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初中教学领域的重要教学形式,其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有着良好促进作用。第一文档网为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语文这一学科在初中教学领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不少教师尝试运用生活教学开展相应教育活动,获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当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学生需求关注不够、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成效的提升。着眼于这些问题,采取一定的举措对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进行优化,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也是本文探究的主旨所在。

  一、注重教材,深度挖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本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初中语文教材,善于从语文教材中挖掘相关生活元素,将其有效运用到教学中,实现生活教学。同时,还要善于将生活中的现实元素和初中语文知识点的生活场景融入到教材中,使其更加丰富、更加吻合学生实际,为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作为,采取多种有效举措,充分实现教材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例如,我在进行《回忆我的母亲》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就充分借助上述理念,开展了教学活动。这一课时的教学,旨在通过对主人公的描述,展示母亲的伟大品质和伟大形象,我从教材中挖掘到了这一本质。基于此,我引导学生积极回忆现实生活中母亲的影响,回忆自己与母亲的事情,感受母亲对自己、对他人的爱,体会母亲的品质和影响。这种教学方式就充分挖掘到了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实现了生活化教学。

  二、注重实际,创设场景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最为核心的元素就是生活,即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须要关注和达成的目标。当前,为了促进生活化教学的开展,需要积极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恰当有效的方式,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进行感知和体验,进而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在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达成一个前提:充分摒弃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教条式教学,充分实现生活与教学的融合。

  在初中語文教学中,有很多课程可以有效践行上述理念,以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著名课文《背影》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就可以借助生活场景,实现生活化教学。朱自清在文章中借助送别的事,表达了对自己父亲的思想,同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笔撰写自己与父亲的事,回忆父亲与自己的情感,体会父亲对自己深沉的父爱。

  三、借助技术,激发兴趣

  多媒体技术集教学和信息技术于一身,已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形成了多媒体教学模式,促进了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进一步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更需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参与生活教学的积极性,进而萌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机,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需要充分进行备课准备,不可为了用多媒体而进行多媒体教学。

  例如,我在进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课文的教学中,就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了教学活动,实现了生活化教学。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较为清晰的理解,我进行了充分的备课,从网络上寻找到了有关解放军百万大军过长江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进行了剪辑和整理,在课堂教学环节借助多媒体进行了播放。这一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升了学习兴趣。同时,我又借助多媒体播放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之景,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到解放军横渡长江的不易,进一步提升了生活化教学成效。

  四、关注运用,回归生活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必须是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为学生未来适应生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中,必须要关注学生运用知识于生活的能力,注重引导教育学生用知识来指导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借助多种方式,增强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让教学回归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回归生活进行学习。

  例如,在进行《三顾茅庐》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我就践行了上述理念,获得了良好成效。这一课文,归根到底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阅读和了解,懂得礼贤他人,逐步培养虚怀若谷、礼貌待人等优秀品质,增强生活能力。因此,教学中,我就以此为目的,鼓励学生从自身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中,寻找有没有和刘备一般的人,分析他们的品质,思考该学习他们什么。这一方式,让学生积极展开了研讨,最终实现了教学目的:学生懂得要礼貌待人。这对于学生未来生活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借助有效策略,开展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可获得良好成效。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最为核心的理念就是关注生活、融入生活,最终实现应用于生活,这应该成为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前提、基础和目的。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传统模式

  (1)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模式。作为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基本任务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没有具备独立的地位,阅读教学仍然只是写作教学的附庸。真正的语文阅读教学要启迪和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触多元文化的宽松环境, 让他们在潜心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在与作品沟通和撞击的过程中, 燃起写作的热情。同时, 现代的阅读教学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 分析、 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方式,改变把阅读教学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现象, 要使学生能说会道, 能读书看报, 能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 达到提高认读能力, 理解能力, 欣赏能力, 促进良好个性, 健康人生观的形成的语文阅读目的。

  (2)阅读为应试服务的模式。 目前语文教学中很多人将“阅读”与“讲读”混为一谈,有不厌其烦的分析式教学,有应试的肢解式教学,还有展现师生嘴皮子功夫的表演式教学等, 不一而足。完全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 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名言佳句, 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至于原文的情、 意、 道则完全不涉及。还有的将课文编成考题, 指导学生不读全文,只找与考题相关的语段去读。这种无休止的、 乏味的训练, 扼杀了学生的思考, 扼杀了他们学语文的兴趣。所以学生一遇到创新题型、 灵活题型, 就感到束手无策, 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去解决的能力。

  二、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浅析

  经过笔者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及对当今阅读教学现状的观察,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将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其创新意识, 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生活, 从而懂得生活, 在阅读与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是知识性与娱乐性统一的过程, 即 “寓教于乐” 的过程, 它有很强的艺术性, 就当前初中的阅读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可作如下改进:

  (1)创设情境,用激情导语引入生活来展开语文教学。学生对平时的生活经验非常熟悉,如能联系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会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留心生活, 用好导语, 用鲜活的导语激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味。于是, 教师在导语引入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调动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和表象, 使之成为学习本文的路径, 由陌生到熟悉, 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电影、 电视、 歌曲、 新闻、 杂志中的一些信息,往往可以引人课堂,成为别具一格的导语。尤其是撷取那些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心理状态,又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更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可在教学 《乡愁》 时播放乡愁音乐,问住校生初次离家时的感受。让学生感受游子的凄苦。

  (2)让生活走进阅读。生活处处皆语文。现代教学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 美丽的自然风光,宝贵的文物古迹, 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学生平常的家庭生活和日常学习生活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资源。因此,语文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室,局限于校园,而要把教学的视野拓展到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广阔的大自然当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在人生的经历中学习语文。

  (3)将阅读延伸到生活中去。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因此, 阅读教学必须联系现实, 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 直接经验、 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 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例如, 鲁迅的《社戏》 一文, 课文所描述的生活与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的童年生活比较接近, 因而可以充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拓展, 从课文中读出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影子。

  三、在教学之外扩展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重在教学中的全过程,但课堂上师生交流时间毕竟有限。个体的情感教育不易进行。因此,课外的情感投入至关重要。通过与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的共同交流,常常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

  以上教例的共同点就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 较好地体现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阅读生活化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学应找到语文与生活的契合点,利用生活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让阅读教学与生活牵手,使学生的 “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升华, 增强对生活的思考, 升华学生的价值观、 审美观与道德情操。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方法生活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局限在读课文、写生词、总结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等相对枯燥抽象的教学层面,这样的教学方法将本来灵活的语文知识圈在一个小范围内,限制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对接,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为了让知识以更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并同时拓展知识到应用的接触面,就要将教学方法生活化。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大家先阅读,再记忆生词,背诵经典句子,这样的话,对于学生这就是很普通的一课,也许留不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就能充分激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童年是快乐的,充满了许多有趣的童真故事,初中的我们刚刚走完自己的童年,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许多值得回忆的美好故事。我们有没有追忆过自己童年的影子和记述过自己童年的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这样导入,就能唤起学生的认同感。此外,还可以做差异暗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你们的童年是不是大多时候是在看电视?我读了课文之后,觉得我的童年没有鲁迅的童年丰富多彩,你们呢?”这样的情感差异和否定,也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他们深入到学习中来。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语文教学内容广泛,除了教学方法生活化以外,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生活化,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表达和解决。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阅读、写作等方面进行分析:

  1.阅读生活化。

  阅读是信息的输入,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只有通过阅读达到理解的层次才能完成输入,才能形成知识,如果不能理解就无法消化吸收,就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阅读生活化就是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这样才能达到情感的共鸣,所以学生阅读的方式要是开放的:

  (1)好书推荐。让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好书分享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就能体现学生对该书阅读的程度。为了让信息展现生活化,可以让他们以海报、表演等相对活泼的形式进行分享,这样利于他们在阅读和分享的过程中多思考,内化知识,迁移能力。

  (2)知识竞赛。初中生好胜心比较强,为了促进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可以开展“服务生活阅读知识”竞赛。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还能培养学生利用阅读信息为生活服务的观念和意识。

  此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把学生的个人体验与经历看作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补充到教学内容里去,这样充分将阅读和知识生活化。

  2.写作教学生活化。

  写作是信息的输出,是综合语文技能的体现。传统的写作教学由于过度的拔高,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逼着他们写假、大、空话,造成学生对写作的逆反。所以,写作教学更应该走进生活,返璞归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眼有所观,心有所想,手有所写。

  (1)开放表达。

  其实写作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就是把学生眼中看到的、心里想到的按一定逻辑顺序写出来。许多学生说不会写作文,那么教师可以设置学生身边的生活化的话题,只要契合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他们就有话要说。然后教师要鼓励他们用口头语言进行表达,最后再整理成书面语言,这样一篇真挚的作文就写好了。

  比如,写以“家”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启发学生寻找家里发生的三件有趣的故事,最后体验家庭生活的快乐和幸福。这样的话题学生都不陌生,家庭生活中有趣的事何止三件?再比如,针对大家觉得枯燥的议论文,教师也要从大家比较喜欢讨论的命题说起,比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是成功的不二法门”等,这样的话题,大家可以找论据、举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整理,就是一篇完整的议论文,这样贴合生活实际的写作教学,形象,生动,易于接受,可以借鉴。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累。

  要有信息的输出就首先要有输入,所以积累是写作的物质基础。传统的积累多是让学生积累名家名言、好的字词句,一味地这样做肯定会让学生心生厌烦,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实积累也可以以生活化的方式开展:例如,面对常见的作文题材“游记”时,可以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文章的结构思路,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设定的思路,查阅相关的内容。如,有的学生想要写《张家界游记》,那么就要整理自己在张家界的旅游见闻,此外还要全面了解张家界的相关知识,这样写起文章来才能运用自如,情真意切。

  结合一线的教学实践,对怎样灵活开展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语文是对活的语言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能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来阐述知识,指导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