把技术与音乐结合得如此完美的还很少见。悠缓如歌的旋律,柔美深沉的色彩,每每听这首曲子总会让人心头涌起淡淡的伤感与离愁。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彰显了这位浪漫主义时代“钢琴诗人”的气质。据肖邦的学生、钢琴家古德曼回忆,当肖邦在完成此曲后曾兴奋地说,这是他一生所做最美妙的旋律。虽然用的是练习曲体裁,但同夜曲一样具有旋律动人、格调高雅、意境深远,多用三段体结构等特点。 而作于较晚时期的《爱之梦》则是李斯特将自己的三首歌曲改编成的三首抒情性钢琴曲,原歌词出自德国诗人弗莱里格拉特(1810-1876)的第二部诗集《瞬间》里的著名抒情诗《尽情的爱》。李斯特起先是为诗中所配的男高音或女高音独唱用的声乐谱曲。因此把重点放在了旋律上,采用夜曲体裁,情意绵绵,甜美悠远的爱的旋律,颇具肖邦‘夜曲’的风格。不仅表达出原诗生离死别的伤感情绪,更融入了爱的柔情与热烈的情思。从这点来看,《爱之梦》同样有夜曲的特点,二者风格相似。 二、曲式结构大体相同,但略有差别。 两者均为三部曲式,但差别主要体现在中部。《离别》为对比中部的单三部曲式,又称为双主题的单三部曲式。乐.
Hozii.Doc 曲的中部采用不同于前面主题材料的新材料构成,但仍保持与第一主题的紧密联系。 《爱之梦》采用的是展开中部的单三部曲式,即单主题单三部曲式结构。中部应用的是已经陈述过的音乐材料,通过在新的调性、和声、曲调音程和节奏上的改变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给人的感觉已不是简单的前一段的重复。 此外,无论是前者的对比中部还是后者的展开中部,在调性上都出现了较多变化。相比之下,《离别》中调性变化更加频繁,每个调性停留时间较短,并且运用了多次的减七和弦连续进行;《爱之梦》中调性则出现三次明显的变化,每个调性持续的时间较长,并且旋律没有被打断。三、速度相近,声部层次上相似。 1、速度相近 虽然两首乐曲看上去拍号不同,《离别》为四二拍,而《爱之梦》四六拍,但正因为单位小节的拍子差异,再加上前者的速度要求为不太慢的慢板(Lento ma non troppo),后者的为稍慢的快板,充满柔情地(Poco Allegro con affetto,因而弹奏起来速度,表情并不是相差很大。 2、声部层次的安排上相似 两首乐曲都是由三个声部构成。以呈示段和再现段最为明显。二者均是一个旋律声部,一个密集型的色彩性音色声部,再一个起烘托作用的低音声部。 在《离别》的呈示段中,旋律声部始终在右手,由三四五指弹奏,中低声部为伴奏。因此说肖邦的作品从来不是复调音乐,而是带“伴奏的旋律”一点也不假。句子颇长,一开始8个小节一句,第二句的前5小节一句与第一句相同,后半句则扩充至7个小节,情感更加浓重),要求相当连(legato)。在记谱上,细到每一和声间旋律变化时,都加上渐强渐弱记号。这些就要求“演奏者细致地研究乐句分法后再决定如何才能做到恰到好处的处理,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乐句上的微妙变化,影响音乐上轻重乐韵的流动,从而改变乐句的色彩。”①其他两个声部固定而平稳,像是微漾的江面,又像是摇曳的渔火,让人心境一下子沉甸起来。不禁想起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句。一幅秋夜旅人泊舟图,思乡的心绪表现无遗。与肖邦的心境如出一辙。 而在《爱之梦》的呈示段中,同样有三个声部。从谱面上看旋律主线一直都在中间声部,在高低音谱表上交替出现,时而左手弹奏时而右手弹奏。透过钢琴含蓄、深情的中音区音色将爱的主题勾画得鲜活而生动,像是在静夜独自倾诉着内心最真切的爱恋。其次,高声部以竖琴般的分解和弦渲染出浪漫的气氛,充满了无限的柔情蜜意。再次,低声部搭配简简单单的单音,深沉而清晰可听。好像在海边的沙滩上,看到爱之船的桅杆模糊朦胧地自海平面出现。与《离别》的呈示段相似,它的句子也很长,第一句7小节,第二句6小节,之后第13小节末开始为第三句与华彩过渡。前两句要求柔和、歌唱(dolce cantando),第三句开始一点点渐强,激动起来,接着再趋向平缓。加强的低声部,以朴素的和弦取代先前的单音,仿佛爱之船的轮廓变得更加明显,情人的芳颜依稀可见,朦胧而美丽。最后用快速华丽奔放的装饰句过渡到下一段。 这两首乐曲最大的相同点就是都由不同功能的三个声部构成,而且句子比较长。这就要求在技术上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414a5cd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7.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