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发布时间:2019-10-15 12:12: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6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皮亚杰是依据下列哪一个概念来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 )。

A 思维 B 运算 C 守恒 D 推理

2.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是( )。

A 元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 D 学习策略

3.观察者因为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受到强化一样,这种强化属于(  )。

A 自我强化 B 正强化 C 替代强化 D 直接强化

4.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的是(  )。

A 他律 B自律 C 内省 D 慎独

5.带薪休假属于教师的(  )。

A 获取报酬权 B 民主管理权 C 教育权 D 科研权

6.《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B 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7.主要用以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属于(  )。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感性知识 D 命题知识

8.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综合状态称为(  )。

A 课堂气氛 B 课堂纪律 C 群体规范 D 课堂人际关系

9.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 首位效应与近位效应C 旁观者效应 D 马太效应

10.练习曲线表明,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这属于(  )。

A 退步期 B 高原期 C 练习期 D 协调期

11.曾经被一条狗咬过的人,后来看到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  )。

A 刺激泛化 B 刺激分化 C刺激恐惧 D 刺激评价

1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 概括思维 B 聚合思维 C 间接思维 D 发散思维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以下品德形成的哪个阶段(  )。

A 认识 B 依从 C 认同 D 内化

14.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方式,把学习的类型分为(  )。

A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B 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C 认知学习、技能学习与情感学习 D符号学习、概念学习与规则学习

1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

A 低相关 B 高相关 C 不相关 D 呈倒U型曲线

16.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句话说的是(  )。

A 激情 B 心境 C应激 D 热情

17.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特别苦,而吃药完后再吃糖就感觉特别甜。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  )。

A 感觉适应 B同时对比 C 继时对比 D 感觉转换

18.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

A 观察力 B 想象力 C 思维力 D 创造力

19.个体道德的核心成分是(  )。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道德观念 D 道德行为

20.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的公式是(  )。

A 时间+经验=成长  B 经验+反思=成长 

C 知识+能力=成长  D 科研+反思=成长

21.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与欧洲的(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 

22.墨家以( )为教。

 A.弃圣绝智   B.兼爱非攻   C.弃仁绝义   D.克己复礼

23.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的观点的是( )。

A.陶行知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24.《普通教育学》是( )的教育学代表作。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25.在教育发展过程中,( )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A.布鲁纳 B.凯洛夫 C.杜威 D.陶行知

26.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问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发展,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哪一条规律?(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平衡性

27.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8.下列关于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表述错误的是( )。

 A.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有重要影响   B.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C.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D.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29.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30.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31.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生产活动  D.社会劳动 

32.教科书编制的直接依据是( )

 A.教学目标   B.教学计划   C.教学任务   D.教学大纲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34.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经过事物本身来教学,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性

35.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称为( )

 A.内部分组   B.学科能力分组   C.外部分组   D.目标分组

36.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 )

 A.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B.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思想指导

 C.学习辅导、人际辅导和择业指导   D.生活辅导、择业指导和情感指导

37.有的班主任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 )

 A.学生有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B.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38.陶冶包括( )

 A.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B.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审美教育

 C.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和榜样感化   D.人格感化、艺术陶冶和情境陶冶

39.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40.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老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奥苏贝尔将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动机分为 、附属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2.情感是人对客观事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

3.注意的 性是指注意指向于一定的事物时持有的聚精会神的程度。

4.《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指导, 和青春期教育。

5.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规定,学校考核小组由学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以及教师代表组成,其中教师代表由民主推选产生,人数不少于考核小组成员的 %

6.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是满 周岁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教育。

7.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8.福勒和布朗认为,教师专业成长可以分为关注生存、 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9.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_____。

10. 杜威的教育代表作是

11.中小学生是处于_____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可教育的人。

12.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起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____。

13.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称为_____。

14.新课程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实现_____功能。

15.德育过程中最基本的矛盾是受教育者________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与不断提出的社会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2. 简述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的基本要求。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20101015中午泉州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小石在放学回家时经过校门口的拐弯处,被歹徒刺死。家长要求学校赔偿,而学校则认为孩子已经放学,并已离开学校,学校无过错。请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指出学校对未成年人应担负哪些安全责任?请你为学校提出一些加强学校安全的防范措施。(5分)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国学者通过调查,归纳出中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如下:

如果你是新任教师,请你从教师素养的角度,阐述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10分)

3.有人说:“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是学校领导的事情,教师是从事教学的,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学不学教育学无所谓。”

问题:这种认识对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

4.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散文《土地》,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突然,有一位学生问到:老师,既是野马何来缰绳?毫无准备的老师张口结舌。最后很不耐烦地说如果你少钻牛角尖儿,你的学习成绩还会好些吧?老师的回答使这位学生非常难堪,学习兴趣全无。

问题:请结合师生关系的理论分析说明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5.19 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块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搞得处处臭气熏天。 9 岁那年,他父亲娶了晚娘,父亲对晚娘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晚娘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举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阐扬他聪明才智的处所罢了。晚娘很赏识这个孩子,在他的正确指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 .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卷(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DCD 6-10:BAABB 11-15ADDAD 16-20BCCAB 21-25BBBBC 26-30:ABBDC

31-35:ADBBC 36-40:AAACA

二、填空题

1.认知的内驱力 2.情绪体验 3.集中 4. 心理健康教育 5. 50% 6. 7. 加快推进以改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8.关注情境9.教育影响 10.《民主主义与教育》 11.发展中 12.归宿 13.隐性课程 14.发展 15.现有

三、简答题

1.要点:(1)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过程的首要环节。(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2. 要点: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学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四、分析题

1.要点:(1)《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学校对未成年的学生具有监护人的责任,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案例中学生被杀,是典型的校园安全事件,学校负有一定的责任。(2)学校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其次学校要对校园周边的环境进行清查,尽量减少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

2.要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认知特征对教师的职业成就有一定的影响。如知识广博、思维有条理、语言表达清楚等,对教师的职业成就起促进作用。教师的某些人格特征,如热心和同情心,以及赋予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等都会对教师职业成就有促进作用。(2)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学科专业素养,包括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和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具有一定的教师专业素养,包括应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具备教师人格素养,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

3.要点:1)这种认识不对。教育理论是对人类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的理性陈述。学习教育理论认识教育现象才能进而认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2)学习教育理论可以指导教育实践;(3)学习教育理论可以推动教育改革;(4)教师和校领导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和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他们都必须具备扎实教育理论素养,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并自觉地以教育规律指导自己的工作。真正的教师决不是“教书匠”;而应该是“教育家”。因此,教师必须学习研究教育学。

4.要点:(1)教师的这种行为违背了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2)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与学生互相配合,教学相长,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而非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疑问是教学的起点,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和见解。

5.要点:1所说的“差等生”就是指那一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少年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不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可塑性,而且具有接受教育的能动性,“差生”“坏孩子”也一样,都是可造之才。(2)“优等生”“好孩子”并不等于什么都好,“差生”“坏孩子”也并不等于什么都差,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真诚地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生命,欣赏和拥抱他们,特别是对“差生”“坏孩子”,这是建立良好教育关系的前提和基础。(3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懂得:平等公道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 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差生”“坏孩子”,帮助他们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引导他们扬长避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不断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34527f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e.html

《2016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模拟试卷及答案(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