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绘画中的人体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4 03:53: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天上的爱和人间的爱

论西方绘画中的人体艺术

姓名: xxx 学号:xxxxxxxxxxxx

摘要

人体艺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以人体为客体,展示人体不同造型的,静态和动态美感的艺术,裸体的和非裸体的人体艺术总称;狭义的概念是专指裸体人体静态造型艺术。包括雕塑人体,绘画人体,摄影人体三个主要范畴。人体艺术实际上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充满美感的解读,现在社会上单纯地将裸体艺术定义为人体艺术,甚至片面地将其与情色等同,这种观点是非常狭隘的。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启蒙 西方绘画 人体艺术

引言

文艺复兴至18世纪的西方人体绘画艺术,风格多变,愈到后来,愈尽其妙。通过对其阃的人体绘画艺术语言的流变的考察,我们可以从中理出一条宗教价值向审美价值发生位移的脉络,在宗教的帷幕被世俗的狂欢所吹落的过程中,其文化嬗变的意味显得格外深长。

文艺复兴作为欧洲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文化转折点,从时限上一般指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与中欧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生产方式的剧烈变动和地理大发现,科学与哲学的兴起,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文知识分子开始出现,市民阶级的崛起,对中世纪以来构建的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秩序造成猛烈的击。人文主义者充分肯定人的现世生活以及人是生活的主人。文学艺 术应表现人的世俗感情,科学应为人类谋福利,教育应发展人的个性。在绘画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画家们努力克服、淡化、甚至消除了基督教绘画中神的方面,而强化或完全以人的面目来重塑艺术品格。在人体绘画造型上,就是实现无风景的叙事性人物画向有风景的抒情性的人物画的转换。众所周知,风景因素历来被艺术界认为是构成抒情性绘画作品的重要因素。本来,西方造型艺术在其初始时期,是有一些风景的抒情性的绘画因子的,例如在标志公元前3000年以前 的爱琴海文明的诺索斯王宫遗址的王后宫室中,就发现有一幅名为《蓝色海豚与五彩鱼》的壁画, 画面以蔚蓝色的海洋为背景,海豚与五彩鱼在自由游动,表达了克利特人对海洋生物的新鲜感受。但这种带有抒情性的作品,并没有形成时尚。在 古希腊人神同形同性的时代,绘画和雕塑中的再现性人体形象是没有风景背景的。庞培城的遗址倒是发现了一些以古罗马神话故事为内容的庭 院壁画,在人物背景上出现风景,但随着欧洲迈进中世纪,这种绘画传统便再次中断。在中世纪,大量以《圣经》为题材的作品,为了表现宗教人物的神圣,世俗的自然风光理所当然要予以摒弃。非但如此,为了突出宗教人物超尘脱俗,宗教神的造 型一般都比例失调、怪诞离奇,画面没有任何透视效果,耶稣总是出现在显著位置,形体巨大,而其他人物则成为背景,萎缩不堪。所以在中世纪,宗教人物画没有风景背景,它是用概念性的人物 去表现抽象的宗教神性。

在文艺复兴的初期,一些进步的画家高扬人文主义大旗,力求把艺术从彼岸世界拉回此岸世界的现实中。人物画面背景出现了大量的自然风景,使没有风景的人物画转换成为有风景的人物画。拉斐尔创作的《草原上的圣母子》,画面上半部分采用半圆形构图,而下半部分则把地平线压得较低,圣母玛利亚在蓝蓝的天空中映衬得非常鲜明。艺术家让圣母玛利亚、裸体的耶稣和约翰构成三角形的构图,其中两个可爱的小孩又构成另一个小三角形。他们明亮的肤色在圣母深蓝色的映衬下,鲜明地浮现出来。艺术家采用单纯的造型形式,把草原风景与生动人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这在当时政教合一的社会条件 下,就大大强化了和人的现实性的作用。

西方人体绘画艺术中的这种世俗化倾向是同整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精神气质相宜的: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乐观情怀,显示了资产阶级审美趣味。向教会争夺民间精神资源,实际上已成为近现代西方绘画的主旨诉求。欧洲近代时期,是 西方文明史乃至整个人类文咀史上人类精神文化大放异彩的时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些划时代的人类精神文化变革运动,不仅从文化上极度地改变了人类的整个思维模式,从而形成人类对世界、字宙的全新认识;而且强烈地震撼和冲击着基督教会的统治,社会的政治的经济 的秩序焕然一新。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神性向人性的复归,重新肯定了对人世 间的爱情、幸福等等的追求,重新肯定了世俗的生活。社会上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文知识分子、喜欢冒险的商人阶级、追求奢华享受的市民阶层.成为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力量。宗教改革作为基督教内部的精神反叛,跟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相砰应。它打破了若干世纪以来控制基督教的圣事制度的统治地位,虽 然它保留了洗礼和圣餐,并给予高大重视,但这两种圣事现在被看作是上帝应许的印记,而不是获得上帝恩典的唯一渠道,圣灵按照自已的意愿确立何时何地如何工作,通过它们赐予恩典,但并不排除其它手段,人通过写成文字的或口头传讲 的上帝之道而获得信仰。得救是个人与上帝建立数据直接的关系,它由上帝作成,是信徒与活着的基督联合。信仰基督是上帝的恩赐,信仰者体验到基督的宽大和大能。人与上帝不是借贷关系,不是一种叫人革除恶行建立功德的关系,而是一种神人和解的状态,善功是自然的结果。这些改革措施,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把与上帝对话权力与通道留给个人,它直接绕开壁垒森严的教会制度,认为个人完全可以凭借自身,来获得对上帝的虔敬。正像新教所认为的,生活中的种种正常关系和职业都是服侍上帝的最好场所。这些看法和主张同中世纪的宗教观念截然相左。宗教改革顺 应了时代的要求,满足了那个时代那种由教会统 治国家与社会的模式让位于建设一种对宗教持中 立态度的文明冲动。 启蒙运动最大的成果是形成了欧洲人的 代性态度。这里态度的含义,按照福科的解释,所谓态度,我指的是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模 式;一种由特定人民所做的志愿的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也就是一种行为和举止的 方式,在一个和相同的时刻,这种方式标志着一种 归属关系,并把它表述为一种任务。无疑,它有点像希腊人所称的社会的精神气.

因此,在福科看来,现代性不是特指某一个时期。某一段时间概念,而是一种动态的文化精神,相对于吉登斯在社会学意义上把现代性看成是一种后 封建时期的欧洲建立的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或者说,指社会生活与组织模式),福科对现代性的理解 在哲学文化层面更富有内涵。我们可以借鉴福科的看法,把现代性看作一种与现实相联系的思想 态度和行为方式,它与哲学认识论、方法论和道德、宗教、政治密切相关。因此,当现代性产生现代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理性业已成为替代上帝,作为价值之源与对现有事物批判的标准,是人们判定一切存在的合理性的法庭的时候,以及当现代性对社会和国家的组织原则与形式的重新确定,例如洛克、孟德斯鸠等宪政民主、三权 分立原则确立的时候;还有出现康德的作为人的社会成员的自由原则、作为臣民之间的平等原则、 作为公民的每个共同体成员的独立原则及黑格尔 自由作为国家原则、市民社会与国家分离的 结构设计等等的时候,昔日灿烂辉煌的宗教图景便日益暗淡下去,神圣的宗教帷幕也就无可避免地在世俗生活中渐渐消隐了。从经济与社会的角度看,宗教图景的瓦解以及制度设计的结果,使整个社会文化呈现三种分离:政治与宗教分离;政治 与经济分离;经济与道德分离。每一种分离对基督教会来说,影响都是深远的:第一种分离使政治以及相应的教育文化脱离了教会的控制;第二种分离为自由资本主义兴起奠定基础,教会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暴敛财物;第三种分离的结果使实 利主义的经济观取代了宗教道德观,收入、财富、 物质的繁荣,成为世俗社会的价值核心。当宗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再作为指导原则,当人类自以为是宇宙的中心,人类精神文化中的世俗性便不可遏止地肆意奔涌出来。西方近代人体绘画中 的世俗化狂欢倾向,就是处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审美趣味的集中体现。 为了更加真实而准确地反映现实,这个时期的画家把自文艺复兴l基来的焦点透视技法一直奉为圭臬,只到现代派始祖塞尚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个规则。

参考文献:

《文艺复兴》

《西方美术史》

《人体艺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22052e479563c1ec4da718f.html

《论西方绘画中的人体艺术-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