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常家的家训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6-06-01 10:11: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晋商常家的家训及其启示

一、晋商常家的家训产生的背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娶妻生子、人丁兴旺、天伦有乐,是中国每个家庭的最基本要求与期望,并代代相传,成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观念。但家大人多,人多即杂,杂则易乱,乱则易无序,无序则易悖天伦、乱纲常、招灾惹祸,贻害家族。于是,家规、家法、家教、家训等等便应运而生。这些家规、家法、家教、家训对于调整家族成员的操行、品性及其相互关系,维系家族秩序、家族利益、家族的稳定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国法和社会道德的重要补充。故而又有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中国人代代相承的理念。和大多数中国人家一样,晋商常家在家族人丁、事业兴旺之后,家训便应运而生了。

晋商常家居于山西省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其始祖常仲林约于明弘治初年(1488)只身迁入车辋村,受雇于刘姓大户放羊。因其忠厚勤勉而受主人喜欢,遂将家中女佣许配其成婚,始繁衍子孙,并立户车辋村(1500)。常家从八世常威(约生于康熙二十年,卒于约乾隆初年)二十岁独闯“东口”(即张家口)开始经商并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后,几代人在对海内外的商贸关系中逐渐意识到了文化素质对商人的重要性,进而要求子弟在经商之前,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基础,逐渐形成了贾而好儒、以学保商之家风。可见,常家虽然重视对子弟的教育,但这种重视的最终目的,不在功名,而在商贸,在“学而优则贾。但崇儒尚学之风一开,各家便为培养子弟不惜重金聘师办私塾,结果培养出了一个个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技艺超群的大家,如常立教、常第春、常麟书、常赞春、常旭春、常麟图、常燕生等。后经家族中唯一的进士、十四世常麟书(1869-1927)的倡导、说服、主持而实行了家族教育革新,1903年在车辋村成立了山西省第一所私立学堂---常氏笃初小学堂,1904年又兴办了---知耻女子学堂,1906年兴办了常氏私立中学兼高初两等小学堂。商学并进,尤以儒家的道德思想融于商贾的经营之中,以义制利,使其家业力压群芳,长盛不衰;同时,族人学有建树,书香相传,成为商贾有道而富甲一方、翰墨飘香而享誉海内外的名门望族。人称其为19世纪北方最大的商贸望族、20世纪三晋闻名的书香门第,享有“儒商之称。

常家的家训,也是十四世、进士常麟书书录并印制的。常麟书博学善教誉满一方,道德文章为人所重,他专门书录并印制了“家训”,表明常家不仅注重营商、教育,更注重培养家族成员、子孙后代的优良品行,教其做人处世,以利于家运久远绵长。
二、晋商常家家训的主要内容
常家家训的主要内容如下:“思叔张夫子座右铭曰: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庄、衣冠必肃整、步履必安祥、居处必正静、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未深省书此当座隅朝夕视为誓。”(见于常家庄园养和堂石半亭碑刻)寥寥数语,寓意深刻。
凡语必忠信:就是要求与人交往时,开言吐语,都必须忠实、可信、守信。为人处事要襟怀坦诚、真心实意;言出有据,实事求是;有言必行,有诺必守。既不能口是心非、欺诈瞒哄;也不能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更不能说话不算数,轻诺寡信。

凡行必笃敬:就是要求一切行为都必须笃实,恭敬。处人要诚实、敦厚、恭敬、谦虚、审慎,懂得尊重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事应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精益求精,要有一种敬业精神。
饮食必慎节:就是要求日常饮食与各种欲望都必须有所节制。虽说“食色,性也。但俗话说,病从口入、食大伤身;贪多劳心、欲多损体。因此,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与生活方式。即日常饮食要审慎,不能暴食暴饮;各种欲望要节制,不能贪婪纵欲;生活要健康向上、有规律。
字画必楷正:就是要求写字绘画必须正正楷楷,规规矩矩。写字绘画都必须遵守章法,从姿势到一笔一划都不能马虎;应当全神贯注、正心正意地用心去书绘。古人曰"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字画就是一个人的品行道德的反映。
容貌必端庄:就是要求容颜面貌的修饰与言行举止都必须端庄有度、落落大方。不能蓬头垢面、袒胸露背、浓妆艳抹、举止轻浮。从容颜衣着到举手投足,都应整洁、端庄、得体、大方,给人以好的印象。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及其各方面素质。
衣冠必肃整:就是要求衣、冠必须穿戴整齐、干净、得体、适宜。衣与冠是一个人地位、身份、修养、爱好的象征。衣冠整齐、干净、得体、适宜,既是个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精神面貌和品格爱好的展示,也是对他人的尊重;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才会显得精神,显得神采奕奕。衣冠肃整既可增加对自己的自信,还可以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步履必安祥:就是要求走路的步伐必须稳重、安然,从容不迫。走路的姿势与步履的节奏,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涵养与气度,既不毛毛草草、慌慌张张,也不懒懒散散、吊儿郎当;要稳健大方、从容不迫,表现出胸有成竹的自信与气度,从而赢得他人的信赖。
居处必正静:就是要求居住的环境必须清静、整洁、优雅,有利于居者正心静气。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居处环境的状况,既反映出主人的修养、学识和爱好,又对人的心情、思绪、行为、品德颇具影响。
作事必谋始:就是要求凡做任何事,事前必须先有谋略。谋者计划、计谋也;略者策略与手段也。只有先根据实际情况规划、计划(策划),然后再办事,方能成功。“谋事在人”,就说明谋略很重要。做事要“谋在先,不能莽撞、冒失、蛮干。
出言必顾行:就是出言吐语都必须顾及后果。古人曰“言必行,行必果”,反映了说话与行为及其后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既不能信口开河、说大话,也不能乱承诺、乱许愿。说话之前要考虑有什么后果、有没有可能做、怎么做、能不能做到,一旦做不好该如何补救等。如果有不好的结果或根本就不可能做的事,就不要乱说、乱答应;言行要一致,说了就要办,还不能办坏事。

常德必固持:就是要求必须严格遵守、牢固坚持社会道德准则和日常行为规则,即所思、所想、所言、所行等都要符合纲常伦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道德准则,坚持“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义不取”,不能随波逐流、胡作非为、败坏道德,给家族抹黑。失德就会失去人心,不但受谴责,更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影响事业。
然诺必重应:就是要求回应别人的话时,声音必须洪亮、有力,不能少气没力,更不能爱理不理;凡是承诺、答应了的事,必须要有回应、要兑现。前者反映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后者反映一个人为人处世的信度,就是“一诺千金。所以在与人交往时,态度应当端正、谦逊;凡事一定要考虑能否办得到,办不到的就不要轻易答应;一旦答应了,无论多么难,无论要付出多大代价,都必须去做,并努力做好,给人家个满意的交代。
见善如己出:就是要求见到行善、做好事的,要像是自己做了好事一样高兴,即要心存善念,“见贤思齐”,从善如流,不断修养良好品行;要助人为乐、积善成德。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
见恶如己病:就是要求看见丑恶的东西,就如同自己身上的病痛一样难忍、痛苦。因此,不仅要“见不贤内自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更要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要爱憎分明,以人为镜,视恶如病,引以为戒。
家训中的每一句话都言简意赅,贯穿了儒家的思想与要求,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有此约束和教诲,常家人、财两旺,兴旺发达,被冠之以“儒商也就不难理解了。家训中的这些要求,也都包含、融汇、渗透在常家庄园的建筑与大大小小的楹联中。那些楹联,或砖雕、或石雕,不仅内容寓意深刻,哲理性很强,而且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常家祖先非常崇尚儒家的“中和之道,教育子孙立身处世都要“以和为贵。为了让子孙铭记在心、外化在行,他们在给子孙后代居住的院落厅堂起名时,大多带一个“和,:世和堂、致和堂、中和堂、五和堂、清和堂、崇和堂、体和堂、锦和堂、贵和堂、元和堂、谦和堂、雍和堂等等。可见,“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成了常家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由此形成了常家人与族人和气、待佣仆和善、与邻里和睦、交商贾和谐的特有家风。常家子子孙孙就是秉承这样的祖训、家风,再加上他们的聪明和智慧,行走四方,使得整个家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商业发达、富甲天下。
三、晋商常家家训的启示
晋商常家的家训,一方面,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殷切的期望,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研究,更精确地来表述,尤其需要我们用心去体味、去践行;另一方面,无论是家训的内容,还是其形式,拟或其良苦用心或殷切期望,都给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以很多的启示:
第一,道德要求不一定很高、很宏伟才好,而是要切合实际,简单易行。常家的家训就是对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举手投足等这些最日常的、似乎微不足道的行为提出要求进行规范和约束,要求家族成员做一个端端正正的人。可见,家训不仅抓住了“以人为本这一根本,而且把那些规范的、理性的道德行为准则日常化、感性化,把塑造人的内心与外形、品德和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的。
第二,道德教育必须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其实,常家的家训就是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融于日常生活中,使之更加具体化、家常化。而且,其中的很多要求不仅与当时社会要求一致,也和我国现在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对公民的要求一致,只不过我们今天大多忽视了在家庭中持续的、有效 的、从很多微不足道的日常行为进行教育与规范,致使现在一些人或者根本不懂辈分礼数,不受任何约束;或者在外面可能还比较有甚至是很有礼貌、很文明,但一回了家就原形毕露: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吃没有吃相;蛮横霸道不讲理、脏话暴力悖 伦理等。大人孩子都有这种现象,品性具有了两面性和虚伪性,而且大家都习以为常、见多不怪,因此也更可怕。可见,家庭中的伦理规范与道德教育非常重要。
第三,道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保持一致性。如果相互脱节、相互对立,就会使社会成员养成在家一套、在学校一套、到了社会上又是一套的不良行为习惯和虚伪的品性,必将败坏社会风尚。如,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与单位的腐败现象往往腐蚀性最大,很多人走出家门、校门后,往往是由不适应、到无奈、到不得不随波逐流,结果使家庭、学校的教育前功尽弃。因此,社会各行各业、各部门,尤其党、政部门要加强教育,做好表率非常重要。因此也说明“常德必固持”的艰难。
第四,一切教育重在行,重在时时处处躬身践行。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内在心理素质和根据,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可分割。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稳定、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养成良好的习性与品性,这是很重要的。
第五,道德教育和个体自觉的道德修养也要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形成“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固持“常德”的社会氛围。
晋商常家商业的辉煌早已经成为过去,但其家族文化遗产仍然丰富、深厚,非常值得我们去挖掘、借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20f5da602768e9951e738d2.html

《晋商常家的家训及其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