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演讲稿 > 主持词精选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供大家参考!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陈同甫,又陈同父,陈亮也。

  陈亮者,原名汝能,后改名亮,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才气超迈,喜谈兵。

  孝宗乾道年间,被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淳熙五年(1178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状元及第。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年五十二。端平初年,追谥“文毅”。

  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和陈亮词风有相似,豪放苍凉沉郁,因为他们的性格和经历。

  辛弃疾和陈亮两个人临安初见一席倾谈成为知交,彼此钦慕,彼此欣赏,友谊延续直到老死。

  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四十二岁的辛弃疾人生跌落到低谷,遭弹劾被免职,不得已举家迁居铅山(今江西上饶),修筑带湖别墅和瓢泉别墅,打算闲云野鹤林泉琴瑟以渡余生。

  七年后的一天,陈亮从自己的家乡永康出发前往铅山探访患病中的挚友。

  见面当晚,两个人对雪煮酒,彻夜长谈,铁血男儿言英雄志,月洒西窗,夜半三更,陈亮拔剑起舞,辛弃疾击节高歌,两个同病相怜的人一旦相聚,肝胆映照,兴奋不能自已。

  陈亮和辛弃疾游带湖、居瓢泉,然后乘车游玩鹅湖前后整十天,每天饮酒畅谈通宵达旦,最欢乐动情的时刻念念不忘家国大事,期望朝廷采纳主战派意见出兵中原收复故土。

  铅山鹅湖之会载于文学史,因为两位著名词人的《贺新郎》,反复唱和,前后数首,文采风华令人叫绝,精神气韵令人叫绝。

  辛弃疾: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陈亮: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辛弃疾:“我最怜君中宵舞……”——回顾之前两个人的感情的真纯。

  陈亮:“但莫使伯牙弦绝……”——期望友谊长久,不要有伯牙失去子期的痛苦。

  铅山之会六年后(绍熙四年),陈亮被皇上亲取为状元,赴任前突发疾病死去,时年五十二岁。

  “伯牙弦绝”一语成谶。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经历得越多越觉得人世可悲,有时候你竭尽全力也不一定有所功效,“殆天意,非人力”,譬如辛弃疾和陈亮一生一世融入身心的北伐梦。

  “忽喇喇如大厦倾”,南宋王朝覆亡天注定,英雄气概英雄理想英雄业绩只能是历史悲歌。

  长歌当哭。

  陈亮死后十六年,辛弃疾在铅山乡野病逝,十六年中孤独地品尝子期既去伯牙绝弦的痛苦。

  那一年,陈亮告辞离开铅山,隔天,辛弃疾驾车追赶没有追上。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贺新郎》)

  就这样你离去了,如美女一无回顾地离开她的情人,留下我一个人在冰封四野水深难渡的河的对岸,恨不得前方路断车轮生角,让你无法前行,这样我就能够追上你留你我身边不走(当年陈亮乘车往返并不是如传说骑马往返)。为什么你的到来愈加增添我的忧愁?铸成今天相思苦熔尽世间铁,长夜不绝的凄凉的笛声啊!你把我的心吹裂成碎片了。

  关于这首词,后世人各有理解不同——男人和男人之间超过爱情的友情,连辛弃疾这样的英雄豪杰都能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今天人还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

  如果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角度很好想。

  故乡沦陷,宦途失意,理想抱负完全没有办法实现,曾经金戈铁马年少将军今天闲居乡野的苍鬓老者,挫败感和空虚感,寂寞、沮丧、绝望日复一日。

  孤独悲怆的七年后,陈亮的探访,给予辛弃疾精神上极大的冲击力,如暗夜之光和生命之火,面对昼夜思想的友人,悲欣交集,难以自抑,那一刻连心都是痛的。

  辛弃疾的词直白坦荡地表达了他的内心,在他下剩的岁月里他非常需要陈亮这个朋友,和自己一样,英雄气才子情聚于一身,而且比自己年轻,勃勃生气,抱负满怀,天真地毫无畏惧地,面对(在辛弃疾眼里已经)腐朽无望的(南宋王朝)一切。

  辛弃疾和陈亮志同道合,结为挚友,以统一大业,收复山河为毕生唯一的追求。

  大宋江山渐渐陷落如西下之日,金戈铁马文彩风流随同英雄才子走进中国历史——“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人世间所有的人和事,我们没有力量能挽回,无可奈何的绝望感,古人有,今人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