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流于形式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日前,到某校参加教研组活动,第一节课是听课。可是,铃声已经响了,老师也开始上课了,除了笔者却不见其他听课老师。过了一会,陆陆续续有老师进来,脚步声、桌椅声连绵不断。应到几十人,可只到了一半。这还不算,手机铃声、交头接耳声不绝于耳,弄得上课的学生不时侧目,上课的老师尴尬不敢言。上课的老师强作精神,听课的老师漫不经心。接下来的评课,基本上是泛泛而谈,匆匆了结。教研活动就这样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冷了教师们的教研心肠。作为一名教师,欲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学研究必不可少,而教研组活动是其中的重要载体之一。一般来说,绝大部分教师都是满怀信心和希望去参加教研活动的,试图通过教研活动来掌握信息、学习方法和互相帮助,以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如果一旦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变为纯粹的应付和完成任务,可有可无,久而久之,教师的参与热情逐渐降低,教研的积极性慢慢减退,教研的劲头也就越来越差了。
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伤了学校的教研风气。本来,教研活动最讲究科学性和真实性,不得弄虚作假,否则,教研活动也就失去生命力和存在的意义。假如教研活动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和布置的任务,每周一次的量是得到了保证,可教研活动的质又在哪里呢?假如教研活动仅仅是做做样子,谁还会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地去准备、去钻研、去参加?长此以往,哪里还有严谨、求真和协作的教学研究氛围?大家都迫于形式的需要和无奈,没有心思进行教研活动,也就失去了教研活动的收获,学校的良好教研风气又如何建立?

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浪费了教师们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教研活动放弃了实效,每次活动都会追求长度,演变为走过场,所达成的目的性越来越弱,其结果令他们疲倦不堪、烦不胜烦,白白地浪费了专业生命。不过,倘若教研活动能够给人以启迪和借鉴,具有探索的趣味和研究的快乐,那教师们还是舍得投身其中,无怨无悔,毕竟时间和精力都是相对而言。

因此,如何安排和落实好教学研究的内容,如何创新教学研究的形式,如何吸引教师们认真参与,如何发挥教师们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使教研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如何真正让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成长、成熟的平台,如何使教研活动深入人心等,都是目前教研活动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教研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实施者,也只有充分考虑教师们教研和教育新理念的真正诉求,不断地推陈出新,改进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才能适应教师们教研活动的需要,让教研不再流于形式。

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教师“匠”的意识。语文教师一般爱从技术性角度认识自己的职业,自称教书匠。因而缺乏对职业自身的艺术性进行探讨,没有将教学活动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认识,造成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研究的封闭状态。教学活动中极其生动、深刻的理论性感受被非主体意识轻易地掩没了,甚至在自己深思熟虑后很有必要阐述的情况下,也因“我又不是搞研究的”而轻易放弃,形成教研的封闭。二、教师自我攀比的意识。由于自我攀比心理作崇,造成自卑,导致教师在理论研究中徘徊不前或浅尝辄止,因而缺乏肯定自己成果的勇气。当自己在精心设计教案或成功的教学实践后,有了成熟的见解,只因与其他教师一比,觉得“他肯定比我行”后,因而放弃自己的教研工作,这种自卑的攀比意识形成的心

理差异直接导致行为、目的的实现,产生低效能,形成教研封闭。
三、过份强调谦虚美德。虚怀若谷是教师世代相袭的美德。由于教师过份持重谦虚美德,形成言语或行动的自守,因而教研成果不敢公开,怕失败、怕讽刺、更怕出风头。自视清高,止步不前是教师的通病;老练内向是教师推崇的涵养。因此在思想观念上抱着“独善其身”的偈言,有的终身从事教学,到退休时却抱璞归山,无所作为,更无教研成果。
四、谈“研”色变。不少语文教师,嘴里虽挂着教研,但一听到“教研”二字,谈虎色变,气虚力短。居然将自己的教学总结看得高深莫测,不愿交流,自然否定了自己的教学能力。教研被动,人云亦云,举足不前,致使教研封闭。五、缺乏竞争意识。教师一般群体意识重,只注重舆论评价,缺乏必要的竞争意识。“教久了就熟了”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掩盖了积极的开拓精神,不思进取,不重教研,形成封闭。
其二是从事教研的客观因素导致教研的封闭,具体表面在五个方面:
一、群体性趋后意识作崇。由于市俗文化观念的影响,教学教研活动出现或多或少的群体性趋后意识:大家落后,举众高兴;谁要领先,众人皆怒;谁搞教研或总结成果,谁就是争名利、出风头;或讽刺挖苦,或造谣中伤,或怒目相视,这给教研活动或多或少带来不利影响。勇者也只好退避三舍,致使教研封闭。二、教研员与教学实践脱节。各级教研员,有的曾经教过书,有的只在基层蹲过点,有的根本没教过书,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当然谈不上指导教学工作。教研员与教师各自为阵,一方闭门造车,一方我行我素。教研员精心撰写的论文,教师认为不着边际,不屑一顾。教研员则认为教师水平低,看不懂。双方各执已见,影响教研的开展。另外,有的教研员怕自己的成果被教师盗用,戒备森严,形成教研封闭。
三、社会不重视教研。有人发表文学作品,新闻舆论视若上宾,称为作家。如果有人发表了教研文章,不但得不到社会承认,而且讥为“疯子”,自讨苦吃学校领导则视为“不务正业”,从各方面刁难教师,致使语文教研封闭。
四、教研信息闭塞和信息垄断。中层或高层教研机构的教研课题不公开,研究限于少数人或个人活动。有的甚至从地区或个人出发垄断教研信息,客观上造成教研的封闭。
五、教学上非正常状态的干扰。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教师用非正常的教学手段,扩大训练,滥用复习资料。不少教研员也追求经济效益,在复习资料上花工夫,因而对教学缺乏科学思考,造成教研自行封闭。教师为获取升学奖,也无时间和精力进行教研,客观上造成教研封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3c1ca295901020207409c0b.html

《教研流于形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