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邓小平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邓小平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第一文档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邓小平重要论述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邓小平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60年前,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思想解放,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思想解放,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决定的意义。后来者可以居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新时代总有新语言。要敢想、敢说、敢干,富有创造性。要用和平的形式,用发展速度来比垮帝国主义。

  地位与角色决定人的视野,使命与担当决定人的思想。1952年,邓小平由西南局第一书记到中央任政务院(国务院)副总理。由此,他的工作视野、他的理论思考与地方工作时,大不一样。《邓小平文集》中卷,有三篇文章,即《按照中国的情况写中国的文章》《军队到地方到群众那里去取经》《军队的立脚点要放在准备打仗上》,实际上是邓小平1958年7月19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上的一次讲话。

  “思想解放,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思想解放,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决定的意义。后来者可以居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新时代总有新语言。”

  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先导,也是改革开放时代的最强音,是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一切伟大成就的最有力的武器。邓小平在这次讲话中指出,思想不够解放,落后于群众,远离实际、远离群众的结果,就是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当时,邓小平紧紧抓住思想解放的“关键少数”,指出:“思想解放,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思想解放,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决定意义。”邓小平为什么强调,高级干部的思想解放具有决定意义呢?其一,他说:事实证明,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条件,同样的人,由于思想解放,方法问题解决了,效果就完全不同。这是思想、方向、方法对了的结果。思想、方向、方法是互相关联的,是一个整体。他举例说,毛主席拿出来的东西,就包括着思想、方向、方法。思想对头了,方向、方法就对头了。其二,他强调:所谓思想对头,就是打破迷信,从中国自己的实际出发,去想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教条主义者、经验主义者不从实际出发,所以非犯错误不可。其三,他指出:思想一解放,共产主义风格又发扬起来了。邓小平举例说,修怀柔水库和十三陵水库,数百里以外的农民,自己带着干粮去参加劳动,根本不问挖一个土方多少钱。农民说,他们有事我们来帮助,我们有事他们也会来帮助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这就是共产主义风格。人民群众一旦掌握了毛主席思想,力量大极了。

  思想解放的关键是要解决实践新难题、现实新问题,解决问题就需要有新语言、新思想。邓小平指出:思想解放,破除迷信,后来者可以居上。毛主席说,马克思是不是可望不可及呢?也不要那么迷信。邓小平强调:“马克思有他那个时代的语言,我们有我们时代的语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新时代总有新语言。”

  “要敢想、敢说、敢干,富有创造性。要在自己的纸上写出自己的好文章,完全可以设想,在某些方面会比苏联写得好,写得更美、更漂亮。”

  60年前,邓小平就大力提倡敢想、敢说、敢干。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国家的特点是一穷二白。穷要干革命,白好写更好的文章、好画最美的图画,这是个好条件。我们要用好这个条件,不能硬搬外国的。学习苏联是不错的,应该学。但是,停滞不前,思想就会僵化。我们不能都跟在人家后面走,要有自己的创造。要敢想、敢说、敢干,富有创造性。如果外国没有的话,我们就不能说;外国没有的图,我们就不能画;外国没有的字,我们就不能写,那么我们就永远不能超越别人,就不能对世界作出我们的贡献。要相信我们有很多好的条件,可以干别人不敢干的事情,也可以做得比别人要好。

  那么,怎样才能超越别人,对世界作出贡献呢?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

  一是我们必须尊重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原则、普遍规律。但是光这样不行,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规律和我们自己的特点、实际结合起来。普遍规律是大同,否认大同就是修正主义;否认自己的特点和实际,就是否认小异,就是教条主义。犯修正主义错误,我们建不成社会主义;犯教条主义错误,我们的事情同样会遭受失败。

  二是只有认清自己的特点、自己的实际,才能把革命搞好,才能把建设搞好。中国革命就是要按照中国的情况写中国的文章。毛主席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领导我们搞革命,是在中国的纸上写的一篇中国文章。

  三是我们要以自己为主,要在自己纸上写出中国自己的好文章,在某些方面会比苏联写得好,写得更美、更漂亮。搞建设应当同搞革命一样,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当然也包括别国的经验,首先是苏联经验。他们的经验是三部分:一部分是完全可以用的,叫普遍真理;一部分是只能作参考的,就是它本国适用,不完全适用于我国;还有一部分是错误的,如斯大林忽视农业,不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吗?因此,要善于吸取他们的经验。但是,我们要以自己为主,要在自己纸上写出中国自己的好文章。有这种精神,可以比别人写得好。因此,不要妄自菲薄,不要有自卑感。在世界上,我们有自己的贡献;在社会主义阵营里,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贡献。

  “要用和平的形式,用发展速度来比垮帝国主义,战争可能打不起来,而且越往后越难打。世界上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多,我们中国人就天不怕地不怕。”

  邓小平是世界公认的战略家,这次讲话,他作出了改写历史的两大战略判断。

  其一,要用和平的形式,用发展速度来比垮帝国主义。1950年代后期是美苏冷战对峙,全世界处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邓小平纵观天下大势,明确提出“用和平形式”“用发展速度”,“用比垮”而不是“打垮”战胜帝国主义,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论断。这个论断的核心是“用发展速度比垮帝国主义”,当时的“帝国主义”何其强大,诸如美、英、法等等,怎样超过他们,如何比垮他们,在邓小平看来,只能用“发展速度”。半个世纪后,当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时,我们不得不敬佩邓小平当年的高瞻远瞩。

  其二,战争可能打不起来,而且越往后越难打。1950年代世界大战风云密布,邓小平作出了英明的战略判断,他分析说:一是帝国主义现在是矛盾重重,内部不统一,气不足。二是你怕,他也要打,他要打,我们也不怕。我们的国防力量,无论国际形势如何,都要加强。加强国防,无非是三个内容:一个是常规装备、常规军队;另一个是人民;再一个是尖端技术,就是原子弹和导弹。三是归根结底,还是人民最厉害,还是靠人来打胜仗。因此,我们的军队还是要讲思想、讲政治。今后,有了原子弹还是要这样。总之,不发生战争,我们好好建设;发生战争,我们就打完了再建设。四是我们中国人睡得着觉,是乐观主义者。世界上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多,我们中国人就天不怕地不怕。现在,我们就是要把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搞好。国家有了经济基础,军队这一套搞起来就快。我们几年来就是搞这个事情。把我们国家建设好一些,把我们军队建设好一些,加上物质准备、精神准备,思想上不要放松,这样遇到任何情况,我们都应付自如。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重温60年前邓小平的这一重要讲话,对于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很有启发意义。

  邓小平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全面阐释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好经济外交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分专题进行了系统解读,对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事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开放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志和活力源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纵观历史,强国盛世必走变革开放之路。近代以来,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崛起,一个共同原因是善于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实现自身发展。我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由多种因素促成,其中坚持开放包容、推进中外文明交汇互融无疑是重要因素。而清朝从中期以后逐步走向没落,国内变革停滞、对外闭关锁国是主要原因。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盼,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对外开放历史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我们党带领亿万人民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业史。在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从基本国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打破发展中国家依靠贸易保护谋求发展的传统模式,把发展的视野扩大到全球范围,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华章。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正是基于对中外近现代史的反复比较和深邃思考,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自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放发展之路,必须毫不动摇地走下去。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要求,以开放促改革

  改革与开放始终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改革为开放创造体制基础和内在条件,开放为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活力动力。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通过创办经济特区,实现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突围”,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我们解除计划和市场问题上的思想困惑,确立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取向,开始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改革和开放的协同推进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一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也是一次全领域的深化改革。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由于普惠式改革已经完成,仅从内部推动改革,难度要大得多。这就迫切需要通过更大力度、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开放,帮助我们啃下这些“硬骨头”,使改革按照预期目标推进。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尚未形成,全球围绕市场和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21世纪新议题”为标志的高标准自贸区建设,全球经贸规则面临重构。这场竞争既是规则之争、话语权之争,更是发展主动权之争。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如果一味回避、推迟开放或满足于低水平开放,就很可能错失全球新一轮贸易投资自由化红利,外部发展空间就会受到挤压,国内改革步伐就会迟滞。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凝聚开放的共识、增强开放的自信、理清开放的思路、提高开放的能力,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不断为我国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运筹经济外交战略,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我们党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我国比较优势,坚持正确义利观,加强经济外交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提出许多重大对外战略思想,将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工作统筹推进,推动我国与各方关系全面发展,开创了我国经济外交工作新局面。做好新时期经济外交工作,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经济外交思想,自觉把对外经贸合作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在世界市场和舞台上打造好中国产品、培育好中国企业、传递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梦惠及世界。

  以“一带一路”引领与周边经贸合作。坚持经贸先行,走务实合作之路。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特色,扩大相互开放,聚集商流、物流和人流,一国一策发展特色产品贸易、生产加工、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增强我国发展对周边的辐射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

  优化对外经贸关系布局。继续把稳定好与主要发达国家经贸关系作为经济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创造性发挥互补优势,巩固和深化利益交融格局。确立与新兴经济体双边合作的重点,发展互补型产业链合作,培育共同发展基础。坚持贸易、投资双轮驱动,落实好各项援助措施,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

  推动重构全球经贸规则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提出新主张、新倡议和新行动方案,增强我国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和履行大国责任的能力。继续把多边贸易体制作为促进全球贸易投资开放的主渠道。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参与“21世纪新议题”谈判,逐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提升经济外交工作软实力。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增强我国对外话语的感召力、公信力。充分发挥对外援助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服务国家对外战略、促进互利共赢的重要载体。督促走出去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注重为当地作出贡献,打造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海外企业。

  梦想承载希望,梦想成就未来。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坚定不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作出应有贡献。

  邓小平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60年前,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思想解放,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思想解放,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决定的意义。后来者可以居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新时代总有新语言。要敢想、敢说、敢干,富有创造性。要用和平的形式,用发展速度来比垮帝国主义。

  地位与角色决定人的视野,使命与担当决定人的思想。1952年,邓小平由西南局第一书记到中央任政务院(国务院)副总理。由此,他的工作视野、他的理论思考与地方工作时,大不一样。《邓小平文集》中卷,有三篇文章,即《按照中国的情况写中国的文章》《军队到地方到群众那里去取经》《军队的立脚点要放在准备打仗上》,实际上是邓小平1958年7月19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上的一次讲话。

  “思想解放,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思想解放,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决定的意义。后来者可以居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新时代总有新语言。”

  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先导,也是改革开放时代的最强音,是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一切伟大成就的最有力的武器。邓小平在这次讲话中指出,思想不够解放,落后于群众,远离实际、远离群众的结果,就是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当时,邓小平紧紧抓住思想解放的“关键少数”,指出:“思想解放,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思想解放,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决定意义。”邓小平为什么强调,高级干部的思想解放具有决定意义呢?其一,他说:事实证明,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条件,同样的人,由于思想解放,方法问题解决了,效果就完全不同。这是思想、方向、方法对了的结果。思想、方向、方法是互相关联的,是一个整体。他举例说,毛主席拿出来的东西,就包括着思想、方向、方法。思想对头了,方向、方法就对头了。其二,他强调:所谓思想对头,就是打破迷信,从中国自己的实际出发,去想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教条主义者、经验主义者不从实际出发,所以非犯错误不可。其三,他指出:思想一解放,共产主义风格又发扬起来了。邓小平举例说,修怀柔水库和十三陵水库,数百里以外的农民,自己带着干粮去参加劳动,根本不问挖一个土方多少钱。农民说,他们有事我们来帮助,我们有事他们也会来帮助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这就是共产主义风格。人民群众一旦掌握了毛主席思想,力量大极了。

  思想解放的关键是要解决实践新难题、现实新问题,解决问题就需要有新语言、新思想。邓小平指出:思想解放,破除迷信,后来者可以居上。毛主席说,马克思是不是可望不可及呢?也不要那么迷信。邓小平强调:“马克思有他那个时代的语言,我们有我们时代的语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新时代总有新语言。”

  “要敢想、敢说、敢干,富有创造性。要在自己的纸上写出自己的好文章,完全可以设想,在某些方面会比苏联写得好,写得更美、更漂亮。”

  60年前,邓小平就大力提倡敢想、敢说、敢干。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国家的特点是一穷二白。穷要干革命,白好写更好的文章、好画最美的图画,这是个好条件。我们要用好这个条件,不能硬搬外国的。学习苏联是不错的,应该学。但是,停滞不前,思想就会僵化。我们不能都跟在人家后面走,要有自己的创造。要敢想、敢说、敢干,富有创造性。如果外国没有的话,我们就不能说;外国没有的图,我们就不能画;外国没有的字,我们就不能写,那么我们就永远不能超越别人,就不能对世界作出我们的贡献。要相信我们有很多好的条件,可以干别人不敢干的事情,也可以做得比别人要好。

  那么,怎样才能超越别人,对世界作出贡献呢?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

  一是我们必须尊重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原则、普遍规律。但是光这样不行,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规律和我们自己的特点、实际结合起来。普遍规律是大同,否认大同就是修正主义;否认自己的特点和实际,就是否认小异,就是教条主义。犯修正主义错误,我们建不成社会主义;犯教条主义错误,我们的事情同样会遭受失败。

  二是只有认清自己的特点、自己的实际,才能把革命搞好,才能把建设搞好。中国革命就是要按照中国的情况写中国的文章。毛主席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领导我们搞革命,是在中国的纸上写的一篇中国文章。

  三是我们要以自己为主,要在自己纸上写出中国自己的好文章,在某些方面会比苏联写得好,写得更美、更漂亮。搞建设应当同搞革命一样,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当然也包括别国的经验,首先是苏联经验。他们的经验是三部分:一部分是完全可以用的,叫普遍真理;一部分是只能作参考的,就是它本国适用,不完全适用于我国;还有一部分是错误的,如斯大林忽视农业,不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吗?因此,要善于吸取他们的经验。但是,我们要以自己为主,要在自己纸上写出中国自己的好文章。有这种精神,可以比别人写得好。因此,不要妄自菲薄,不要有自卑感。在世界上,我们有自己的贡献;在社会主义阵营里,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贡献。

  “要用和平的形式,用发展速度来比垮帝国主义,战争可能打不起来,而且越往后越难打。世界上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多,我们中国人就天不怕地不怕。”

  邓小平是世界公认的战略家,这次讲话,他作出了改写历史的两大战略判断。

  其一,要用和平的形式,用发展速度来比垮帝国主义。1950年代后期是美苏冷战对峙,全世界处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邓小平纵观天下大势,明确提出“用和平形式”“用发展速度”,“用比垮”而不是“打垮”战胜帝国主义,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论断。这个论断的核心是“用发展速度比垮帝国主义”,当时的“帝国主义”何其强大,诸如美、英、法等等,怎样超过他们,如何比垮他们,在邓小平看来,只能用“发展速度”。半个世纪后,当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时,我们不得不敬佩邓小平当年的高瞻远瞩。

  其二,战争可能打不起来,而且越往后越难打。1950年代世界大战风云密布,邓小平作出了英明的战略判断,他分析说:一是帝国主义现在是矛盾重重,内部不统一,气不足。二是你怕,他也要打,他要打,我们也不怕。我们的国防力量,无论国际形势如何,都要加强。加强国防,无非是三个内容:一个是常规装备、常规军队;另一个是人民;再一个是尖端技术,就是原子弹和导弹。三是归根结底,还是人民最厉害,还是靠人来打胜仗。因此,我们的军队还是要讲思想、讲政治。今后,有了原子弹还是要这样。总之,不发生战争,我们好好建设;发生战争,我们就打完了再建设。四是我们中国人睡得着觉,是乐观主义者。世界上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多,我们中国人就天不怕地不怕。现在,我们就是要把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搞好。国家有了经济基础,军队这一套搞起来就快。我们几年来就是搞这个事情。把我们国家建设好一些,把我们军队建设好一些,加上物质准备、精神准备,思想上不要放松,这样遇到任何情况,我们都应付自如。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重温60年前邓小平的这一重要讲话,对于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很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