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轶事

发布时间:2013-05-16 15:40: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邮市界首初中甓湖文学社 苗

深秋降临,秋风瑟瑟。大唐皇宫的御花园内,一位绝美的女子,伫立在一棵火红的枫树下沉思。红叶飘零,女子伸出玉手,接住了一片,她眼含热泪,深情凝视着红叶。她很向往宫外的那个自由的生活。岁月不等人,时光一点点消逝,而自己的青春却在这深宫中一点点消磨,自己何时才能飞出这个樊笼。此时,她多么想化做一片红叶,随风飘去,飘向远方。于是,她将心思寄托于红叶,在红叶上写下了一首《题红叶》诗,走至河边,轻轻放下,喃喃自语道:“小女把心思托付于红叶,愿其随流水到人间。”

皇城外,无人的街道上,一位男子慢慢地走着。男子是一位举子,名叫卢渥,寒窗苦读多年,只为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现如今,进士考试已过去十多天,正在等待揭榜。他的心情就像这周围环境一样凄清而焦虑,心想找一处清净之地看看书,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一处枫树林边。这里有一条小溪,哗哗的流水声把卢渥从思索中拉回了现实。猛的一抬头,皇宫就在不远方,只不过被一堵高高的红色宫墙阻挡了。卢渥心想:“乡亲们常说皇宫是神圣的地方,沾有仙气,那么皇宫之外河水也一样吧。他走至溪边,弯下身子,捊起袖子,将手伸进水里,一股清凉之感油然而生,简直爽极了。片片红叶漂在水面上,这时,一片红叶漂至他手边,却没有流走,停住了。卢渥见这片红叶似有意不肯走,便拾起红叶。一看,红叶上竟有几行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字迹工整绢秀,显然出于女子之手。卢渥心想:“这皇宫里流出的叶子,必然属于哪位嫔妃或宫女的,到底是谁写的呢?”他决定一探究竟。卢渥拾起另一片红叶,写道:“天公作良缘,红叶把线牵,有意与君合,结伴舞翩跹。”他将红叶也投入水中,那叶儿缓缓流走了。

走出枫林,卢渥忍不住回首一望,心中担忧到:那红叶会流进御河吗?她会收到吗?看来只有听天由命了。

当晚,卢渥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后来困了慢慢进入梦乡。恍惚中似乎看见一位宛如天仙的姑娘来到他的面前。那姑娘娇羞地说到:“卢公子,我就是那题诗女子呀,今日有缘相会,将心许于公子。五年之后,必嫁于你,公子,等我……”

说着便飘走了……。

“姑娘,姑娘……。”卢渥从梦中惊醒,他已分不清刚才的一切是真是幻,自语道:“我一定会等你,姑娘。”

当年卢渥考中了进士,在京城做官。他在漫长的等待中过了五年。一日,在街头饮茶时,一位好友对他说:“看你孤身一人,你算撞上好日子了。今年,皇帝大发慈悲,释放一批宫女回乡。我认识一位绝美的宫女,她是我表妹,今天把她介绍与你成婚,不知可否?”

卢渥心知这五年来都是这位好友照顾自己的生活,不好推辞,只得应下这门婚事。

过了几日,成婚的日子到了。所有人都欢天喜地。只有新郎官卢渥心事重重,默默自叹道:“红叶女子,至今不知你在哪里,看来我们是有缘无份啊,我只好违约了。”

怀着一份未了情,卢渥与这名叫寒香的宫女结了婚。结婚第二天,寒香在整理卢渥的书桌时,发现了那片红叶。忍不住大叫一声“奇啊!”。“娘子,你怎么了?”卢渥闻声赶来问道。“这红叶上的诗是我所题的,怎么会在你这里?”这意料不到的巧合也令卢渥大吃一惊,原来自己朝思暮想的红叶女子就是自己的新娘子。他答道:“这是我在皇宫外的御河里捡到的,当时,我还回赠了一首诗。”“是这首吗?说着寒香又从首饰盒里拿出一片红叶。“正是,正是。”一霎时,两人对冥冥之中的天缘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这真是天作之合,红叶奇缘啊!

从此,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诗词唱和,相伴终身。

指导老师:毛正元


王勃与滕王阁

高邮市界首初中甓湖文学社

话说江西有座滕王阁,它与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说起这滕王阁,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位才华绝代的诗人王勃。

王勃,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且盖四杰之冠。他年纪轻轻便有着相当大的人气,人称“诗杰”。他的诗“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开创了唐代诗坛的一代诗风。王勃诗赋中,有一篇很著名的赋叫做《滕王阁序》。

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的滕王阁落成而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来参加宴会。都督此次的目的是向大家夸耀女婿的才学。他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准备在席间即兴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众人为此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便都推辞不写。可是,当仆人将纸笔递到王勃跟前时,他并没有推辞,接过纸笔,当即挥笔而书。阎都督很不高兴,拂起衣袖,走入后帐,差人去看看王勃写了什么。当听说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便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暗暗赞叹:“真是绝妙好辞!”。可他又不能表现得太明显,毕竟这个宴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他女婿才华,就在大家赞美王勃时,滕王女婿却站出来对众人说:“这序文他小时读过,而且背得滚瓜烂熟。”随即当着众人面他一字不落地把王勃的序背了下来。众人顿时惊呼,纷纷遣责王勃。王勃大惊,他哪里知道都督女婿有过目不忘之才。于是,王勃镇定地说:“大家别慌,我这序后面还有几句诗没作,如果阎都督女婿能背出来,我任凭你们处置,如若不然,自当还我个清白。”阎都督听了顿时哑口无言。接着王勃再次挥毫,写完八句压轴诗,一篇千古绝唱《滕王阁序》就这样诞生了。

一个年轻诗人挥笔成章,一个青年才俊过目不忘,此次盛宴也因此传出一段动人故事,楼因文而驰名,文因楼而流传,文坛佳话,流芳百世。

指导老师:居同宇


高邮市界首初中甓湖文学社 居跃琳

秋风萧瑟,黄叶纷飞。长安郊外,唐代有名的“苦吟诗人”贾岛正独自骑着毛驴在曲径中前行,渐渐深入山林与大自然相融,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秋郊图。

夕阳西下,月色笼罩着大地,贾岛来到曲江边,看见鸟儿也飞上树梢栖息,月色的余辉洒在贾岛身上,一切是那么的静谧祥和。贾岛从驴背上跳下来,慢慢沿江而行。他隐约看见不远处有一座庙宇,于是贾岛便牵着毛驴向寺庙走去。

秋叶如黄蝶般飞舞,为大地铺上金毯,他拴好毛驴,向四周环望。这里环境清幽,景色怡人,贾岛不禁诗兴大发,朗郎吟诵到:“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可当他再次细细品味原诗时,发现第二句的“僧推月下门”中的“推”用的不够恰当,他又想用“敲”字,苦吟诗人贾岛在回家的路上还在慢慢斟酌词句。

旦日,旭日东升,阳光普照大地,天空万里无云。贾岛经过一夜的苦思,还是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贾岛骑着毛驴,今天要到京城去访友。

贾岛一路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不知不觉已到了城中,可贾岛一直沉浸在他的思考中,对路上行人情况一无所知。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由于太过入神,不知不觉冲撞到仪仗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从驴背上拉了下来,带到韩愈面前。到这时贾岛才缓过神来,连忙解释道:“大人恕罪,小人正在考虑诗句中的一个字,无意间冲撞了大驾。”韩愈一脸疑惑地问:“什么字,引得你如此入神,可否讲来一听?”“小人昨晚得诗一首,现念给大人一听,我对第四句中‘敲’和‘推’两个字,不知用哪个字好?”贾岛答道。韩愈伫立思考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更好啊,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静中有动,将静夜氛围衬托出来了,再说,读起来音韵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两人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

贾岛不但没有受罚,从此还和韩愈结为好友,常在一起讨论诗歌写作,成了文坛上的一对挚友。

指导老师:戴广美


夫妻比词

高邮市界首初中甓湖文学社 徐静璇

婉约词派杰出的代表李清照,她的诗词清淡优雅,词风委婉含蓄。我们曾学过她的《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痛斥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

她与丈夫赵明诚可谓是才子佳人,天然绝配。有一次,李清照把自己的一首词寄给远在异乡的丈夫赵明诚,丈夫看后赞叹不已,但心中也有一点妒嫉。于是他闭门谢客,填成得意之作50首,然后将李清照的那首词抄一遍夹在其中,请朋友品评。朋友再三斟酌后认为“只三句绝佳”,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绝佳的三句词,恰恰出自李清照之手。

这一比决出了胜负,赵明诚从此发誓不再填词“被迫”走上了钻研金石之路,我得感叹一句“谁说女子不如男啊,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一个著名的爱国词人,没有那样的文采,是不会被后人传诵的。好一句“人比黄花瘦”道出她深秋佳节孤独寂寞的心绪,形象地表达出她对丈夫思念之情。好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写出她感叹国破家亡的悲凉处境和自己的悲痛之情,北宋灭亡后,只得与丈夫避乱江南……

她工词,能文,被誉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伟大的女性词作家。她经历了国家的繁荣与昌盛,她也看尽了国家的衰亡与破落。然而她没有灰心丧气,她对未来充满憧憬,有时喜悦,有时惆怅,诗词是她倾诉心声的“对象”。我敬佩这样一位坚强的女性,她的热爱祖国、她的执著爱情,她的乐观心态的确让人赞叹不已。

夫妻比词艺,比出一个伟大的诗作家,比出一个杰出的金石家。她们并非长期住在一起,而是通过诗词互诉相思之情,可谓“春蚕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朦胧之中,我看见这位词人站在桥头,眺望远方,思绪飞扬,思念着家乡,思念着亲人,还有她那夜思梦想的故国家园。

指导老师:居同宇


砸缸与警枕

高邮市界首初中甓湖文学社 杨莹

乳白的灯光下,我端坐在桌旁,捧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读着读着,我仿佛也进入了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境悠远的宋词中,上眼皮和下眼皮竟不知不觉地打起架来。

“咦?这是哪儿呀?”我从绿茵茵的草地上爬起来,迷茫地望着眼前的景象;古老的房子,古老的衣服,更令人惊奇的是竟然看到街道走来一群古代人。我晕,我穿越了?我的妈呀!虽然自《宫》剧开播以来,对穿越这个词也有过憧憬,但老天爷会这么厚待我,这么快竟实现我的梦想。唉!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吧!说不定我这现代化的脑子在古代还能有所作为呢!

哇!古代的孩子真愉快!可不是,看:几个小孩子在后院里玩耍,玩得多开心呀!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小孩快要没底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连忙去找大人来救。我一看这情景也大吃一惊,连忙去救那孩子。可有个小孩比我更快一步,只见他不慌不忙,顺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大石块,使尽力气朝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哗”的一下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纷纷赶来的大人们都鼓起掌来,我也禁不住赞叹这位孩子的机智了,有人问,这是谁家的小孩,小孩腼腆说“我叫司马光。”这就是“司马光砸缸”,原来我穿越到了北宋时代。

白天欣赏了“司马光砸缸”,夜里久久不能释怀,漫步在街道,竟不知不觉走到了司马光的门前透着清晰的月光,照射在司马光的床边,我惊奇地发现他那枕头竟是一段圆木。唉呀,圆木滚动了,司马光的头与坚硬的床来了个亲密接触,本以为他会闹,可司马光惊醒后随即披衣下床,挑灯夜读,只见他书桌上堆满了书,有《论语》、《中庸》、《大学》、《史记》等古典书籍。这我才明白,这是司马光的另一个故事“警枕”。

“宝贝,睡觉就回房间去睡,别着凉了!”我被妈妈摇醒,哦!原来这只是一场梦,一场美好、有意义的梦。我不禁感叹司马光的聪明和勤奋,也许正是这两点,才成就了著名巨著《资治通鉴》吧!想到这儿,我不禁捏紧了手中的书,更专注地去阅读。

我从司马光的身上得到了一个恒等公式:聪明+勤奋=成功!

指导老师:刘光红


苏东坡续诗惹祸

高邮市界首初中甓湖文学社 杨亚洲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大家知道这是哪一篇课文里的句子吗?没错,这就是苏轼写的《记承天寺夜游》里面的句子,当时苏轼被贬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因看见月色美好,便去找他的好友张怀民,之后便写下了这篇美文。但你知道苏轼为什么会被贬至黄州吗?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当时的苏轼年轻气盛,很是骄傲,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一日,他去拜访他的老师王安石,王安石的管家把他带到了王安石的书房里,让他稍等片刻。苏轼看见王安石的书桌上有这么两句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这里的“黄花”就是指菊花,苏轼看过之后便想:老师真是糊涂啊!菊花只会在枝头枯萎,根本不可能凋零啊。于是苏轼就提笔在那张纸上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报与诗人仔细吟。”写完之后,转念一想:我对老师的诗妄加批评,老师见了怕是要责怪我,我还是先走为好。

于是,苏轼出门便对管家说:“管家,既然老师午睡,那我也不便打扰,等过些时日再来拜访。”说完,便走了。

午后,王安石来到书房,看见自己写的诗下多了两句,看着字迹,也想到了是苏轼,心想也只有他才敢如此大胆吧!便又叫来管家询问,管家说:“苏大学士刚才来过,听说您公务繁忙,便又说不便打扰,过些时日再来拜访。”王安石心中本想就此了结,但又一想,东坡太过骄傲了,得想办法磨磨他傲气。正巧前不久因乌台诗案而得罪权贵,朝中对苏轼非议太多。于是,王安石便告诉吏部让他们把苏轼降三级外放至黄州当团练副使。

话说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当了个有名无实的闲官,心中很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到了黄州后他便四处游玩,一日他到了黄岗,看到此地菊花的确落满一地,故大吃一惊:原来老师写的没错啊!老师把我贬至这里,就是为了让我看看这景观,实在是用心良苦啊!我却心有不满,实在不该啊!三年任满后,又回京向他的老师当面认错。

王安石见他认错,便又让吏部重新任用,此后的苏东坡就变得谦虚谨慎,更加勤奋好学,最终成为北宋豪放派词宗,一代文学大师。

指导老师:毛正元


人面桃花相映红

高邮市界首初中甓湖文学社 郭艳秋

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崔护赴京赶考,当年获进士及第。同年为御史大夫,后为京兆尹,最后宫做到岭南书度使。

贞元十二年清明节这一天,一改以往“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天气,气候格外宜人。春风和煦,春阳暖人,杨柳婆娑,鸟儿鸣唱。

这天崔护心情格外好,他独自一人来到城南村庄踏青。不知不觉走到一座小院门前。四周绿树成荫,院内桃花成林。崔护看到此处如此清幽,觉得这里的主人也一定风雅可人,不觉涌起了要拜访小院主人的念头,想到这里,他快步走去轻叩柴门。门开后,闪出一位年轻的姑娘。只见姑娘礼貌大方地问道:“公子,您是找人呢?还是有事?”崔护见开门的是位姑娘,反而觉得自己行为有些唐突,对姑娘说:“走得路远,觉得口渴,讨一碗水唱,望行个方便。”姑娘听后,轻声说:“公子请稍候。”然后转身回屋去取水。望着姑娘袅袅婷婷的背影,崔护不觉有些痴迷。他接过姑娘递来的水,边喝边询问姑娘,才得知姑娘名叫绛娘。喝完,正欲回去,目光却停留了一下。只见绛娘站在桃树下,眸如秋水,面似桃花,对他嫣然一笑。楚楚动人的绛娘使崔护爱慕之心油然而生。

第二年春天,崔护旧地重游,春光明媚,桃花灿烂,一如往年。但这美丽的桃花,宜人的瑞气,都已唤不起崔护的兴致,唯一能牵动他的心的,只有那片灿烂桃花中的伊人。崔护急切的来到小庄院门,想与伊人再度相逢。不料一切未如人所愿,小院双扉紧锁。崔护觉得如一瓢冷水浇头,火热的心凉了大半,于是怅然的在门上,题下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罢诗,便沮丧的回去了。

崔护城南访旧,未能见到美丽的绛娘,回家后心里一直放不下来。这几天他茶饭不思,无心读书,头脑里一直都是绛娘的倩影。于是,数日后,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再度往城南寻访。他还未走到门前,远远的听到院里传来了阵阵苍老的哭声,不禁心中疑惑。于是他推开虚掩的柴门,走到院中。经询问后,方知老汉正在哭自己的女儿。老汉告诉崔护去年与他相遇的姑娘正是他的女儿。自从那次相遇后,女儿就深深的爱上了崔护,日夜牵肠挂肚,等着崔护再度来访。等了一天又一天,本来已绝望,前些天到亲戚家小住,归来时见门上崔护所题的诗,痛恨自己错失良机,以为今生不能再相见,因此得了相思病。方才因为愁肠百结就幽幽咽气了。

崔护听了老人的话,懊悔不已,走进房间看到躺在床上绛娘花容失色。禁不住失声痛哭。他恨自己遇到如此好的姑娘却未开口表白心愿,他也恨因自己题诗断送了心爱的姑娘的性命。崔护越哭越伤心,他拼命的摇晃着绛娘的身体,大声哭喊着,泪水流满了绛娘的面庞。也许是他的真诚感动了上天,也许是他的真情唤醒了绛娘的心。总之,绛娘竟然慢慢醒来了。老汉见了惊喜万分。后来,征得双方长辈的同意下,两人终于喜结良缘。婚后,绛娘殷勤持家,孝顺公婆,和睦亲邻。夜来红袖添香,陪夫伴读,使得崔护心无旁鹜,专心攻读,学业日益精进。后来参加科考,进士及第,做了官。在绛娘的佐助下,他为官清正,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的爱戴。

这首桃花诗广为流颂,然而读诗者并不知诗中还含有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因此,人们又称这个奇缘为“桃花缘”。

指导老师:蒋宝山


李白错哭晁衡

高邮市界首初中甓湖文学社 周雪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开放与交流》,今天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日本留学生晁衡的故事。”老师这段开场白很快吸引了全班同学注意力,只见一个个正襟端坐,侧身恭听。老师娓娓动听的讲述,渐渐把我们带到繁华的大唐盛世。唐代京都长安,繁华的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小贩叫卖声,不绝于耳。只见人群中一身白衣,气宇非凡的年轻人朝我们起来。

“太白兄,太白兄,请留步……”后面有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追过来。太白兄?这不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字吗?再定晴一看,果然此人仙风道骨,与众不同。李白听见有人叫他,停住了脚步。那人追了上来,气喘吁吁地对李白说:“太白兄,方闻你进宫了,本想邀你与摩诘兄今晚借这月圆之际,畅饮一番。不想你已出宫,这才前来告知你一声。”“好,今晚就由我作东,你与摩诘兄定要前来。”“一定,一定!”

日暮降临,李白府上后花园亭子里早已备好丰盛的酒菜。主客终于陆续地到齐。柔和的月光映照着大地,情深意厚的三位好友,开怀畅饮。亭子里好不热闹,不消一刻三人都已微醉。三人互诉真情,李白满含真情地对晁衡说:“晁卿啊!你虽是扶桑之人,与我和摩诘非血肉同胞。可我们三人的情谊又是血肉同胞如何比得了的?你可切记,我李白就是你的手足。”“是啊,是啊,太白兄,离开亲人来到这异邦大唐十几年,能遇见你与摩诘兄是我此生莫大的荣幸。”渐渐地三人都趴在了桌子上昏昏入睡。月光依旧皎洁,仿佛象征着三人至纯至洁至深厚的友谊。

过了一些时日,对做官不感兴趣的李白与晁衡等人告别,主动辞官,离开了京城长安。

不久后,唐玄宗派晁衡等人随日本第十次遣唐使团乘船归国省亲。临行前,朝廷举行了隆重的送别仪式。皇上亲自为他们送行,友人们纷纷吟诗赠别。王维也表达了对好友的祝愿:“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龟鳌映天黑,鱼眼射波行。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苦难通!”两人再也忍不住拥抱惜别,泪水悄悄地滑落。

出发那日,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李白听说好友归国,也赶来送行。怀着对友人无限的眷恋深情,晁衡登上了回日本的海船。

船在海上已行了两天两夜,此时此刻晁衡站在船头,思念着友人。顿时,乌云翻滚,天空刹时黑了下来,大风把船刮得摇摇晃晃。不一会儿,船被汹涌的海浪打翻了,晁衡随着船队掉进了茫茫大海中,生死未卜。

船队遇难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正在金陵一带游览的李白闻此消息,悲痛欲绝。李白抬头看看飘浮的白云,也仿佛变成了哀愁的。随即低头写下了著名的《哭晁卿衡》“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他悲痛怀念之情在字里行间最真实流露出来。

令人庆幸的是,李白与晁衡的友谊并未画上休止符。晁衡当晚抱着一块船板,随波浪漂浮到一孤岛,后被一商船搭救,他奇迹般的生还,辗转又回到了京都长安。大唐皇帝、文武百官皆大欢喜。此刻正在江南漫游的李白知悉这一消息,更是欣喜若狂。连夜启程回京都。再说晁衡看见李白为他写的诗,百感交集,含着热泪吟道:“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魂兮归来了,感君痛哭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李白回京后见到晁衡两人欣喜万分,友谊更加纯厚。听了这段感人的故事,我仿佛也从李晁二人的神奇之交中受到了洗礼与启迪,正如古人所言“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足矣。”

指导老师:刘光红


四海齐名白与刘

高邮市界首初中甓湖文学社 郭宇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这两句诗可算最能表现刘禹锡与白居易这两位大诗人之间深厚友谊了。

白居易与刘禹锡两人在唐代诗坛齐名,二人友谊甚厚,二人唱和诗词,后人编为《刘白唱和集》。可这两人的交情到底有多深呢?恐怕最能说明此事的算是两人在扬州赠诗唱酬,相互勉励这个故事了。

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由和州刺史罢归洛阳,他一想到自己被贬巴楚之地已有23年,心中感到无比痛苦与愤怒。恰巧此时白居易因病免去苏州刺史也回洛阳,两人便巧遇相逢于烟花三月的扬州城。

故人相逢,激动万分。两人一见对方,立刻走到一起攀谈起来。白居易先道:“刘兄自从我到任苏州,已经多时不与你相见,不知兄弟近来可好?”刘禹锡苦笑道:“还好,还好。但不知道兄台你在苏州干得好好的,回来干嘛?”白居易摇了摇头:“我因患了病,暂回洛阳。梦得,这二十多年,真苦了你了。”刘禹锡略显一丝无奈,似乎白居易的话又激起他内心的不平与愤怒。刘禹锡望见前方有一家酒店,便道:“兄台,此事说来话长,我们还是到前面酒店喝几杯酒,慢慢叙吧!”

于是两人来到扬州城里一家叫“客仙居”的酒店里,坐了下来。待酒菜上齐后,刘禹锡道:“乐天,自从二十三年前被贬到巴楚之地,一直坎坎坷坷,历经磨难啊!”白居易点了点头:“知道,知道。”刘禹锡不语,而是喝了杯酒,望着窗外。窗外是个小园林,但只见一棵枯树前,许多树都在抽出新枝,想在春天一争高下。刘禹锡叹了口气,道:“乐天,永贞之年我被外放郎州司马,后又被贬到巴州后,又接连被贬到连州、夔州、和州,长期在荒僻之地为官,一直受到朝廷冷落。后又调到和州任刺史。”白居易听后,沉默不语。不一会儿,他突然说道:“兄弟如此有才华,肯定是有奸人妒嫉,陷害你的。但命运如此,人能怎样?虽然二十三个春秋是太多了,但你满腹才学,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朝廷定有重用你的那天的。”

刘禹锡听了心情顿时好了些许,又突然想到此次回京,正好可以顺便还乡,与家人团聚。这样一想,心情顿时又明朗许多。白居易见刘禹锡情绪转好,自己心里也轻松了,站起来与刘禹锡把盏,道:“苦尽甘来,让我们开怀畅饮一杯吧!”说罢,两人举杯一饮而尽。酒至三巡,白居易突然站起来说道:“今日之后,不知何时再相聚,无甚纪念,便赠一首诗吧!”说着便度起步来:“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听了,内心烦恼全消,借着酒兴,合着外面园景,诗兴大发,便回赠一首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吟罢,二人纷纷大笑起来,连饮几杯,握手言别,一阵轻风吹来,将刘白二人的爽朗笑声也送出店外。两位大诗人胸襟大海般宽阔,两位大诗人深厚友谊与天地共存。

指导老师:戴广美


李孟与黄鹤楼

高邮市界首初中甓湖文学社 郭雅雯

李白与盂浩然都是唐代的杰出大诗人,机缘巧合,孟浩然成为了李白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宝十三年,暮春时节,孟浩然即将乘舟远下扬州,李白在黄鹤楼为他摆宴践行,并写下了《送孟浩楼之广陵》这首诗,才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名句流传千古。

但这被后人称为“诗仙”的李白,也有望美景而不敢题诗的时候。

李白在长安时,因高力士与杨国忠屡次向玄宗皇帝进谗言,多次受排挤打击,才被迫上表辞官。从出宫后,他借游山玩水来排遣内心抑郁。又是一年阳春三月,绿柳才黄半未匀,空气中还保留着早春的独特芬芳。李白邀孟浩然去登黄鹤楼,算是故地重游。他们站在栏前临街远眺,不觉万里山河无限美丽。李白则倒背双手,仰脸阅读游客在墙上的题诗,不时还摇头,孟浩然在一旁建议道:“这黄鹤楼风光如此秀丽,何不题诗一首?”李白不觉诗兴大发,提笔凝思。正欲书写时,忽然看见墙上有一首崔颢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不禁拍手赞叹道:“妙哉,好诗啊!”望着绿树掩映的汉阳城,芳草茂盛的鹦鹉洲,再看波浪奔涌的长江水,李白也虽酝酿出一两个妙句,但对比崔诗,他却连连摇头,自愧不如。孟浩然不解道:“太白兄,才华横溢,天下无双,怎么今日却做不出诗来?”李白轻叹道:“此乃眼前有景道不得,只因崔诗在上头啊!”

李白作过不少好诗,但黄鹤楼之行始终让他心存遗憾,总想有机会写首诗与崔颢的那首比较比较。后来,李白在游金陵凤凰台时,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并将此诗寄孟浩然,孟浩然看后脱口夸赞道:“太白兄这首诗与崔颢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这首诗后来也成了历代传诵的名作,若非崔诗所激励,也许就不会有这首《登金陵凤凰台》传世。从此在诗坛上“凤凰”比“黄鹤”比翼齐飞,嘤嘤相鸣,留下一段佳话。

指导老师:蒋宝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0e3ae83a0116c175f0e4842.html

《文坛轶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