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资讯八卦 > 热点资讯 > 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现状三篇

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现状三篇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导致人们过多地追求物质财富的享受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责任担当意识缺失严重,特别是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第一文档网为大家带来的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现状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现状1

  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许多高校学生出现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缺失的现象,进而导致个人行为失范、主体责任淡漠等一系列问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担当能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大学生个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对进一步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至关重要。

  1 责任意识与担当能力

  责任意识,既是一种自觉认识,也是一种传统美德,是明确对自己在日常活动中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一种自律,是一种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

  担当能力,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担负责任,承担任务的能力和素质,包括个人担当、家庭担当、社会担当、国家担当等,担当能力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复杂性、规律性等特点。

  2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的现状

  2.1 个人意识增强,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淡漠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90后”和“00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比较注重个人情感以及个人价值的满足以及获得感。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他们而言,少了中学阶段的压力,时间开始有了更大的跨度,在这种前提下,学生们的个人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导致在处理应对各种问题上面,他们开始过多考虑个人因素,忽视了集体以及社会层面的因素,过多地强调个人价值,忽视了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他们待人处事的态度开始以是否符合个人意愿为衡量标准。基于此,出现了一些为了满足个人利益,破坏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现象,出现了一些只顾及个人价值满足,不作为不担当的行为,造成了不良风气的形成。

  2.2 重视个人理想,轻视社会理想

  理想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是每个人前进方向的指明灯、精神动力。简单来说,理想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二者的关系是由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决定的,虽然个人理想在个人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社会理想应该处于支配地位、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严重的冲击,许多同学们出现了不明白社会理想为何物、为什么要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与我有何干等状态,可以看出这是教育的一种缺失,是社会的一种倒退。

  2.3 冷漠、无视,不担当、不作为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扶与不扶”的社会现象,学校中出现了大学生遇到事情后,听之任之、漠不关心的状态。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父母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之中,这种环境滋生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他们只以个人的经验和角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开始忽视别人的利益,变得自私自利,待人接物变得冷漠无情,变得功利性,把交朋友当成一种投资行为,人际交往成了一种实现利益的手段,遇到事情出现了躲、回避、不担当、不作为的消极状态,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3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缺失的原因

  3.1 个人原因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青年人来说,会面临许多新鲜的事物,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属于重新塑造的阶段,各种压力以及来自各方面的约束也比中学时代少了许多,这就造成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不断增强,出现了自我盲目膨胀的现象,部分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对社会认知的不成熟,出现了心理上不适应的状态。在步入大学生活之前,大部分学生没有任何社会经验,没有跟社会接触的机会,缺少对社会认知的能力,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往往局限于理想状态,这种理想化的状态严重偏离了社会现实。在这个阶段,许多大学生需要重新构建、重新审视个人责任担当意识,需要对个人的责任担当意识进行调整,这种重塑和调整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其责任意识,会以片面的角度看待具体的责任意识,以至于对待具体问题方面出现了偏差。此外,由于大学生普遍缺少社会实践经验,使广大学生倾向于以理想主义的视角看待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能力,进而造成理想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的萌发,从而削弱了个人的责任担当能力的培养。

  3.2 家庭原因

  在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中,父母往往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这就造成了许多家庭以文化教育、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及应试教育的能力为主要任务,进而反对孩子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实践以及学习之外的事物,忽视了学生其他社会能力的培养与培育。作为学生情感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家庭教育而言,家庭教育的缺失,势必造成学生责任认知发展不平衡、责任情感不足等现象的产生。作为父母来说,父母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现今社会,许多家长自身就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社会感等,造成在言传身教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过多地强调个人价值,而且这种影响一旦形成很难纠正。

  3.3 学校原因

  学校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和培育。首先,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现代高校教育中过多地强调学习成绩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这两项也成了考评教师的主要依据,这就造成教师在授课上只重视授业,忽视了传道的重要意义。现实主义的盛行,造成了高等教育从务实走向现实,这种观念的存在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也存在着现实主义思想,助推了不良竞争的产生。其次,学校氛围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造成学校网络文化环境出现缺乏管控的现象,大学生作为接受网络文化影响较深的群体,深受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在明确主流旋律的前提下,如何规避学生群体受到网络新媒体不良信息的恶性影响,如何通过新媒体平台宣扬传播正能量,并将这种正能量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至关重要。

  3.4 社会原因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明确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现实主义思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其影响下,我国大学生更加倾向于将满足个人的利益作为选择自己对待问题解決问题的第一考虑因素,奉行务实主义,甚至一定程度上出现功利主义倾向,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生在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方面出现了偏差,对于社会责任和担当当成一种客观需求,而非主观情感的诉求,这种现状就造成了大学生对于责任担当意识产生了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少了社会和国家的归属感。其次,由于文化的多元化冲击,特别是外来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造成了大学生在社会认同感以及国家认同感上面出现了片面化,甚至不少的学生出现了维西方主义思想,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是好的,西方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厚植心中,进一步造成了忽视集体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等现象的出现等。

  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现状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寄语里多次提到了“担当”精神,十九大报告也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是历史使命的继承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肩负着承接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工作的重任,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只有他们担当起社会建设的职责,才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作为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无疑对社会未来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但由于当前高校责任担当教育存在较多不足,大部分高校学生在此方面意识淡薄,因此高校需加以重视并进一步培育大学生担当精神。

  (一)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含义

  目前学界对担当精神的研究和表述主要集中在党员领导干部,在学生层面的较少,通过概况和总结,综述如下。

  1、关于“党员干部担当精神”的内涵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这是习总书记对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要有担当精神的要求,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韩伯成在《论担当精神》一文中,“担当精神,就是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优良品格。在新时期践行好总书记倡导的担当精神,就要在职责和角色需要时,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学界大致都认为担当是共产党人所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是党员干部尽职尽责、提高执政能力所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一种道德诉求和伦理追求。

  2、关于“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章主要有:赖华等人在《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育机制研究——基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和思考》中,认为“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优秀代表和高校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是否具备足够的担当精神关乎党的政治生态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张兆兴《浅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途径研究》中,对责任担当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大学生党组织的教育作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合力作用以及增强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党员社会参与能力的教育途径。赵飞《浅析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的重要性》中,认为当前形势下,强化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对青年党员完成托举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活动、两学一做和深化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等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3、国内在“大学生担当精神”方面的研究

  赵爽的《提升大学生践行担当精神的教育高度》,其从责任、品质、能力、境界、使命等五个方面多角度分析了“担当精神”的内涵;认为担当精神是由多种内涵相互联系、相互融通、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以道德、责任、情感、认知和践行为核心的知行统一的担当价值体系。其实质是凝聚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精髓、体现人生核心价值追求、贯穿于人生实践全过程的负责精神。

  综上所述,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是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是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是指引青年大学生为时代使命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付诸行动的责任意识与行为自觉。

  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现状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规范,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优良品格。培养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出现责任担当意识弱化倾向。面对这种现状,如何加强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亟待认真思考解决,需不断探索提升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有效途径,使大学生明确责任担当要求,激发和培养当代大学生勇于承担新时代赋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1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1)是勇担强国梦的客观要求。在我国历史上有诸多责任担当典范,如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在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还需进一步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展现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2)是提升道德素质的内在要求。为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对其进行责任担当教育,提高责任担当意识,激发责任担当情感,内化为自觉行动,勇于面对挫折与失败,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作一个敢于担当的人,为社会和他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3)是自我负责的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在考虑到国家、社会、他人责任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处理好对自己负责的问题,不能出现生活无度等行为,尊重亲情及家庭关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活出精彩的人生而努力学习和工作。

  2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弱化因素

  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弱化因素较多,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造成责任担当意识没有或不强。

  (1)个人家庭环境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平时家长包办代替的事宜过多,出现不关心家事、不理解家长辛苦等自私、冷漠现象,显现得意志力脆弱、受挫能力差、协作能力差等不足,造成责任担当意识不足。

  (2)学校教育缺失的影响。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诚然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潜能得以提升。高校更多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这样难免造成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塑造和培养的忽视,学生缺乏关心别人、学会感恩、诚信做事、敢于担当方面的思想教育,更缺乏内化为行动的实践。

  (3)国家、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负面因素极大地冲击新时代学生传统的理想信念、集体主义观念与责任担当意识,使得部分学生更加关注个人利益,对社会日渐冷漠,甚至极少的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4)自我心理不成熟因素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对责任担当意识薄弱,看问题易感情化、片面化,考虑问题不够现实,不能科学地看待一切问题,其社会责任担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制约。

  3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途径

  3.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

  党的十八大已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地确立了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高度的价值自信与价值自觉。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最主要阵地,需通过多种形式在学生中进行责任担当意识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习和实践中的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入教材、课堂、头脑,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公民责任,学会感恩,诚信做人,树立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培养爱国爱家的高尚情感,践行责任和担当。

  3.2国家、社会和家庭协同一致,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担当教育

  首先,国家在体现大国、强国实力并考慮民生问题的同时,还需加强国民的责任感、使命感教育。如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示范引导、舆论监督等功能来激发和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充分把握社会发展对自身的角色期望,避免功利化倾向。其次,根据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实际,全社会需大力关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途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机会。再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成长受教育的第一环境,父母要以身作则,体现家庭责任感,积极引导他们去做有益于国家、社会和他人的事情,懂得对自己的过失要勇于承担责任。

  3.3充分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增强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让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深人街道、社区、企业等场所开展丰富的社会公益活动,进一步体验生活,了解社会,提升个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逐步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习惯,在实践中强化个人责任担当意识。

  总之,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新时代大学生应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责任担当,肩负起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时代重任,做一名新时代有作为的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