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苏轼对词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0-08-19 12:17: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柳永苏轼对词的贡献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对后来词人的影响很大,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位。柳词在词调的创作、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向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苏轼作词,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又充分吸收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受到柳永的影响,苏词对柳词有承袭的地方,亦有其创新之处。

柳永是词学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从整个词学的发展史来看,柳永、苏轼、周邦彦分别代表着词学发展的三个高峰。柳永是首要的一环,他奠定了词体的生命基调,但是柳永的成就是阶段性的而非总结性的。词没有柳永,不一定能进一步开拓文学生命,但词如果没有苏轼的杰出革新成就以及周邦彦的“集大成”,那么词就不能提到与诗文相提并论的地位。论开拓和创造成就,柳永首膺其功,他为词打下基本的规格。宋翔凤曾云:“柳词……高处足冠群流……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事为之也。”不止是苏东坡,北宋词家大都未能冲破“文以载道”的观念,作家填词,总给人遮遮掩掩的感觉,词很难登入大雅之堂。柳永的性格纵放自傲,政治上的遭遇使他向“专业词人”的方向发展,为词开辟了新的天地。

柳词在形式方面,衍小令为长调,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慢词和小令平分秋色。柳永创作了大量成功的作品,具有相当高的示范意义,对词的继续发展是功不可没的。在技巧方面,独辟“柳词家法”,以赋为词,铺叙展衍,成为后代学慢词着必学的门径。柳永还“变旧声,作新声”,柳词除七分之一承袭旧调,其余的都是柳永创的新调,即使是承袭旧调的作品,柳永也能根据词情的需要,在词的长短和分句方面做调度。如《浪淘沙》,唐五代词牌字数28字,柳词133字,形式分句也有很大差异。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制词调最多的词人。苏轼的作词技法尽管也有新变,但是追根溯源,还是出自柳词。柳永在格律体制上的开拓精神是最为突出的,然而在词风的全面革新,词境的全面扩大,词品的进一步提升,其“变革”之功是由词学史的第二里程碑苏轼完成的。苏轼作为词的杰出革新家,已经得到学术界的一致公认。苏轼成就在于对词风、词境、词品的革新。从词的本体出发,实质上这种革新精神是与柳永有一定渊源的,苏轼对柳词的排斥只是针对柳词“卑俗”的一面,而非全盘否定。柳苏两家词风有别,但从“变革”精神来讲是如出一辙的。

柳词雅俗共赏,变“雅”为“俗”。“凡能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说出了柳词在市民阶层的影响。柳词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柳永作品中俗词主要表现在意俗,毫不避讳地描写情场生活,主题也大多与歌妓有关,着力刻画她们的声貌容态,充满色相的、世俗化的描写。如《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整首词对歌妓舞姿刻画的淋漓精致,主题思想狭隘、低俗。但这并不是说柳永的词全部都是俗词,宋翔凤《乐府余论》云:“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道出了柳词“雅”的一面,如《八声甘州》,王国维将《八声甘州》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念奴娇》等量齐观,曰:“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之。”无论是从章句、情调还是词境,此词都是柳词的典范之作。其实,将柳词分为“俗”和“雅”两方面是不符合实际的,“俗”和“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俗中有雅,雅不避俗的,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位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的作家。如《雨霖铃》:以一个“凄”字带出全词凄凉的基调,继而写帐饮践行,泪眼惜别,下阙词锋一转,“多情自古伤离别”,揭示人间离合自古就有,从个别写一般。晓风残月,只添愁情,纵有痴言爱语,却不知向谁倾诉。此词在语言方面通俗、自然、流美;在情感表达方面铺叙而又含蓄,婉约缠绵又不艳不俚,通俗之中又见典雅;结构上融情、景、事于一体。层次分明,章法独特。因此,此词既为风雅文人所欣赏,又在市民间广泛传唱,成为雅俗共赏、传唱千古的名篇。柳词“俗表雅里”,达到雅俗皆美的艺术高度。苏轼“以诗为词”。苏诗“入手使用。如街谈巷说,鄙俚之言,一经坡手,似神仙点瓦砾为黄金。”在诗词文的雅文学和小说戏曲的俗文学之间,也渐渐打破文体的界限而呈现贯通融会的现象。苏轼诗《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最后一句“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可看出雅俗之间的鸿沟并不是不可逾越的。苏轼“以诗为词”扩大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的状态,成为独立发展的新诗体。他全方位地摄取现实社会的各种题材入词,大大提高了词的表现力。苏轼“以诗为词”的另一贡献是让词摆脱了对音乐的依附,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柳词“哀婉凄凉,愁绪无垠”,苏词“任情逍遥,随缘放旷”。论革新词风,柳词已然开了头,苏词虽有婉约之风,但仍然以豪放、雄健为基调,在词学史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相互辉映,各自达到后世词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0827e0016fc700abb68fcbe.html

《柳永苏轼对词的贡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