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范文十三篇

时间:2022-07-30 09:16 读书心得体会

知青,简称知青,广义上指知青,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的文章13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中央党校报刊社、中央党校团委共同主办的“与信仰对话: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全国大中学生《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主题学习交流会在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举行。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出席活动并讲话。全国学联主席王圣博、中央党校机关党委副书记沈黎萍、中央党校报刊社副总编辑辛鸣以及团中央学校部、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央党校团委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并共同启动“与信仰对话: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全国大中学生《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主题学习活动。高校团学干部、青年师生代表一同参加活动。

  傅振邦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对广大青年学生而言是“青春宝典,精神宝藏,工作宝诀,党史宝卷”。要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众口述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傅振邦指出,广大团学干部和团员青年学生要深学深思深研,体悟把握《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深刻内涵和精髓要旨,要深刻理解书中所生动诠释的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的“根”“源”,深刻理解书中所生动昭示的青年习近平成长之路彰显的磅礴力量,深刻理解书中系统体现的科学方法论。傅振邦要求,各级团学组织要充分汲取智慧力量,服务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把握新时代的际遇和机缘,更加自觉地坚定维护、捍卫、紧跟党的领导核心,更加自觉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更加自觉地励志勤学、刻苦磨练,更加自觉地把激昂青春梦融入新时代伟大中国梦;要提高政治站位,精心组织实施,广泛动员团学骨干和青年学生学习,创新载体形式学习,紧密联系实际学习,结合团学组织改革攻坚的重点任务学习,坚持将主题学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活动专门邀请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被采访人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曹谷溪同志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在活动中,中央党校青年教师曾毅、吴文珑,清华大学团委书记邴浩、中国人民大学2015级博士生唐泽地、北京市八一学校高一学生王垚西以及全国学联主席王圣博分别做交流发言。在互动访谈环节,曹谷溪同志、中央团校教师程立耕、延安大学团委书记李扬、浙江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傅尧力、南开大学2015级本科生贾立甲结合学习总书记的“青春故事”和总书记给青年学生的回信精神,共同分享感想,交流收获。会场外,各地、各大中学校团学干部和青年学生通过中青网、青年之声·微邦、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观看直播,一起参加了主题学习交流。

  据悉,“与信仰对话: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全国大中学生《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主题学习活动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共同主办,日前已面向全国各大中学校团学组织下发了通知,对活动内容、形式、要求进行了明确部署。该活动旨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更好地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的成长故事,以奋发向上、团结一心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活动将结合“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通过开展主题团日、举办征文活动、进行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开展,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故事”,更加清晰地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根源和实践起点,更加坚决拥戴、维护、捍卫党的领导核心,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第二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近期,我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七年知青岁月为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极其丰富的实践经历。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我们特别强烈地感受到,总书记对基层特别了解、对国情特别了解、对人民群众所思所想特别了解。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是在陕北艰苦的农村度过的。这段插队经历,虽然使他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但这段人生历练,却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他念念不忘曾经养育他的黄土地,念念不忘陕北的父老乡亲,说明既是有情之人,也是有心之人,是黄土地忠诚的儿子。作为当今社会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发扬老一辈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犹记得那年那天那个青年,去到了沟沟坎坎的黄土高原。年纪最小的他,去到了环境最苦的地方,并在那里度过了他最平凡却又最不简单的七年岁月。雷平生回忆说,那是一个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48年前的今天,是他与习近平一起离开北京去到陕北插队的日子。本来因年龄不够,不用被下乡的他,受父母奋斗经历的影响,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上山下乡的知青活动。在那里,他虽年纪小,且又是书生,但却从不输气势,不怕生,与谁都能聊上几句。我想这与他坚持读书是分不开的。他曾说,在那七年的岁月中,他学到了太多太多,那将会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喜欢读书的他,喜欢写东西的他,即使条件艰苦,也从未放弃过读书和思考。这就是我们的榜样。那份无畏与勇敢,那份热爱与执着,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形式主义者。他帮助梁家河村的人们修井取水,治理环境,改善种植方式...用自己的知识实践,服务于人民。这后生好啊,劳动能吃苦,很憨厚,很踏实,人品极好。与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村民对他的印象是极好的,也都愿意跟随,推崇他。有一种信念叫薪火相传,他是在浓郁的革命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信仰的力量一往无前,源源不断;信仰的传承筋骨相连,生生不息。他出生在一个红色革命家庭,父母都是一生追随共产党、追求真理的老革命。也不难猜到,他从小就有着这样又专又红的思想。有一种磨砺叫百折不挠,他是在苦难历史和曲折经历中成长起来的。

  试想:一个在北京长大年仅15岁的少年,孤身来到穷乡僻壤的黄土高原,有多少重的困难需要去面对,又有多少的委屈要自己扛。有人说,没有梁家河的七年,就没有如今他今天的从容执着和大气磅礴。他也曾坦言承认,正是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孕育了如今的他。这份大气,坚持是我们所推崇的。有一种奋斗叫脚踏实地,他是在长期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向成功。早期思想的萌芽,加上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前行,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并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有一种梦想叫强国强军。他是在新的伟大斗争中确立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的这种气吞山河的气概足以面对一切的难题、重任。他的这份沉着冷静的态度足以担当起对人民的责任,挑起领袖的重任。有一种责任叫全球担当。面对全球环境问题,面对当今国际形式,他没有后退,没有胆怯,而是主动挑起重担,共创美好家园。有一种初心叫人民为本。他是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我就是个农民,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没有官架子,高腔势,他就是他,一个从贫困窝子里走出来的农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就是他,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之后,我感慨颇多。习大大的知青岁月恰好反应了孟子说过的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梁家村当知青的七年,环境条件艰苦,而不到二十岁的习大大不怕吃苦,坚持了下来,还和梁家村村民成了一家人。既来之,则安之,他带领村民修大坝,建沼气池,开代销商店等等,给村民带来了许多方便从而把节省的时间加入到劳动生产中去,时时刻刻与群众在一起,心心念念着为村民谋福利。那段岁月是磨练人的,是为了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事实证明,习大大不负众望带领人民走向光明未来,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爱戴他,拥护他。不忘初心,习大大从青年时期就已经这么做了。所以说,青少年时期的发展动态是非常重要的,吃得起苦,耐得起磨练,把底子打扎实了,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我们要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不怕苦,不怕累,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

第三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用真实的历史细节,生动地再现了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为当代青年励志成才提供了鲜活教材。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过程,让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我谈三点学习体会,跟大家分享交流:

  一是要敢于吃苦。作为青年必须要培养不畏艰难困苦的气概和精神,在艰难困苦中锤炼成长。

  二是乐于吃苦、善于吃苦。我们要以总书记为榜样,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形成拼搏奉献的良好氛围。

  三是不忘吃苦。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告诉我们,只要经受了艰难困苦,锤炼了意志和顽强的品质,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都能处变不惊、应对自如,当代青年必须学好吃苦这个人生必修课。

  我将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学习总书记“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的精神,使自己不断成长、前行。

第四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近日,记者从陕西师范大学了解到:由百篇学生学习心得集结而成的《理想信念与卓越教师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将要出版发行。

  从2017年秋季开始,陕西师范大学为新入学的免费师范生开设“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通识教育核心必修课,并逐步将范围扩大到了全体免费师范生。

  “课程主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和品格的奋斗故事,引导和激励大学生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自觉树立‘扎根西部、脚踏实地;爱岗敬业、服务教育;心系人民、矢志报国’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早日成长为优秀教师,为未来成为教育家奠定基础。”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任晓伟说。

  自2007年国家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实施以来,陕师大每年承担2000余名免费师范生培养任务,占年度本科招生总人数的45%左右,其中80%来自中西部地区,75%来自西北地区。根据相关政策,这些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将回到生源地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课程设计了4个由专家团队开设的专题讲座,分别为“理想信念的生成”“学习青年习近平的扎根精神”“学习青年习近平的谋事干事思想”以及“学习青年习近平的报国情怀”。专题讲座之外,每15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由主讲教师指导,一位教师和一位研究生担任助教,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沙龙小组活动,活动包括教师讲授、小组主题交流讨论、小组研讨总结汇报。

  “我感到习总书记离我们更近了。”外国语学院2016级英语专业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冉秘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写下了这样的体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也了解了历史、国情,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任晓伟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学生的千余篇心得体会进行了梳理,从中遴选100篇归类,分为“像青年习近平那样去吃苦”“像青年习近平那样去奉献”“用青年习近平的精神激扬青春的梦想”等4个篇章结集出版。

第五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一赞少年鸿鹄之志。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同龄人都跑出去玩耍,他还能饿着肚子坐得住,能踏下心来看书、阅读、思考。这种强大的控制力、求知欲和上进心为他后来的的执政理念形成了很好的积淀。

  二赞少年风雨前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七年时光,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苦不坠志,艰难前行,在困难的环境中,锻造了极为坚强的意志品质,铸就了高尚的人格精神。

  三赞少年不舍初心。在梁家河,他是真正的“普通农民”,是“我们老陕”。他与民同行、与民劳作,他说:“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四十五年前,在梁家河的沟沟坎坎,“永远为人民服务”的种子已然在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前行的脚步,不分年龄,莫等闲、无奋斗、不青春。

第六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与当代大学生心贴心,总书记对青年学生无限关爱、寄予厚望,当代大学生由衷拥护、爱戴党的领袖。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追寻他的青春足迹、奔赴延安开展“青春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勉励他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总书记的这一回信及勉励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的回信,与风靡全国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下简称《岁月》)一道,引起了强烈反响,菁菁校园中掀起了学习青年习近平的热潮。

  《岁月》是绽放青春光芒的党史宝典和充溢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学习这本书,可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众口述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总书记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峥嵘青春,具有无比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跨越历史时空共振共鸣,震撼心灵洗礼精神,像磁铁般深深吸引着当代大学生,照亮着莘莘学子把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征程。

  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生动揭示了青春成长规律

  同人民一起奋斗是亮丽青春的厚重底色。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无论时代场景如何变化,与祖国共成长、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路,都是青春永恒的主题。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与当地百姓“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一块苦”,当了整整七年农民。上山下乡,是那个时代所要求的知识青年的人生选择。习近平接受艰巨挑战,一步一步迈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将青春燃烧在了革命圣地广袤的黄土地上。青年习近平的苦难辉煌,为“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做了最好注脚。

  理想信念是青春远航的动力引擎。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以实践做出了诠释。即便作为“黑帮子弟”处境艰难,但他坚持追求真理和进步,始终对党充满信心,矢志要为群众办实事。与他同窑洞住过的雷平生说,习近平有强烈的使命感,在农村的7年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正因如此,习近平先后8次写入团申请书,先后10次写入党申请书,不屈不挠,饱经周折方入团入党。理想信念犹如定海神针。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青年习近平已经把理想信念深深地内化于心,外化成行。当身边的知青或当兵、或招工、或推荐上大学,一个个相继离开梁家河,只剩下他一个人,他还能从容淡定,奋发作为。因为他把自己看作了黄土地的一部分,立志改变梁家河的旧面貌。

  艰难困苦是砥砺青春的“磨刀石”。逆境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意志和追求。青年习近平面对的苦与难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正如一位受访者说的:“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自然环境、劳动环境、生活环境乃至政治环境风霜刀剑严相逼下,他毫不气馁,不怨天尤人,而是砥砺前行,从15岁刚来到黄土地时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2013年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细品《岁月》,青年学子无疑会对这段话有更感性深刻的体悟。

  勤学实干、创新创造是青春飞扬的通行证。习近平在梁家河“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读书”,渴求知识,崇学尚读,留下了许多好读书善读书的佳话轶事,如煤油灯下熏面看书,走三十多里山路借书。他的博学多识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在梁家河的几年里,他一直苦干实干,同他一起劳动过的王宪平说“很卖力气,肯吃苦,一点儿都不惜力”,因而被誉为“好后生”。当上村支书后,他大刀阔斧地抓生产,组织农民打坝打井,改革创新生产组织方式,设立铁业社、缝纫社、代销点、磨坊,在全省率先引进沼气新技术,实干苦干创新干,让全村较短时间内就焕发勃勃生机,也让自己的青春在梁家河格外熠熠发光。

  一幅壮美的历史画卷,生动诠释了人民领袖锻铸“根”“源”

  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岁月》为我们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黄土高原,在山沟沟里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历史画卷。7年的岁月,让他更加深入了解了国家的现实状况和最底层农民的生存状况,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冷暖甘苦,扎深了根基,接足了地气。习近平总书记曾自述:“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如果说上山下乡是时代使然,那么,他在读完大学在中央军委机关上班后,又到县里工作则是主动的自觉的选择。历史地看,基层沃土确乎成了青年习近平练就过硬本领、淬炼坚强党性的“大熔炉”。

  矢志为人民谋福祉。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忆:“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旦告别了最初的迷惘和彷徨,他就找到了坚定的目标,建立起了对党、对党的事业、对为人民服务的坚定执着。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说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从《岁月》中可清晰看到,这一执政理念的形成,奠基于在梁家河村的最初执政实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疑也发轫于梁家河。可以说,总书记从梁家河读懂了中国梦,也读懂了民心,梁家河“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

  铸就干事创业的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雄才伟略和担当作为其来有自。青年习近平插队在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这是全国1600多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之一,而他是陕北知青中年龄最小、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印证。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劳动生活和严酷的政治考验,磨炼了其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格风范。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在组织上要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他没有患得患失推脱,而是毅然决然担起责任,在带领乡亲们干事创业的实践中,“干一件成一件,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力挽狂澜,之所以能解决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大事,无疑与他这种意志品格和敢于担当的精神气概密不可分。

  永葆赤子情怀本色。从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到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无不真诚相待;从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把蓝色大衣送给上师范的武晖,到把粮票和钱悄悄压在房东碗底下;从“解衣推食”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送给讨吃老汉,到离开梁家河多年后还给吕侯生治病慷慨助人;从在赵家河村“整队”果断治理神车沟,到在梁家河村打淤地坝办沼气,无不体现了习近平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怀和大仁大爱。他把自己完全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千方百计想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这样的赤子情怀,让梁家河村民对他也一往情深,举村为他上大学送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样的赤子情怀使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对普通群众充满真情,这充分体现在他成为总书记后开展的精准扶贫等诸多治国理政实践中。

  一部鲜活的团课教材,生动指引了青年工作根本遵循

  青年群众工作本领是共青团的看家本领。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在党领导下做好青年群众工作,是团的固有职责。共青团如何在青年工作领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当时以团员身份被派到赵家河村“整队”的习近平以实际行动,回答解决好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有知青回忆,“近平做群众工作很注意方法,也很人性化,从不采取强势、高压的做法,总是尽量做思想工作,把人的思想弄通了,心里疙瘩解开。”他苦口婆心动员27岁的武刚文重新担任生产队长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典案例,办青年夜校扫盲,带领村民打坝修梯田,开会拉话“讲得可有意思了”,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村民们至今津津乐道。无论在哪里,他都会尊重人团结人,把群众当亲人,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干。重温习近平的梁家河记忆,团干部必须坚决摒弃“青年官”的倾向,要当“青年友”,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立场、深化群众感情,知青年懂青年爱青年,练就青年群众工作过硬本领。

  先进性是共青团发挥作用的关键。读完《岁月》,习近平知青岁月的整体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有追求、能吃苦、爱学习、办实事、重仁义、敢担当的“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先进青年,也为我们今天如何定义先进青年指明了方向。实际上,正因为他学习上先进、思想上先进、劳动上先进、工作上先进,他是1974年延川县第四次团代会代表,还参加了1975年的延安地区先进青年代表大会。1975年,共青团延川县委9号文件,专门号召团员们在大办沼气运动中以习近平为学习榜样,争当先锋。青年习近平为彰显共青团先进性作出了突出表率。

  服务青年利益是共青团工作生命线。青年习近平为什么在梁家河村和赵家河村群众尤其是青年中有那么高的威望,说到底,是他把群众的利益装在心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所有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指出,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天的共青团开展工作,理应眼光向下,扑下身子,牢牢把住维护青年利益的大旗,从小事做起,努力为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一个光辉的楷模榜样,照亮着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征程

  7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的历史起点。《岁月》让我们从源头上更加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核心成长的实践根基,从源头上深刻理解人民领袖诞生的历史逻辑,从源头上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的理论根脉。结合《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学习《岁月》,广大青年学子可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独特的领袖魅力、青春魅力、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同时也找到了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的根脉源头。这些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既是直接让广大青年学生受益的人生宝典,也是新时期做好团学工作的行动指南。学思践悟《岁月》和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以青年习近平为光辉榜样,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当代大学生必将开启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征程。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捍卫、追随党的领导核心和人民领袖。通过学习《岁月》,青年学子要更加深刻理解,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顺应党心民心,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关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关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领袖的成长不是偶然的,领袖来自人民,其思想和魅力的形成是有源头的。精心研读《岁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重要思想,切身体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对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激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爱戴,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维护、捍卫、追随党的领导核心和人民领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汲取丰厚精神滋养,自觉以青年习近平为偶像楷模不负青春韶华。贯穿《岁月》的一条红线,就是青年习近平在融入群众中确立了理想信念,在艰难曲折中实现了精神升华,在实干苦干中绽放了青春华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要从一开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这些重要论述,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的人生感悟,为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道路标注了鲜明的时代坐标和基层导向。以青年习近平为偶像楷模,青年学子要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永葆肯吃苦、不怕苦的奋斗精神,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扎根中国大地,扎根人民群众,谱写青春激情奋斗的华彩篇章。

  遵循青年工作规律,坚决按照强“三性”去“四化”的根本要求推进团学改革攻坚。学校共青团尤其是高校共青团在全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地位和作用,团学改革是共青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把握《岁月》中指引的青年工作规律,贯彻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团学改革要奔着脱离青年学生群众的本质问题去,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根本要求,以自我革新的精神和钉钉子精神落实好团学改革方案,着力改革创新团学组织的制度机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着力夯实学校共青团的基层基础,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改进团学干部工作作风。在改革攻坚中,尤其要注重与时俱进做好青年学生群众工作,切实维护青年学生合理权益,充分彰显共青团先进性,不断提升团学工作科学化制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巩固扩大党执政的青年学生群众基础,更加紧密联系和团结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

  把握时代际遇机缘,积极服务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将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习近平总书记7年的知青岁月,牢牢把握了当时的时代际遇与机缘,集中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和鲜明的创新创业精神。什么是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际遇与机缘呢?就在于当代大学生注定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冲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见证者、全程参与者、关键实践者、荣光分享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他勉励广大青年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接续“五四”以降的光荣与梦想,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当代大学生就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奉献磅礴青春力量。学校共青团将切实增强历史自觉,充分发挥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作用,组织动员和服务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创新创业创优,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将激昂青春梦紧紧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第七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2月24日,XX地税局一分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区局四楼会议室集中学习《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选载“陕北七年是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学习过程中,一分局干部职工了解到:1969年1月13日,习总书记背负行囊,与北京市其他学校的知青同乘一趟知青专列奔赴陕北延安农村,开始了上山下乡的艰苦历程。
  习近平同志在陕北插队的过程中,让人影响深刻的是首先要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吃不好、住不好、睡不好、劳动强度大,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知青来说,这是一种磨练。青年习近平将青春燃烧在了广袤的黄土地上,他的从容淡定,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在习总书记身上得到完美的诠释。也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习近平同志的思想有了变化、与老乡接触多了,劳动也习惯了,像农村人一样干活,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的效率也越来越高。
  通过本次学习,XX分局干部职工切实地感受到青年习近平成长过程中保持的那种合格党员吃苦在前、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字里行间中,遥不可及的大国领袖形象一下子变得亲切具体、可触可感,书中当年生活的场景以及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让干部职工深受教育和感染,习总书记是我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为纳税人服务能力的活教材、活榜样。
  作为税务干部,我们深刻认识到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要更深入、更细致,从故事里找差距、找方法、找力量,自觉用领袖的思想、精神、干劲武装自己,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不断地锤炼自己,提升自己。见贤思齐,以习近平总书记为学习榜样,抓住“学习”这个牛鼻子,发扬“挤”和“专”的精神,把为纳税人服好务、办好事作为不变的精神追求,认真破解纳税人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要像习近平总书记一样给自己定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在有限的时间里立足自身岗位,踏实工作,挥洒汗水,为推进税收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第八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最近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书籍还原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访谈内容丰富、事例生动活泼、文字朴实感人,读完以后感触颇多。

  习总书记有坚持学习和思考的态度

  习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里,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阅读面十分广,像《中国通史简编》等各种书籍,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公里路才借到。习总书记同时注重阅读的深度,饿着肚子也要把喜欢的书读完,要研究透彻。如同书中说的那样,习总书记执政理念、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

  自己所在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曾经提出了“五必读”,即读原著原文、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要深入了解一方面知识必须舍得花时间、下功夫。因此,要真正干好一件事情,必须要能沉下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及时自觉充电,博学深究,领跑团队。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自己深刻感受到,作为承担着富国强军神圣使命的国防武器装备科研单位,我们要担负起引领国家空天防御事业发展的重任,支撑起打造航天强国的重担,就必须对系统工程、军事智能、大数据、云作战等新知识、新技术加强学习,学以致用,做到习总书记说的“功以学成,业由学广”。

  习总书记有敢做、敢担当的作风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时,因为敢说、敢做、敢担当,被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采访时提到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他说的有错大家指出来,他肯定改;如果说的没错就要求大家不打折扣的执行。建沼气池、挖水井、打坝地等等,都体现了他敢做敢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作风。

  自己所在的单位承担的某些项目都是非传统领域竞争项目,靠着敢打硬仗的作风,才取得不断的成功。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前几年本单位刚进入某领域,团队去某单位开展试验,为了抢进度和不把风险留在后期,队员每天都是干到凌晨以后,第二天在迷雾的清晨中又出发,最后仅仅用了7天便完成了该领域传统单位15天的工作任务。这支年轻的队伍在艰难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做到了习总书记说的“勇于担当,做发展的开路人”。

  习总书记有勇于创新的胆识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比如建沼气池,我觉得是技术创新,办铁业社、缝纫社和代销店,是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以代销店为例,以前村里人买东西要走70多公里到公社去,走一天时间,改为代销店后村里一两个人统一去采购,大家再去店里买,这样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老百姓方便了。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那时候,属于实体经济短缺时代,习总书记围绕实体对象开展了很多创新工作,如今面对信息经济时代,需要发展新的创新模式。最近几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大力发展专有云平台和航天云网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我觉得和习总书记当时的创新理念是相通的。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智慧社会的目标。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复杂产品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智慧总体部建设,作为参与者,感到挑战巨大,学习完习总书记当年创新实干的事例后,进一步增强了信心。争取2020年前,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引领,夯实智慧总体部基础,支持跨专业、跨厂所的协同设计与联合验证,实现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快速转化和复杂决策支持,开创研发和管理新模式,为建设智慧社会贡献航天人的智慧和力量。

  习总书记曾经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我觉得正是在艰难岁月里的学习、思考、实践、创新,才使得习总书记有了坚定的目标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我们这代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当“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我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岗位上砥砺奋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航天人应有的贡献。

第九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记述了40多年前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反映了青年习近平重感情、讲情义,勤于思考、善于思辨,志存高远、知行合一的品格风范。

  黄土地之子:重感情、讲情义

  青年习近平是一个重感情、讲情义的人,他对群众的感情是实在的、具体的,而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他把自己称作农民,把这看成很光荣的事。他和群众打成一片,无论是老汉、后生、娃娃、婆姨,他都能跟大家聊到一块儿。他办事有条理,说话有道理,群众把他看成自家人。他眼里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尊重每个人。他与人交流、谈话的时候,即使对方是再穷的人,他也全神贯注地听。

  青年习近平对人民群众的这种感情,从书中可以看到很多例子。比如,年纪轻轻的他就很本能地看重中国的人情,对革命前辈很尊重。他们一帮知青刚到梁家河的一天早晨,习近平和同伴走到一户人家院子里,得知主人的老母亲——一位当年支持革命的普通妇女,因年迈过世,习近平先是客客气气地征求主人家的意见:“我们能不能进去看看”,然后进到窑洞,面向炕上老人的遗体恭恭敬敬地鞠了几个躬。只要对革命做过工作,哪怕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青年习近平都对她们怀有崇高的敬仰之情。这是一种朴素的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也可以说是流淌着红色血脉的亲情。

  青年习近平对人民有感情,人民对他也有感情,1975年在他离开梁家河时,一推开窑洞门,全村男女老少站满一院子自发为他送行,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村民们唯一一次看到习近平落泪,是他这时赶忙走过去搀扶一位前来送行的双腿残疾的村民。离开梁家河后,他还是念念不忘当地人民,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比如,在厦门工作时他写信给延川县委书记帮忙给村里通电;在福建省委工作时联系给村里办了所学校;他两次帮助一位患骨髓炎的村民治病,救了他一条命。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15岁时,习近平来到黄土地时也曾迷茫、彷徨,然而22岁离开时他已有了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干一切事情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的许多事例可知,这一坚定的理念是有其情感基础的,这和他青年时代对人民的深厚情怀是一脉相承的。

  豪放青年:志存高远、善于辨析

  青年习近平思想很活跃、很解放,他勤于思考、善于思辨。他头脑中新思想新观点新想法很多,有年轻人特有的激情与闯劲儿。比如,他读诗读到兴奋处,会跑到院子里大声朗诵,有时在山上劳动时也会朗诵。每每读到书中这些地方的时候,一个慷慨激昂、豪放自信的青年形象就跃然纸上。

  青年习近平勤奋好学,读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这在同伴中是有口皆碑的。但重要的是他不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带着问题读、带着思考读,有自己独特的分析对比方法。一方面,他会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他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会跟别人进行讨论。这样,就历练出他思路宽广、思想活跃、善于辨析的能力。

  青年习近平是一个志存高远、有远大抱负、崇尚革命英雄主义,而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有为青年。

  在陕北的7年,不论头顶上“黑帮子弟”的帽子多么沉重,青年习近平追求进步的信念执著而坚韧,他一次又一次地写入团、入党申请书,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直至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

  青年习近平在插队生活中,带头参加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学会地道的延川方言,把每件事都干得很漂亮。他在借调到赵家河大队整队时,把公窑外面又臭又脏的厕所修好了,这看似一件小事,意义却很大。他搞整队成绩出色而被提拔担任了梁家河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以满意的答卷踏上他步入政界的第一步。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他办沼气有模有样,真把农户家的灯点亮了;他亲自下到井里带领村民打水井,解决了全村的吃水问题;他办了一个铁业社,解决了社员劳动工具的需求;他带领村民打坝地,给村里增加了几十亩耕地;他还种烤烟、办代销店、办缝纫社,等等。上世纪80年代,他从耿飚秘书的岗位决定下基层到河北正定做农村工作,也是抱着“干好了成就一番大事,干不好就在下面为老百姓做些实事”的踏实态度。

  人格魅力: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青年习近平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特别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既有执行力又有很强的战略定力。

  他刚上任要办铁业社,村子里的能人根栓尥蹶子不干,他通过谈心谈话,把工作做通了,铁业社的事办成了;他办沼气,从四川来陕北帮忙的技术员要回老家,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技术员最终没有半途而废;改造村里一个“二流子”,在批斗会上他不仅没有骂人家,而是一条一条说理,最后还让这个有艺术特长的“二流子”在会上唱了一曲信天游,后来,那个50多岁的“二流子”转变成了一个好社员。

  青年习近平从来不说过头话,但该做的事说一不二,丁是丁,卯是卯。当时有些人当领导,裙带关系严重,把亲戚朋友照顾得很好,多吃多拿多占。青年习近平当书记后对知青、社员一视同仁,绝不用公家的资源额外照顾朋友,绝不做不公正的事,所以大家都信服他,认为他公正,没有私心。

  习近平自己也说:“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得不公,群众也不答应;10块钱的事,你处理得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青年习近平身上体现的品格风范仍然是非常宝贵的,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

第十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近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翻开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从书中我得知,知青岁月,那是段激情燃烧又五味杂陈的一个历史时期,有苦、有泪、有心酸、有彷徨、也有人生的历练与厚重。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作为新一代青年人,我们生长在新中国新社会,无法真正了解那个时期的艰苦与奋斗,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和成长空间,但也面临着来自社会的无形的压力,工作、婚姻、生活等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青年人一定要认清自我,坚定自我信念,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要被众多诱惑所蒙住双眼,要立足岗位、主动作为、积极实践、接受磨砺,敢于吃苦,勇敢担当。
  那个时代的环境是艰苦的,无疑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是幸运的,生活的条件以及展示自己的机会等等,因此我们更应该坚定自我信念,努力提升自我价值,有朝气敢想敢干。虚心学习那个时代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继承老一辈革命优良传统,遇到困难不要气馁,不回避,积极想办法解决,保持一颗乐观的心,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在工作中要敢于挑战自我,敢于尝试,破旧立新,推陈出新。展示新时代青年人的风貌,干出一番成绩,回报祖国社会。

第十一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比如建沼气池,我觉得是技术创新,办铁业社、缝纫社和代销店,是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以代销店为例,以前村里人买东西要走70多公里到公社去,走一天时间,改为代销店后村里一两个人统一去采购,大家再去店里买,这样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老百姓方便了。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那时候,属于实体经济短缺时代,习总书记围绕实体对象开展了很多创新工作,如今面对信息经济时代,需要发展新的创新模式。最近几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大力发展专有云平台和航天云网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我觉得和习总书记当时的创新理念是相通的。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智慧社会的目标。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复杂产品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智慧总体部建设,作为参与者,感到挑战巨大,学习完习总书记当年创新实干的事例后,进一步增强了信心。争取2020年前,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引领,夯实智慧总体部基础,支持跨专业、跨厂所的协同设计与联合验证,实现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快速转化和复杂决策支持,开创研发和管理新模式,为建设智慧社会贡献航天人的智慧和力量。

  习总书记曾经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我觉得正是在艰难岁月里的学习、思考、实践、创新,才使得习总书记有了坚定的目标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我们这代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当“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我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岗位上砥砺奋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航天人应有的贡献。

第十二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近日,中央党校出版社应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将今年年初在学习时报上连载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汇编出版,受到热烈欢迎。在全国阅读、学习的热潮中,西宁市委召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座谈会,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一周年学习贯彻工作,认真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市委书记王晓与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王晓指出,党的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学习任务。《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以领袖人物的具体成长阶段为切入,素材翔实、笔触生动、情感丰沛,《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是以领袖人物的内在成长规律为主线,视角宏大、脉络清晰、概括凝练,两者经纬相织,全面、生动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红色基因传承中、艰难困境磨砺中、丰富革命实践中、复杂国际斗争历练中成长的过程,系统、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深厚历史逻辑、实践基础、人民意愿。

  王晓指出,近年来,西宁市委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坚持每次市委常委会议都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并结合实际制定落实贯彻措施,努力把总书记重要讲话中蕴含的普遍性、客观性真理转化为西宁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深感学总书记讲话就是学真理,是早学早受益、深学深受益。对于坚持把“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作为思想方针、政治纪律、组织原则、实践标准的西宁来说,更应该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方面学在前列、用在前列、走在前列。

第十三篇: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通过29位受访者讲述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往事,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习近平同志曾经讲,7年的知青岁月带给他两点的收获: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可以说,《习极品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何在艰苦的实践锻炼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所以,我认为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当读好这本书,从书中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应该拿出更好的精神状态和干事创业的劲头,深入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机遇,奋发作为,干事创业。总结上半年,部署下半年,我要做好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列重要讲话精神热潮。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住关键少数,抓实基层支部,在真学实做上深化拓展,在解决问题上狠下功夫。

  二是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精心细心用心做好群众工作,把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抓牢、抓实、抓细。

  三是坚决打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水平,抓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夯实精准扶贫的工作基础。

  四是突出抓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要深入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工作部署,组织实施专项行动,并且做好全镇村民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大力推进气代煤、电代煤工作。

  五是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十九大召开在即,信访稳定是确保大会顺利召开的前提条件,要对全镇信访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带头下访接访、包案督访,带头处置重大复杂问题,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六是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动干部作风实现新的转变。严格要求自己,抓实全镇工作,不松劲、不懈怠、不畏难,带头转变作风,带头勇于担当,带头苦干实干,夙兴夜寐、_工作。确保全镇各项工作开展稳中向好,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党员干部只要时刻牢记宗旨,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就能获得这种踏实感和力量,我们的事业也必将实现辉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